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 11 月, 2024
spot_img

结论?为时尚早

结论?为时尚早


作者/如斯

美国的某间教会,来了一位单亲妈妈参加敬拜。执事们了解到她独自抚养四个孩子,经济窘迫,拖欠不少账单。于是教会商议要给予她几个月的补贴,帮她付清账单,她高高兴兴接受了。三个月后,教会得知,这位妈妈根本没有还账,她把钱用在买垃圾食品、下馆子,还给每个孩子买了一辆自行车。

一位执事很气愤,认为她这个人就是不负责任,消费冲动,糟蹋上帝的钱。为此,教会展开到底应不应该帮助这种人的讨论

我若是执事中的一位,也会认为这位妈妈实在不靠谱,她的贫穷,根本就是自己的问题,真不应该管,让她自作自受吧!

按照她的行为,我们惯性推测了她的动机:挥霍和浪费成性。很多时候,我们就这样匆匆下结论。

这是提摩太·凯勒《慷慨的正义》中的一个例子,他举例的目的是想说清"谁是我们的邻舍"。随着文章的深入探讨,我们看到教会并未停止帮助她,还了解到她之所以把钱花在餐馆和自行车上,是因为她总感到亏欠孩子们,“我买不起其他孩子有的好东西给他们。”所以,当她拿到钱后,急于想要满足孩子的想法上头,就没有按照教会要求的去付清账单。

原来如此,她的行为不是出于自私自利、挥霍浪费,而是一颗爱孩子的心,尽管有些短视和冲动。

那么,我们之前的结论是不是太主观、太匆忙了?如果这种结论占多数和主导,帮助的脚步会戛然而止,就错失了重塑一个家庭的机会。


十几年前,北京有间小小的家庭教会,某天来了一位小伙子参加聚会。小伙子相貌堂堂,举止彬彬有礼,与大家的互动分寸感拿捏得合适,大家都很喜欢他。之后,他与牧者和负责人往来密切,他们也欣赏他,觉得他谦卑、好学。就这样,他很快赢得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喜欢和信任。

他是做销售工作的,话术娴熟,套路颇深。但当时大家都被他的表象所惑,简单而快捷地做出可靠可信的结论。事情最后的发展是,教会的负责人被他完全拿捏,奉献款被他控制,牧者被他架空而离开,教会被拆毁。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可怕的是还有后续。目前,这个人又深入到一间规模更大的教会,套路依旧,发展轨迹如前。据说,他已经取得该负责人的好感与信任了。事态会怎么发展,令人忧心。

言语行为与动机目的,有必然的关联。动机决定和调整着言语和行为。心机较深的人,为达到目的,会呈现伪饰与虚象,以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如果被表面所惑,匆匆下结论,就上了这类人的当。

我们都知道,教会中有麦子和稗子,但不好区分,就因为麦子和稗子的外在形态几近相同。我们虽然不是那位评判者和裁决者,但要恒切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阅读《慷慨的正义》时,这位单亲妈妈的例子,令我颇为感动,为着教会有提摩太·凯勒这样的牧者感恩。出现问题时,成熟的牧者,不以表象为决定的标准,而是依托真理的教导。提摩太以“谁是我的邻舍”压榨执事们的信仰,使大家降服在真理之下。他们都不能否认,这位妈妈是他们的邻舌,他们不能不帮助她。

有时,至高者的标准实在“至高”。就像耶稣要那位少年财主变卖所有跟随祂,那真是让人窒息,从而让他知道自己对物质世界那样看重的罪,单单靠自己是做不到的,惟有依靠主。可惜,那位少年财主没有悟到,或者悟到做不到呢。

耶稣常常如此“压榨”人。

提摩太以真理为标准引导教会帮助贫弱的单亲妈妈,先确定必须帮助的决定,之后进行的就是“怎样帮助”的方案。事情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个家庭,不仅需要经济上的补助,还需要爱和引导。在教会的真诚帮助下,尽管出现一些反复,但整个家庭最终状况得到改善;教会也没有因为错失一个爱邻舍的机会而亏欠主。

话说前面“小伙子”的例子,该如何是好?我想,牧者和负责人如果真理装备和警醒祷告足够,依靠真理行事,那么,他那套奉承赞美、喂养肉体的套路,一定失效。倘若不然,或许是祂借力拆毁吧。

结论尚早,事态还在进行中……

 

君着一抹凝视

还您一片宁静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所属主题
如斯 鹿慕溪畔
如斯 鹿慕溪畔
愿您能读出诚意和真心、爱和真理……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