星期日, 6月 16, 2024
spot_img

西方哲学史(三十):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十八世纪之前,德国的文化非常凋零。英国有莎士比亚、培根、弥尔顿、洛克、贝克莱和休谟;法国有蒙田、莫里哀、笛卡尔和帕斯卡尔,而在德国甚至德语都几乎快要消失了。
不论是笛卡尔的二元论,还是斯宾诺莎的一元论,他俩都赞成物质的宇宙是一架机器,他俩都同意物理的事物应该作物理的解释。这种机械的解释被现代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接受,但却不被在大学仍占统治地位的经院哲学接受。莱布尼茨要做的工作就是试图调和近代哲学、经院哲学和古代哲学。
莱布尼茨认为即便是物理事实,也不能完全仅仅通过广延和运动来解释。当物体运动结束后,再次迫使物体运动的应该是力,所以力才是物体的本质属性,而非广延。另外,广延是由部分构成,而非一种单纯的东西,故广延不可能是物质的原始本质,但力却是一种单纯不可分割的实在。
莱布尼茨称不可分割且没有广延的东西为单子,它不是物理上的点,因为物理上的点不过是压缩后的物体;也不是数学上的点,因为数学上的点只是观念的点,尽管“真实”,但不“实在”;而是形而上学的点。单子既不产生,又不消失,并且具有“知觉”和“欲望”。每个单子都像种子一样“携带着过去”,并“孕育着未来”,不同的是单子还具有精神性,感觉有点量子力学的味道。
莱布尼茨是历史上少有的天才和通才,他认为在自然中“力”本质上和精神类似,事实证明精神有时候也会陷入无意识,故莱布尼茨可以说是克服了笛卡尔二元论带来的困惑。
伦理学是理性的科学,道德原则就像本能一样,我们可以无意识地觉察到它,并将其奉为道德真理。尽管人们没有准守天生的道德规则,但这并不能证明人们对这些规则的无知。或者说,一些暂时不能被证明的规则并不是人们违法的理由,我们要做的是像几何一样证明这些规则的必要性,而不是去违反这些规则。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没有窗户,这意味着人内部某些观念在不受外部的影响下已经存在。莱布尼茨坚持人们应该由单子内在的自我决定来做出选择,而这就是意志的自由。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单子的自我决定理解为人的良心判断,人们要做的就是证明良心判断的必要性,而不是违背自己的良心。莱布尼茨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否则他就无法引领德国后来的古典主义哲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定是唯物论者,其实很多理性主义者反而偏向唯心论。
莱布尼茨继承了真正的知识应该来自于理性,而不是从经验派生而出。这也源于他的单子论,外部的世界不会改变内部独立存在的单子,故知识只能从单子内部产生。他不同意洛克的观点,认为人的灵魂如同一块白板,然后供外部世界在上面书写。他认为经验不能创造知识,而只是将知识携带出来。或者说,知识通过经验变得清晰起来。
莱布尼茨认为即便不存在单子,知识也不可能来自经验,如果知识来自感官,那么普遍知识就不可能。经验的真理不具备必然性,它只是偶然性,普遍和必然必须源于精神之中。莱布尼茨举例像数学、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神学和法宣原理等都源于心灵自身,而非经验,经验只是将其变得清晰而已。我们的感官只是为我们提供认识这些知识的契机,但这些知识的创造绝非感官。
莱布尼茨预示着康德的到来,他试图调和经验论和先验论,这是后来康德在更大范围内承担起来的任务。


所属主题
老魏讲历史
老魏讲历史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

我不是母亲的最爱

勇敢踏出船舱

你准备好了吗?

天国珍宝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