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5月 15, 2024
spot_img

我通过小考了吗?——与父母相处的三天

我通过小考了吗?——与父母相处的三天

国庆假期与父母朝夕相处,只有三天而已。这是神怜悯我,先给我一个小考。操练得怎样,改变得如何?我通过了这次的小考了吗?

记得上次辅导后我的反思及行动计划是:在与父母相处的这几天里,求神帮助我以善意的动机来看待母亲的行为并操练将它说出来。

辅导员问:“你对那几天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不太满意。”

“为什么?”

我的确没有明显的顶撞母亲或与她发生冲突或争吵。但我心里还会有一些不舒服。与我之前的期望还有差距,具体表现在:

1. 我家养了两条狗,其中一条是金毛。母亲是怕狗的,虽然狗狗很乖,但它很好吃,我们吃饭时它会一直在桌边待着,并窜来窜去,希望能讨点东西吃。母亲很不喜欢,所以她就提议到外面去吃。三天时间,到外面馆子里吃了三四餐。我原本打算在家好好下厨服侍他们来表现一下的机会落空。

2. 第二天开始,母亲开始追剧《芈月传》。用电脑连接电视屏幕,从第一集开始播放,母亲从早到晚,一天要看大约二十集。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就是在看电视。我原本想着带她晚上去跳跳“赞美操”,或外出散步聊聊天(传传福音),或到小区其他弟兄姊妹家串串门(交叉传传福音)的计划也落空了。

3. 最后一天父母和弟弟要离开去火车站的时候,母亲先到楼下,但把水瓶落在家里了,于是通过楼宇对讲机叫还在家的弟弟帮她带下来。这时,我叫了滴滴在大门等,弟弟找到母亲的水瓶,我们正准备出门时,母亲却自己上来拿水瓶。结果,门一打开,我家的金毛就冲出去追那条刚好出来的邻居家的狗,直接冲下楼去。我一边叫,一边追狗。好不容易把狗赶上来,它却又冲进了同楼层另一个邻居家里(刚好这个邻居家的门是打开的,且他家的一岁的小孩站在门口),在人家客厅跑了一圈。我们拼命呵斥它,又怕它扑到孩子身上。一片混乱之后,好不容易把它赶回家。又收到司机的电话,说已经到了。又急又乱中,我心里一股无名气上升。弟弟没好气地对母亲说:“都说了把你的水瓶带下来,你又自己上来干什么!”我们都觉得,就是母亲的这一举动(叫我们拿水瓶,自己又上来拿),造成这样混乱的局面。在路上,母亲仍然一直抱怨,说狗狗吓到她了。我很想冲口而出:“这不都是你自己造成的吗?搞得鸡飞狗跳,还埋怨。”但最终还是忍住没说。车厢里只有母亲一人仍在絮絮叨叨,我和弟弟都闭口不言,但可以明显感觉气氛有些压抑。我也清楚知道,虽然我不说话,但在这件事上,我心里对母亲是有埋怨的。

4. 我最不满意的是对自己,就是在母亲追剧期间,我竟然也花了很多时间和她一起看,而且晚上她睡了之后,我自己还在那里看:不是我来影响母亲,反而被她影响了。而且我并非没有事做,我还有急迫的考前复习——三天之后我就要考希腊文了。为什么我不抓紧时间好好复习,反而和母亲一起追剧了呢!

总的来说,我对这几天的情形的不满意在于:

1. 对母亲的不满意:我对她不喜欢我养的狗不满意,也不满意我们认为她的一些“愚蠢”的举动——不知她怎么想的,为什么明明叫人拿水瓶,自己又要上来?就是不相信别人,怕别人做不好,还是要自己来嘛。

2. 对事情未按我的计划成就不满意:我想要藉着在家下厨做饭、打扫卫生,来服侍父母和家人以表现自己的改变,却因着母亲因讨厌狗而坚持出去吃饭没有达成;想要带母亲藉着跳赞美操、与弟兄姊妹交通来传福音却因着母亲追剧也没有达成。

3. 对自己不满意:我想去影响母亲,结果却被母亲影响也去追剧?!我怎么也成了像母亲一样的“世俗”之人了?

辅导员提醒我:你说的这些都是处境(高温)。但我问的不是你对你的处境是否满意,而是对你自己的表现,即是对你之前预备要操练的“以善意的动机来看待母亲的行为并操练将它说出来”——你对母亲的这些行为是否以善意的动机来看了?你是否操练将这些善意的动机说出来了?或者用合宜的方式来回应了?

啊……?!

我发现我的重心完全错了。就像考题问的是:“你的姓名?”而我回答说:“我吃过了”一样。

母亲的行为:不喜欢我的狗。

我的回应:心里不舒服。爱我就要爱我的狗。即使不喜欢,也不要表现得这么明显嘛,明知道我会不舒服的呀。

我是否以善意的动机来看母亲的行为:没有。

母亲的行为:要到外面吃饭。

我的回应:心里不舒服。(1)就是因为不喜欢我的狗嘛(见上)。(2)让我可以表现一下的机会都没有了。

我是否以善意的动机来看母亲的行为:没有。

母亲的行为:追剧。

我的回应:(1)不屑:觉得母亲品味太低。(2)失望:让我没有机会按预先想的那样给她传福音。

我是否以善意的动机来看母亲的行为:没有。

母亲的行为:自己上来拿水瓶。

我的回应:(1)心里埋怨:若不多此一举,何来一片混乱?(2)论断她:总是不相信别人,要自己来控制一切。

我是否以善意的动机来看母亲的行为:没有。

按照以上的标准和答案来评分,毫无疑问,我失败了。我没有通过考试。

是的,在言语上我没有顶撞母亲,也没有和母亲有口头上的争吵。但这只是表面的——技巧上也可以这样做,譬如说,我们经常说在生气的时候,从1数到100再说话——真正的问题,我真正的要操练的功课却完全失败了。

唉。

然而,也有进步。就是转念一想,我是完全可以从善意的动机来解读母亲的行为啊:

母亲的行为:不喜欢我的狗。

以善意的动机来看:母亲小时候被狗咬过,腿上的疤痕现在还在。她明明很怕狗,尤其是大狗,还愿意克服害怕心理,来到成都看我,已经是因着爱我的缘故了、

我应有的回应:(1)把以上的话向母亲说出来,谢谢她来看我。(2)想办法好好地控制狗狗,尽量不让它打扰到母亲。

母亲的行为:要到外面吃饭。

以善意的动机来看:(1)狗狗的行为确实影响到家人在一起吃饭。(2)母亲也心疼我一个人在家做饭下厨太辛苦(实际上她也明确地这样表达过),而且我们都很清楚,出去吃饭一定是弟弟买单(也许母亲也因此想在经济上减轻我的负担)。

我应有的回应:(1)把以上第(2)点向母亲说出来,谢谢她对我的关心和体贴。(2)用其他的方式来服侍母亲:如帮她削个苹果,在外吃饭的途中或吃饭时与她多聊聊天。

母亲的行为:追剧。

以善意的动机来看:(1)这部片子相对来说,还是算好看的——我不也被吸引了吗?(2)想以前我也不是经常追剧吗?或通宵看小说?我曾经和她一样,凭什么我现在就要因此看不起她?

我应有的回应:(1)跟母亲讨论一下她为什么喜欢这部片子,有什么触动她?以此来展开对话,可以更多地了解她,也可能引向福音的讨论呢。(2)温柔地劝母亲一次不要看太久,中途可陪她下楼走走,或和她一起做些她喜欢的事,如唱歌,请她跳个舞,或请她教我跳支舞。

母亲的行为:自己上来拿水瓶。

以善意的动机来看:因为当时弟弟的回答只是“嗯”了一声,没有明确地回答说:“好的,我把水瓶拿下来”。她担心弟弟没有听清楚,又或者担心弟弟不知道她把水瓶放在哪里,怕找久找不到,因又急着赶去火车站,怕来不及,就宁愿自己辛苦上来一趟。

我应有的回应:(1)就算母亲不上来,我们出去的时候(其实那时也准备出门下楼了),门一开,狗狗也一样会冲出去(因为那时邻居家的狗刚好出来),母亲上来拿水瓶与狗狗冲出去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更何况另一个邻居家刚好开着门以及一个1岁小孩的出现也是碰巧而已。所以,整个事情只是意外。(2)处理好狗狗后,温柔地安慰母亲(因为她确实被吓到了)。

总的来说,遇到高温的处境(母亲的某些让我不舒服的行为),我的第一反应还是老我的反应——因着我对母亲仍有的苦毒,首先以恶意来看待母亲的行为。在这一点上,我是失败的。然而,就我的回应而言,确实不像之前那样任意而行,发泄自己,伤害母亲。我会忍耐——虽然情感还未完全转变,但意志上没有跟随不合宜的情感(感觉)做出不合宜的行为。这也是一种进步吧。

在我的反省中,我发现,实际上我是完全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从善意的动机来看待母亲的行为的。只是,这种新的看法没有在更早的时间出现。实际上,遇到高温的处境,第一反应是我们本性(罪性)的反应是正常的,但越快意识到自己有罪的反应并越快地回转过来,就证明我们在改变。希望有一天,我能自然而然地、习惯性地就有合宜的想法和回应出来——这个操练的过程会很长、很长、很长,求主帮助我。

接下来辅导员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父亲这次也来了吗?”

当然来了呀。我父母和弟弟一起过来的。”

我还以为你父亲没来呢。你一直在focus与母亲的关系,你似乎没有意识到,你说了这么多,在谈话中,你父亲几乎像完全不存在。”

我想了想,好像是的。

你有没有想过怎样对待父亲?”

“……他一天到晚就在床上,看手机,要么睡觉,吃饭时就出来……没有什么交流。”

你跟父亲没有和母亲那样的冲突吗?”

没有。他不怎么说话。”

你跟父亲的关系怎么样?”

“……”

你会怎样来形容你的父亲?”

自私、冷漠。”

你觉得他爱你们吗?”

不爱。”

你对他的态度呢?”

“……不知道。没有感觉。”

然而,我的眼泪却不知不觉地流下来了。

所属主题
姊妹辅导姊妹
姊妹辅导姊妹
姊妹的个人分享,体裁不限,原创为主。欢迎投稿。要求内容及情感真实,合乎圣经教导,不违背基要真理,可以彼此安慰、鼓励、劝戒、造就。“老年妇人......用善道教训人......指教少年妇人。"(提多书2:3-4) 公号:姊妹辅导姊妹 微信号:MakeBacaASpring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