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月 9, 2024
spot_img

最值得带着孩子去看的电影,却将要下线了

【作者按】望系列是小万工的时评杂文系列,不定期更新。

最值得带着孩子去看的电影,却将要下线了

配图名:留守 来自程远,已获得授权使用


去看《一个人的课堂》这部冷门片的时候,几乎是一个人的影院。


看完之后就决定,一定要带孩子再来看一次。


搜了搜排片又绝望,在一众热门片的挤压中,这部获得2016第49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的影片,排片量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即使看到我这篇影评,你想去找这个片子,多半也只能碰碰运气。


但是我仍然想好好的为这部冷门片写一个影评,因为在我眼里,如果按真实、正义、无畏、同情来评断的话,它丝毫不逊色于明星云集的无问西东。



说是一个人的课堂,其实是两个人,一师一生。


先说说老师。


这部片子里的老师是一个普通的乡村代课老师,叫宋文化,教了三十几年书,很敬业,却一直没有转正。


有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


宋文化曾经的学生回来拜访老师,学生做生意做得不错,想请老师去城里帮自己记个账,一个月给5000块钱,而宋文化当时每个月的工资是500块。但宋文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说自己还有学生要教呢,其实他当时的学生就俩,后来又跑了一个。


新来的师范生接班,宋文化在升旗仪式上郑重地将敲上课铃的铁棍交给他,让他准时上课。因为宋文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几十年如一日在写着大大“忠”字的墙壁,屋檐下悬挂着的角铁旁边,敲响上课铃。遗憾的是,这个大学毕业生再也没有用上这个铁棍,没过几天就辞职了。


唯一的学生明明,奶奶因为送饭摔到了河里,他要照顾奶奶没法来学校上课。宋文化一个人举行完学校的升旗仪式之后,拆下了教室的黑板,绑在自己身上,背到了明明家,在奶奶的病床前继续给明明上课,奶奶看到这一幕才放心离世。


严格来说,宋文化算不上一个出色的老师,他的普通话还没有学生标准,有点小虚荣,在村长面前说大话,还会因为没考过公职被开除而和教委赌气。


但是他每次上课前都会整理自己的衣服,把敲响上课铃、升旗仪式看作神圣的事,看到明明家里灯光昏暗马上将自家的台灯送给他。


影片最后,把最后一个毕业生明明交给初中学校的老师后,宋文化成了一个城市中的下水道清洁工,每月给明明寄生活费,给这个孤儿写信,信里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最值得带着孩子去看的电影,却将要下线了


影片的开始,宋文化是有四个学生的,但慢慢地就剩下唯一一个——明明。


而且,明明之所以能留下来,多半是因为命苦,母亲跑了,父亲在外打工,和奶奶一起生活。


厄运持续降临在这个孩子身上。


父亲因为工地的事故身亡,工长赔了八万块钱了事。


奶奶又意外摔伤。


只剩了这么一个孤儿。


但他又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宋文化这样的老师。


虽然宋文化都已经买好了票想着跟妻子去城里了,临出发折了回来,就是因为想着,明明还有半年就毕业了,他要送走明明——他的最后一个学生。


明明也争气,哪怕只有他一个学生,他也在上课地时候认真的大声喊起立,老师好。


奶奶摔伤,他一个人在家切菜、洗衣、照顾奶奶,还不忘记写作业。


他每天在山路上跑来跑去地上学,作为自己小学唯一的学生代表参赛,还得了县里田径比赛的第一名。


看片子,你会心疼这个孩子,却不会为他哀伤。


因为无论命运如何对待他,他始终都没有丢掉自己孩子般的诚挚的笑容——哪怕所有的亲人都弃他而去,至少他还有一个可以依靠的老师。

最值得带着孩子去看的电影,却将要下线了


只是并不是所有不幸的孩子都有明明这样的幸运,电影温情满满,但“乡村教育”和“留守儿童”这两个沉重的现实话题,远比电影要残酷得多。


宋文化的背后,是广大的乡村教师。


中国历来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也颇受尊重,待遇之低却世界倒数。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中,有74.57%分布在镇区和乡村,近1/4在艰苦地区工作, 71%的乡村教师可支配月工资为1500元到2000元,15%的教师可支配月工资为2000元到3000元,还有部分教师月工资不足1500元。


宋文化对上课的时候出去打电话的师范生说,你以为这里没有领导吗?孩子的眼睛就是领导。可是情怀不能当饭吃,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面前,这个师范生仍然落荒而逃。


拿着几千块的工资,做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中国教师群体的真实写照。


明明的背后,是广大的留守儿童。


片子最后的数据显示,中国有6100万的农村留守儿童,其中像明明这样完全没有人照顾的孤儿就有205万。


片中乡村小学的衰败得益于本世纪初的撤点并校运动, 2000年-2012年的十多年间,农村小学数目由44万减少到了15.5万。


我的高中同学中,很大一部分都毕业于当地村小,但到我们大学毕业后,他们的小学早就不复存在。


撤点并校直接导致学生的求学距离变远,最近刷屏的“冰花男孩”就是每天狂奔在上学路上的祖国的花朵。


贫困和入学还不是这些孩子最大的问题,最大的缺乏是孤独。


2014年,安徽9岁的小闯在屋外厕所的房梁上自尽,因为接到了妈妈的电话,说今年过年不能回家。


2015年,贵州毕节的4兄妹在家喝农药自尽,哥哥张启刚留下的遗书中说:这件事情其实计划了很久,今天是该走的时候了。


自杀只是这些孩子结束生命的一种方式,2006-2015,10年间239起事件中,留守儿童非正常伤害共83起,占总数的34.73%,占比最高。其中留守儿童遭受性侵害舆情事件62起,遭受他人蓄意伤害及杀戮21起。


而影片中没有详述的课堂流失的三个孩子背后,是广大的随迁儿童,小女孩坐在父亲的摩托车背后进城,她们就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了么?


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总量约为2.47亿,随迁子女约3500万,这些孩子多被称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或者更通俗的“打工子弟”。


仅就北京而言,非京籍孩子上学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公立学校,二是民办自建学校。


但公立学校有极为苛刻的学籍制度和五证要求(五证:在京务工就业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本、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而民工子弟学校,仅2011一年就被责令停办拆除了24所。


教委承诺不让每个孩子失学,事实却是学位紧张的情况下,房子、纳税、社保、甚至是父母的学历,每一个都会成为这些孩子在所在的大城市入学、高考的障碍。


2016年,一位非京籍家长因为孩子幼升小审批无法通过,在昌平区政府门口绝望自焚。


虽然是个别的案例,就像太阳中的黑子,但无可否认他们都发生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已经崛起的中国。




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就是参加跑步比赛之前,宋文化一遍一遍地教明明按正确地姿势起跑。


耐人寻味,城里人在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的时候,山里的孩子连怎么起跑都不知道。


散场回家路上,宋文化背着黑板去明明家的那个镜头一直在我眼前晃。


他执着的背影,让我想起圣经中的一段话:


一个人若有一百只羊,其中一只走迷了路,他岂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山上,去找那迷路的么?


意思是一百只羊,即使有一只没有在羊圈中,牧羊人也会竭尽全力去寻找。


教育不更应该如此吗?


何况决不仅仅是百分之一,中国2.2亿的儿童,有6100万在留守,3500万在随迁,这近一亿孩子的教育,难道仅仅维系于月薪2000元的乡村教师和因为不规范办学随时可能被关停的打工子弟学校?


也许我们能做的有限,但至少不能无视。


要知道,这既是一个人的课堂,也是半个中国。



《一个人的课堂》预告片

|全文完|



小万工

基督徒建筑师

个人原创公众号

扫码关注






所属主题
小万工
小万工
有信有望有爱 公号名:小万工 (xwglovegod)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