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4, 2024
spot_img

家庭共读|第10篇:箱中意面(下)

家庭共读|第10篇:箱中意面(下)

家庭共读第10篇

箱中意面(下)

关于恐惧


家庭共读|第10篇:箱中意面(下)


小编语:


原“用心不留白”栏目,现更名为“家庭共读”,文末设置了家庭讨论问题环节,方便家庭深入地思考和应用。欢迎家人们留言分享你们的感动或者建议。



片尾曲:火把音乐《就是单单》



01


如果靠姑父或弟弟,独自一人把姑姑背上去,有可能闪到腰,搞不好还会双双跌倒。两人一起扛吧,楼梯太窄。最后,姑姑想了个办法,让找个大床单,几人合力把她抬上去。


姑父回家拿来床单,姑姑坐中间,我们三个正要合作发力,邻居大姐正好下楼,看这阵势,让清瘦的我闪开。


“一二三,起!”


姑父、弟弟、邻居大姐,三个人卯足劲,小心翼翼,在狭窄楼道里摸索、配合,小步小步往上挪,终于,把姑姑抬回了家——幸好只有两层。全家对大姐连连道谢。


虽只有短短十多分钟,我跟在他们身后,觉得这画面似曾相识。

眼前画面,多像这个故事


耶稣到达迦百农,人们蜂拥而至听他讲论。有四个人抬过来一个瘫子,可惜人挤人,根本进不去屋。瘫子的朋友们拆掉房顶,用褥被把他稳稳兜住,空降到耶稣面前。瘫子身体获医治痊愈,心灵得到释放。



02


知道会痛,但姑姑并不惧怕患病,因为她一次次体验过,当她在ICU里命悬一线,需要人跑前忙后,做决定,签字时;当她无能为力、动弹不得,只能卧床时,有弟弟、姑父为她兜底,陪伴在侧,悉心照顾,直至痊愈。身体经受折磨,但心灵安稳踏实。


无法动弹,那就抬我吧。有病,治就好了。无论遇到什么,怕啥,有家人托底呢——这是姑姑的相信。


这个画面让我看清,相信,特别重要,是关系的基石,是爱的底色。


自己之所以对疾病、意外充满恐惧,就是因为不信。不相信这世界上有任何一个人,父母、亲友,会在自己患病,无能为力,瘫卧在床时,心甘情愿悉心照顾。认为他们即便陪伴在侧,也一定是出于义务和道德压力。


家庭共读|第10篇:箱中意面(下)


我愿意去爱别人,也曾在医院照顾过爷爷、妈妈、姑姑,却不相信当我有需要时,会有家人、朋友如此对我。生活中,面对求助,很少冷漠无情。自己有需要,却难以开口求助和麻烦别人。收到他人的赞赏和关爱,甚至会有点诚惶诚恐。


对人,没有这份相信,也许是因为我曾在生病方面,有不愉快经验。比如儿时发烧,被家人怀疑是假装,硬扛到教室,结果当场吐了一地。但我如今有上帝,如果他允许我病倒,会对我不管不顾、任凭死活吗?


第二天就要出门去上课,心里依旧忐忑。学生外出旅行回来,说她“因天气转冷,有点感冒”,真的只是感冒吗。不过,以她人品,如果真有什么情况,一定会主动拒绝见面——这我绝对相信。但万一在楼道,在电梯,在途中,防不胜防,传染了怎么办。


家庭共读|第10篇:箱中意面(下)


夜晚读经,上帝知道我最近纷繁的心绪和担忧,他说,你不要怕那些仅仅是损害身体的人或事。“我告诉你应该惧怕谁,要惧怕(敬畏)上帝……五只麻雀不是只卖两个铜钱吗?但上帝连一只麻雀也不会遗忘。其实就连你们的头发都被数过了。不要害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要贵重。”


染疫也好,重病也好,最坏结果,是死亡。岁末,读到这段经文,其实感触良多。今年,因为开始规律给你写信,因为上了小说课,有很多对话,收获很多写作的幸福感。深夜在房间来回走动,常感内心炽热。与此同时,又有种清醒的空虚:文学,不是我的目标,目的地。如漫长焰火,无论如何璀璨,这世界和世界上一切的事,都会过去。若上帝不在其中,这些文字,这些孤独,即便触动了别人,对你而言,又有什么意义。


家庭共读|第10篇:箱中意面(下)


之前祷告,小说作业还没写完,给你的信还没写完,我不能病,不能倒下。再想,有何不可?过往处境中,你,我,从未像今年,像这个月,像最近这般发自肺腑告白:上帝若愿意,我就可以活着,可以做这件事或者做那件事。若我命止于今晚,明天,也会有这人拿起笔写小说,那人打开文档,给你写信。


你猜最后怎么着,在学生家里,上课前,她问我需要退烧药吗。他们要回老家一个月,暂时用不着。胆小如我,竟然婉拒。因她还要见其他本地朋友,而我家里有止痛药和感冒药,目前也没有什么情况,就让她把药给其他需要的人。而我,也因此体会到,祂的膀臂够长,供应够周全。于是回家,给认识的单亲家长、独居朋友发过去信息,说我家有……让他们有需要告诉我。


至此,我感到自己的心,渐渐走回正轨,找回了平安。


家庭共读|第10篇:箱中意面(下)



03


因有偏头痛,我常年随身携带止痛药。去医院做过CT检查,医生说是神经性头痛,没什么问题。它随机出现,诱因不明,打盹、着凉、太热,毫无理由,毫无征兆,后脑勺就隐隐地痛起来,这时一定要马上吃止痛药。我有想凭意志忍耐到底,不管用,最后一定是剧痛到呕吐,甚至要去看急诊。


医院有疼痛门诊,针对不明原因的疼痛。但需在疼痛正发作时去就诊。偏头痛发作没有规律,有时半夜,有时工作中,比起去医院,还是赶紧服止痛药最管用。


家庭共读|第10篇:箱中意面(下)


这些年,独自在异乡生活,最让我感到无助和脆弱,也正是生病的时候。因不是什么重大顽疾,感冒、发烧,瘫软无力躺卧在床,没力气下床煮粥,或者独自出门看病。只能将就吃点东西,吃点药,然后干忍着。即便这样,也不好意思开口求助任何人:“你能不能请个假,陪我去医院?”


几年前,我和同事(也是好友)一起在单位附近租住。有天深夜,头痛来势汹汹,我想吃了药睡一觉,明早就能好。但那晚,脑袋就像要爆炸般,疼得受不了。只好敲开好友房门,她二话没说穿好衣服,带我去医院看急诊。好友的反应,没有丝毫不耐烦和觉得麻烦,从头到尾,写满甘心乐意。


我如梦初醒,之前身体不舒服,数次独自躺屋里,一边疼痛唉哼,一边无助自怜——或许是自找的,大可不必。也并非身边人不主动,不敏感。毕竟,我长了张嘴,不开口,别人怎么知道我的实情,我的需要呢?


会不会,我们生命里,好多担忧、惧怕,好多假设,是臆想,自己吓自己。等真的发生,才发现,哈,虚惊一场。真诚向他人,向上帝开口问,才知道,哈,虚惊一场。


家庭共读|第10篇:箱中意面(下)


韩国著名综艺节目《Running man》里,有个叫做“恐怖箱”的游戏环节。不同箱子里,装了些“恐怖东西”和几颗玻璃球,主持人不能往里看,要伸手进去,拿出尽可能多的玻璃球。


每个人都吓得大呼小叫,如若触电。箱子面对摄像机这面是透明的,作为观众,你我可以看到,让他们怕到尖叫、滚地、抹泪的“生物”:


“咬手爬虫”,是洗碗用的钢丝球。


“刺毛怪”,是一丛丛假发。


“舔人章鱼”,是橡胶手套。


“滑腻水蛇”,是泡软的意大利面。


家庭共读|第10篇:箱中意面(下)


也许,人们恐惧的,并非那个事物本身,比如疾病。怕,因为看不清,因为未知,因为过往经验和周围气氛,因为不相信。


三年全球大病,人类失去了很多。失去健康、工作、梦想,失去亲朋、爱人,失去生命。写到这里,正好是过了平安夜,到圣诞节。群聊、微信对话框里,陆续收到圣诞祝福和动图。


面对失去,你平安吗?这种处境里,你还能找出恩典吗?当然,我还是要为你祷告,尽快痊愈,身心舒畅。


家庭讨论:

本文作者总害怕突发重病,聊聊你心里一直隐隐惧怕的人事物或处境。比如某个常常令你紧张的人、人际冲突、再次被霸凌、公布排名、考学失败、缺乏、不合群被排挤、家庭关系变化(比如父母离婚)、搬家……

 

一起祷告

如果孩子在上题中有较坦诚或深入的分享,家长可邀请孩子一起祷告。但不要勉强。


请孩子双手掌心向上,闭眼,想象此刻,他手里有一个打开的盒子。尝试把目前害怕的状况,开口告诉主耶稣,放进盒子里。(等待)请家长拉住孩子的手,为他祷告,一起把盒子递给主。聆听主对此有什么回应。可以继续祷告。最后,以拥抱孩子作为结束。


家庭共读|第10篇:箱中意面(下)


作者简介

陈京,前媒体人。现学习写作散文和小说,兼职老师。

喜欢这十个词:日记、桌游、游泳、对话、咖啡、小狗、感动、旅行、剧组、信。


THE

END


家庭共读|第10篇:箱中意面(下)



家庭共读|第10篇:箱中意面(下)

对孩子的苦心,对家庭的细心,对配偶的耐心,对关系的存心——生活,其实就是一颗心。

公众号:结伴用心生活



所属主题
结伴用心生活
结伴用心生活
咱们跟睿欣老师一起聊成长,记录在这里。喜悦与你们分享,因为自己有需要时,总想揽着人一起得饱足。此账号下的文章转载自公号“结伴用心生活”(ID:Hearty_Life)。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