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月 6, 2024
spot_img

释经专文|哥林多后书四16-18

释经专文

哥林多后书四16-18

释经专文|哥林多后书四16-18

释经专文|哥林多后书四16-18

全文4240字,预计阅读20-25分钟。

一、引言

中国有俗话说: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苦难似乎是人生命中无法逃脱的注定,哪怕成为基督徒也是如此。潘霍华说:当基督呼召人时,就是吩咐他来死。[1]  耶稣也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约十六33)

苦难也是圣经中较多探讨的一个主题。旧约除了著名的苦难故事约伯记外,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苦难史。新约的使徒,信徒,甚至主耶稣也都与苦难紧密相连。到底苦难对于新约信徒意为着什么?使徒保罗怎么看待自己亲历的苦难,以及给身处苦难中的信徒安慰?这一切对今日21世纪的信徒有什么意义和启发?本文将通过原文释经的方式,透过分析哥林多后书四章16至18节及其上下文,反思保罗的苦难观及它对历代信徒的劝勉和意义。

二、分段原因

哥林多后书四16-17的归属问题,学者有不一样的观点。具体整理如下:

1.哥林多后书四7-18[2]

2.哥林多后书四16-五10[3]

3.哥林多后书四13-18[4]

4.哥林多后书四16-18[5]

第一与第二的分法差异在于,16-18节到底是上文“有宝贝放在瓦器里”的补充说明,还是带出下文“地上的帐棚与天上的房屋”意象的前置经文。16节的“外体与内心”似乎更贴近7节“宝贝放在瓦器里”的意象,而18节的“暂时与永恒”则更贴近五章1节的“帐棚与房屋”。因此,笔者认为不论将其归于上文还是下文,都不是最合适的选择。

另外,第三类分法的原因是“我们有”这个片语。John Proctor认为这个片语是指示新篇章的开始,因为上下文都出现了好几次这个片语(三4,12;四7,13;五:1)。[6]但这个分法在主题上并不连贯,且重的复片语在上下文除了“我们有”还有很多,这理由也显得缺乏说服力。

最后,笔者认同第四种的分法。即经文上限是16节,下限是18节。George H. Guthrie 认为林后四16-18是一个铰链式过渡(hinge-type transition),将林后四7-15与五1-10串联起来。[7] 另外,四16节以推理连接词“所以”(dio)起头,并重复了“不丧胆”的片语。这样的组合与四1一样,且两处经文都重新开展了新的主题。

既然林后四16-18是一个铰链式过渡,那它的结构必然是与上下文高度相关。在George H. Guthrie的分段基础上,笔者做了修改,并将上下文的结构一并展示。具体说明留待下文探讨上下文的部分。

A 外在的与内在的(外在的瓦器,内在的宝贝)林后四7-15

A’外在的与内在的(外体,内心)林后四16

B 苦楚与荣耀 林后四17

C 要顾念永恒,不要顾念短暂(看不见的,看得见的)林后四18

C’ 要顾念永恒,不要顾念短暂(短暂的地上帐棚,永恒的天上房屋)林后五1-10

笔者认同George H. Guthrie[8] 和Frank J. Matera[9] 的说法,林后四7至五10是一个整体段落。这个大段落的重点便是讨论使徒的苦楚与荣耀(当然也包括信徒的层面),重点钥节是林后四17。

释经专文|哥林多后书四16-18

经文分析

3.1 林后四16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和》


和合本译为“所以”的原文是“dia”,也可译为“为此”(《思》)。[10] George H. Guthrie认为,这个词是表明保罗向新的思路过度,[11] 指示“不丧胆”是对上文的总结。[12]

“所以……不丧胆”的片语在四1也出现过。四1是总结了其上文,并开始解释在信徒领受了新约执事的职分后有神的怜悯,“所以不丧胆”。而四16也一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下文进一步解释不丧胆的原因。[13] Mark A. Seifrid主张“不丧胆”应该翻译成“不失败”,他认为保罗在这里的讨论并非道德上的失败,失去信心;而是宣称自己没有失败,因为神使他“一天新似一天”。[14] 但这个观点最大的问题是,新约圣经其他经卷对这个词的使用并不支持他。除了林后四1,16外,“丧胆”在新约至出现过4次(帖后三13;加六9;路十八1;弗三13),按上下文及语境均应译为“丧志”或“灰心”的意思。

“外体”与“内心”,笔者认同Mark A. Seifrid的说法,是林后四7中“宝贝”与“瓦器”意象的延伸。关于这组对比的意思,近代学者有以下看法:

1. 物质的身体和“真我”。[15]

2. 旧人与新人。[16]

3. 希腊哲学式的二元论。[17]

首先希腊哲学式的二元论并非这组对比的理想解释,主要问题是保罗在林前六19-20中有关于“身子是圣灵的殿”的说明,表明身体也是为了荣耀上帝,这与希腊二元论的思想截然不同。[18] 其次是“外体”也与保罗在其他书卷中关于“旧人”的观念不一样(罗6:6,弗四22,西三9)。在其他书卷中,保罗强调的是“除去”和把旧人“钉在十字架上”。与林后四16对“外体”的态度完全不同,似乎这个“外体”并无“旧人”那种道德上或被最辖制的意涵。[19] 笔者认为,“外体”最恰当的理解应该要与“瓦器”(林后四1)和“地上的帐棚”(林后五1)做结合。“外体”原文直译是“我们外在的人”,这个外在的人像帐棚一样会被毁坏,也像瓦器一样脆弱。所以更接近的解释应该是物质肉体的生命。

“内心”的原文直译是“内在的”,思高本译为“内在的人”,呼应平行“外在的人”。Frank J. Matera主张保罗在此处说的“内在的人”与“新的人”(弗二15)和“新创造的人”(林后五17;加六15)不一样。因为“内在的人”是每天都在更新的,更贴近的是罗七22的“心中的律”,尽管喜爱上帝的律法,但内心仍有挣扎冲突,需要依靠神的帮助。[20]

“毁坏”原文是现在时态和被动语态,指由于某种腐蚀而被破坏或破坏的东西。[21] 表示这种“毁坏”是人不可抗力的。如果联系上文,所指的应该是践行新约执事职分时所遭受的苦难(林后四8-10),也是指保罗在传道期间所经历的困难。

“一天新似一天”原文直译是“日日更新”(《思》《和修》《吕》),ASV更准确的译文是“renewed day by day”。“更新”的片语除了此处,只出现在西三10,意思相近。但此处多加了“day by day”的片语,重点强调了不断的更新。[22] 笔者认为,保罗的用意是与外在的人的“毁坏”做对比。强调因着这更新,信徒就不至因毁坏而丧胆。

最后,“虽然”与“却”在原文中分别在“外体”和“内心”之前。“虽然”的原文是由“相反”(alla)和“即使”(ei kai)组成,“却”的原文也是“相反”(alla)。笔者认为,这样的编排是保罗为了重点强调这组对比的内容而有意为之。

 

3.2 林后四17

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和》

因为我们这现时轻微的苦难,正分外无比地给我们造就永远的光荣厚报,《思》


思高本把原文中起首的“因为”翻译了出来(gar)。George H. Guthrie认为这个连词的作用是,表示保罗要进一步解释他“不丧胆”的原因。[23]

“苦楚”原文的意思有受苦、迫害、苦难、苦恼愁烦的意思。联系上文,它更准确的翻译应如思高本的“苦难”(如林后一4,8;二4等)。保罗将苦难打上了“短暂”(原文直译是当下、立刻)和“轻”的标签,目的是为要与荣耀的“永恒”和“重量”做对比。

关于“荣耀”,George H. Guthrie提出“an eternal tonnage of glory”的翻译。他认为tonnage(吨位,载重量)这个词能体现原文中表达积累荣耀的质量或重量的意境。[24] 笔者认为,保罗有意将本来定义苦难的“重”去定义荣耀,用相反的“轻”去定义苦难。也是进一步丰富对宝贝与瓦器,内心与外体的诠释。

 

3.3 林后四18

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 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和》


原文中并没有“原来”这个词,但“顾念”的原文是一个分词,并有不同的解释可能性。[25]

1.指时间(KJV、NEB、NASB)

2.指原因(《和》:原来;《思》:因)

3. 指条件:“只要”

4.独立句(《现》:我们并不关心;《新》:我们所顾念的)

Mitzi L. Minor认为保罗称苦难时短暂的,是因为他顾念的是“所看不见的”。分词“顾念”应该做原因的解释。[26] George H. Guthrie也持相同的观点。[27] “顾念”原文直译的意思是“定睛注视”或“集中注意力”。所以18a的直译该是“因为我们不是定睛注视看得见的,而是看不见的”。而18b将看的见的与“暂时”连接,将看不见的与“永恒”连接。这明显是与17节的苦难与荣耀,和16节的外体与内心呼应。“所不见是永远的”原文的前面是有“但是”(de)作为转折,在ASV中有翻译出来“but the things which are not seen are eternal.” 这是作为强调的作用。

释经专文|哥林多后书四16-18

与上下文的关系

4.1 直接的上下文

如笔者在第二部分中所述,林后四16-18的直接上下文是林后四7-15、五1-10,且他们有一定的平行结构。保罗籍着多个对比去阐明苦难与荣耀的意义。将瓦器、外在的人、短暂、轻、苦难、看得见的、地上的帐篷捆绑在一起,劝说信徒不要定睛注视这些。同时也将宝贝、内在的人、永恒、极重、荣耀、看不见的、天上的房屋捆绑在一起,劝说信徒要定睛注视这些。

有学者认为林后二14-七4是原本书信上没有,是另外一封书信被编辑者加进去的。卡森在他的著作中有详细的说明。[28] 笔者在此不做过多的讨论,但以这个经文范围分段也能体现出保罗的一些观念。笔者的分段如下:

A 感谢神的带领 二14-17

 B 新约执事的职分 三1-四6

   C 宝贝与瓦器 四7-15

      D 苦难与荣耀 四16-18

   C’地上帐棚与天上房屋 五1-10

 B’劝人与神和好的职分 五11-18

A’感谢神的应许 七1-4

从这结构上来看,笔者认为保罗的中心论点是,在践行神给与的职分时必然会遇见苦难,关键是信徒必定要指认出困难与荣耀的关系。

卡森说,哥林多前后书都是“处境性书信”,是给特定的对象和为解决具体问题所写的。[29] 但按照使徒行传的记述,当时的哥林多教会并无大的逼迫。所以应该不是为了哥林多教会受逼迫的处境所写。根据林后一8-11可以推断,保罗所讲的苦难都是源自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而George H. Guthrie认为,保罗所要表达的是自己的服事并非哥林多人眼中看为是失败的,毫无价值的。相反的,是有盼望的,有极重无比的荣耀。[30]

 

4.2 更远的上下文

“苦难”原文在哥林多后书出现了8次(一4,8;二4;四17;六4;七4;八2,13)。“荣耀”则是出现了14次(一20;三7,8,9,10,11,18,;四4,6,15,17;六8;八19,23)。有趣的是,书信中苦难与哥林多人似乎完全没有关系,都是与保罗或马其顿有关。荣耀同样与哥林多人没有关系,而只与神相关。因此,笔者认为苦难与荣耀是哥林多后书的重要主题。但这似乎隐含着对哥林多教会的讽刺,当然这讽刺并非对哥林多教会全体信徒,而是那些与保罗为敌的假使徒(林后二5-11;十一章)。苦难与他们无关,神的荣耀也与他们无关。

当然,保罗并非在讲述一种“功德论”的苦难观。[31] 在核心要节林后四17中的苦难与荣耀并不是平等的对称,在18节中更是踩一捧一地劝勉信徒注视荣耀,忽视苦难。

最后,哥林多后书中的苦难与旧约约伯记中的苦难时不同的。约伯记的苦难是与约伯无关的(约伯记一章),但哥林多后书中的苦难是与保罗的行动密切相关——为完成主所嘱托的福音使命而承受的苦难。[32]

释经专文|哥林多后书四16-18

五、总结

历代以来,每一个愿意去践行神嘱托的使命的信徒都不可回避苦难的问题。甚至主耶稣也是以受苦仆人的形象来到世界,完成他的使命。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中用他亲身的经历,刻画出一条服事者可行的路。即是注视永恒的、极重的、天上的、不能朽坏的荣耀,忽视短暂的、至轻的、地上的苦难。希伯来书十二章二节也同样讲述了主耶稣的榜样,他因永恒的喜乐轻看眼前羞辱。

诚然,需要澄清的一点,是这样的忽视与轻看并非所谓的阿Q精神或精神胜利法。而是要笃定地指认出荣耀的来源——神,以及安放宝贝在瓦器里的那一位——神。

(完)


注脚:

[1] 迪特里希·朋霍费尔著,隗仁莲译:《做门徒的代价》,(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页75。

[2] 周天和:《哥林多后书》,(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1),页175-176。

[3] 陈济民:《哥林多后书》,(香港:天道书楼,2003),页162-170。科纳著,郜元宝译:《哥林多前后书释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页289-298。

[4] John Proctor, First_and_Second_Corinthians ( Louisville, Kentucky: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015), 174-175.

[5] George H. Guthrie, 2-Corinthians  ( Grand Rapids, Michigan: Baker Academic, 2015), 269.

[6] John Proctor, First_and_Second_Corinthians, 174

[7] George H. Guthrie, 2-Corinthians, 268.

[8] George H. Guthrie, 2-Corinthians, 249.

[9] Frank J. Matera, II Corinthians-A Commentary ( Louisville: Presbyterian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13), 105-106.

[10] 周天和:《哥林多后书》,页187。

[11] George H. Guthrie, 2-Corinthians, 269

[12] Frank J. Matera, II Corinthians-A Commentary, 114

[13] 周天和:《哥林多后书》,页187。

[14] Mark A. Seifrid, The Second Letter to the Corinthians  (Grand Rapids :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4), 187.

[15] Rudolf Bultmann, Theology of the New Testament, 2 vols ( London: SCM, 1952), 203.

[16] John A. T. Robinson, The Body: A Study in Pauline Theology (London: SCM, 1952), 75-78.

[17] Robert H. Gundry, soma in Biblical Theology: With Emphasis on Pauline Anthrop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 135-137.

[18] 周天和:《哥林多后书》,页188。

[19] Frank J. Matera, II Corinthians-A Commentary, 115.

[20] Frank J. Matera, II Corinthians-A Commentary, 115.

[21] George H. Guthrie, 2-Corinthians, 270.

[22] 周天和:《哥林多后书》,页187-188。

[23] George H. Guthrie, 2-Corinthians, 271.

[24] George H. Guthrie, 2-Corinthians, 272.

[25] 陈济民:《哥林多后书》,171。

[26] Mitzi L. Minor, 2 Corinthians ( Macon, Ga. : Smyth & Helwys Pub., ,2009), 94.

[27] George H. Guthrie, 2-Corinthians, 273.

[28] 卡森、穆尔著,尹妙珍、纪荣神译:《21 世纪新的导论》,(香港:天道书楼,2012),页415-417.

[29] 卡森、穆尔:《21 世纪新的导论》,页395。

[30] George H. Guthrie, 2-Corinthians, 269-270.

[31] 周天和:《哥林多后书》,页188-189。

[32] 周天和:《哥林多后书》,页189。

参考书目

Bultmann, Rudolf, Theology of the New Testament, 2 vols. London: SCM, 1952.

Gundry, Robert H., soma in Biblical Theology: With Emphasis on Pauline Anthrop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

Guthrie, George H., 2-Corinthians. Grand Rapids, Michigan: Baker Academic, 2015.

Matera, Frank J., II Corinthians- A Commentary. Louisville: Presbyterian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13.

Minor, Mitzi L., 2 Corinthians. Macon, Ga.: Smyth & Helwys Pub.,,2009.

Proctor, John. First_and_Second_Corinthians. Louisville, Kentucky: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015.

Rapids :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4.

Robinson, John A. T., The Body: A Study in Pauline Theology. London: SCM, 1952.

Seifrid, Mark A., The Second Letter to the Corinthians. Grand

卡森、穆尔著。尹妙珍、纪荣神译。《21 世纪新的导论》。香港:天道书楼,2012。

陈济民。《哥林多后书》。香港:天道书楼,2003。

迪特里希·朋霍费尔著。隗仁莲译。《做门徒的代价》。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

周天和。《哥林多后书》。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1。

科纳著。郜元宝译。《哥林多前后书释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马撒乐|言  

思考   追问  沉淀

 让信仰扎根  让生活纯粹

释经专文|哥林多后书四16-18

文字|Masal

图片丨网络  

所属主题
Masal 马撒乐
Masal 马撒乐
思考,追问,沉淀。让信仰扎根,让生活纯粹。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