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4, 2024
spot_img

二鱼:什么是家务事?什么是家庭暴力?


如果家成了个人为所欲为的独立王国,那么,神圣界限的崩塌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畸形。

二鱼:什么是家务事?什么是家庭暴力?

最近“谢女士16次被家暴”案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事件经过很简单:29岁的谢女士自从怀孕后开始被他家暴,多达16次,而且全是往死里打,有一次差点断气,现在现在需要终身戴着粪袋生活

根据谢女士所说“第一次家暴的时候,他跪着跟我爸妈道歉,还写了保证书,如果再家暴的话就赔偿一百万,净身出户。”为那时候自己刚怀孕,她就选择原谅。后来持续遭受家暴,由于处于哺乳期,律师建议协议离婚,但是丈夫不同意,每次自己提离婚都会面临下一次家暴。“中间也逃跑过、换过手机号、不敢用身份证。”

二鱼:什么是家务事?什么是家庭暴力?

这样的刑事案件本没有什么好说的,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但引起笔者注意的是一个细节:谢女士曾经多次报案,找过妇联,找过居委会,找过邻居,家人,但最后都因是家庭纠纷,旁人不便插手。这就导致谢女士一次次被家暴后仍然无法摆脱的厄运。虽然最后谢女士丈夫被刑拘,但谢女士已经落下了终身残疾。

二鱼:什么是家务事?什么是家庭暴力?

二鱼:什么是家务事?什么是家庭暴力?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似乎成了古今常理,这句话也不全是错,有些家长里短确实清官难断,外人也不该多管。但如果到了伤人,甚至重伤的地步,如果还清官难断的话,那么这句话就有很大的问题。

这样的文化也影响到了普通人,比如你在街上看到两口子,或者两个恋人激烈的争吵,甚至动粗,路人也会因为这是家务事,视而不见

不过,这两起家务事如果发生在西方国家,案件中的施暴者,肯定,百分之百会马上被刑事拘留,而且会以重罪起诉。

我有一次在新西兰看到一个华人剧组在拍短剧,短剧的内容涉及夫妻斗殴,因为是拍远景,所以一般人看不出是拍戏,还以为是真的。结果拍摄过程中不断有路人过来问女士需不需要报案,而不是首先问你们是家人吗?

难道是中国人很重视“家”,把“家”看得比“法”还大?

显然不是,施暴者希望这是家务事,是法外之地。受害者可不这么想,或者不想有这样的家。所以这说明了施暴者重视的是自己,而不是家,更不是法。把自己看成世间行为的标尺而已。

中西方在古代,其实也一样,中国偷情的男女会被按家法治罪,在其他文明地区,家法代替国法,在一定区域内行使职权也是常态。现代以后,出现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情形:就是“国”的职权无孔不入,伸到了别人的被窝里,也就是“家”的职权。十多年前著名的夫妻在家看黄碟被抓一案就是注脚。当然,更显著,更普遍的的就是家庭教育权的丧失了。在古典社会,孩子读什么书,接受什么教育都是家长的职权,但现代国家取代了父母的角色,规定孩子接受什么教育。而那些在家里作威作福的家暴者,面对这一真正对家长权力的剥夺却逆来顺受。他们对待妻儿有多残暴,心理就有多懦弱。

而唯一例外的要算清教徒时代的英美了。一方面,家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神圣之地,另一方面,家又教导每个成员对国家的责任与忠诚。这背后的张力正是一种神圣的界限,这种神圣的界限根植于他们的信仰什么是个人的职权,什么是家庭的职权,什么是国家的职权分得非常清楚,不仅在法律上非常明确,而且在公民的意识里也非常清晰。严复在翻译“freedom”这个词时,最开始不是翻译成“自由”,而是翻译成“群己权界”,也就是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国与家界限的明确,就是自由

所以,此文绝不是崇洋媚外,因为这并非中西差异,而是奴役与自由的差别。也正因如此,有了这种神圣的界限家庭价值观才能在人们心里播下良善的种子。如果家成了个人为所欲为的独立王国,那么,神圣界限的崩塌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畸形。



所属主题
二鱼剧场
二鱼剧场
讲述每个微小个体心底最真实的声音,那里有我们的伤痛、眼泪、温暖、喜乐和盼望。“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圣经·诗篇》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