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5月 8, 2024
spot_img

从驴叫不改,到屡教不改

从驴叫不改,到屡教不改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从驴叫不改,到屡教不改


从驴叫不改,到屡教不改

从驴叫不改,到屡教不改

作者/如斯

从驴叫不改,到屡教不改

今天聊聊巴兰的故事。这似乎是一个奇怪的案例,让人疑惑,巴兰到底怎么得罪至高者了?

巴兰是一位外邦术士,有异能:他的咒诅或祝福有效力。这超能力带给巴兰,除了高级术士的名号,还有丰厚的财富。

这一年,摩西带领的以色列人大举进入摩押平原,对着耶利哥城安营。

面对一百多万人黑压压的帐篷,摩押王巴勒有种强敌压境的紧张感。心急如焚之下,他找来米甸的长老,言说城外的这群人一定会把我们舔舐干净,必须想办法对付他们。于是,摩押和米甸两族长老联手找到巴兰,请他发挥超能力,咒诅这群以色列人,让巴勒得胜。这样的请求,是巴勒的一厢情愿,他认为作为神明媒介,是可以向神明发出请求的。

面对如此请求,看在卦金的份上,巴兰没有拒绝。他请他们住下来,等待神谕。

果然,至高者有启示给巴兰,明确告诉他:你不可同他们去,也不可咒诅那民,因为那民是蒙福的。

巴兰如实相告,长老们返回。摩押王巴勒不死心,打发升级版使臣队伍,带着更有分量的承诺,二请巴兰施咒。

这次,巴兰的本心被压榨出来了。他说着外交辞令:你给我金山银山,我也不会违背至高者的命令;做着请使臣团队住下,等候神谕的投机决定。

对于上次明明确确的神谕,巴兰不会不知道,理当果断拒绝。但是,他仍然抱有一丝侥幸:希望这次至高者给他许可的信息,他好施行咒诅,获得酬金。

奇怪的事发生:至高者准许巴兰跟着使臣去,但途中却因巴兰去而发怒。这不是矛盾吗?

不矛盾。

首先,至高者已经明确给巴兰命令,作为先知,无条件顺服是本分。

其次,至高者全知人心,知道巴兰贪图财利的心。

第三,至高者并不勉强人,既然巴兰十分想去,就任凭他进入更大的试探中。

再说巴兰,他很明确地知道不应该去,可内心想去,于是就不断重复“请示”。好比一个小孩想吃糖,妈妈明确说不许吃。他因为想吃,就一次又一次去请求:“妈妈,我可以吃糖吗?”这不是请求,而是欲求——满足欲望的要求。因此至高者没有阻止,说,那你去吧。他就立刻前往。至高者不需要人勉强顺服,而是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祂。

巴兰的请示,是表面文章:表面尊重至高者,实际私欲未熄,伺机而动。因此,当听说“你就起来同他们去”后,巴兰如释重负,急急上路。

这是巴兰的一错——明知故犯。

至高者因巴兰执拗于贪心,安排驴子开眼,看见带刀天使拦路,驴子惶急躲避,跨进田里。巴兰受惊后打驴,让它上路。

当走到葡萄园的窄路上,驴子又看见带刀天使,就贴墙而行,把巴兰的脚挤伤。巴兰受疼后打驴,让它不要偏行。

天使守在前方窄道,左右没有可躲之处,驴子干脆卧倒不行。巴兰发怒打驴,驴子终开口伸冤:你为什么打我三次?

当至高者也打开巴兰的眼睛后,他才看见带刀使者,巴兰忙俯伏在地。巴兰申辩的理由是:“我不知道你站在路上阻拦我。”不知者不罪,是吗?巴兰不是不知神谕,而是没料到神的手段。他说:“你若不喜欢我去,我就转回。”这是一句明知故问的话。“若”是一种假设式表达,但实际情况巴兰早知道,因此这个“若”字后的内容,都是谎言。奇怪的是,他又得到许可:你同这些人去吧!

此时是一个需要审慎选择的时刻:是听从明明确确的神谕,还是实实在在的本心?

巴兰选择:去!

或许巴兰心下说:我可是问你了,是你批准我去的。

这是巴兰的二错——驴叫都不改。

见到摩押王巴勒后,巴兰让巴勒筑七座坛,并预备七只公牛,七只公羊。献祭之后,至高者临在,让巴兰祝福以色列,巴兰受感说话,都是祝福以色列。

巴勒的计划出现这么大的反差,他不死心,又领巴兰换了地方再试。巴兰积极配合,跟着去,并要巴勒再筑七座坛,再预备七只公牛,七只公羊的祭牲。他们俩都指望这次或许可以成功施咒。

巴兰认认真真配合巴勒的态度,是他的三错——屡教不改。

当然,事情的结果未遂二人所愿,巴兰的口被至高者使用,想要的是咒诅之声,流出的是祝福之音。


这个故事的难解之处在于巴兰一次次的“假动作”。

初读,会被他的答应、遵守和请示所惑,认为巴兰还是顺服的。实际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探至高者,得到提醒,仍然毫无悔改,抱着侥幸的心继续尝试施咒。因此,说巴兰是贪爱不义之工价的先知,说他在错谬里直奔,一点都不冤。

巴兰的服从是虚假的,他的心既想获得世界的好处,又惧怕至高者。其悖逆之心深深隐藏,但至高者无所不知,任凭他在错谬中沉沦,直到被以色列人杀死。

巴兰之事,引以为戒。

首先,遵守至高者的命令,不打折扣。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信仰是认真的,不要做假。巴兰明知命令,也说“不能在任何事上违背”,但仍然想违背至高者的心意去做事,然后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求问,就是试探。

其次,要及时回头。巴兰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诚心悔改。但他从未说过:“主啊,我得罪了你,我回头。”而是积极配合以色列的敌人,一再尝试施咒。最终,他挥霍尽所有的恩典,遭到应得的报应。

第三,谨慎行道。话说巴兰对至高者的了解,超过很多人,但他不爱不敬至高者,他贪爱盛名和钱财,把自己刺透了。所以,知道真理,不一定做到。关键是要敬畏祂,什么好处都不缺。

从驴叫不改,到屡教不改


 从驴叫不改,到屡教不改


君着一抹关注

还您一份宁静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号

从驴叫不改,到屡教不改


如斯 鹿慕溪畔
如斯 鹿慕溪畔
愿您能读出诚意和真心、爱和真理……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