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19, 2024
spot_img

《中国文化中的生与死》五讲

冉按:朋友们说想看我收集的关于死亡的中文文献(大约有六、七百种之多),但手上事多,实在忙不过来。此前整理过信仰与死亡”、“儿童绘本中的死亡教育”两个小专题,待以后慢慢整理诸个专题,以供大家思考在世上的寄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生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等等,与死亡和最终结局是联系在一起的,唯愿朋友们多多思量。这是一个未曾开讲之讲座的提纲(如果有人有兴趣,或可在线上一讲),或许可以帮助有需求的朋友们,从纷扰的世界中转过身来,认识死亡及其最终结局,与我们莫大之关系。2021年11月19日于成都

 

思想家王充说,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换成今天的话说就是,只知道古代的情形而不明白现代的知识,你就会陷入迂执愚昧的深渊;只知道今天的情况而不明白古代的知识,你就会盲目得没有历史洞穿力。这样的话可以拿来套在关于生与死的话题上,只知生却不明白死,就是生不如死,仿佛在诈尸;只知死而不明白生,容易成为死的奴隶,好比似走肉。一如蒙田所说:学会了怎么死的人们,就会忘记如何做奴隶。所以思考中国文化,并打通其间生与死的认知,实在是我们现代人理当着力回应的。

 

对于生与死的问题,中国人的禁忌特别多,平常大家仿佛不会死,一旦遇着了就呼天抢地,完全缺乏准备。一如有人说,中国人是世上唯一对死亡没有准备的民族。但吊诡的是,费尔巴哈又说,中国人是世界最为死者操心的民族。生前不为死亡稍做准备,也很少思考与死亡相关的事,死了却有一大堆烦琐的葬礼程序,各种等级与安排,把你弄得晕头转向。这当然不是说,对死者操心毫无必要,而是说如何在准备死亡与为死者操心之间达成一种有益的平衡。

 

古希腊哲人谓哲学就是对死亡的练习——且不论哲学是否能达到练习死亡的目的——中国不仅没有这样的练习,也缺少与死亡有关的教育。当然现在有所改善,有零星的临终关怀机构、少量的预立遗推广、屈指可数的死亡教育,在诺大的中国毫不起眼地存在着。事实上,我们知道世上唯一无法找到替身的事儿,就是死亡,因为每个人都得亲自死。在这个意义上讲,死亡有某种不可逆转的“平等”。但如何面对死亡,却有很深的功课要做与学习,因为如何面对死亡,决定了我们怎么活。

 

第一讲中国文化对死亡的态度

 

1: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中的死亡

2:中文里的死亡文献概述

3:如何面对死决定你怎么活

4:死亡恐惧、不朽冲动与祖先崇拜

 

第二讲:死前文字:遗诏、遗疏、遗书、遗嘱

 

1:皇帝要死了,还是要装得不一样

2:最后的效忠:关于遗疏与遗表

3:壮烈之士的嘱托

4:平凡人的交代

 

第三讲:事死如事生:葬礼及墓葬营造史

 

1:葬礼的繁琐步骤及哀哭、着衣方法

1:达官显贵的陵寝与民众的土馒头

3:黄泉下的美术展览:墓室里的诸种图像

 

第四讲:发达的中国悼亡文体

 

1:悼亡:对妻妾的怀念与补偿

2:挽联:哀痛与表演哀痛

3:诔辞与墓志:表扬与自我表扬

4:自为墓志铭及自悼诗

 

第五讲:关于死亡的中国解药:及时行乐

 

1:寿无金石固,荣名以为宝

2:人生若梦,为欢几何

3: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4:千古艰难惟一死


所属主题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

一台戏

哦~我的顾客

Duang~Duang~Duang~

因转向,得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