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月 9, 2024
spot_img

林世钰 | 911过去二十二年了,这个世界变好了吗

林世钰 | 911过去二十二年了,这个世界变好了吗悼。(林世钰 摄


(原文写于2021年,后来公号“一苇杭之渡彼岸”被疯,包括此文在内的300多篇文章沉没。今天翻出原稿,略做修改,让其重见天日。不经意间,人间又翻过两页。)


1.

22年了。

我的英文老师Jim,一个83岁的犹太人谈及22年前亲历的911事件时,眼中依然有泪光闪烁。

2001年9月11日当天,他在华尔街上班。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经济专业的他,尽管那时已经60多岁了,依然有颗年轻的心脏,对变化莫测的股市热爱无比。“看着股市变化的数字,我觉得日子每天都是新的,非常兴奋。”

他所在的办公楼并不高,与世贸中心仅隔着一栋楼。当天上午近9点,他看到窗外浓烟滚滚,觉得很不对劲,赶紧打电话回家,让他刚刚退休在家的妻子打开电视,看看发生了什么。妻子打开电视后,告诉他,一辆小飞机撞到了世贸中心北塔,大楼在冒烟。

“小飞机?我告诉她,你从电视里看它是小飞机,但它肯定是大飞机!”

Jim是一家金融公司的合伙人。他看员工依然在工作,心里很不踏实,跑到楼下看个究竟。他亲眼目睹第二架飞机撞到南塔上,一声震天的巨响过后,脚下的土地在颤抖。

“出大事了!”很快,Jim看到很多人从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的大楼上跳下来。他甚至看到几个男人和女人手牵手从楼上跳下来。

“那么高的楼,他们跳下来估计都死了!每年一到9.11,我就感觉自己回到了那天,浓烟滚滚,大家都在逃命。这是我一生的创伤。”

Jim惊魂未定,赶紧跑回办公室,催促员工快下楼,往大楼倒塌的相反方向跑。

当天,双子座倾覆后,Jim旁边的办公楼被夷为平地,而他所在的办公楼也被砸坏了,虽然没有倒塌,但是已经无法办公了。他们在外办公了三个多月,圣诞节后才搬回去。

两年后,纽约的一个艺术馆展出了一波与911有关的照片,Jim的朋友发现,Jim不经意被人拍进一张照片里了,于是拍下来发给他。

照片上的Jim,显然比现在年轻许多。他在奔跑,手机插在衣服的兜里,表情有点惊惶。周围是混乱的人群和车辆。他的身后,双子座在冒着黑烟。


林世钰 | 911过去二十二年了,这个世界变好了吗飞机撞向世贸大厦。(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公司撤离得比较及时,所以没人受伤。”Jim欣慰地说。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纽约很多人排队去献血,街边的小店店主把水和食物放在路边,供大家免费吃喝。逃出来的人们心里悲恸,惊魂未定,但是还算有序。

“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纽约的希望:这座城市不会被打败的,它还会重新站起来!”

两年前的911,我从华尔街日报上看到一个故事,似乎可以佐证Jim的记忆:一个在双子座上班的青年,平时喜欢戴红色发带。同事问他:你为什么总是戴着发带呢?他回答:我准备时刻去拯救世界。911那天,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很多人。后来,他被压在了大楼底下。有人从废墟中捡到了发带,认出是他的,交给了他妈妈。

在一次悼念逝者的活动上,他的妈妈拿出了这条发带,流着泪说了儿子的故事。很多人走到她跟前,说,对,就是这个戴红发带的年轻人救了我们!

这个故事让我泪水盈眶。在一个足够文明的国家,即便大厦将倾,人们依然保持着人性应有的温度和美好,在废墟中绽放光芒。

22年过去了,Jim一直不敢回去看双子座原址。“那个坑像一双眼睛盯着我,让我想起那九个手拉手跳楼的男人和女人。我知道他们一定会死去,但我无能为力。”

911之前,Jim每天西装革履,衣冠楚楚,坐着小火车从新泽西的Millburn出发,在曼哈顿下车,然后乘地铁到华尔街上班。有一天,他突然发现,经历了911后,股市变化的数字不再让他感到兴奋了。生命的无常,让他看到了财富增长和数字游戏的无意义。

“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他知道自己该退休了。但是拗不过公司的极力挽留,又坚持了几年。退休后,他搬到我所住的镇上,到图书馆当义工,免费教英文。我是他唯一的中国学生。

“911虽然过去20年了,但它依然是美国人的噩梦,每年这一天都要重复做一次。”


林世钰 | 911过去二十二年了,这个世界变好了吗2020年1月,我和Jim夫妇一起庆祝生日。


2.


Jim问我,林,911事件发生那天,你在哪里呢?

我告诉Jim,那时我在北京,当天,我正在租住的公寓里一边洗衣服,一边看电视。当我看到凤凰卫视在播报这个惊天新闻时,扔下手里的衣服,来不及擦掉手上的肥皂泡,就坐到沙发上看了起来。

接下来几天,我都在关注这个事件。印象最深的是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发表演讲时脸上沉痛的表情。他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让当时初当记者的我感到很奇怪——因为我采访中看到的本国大小领导人在任何场合基本都是一张扑克脸,无悲无喜。

那是中国互联网的新兴阶段,第一代网络暴民已经初露端倪,他们对别人的伤痛掩饰不住自己的欢欣,喜大普奔,觉得美国死的人太少了,应该多死一点。十几年后,他们的后辈踩着键盘,挥舞着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大棒,四处攻击“敌人”,把好端端的网络世界变成了浊气滔天的粪坑。这是后话了。

那时,我根本想不到911事件深刻改变了美国。美国很快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前者打了8年,后者打了20年,直到2021年8月31日才从泥潭里拔脚,留下满目疮痍的阿富汗和苦难深重的阿富汗人民,举世哗然。而在美国本土,“恐怖主义”如达摩克里斯之剑,时刻悬在美国人的头上。美国开始修订全球策略,关注本国的国土安全问题。


林世钰 | 911过去二十二年了,这个世界变好了吗

911之后,美国加强国土安全。(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当时我根本没想到,多年后,自己居然会到全然陌生的美国生活了十年。既享受了中美“蜜月期”的好,也领受了两国冰冻期的痛,完全冰火两重天。我深切体会到了个人活在这个世界的荒诞——神造的日月山川看似是人类共有的,每个人看似是自由的个体,其实时刻处在时代的张力中。只要时代出现一个褶皱、一个缝隙,我们立刻就掉进去,像蚁窝被淹后仓皇逃窜的蚂蚁,非常无力。

回想二十多年前的北京,没有雾霾,若天气晴好,西山山脉清晰可见,像一条蓬勃的血管。故宫护城河水波微澜,桃花灼灼,情侣旁若无人地在红色宫墙下接吻。路边的大排档,羊肉串烤得滋滋作响,冰啤沁人心脾。独立书店里,永远有听不完的文化讲座。台下坐着白衣胜雪、对真理充满饥渴的男孩女孩。

那一年,刚从新闻学院毕业不久的我,怀抱一团新闻理想的火,准备在人间熊熊燃烧,给贫寒的人取暖。看上去,生活慷慨铺开了红地毯,等着每个人(包括我)上场走秀。

仿佛一切还在昨天,但二十多年光阴倏然而过,此身虽在堪惊。

那时的我,只喜欢传统的“雨打芭蕉,阴满中庭”的中式生活,打死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去美国生活。可是,2013年,命运偏偏把我带到了这个国家。

初到美国,我住在新泽西离纽约比较近的一个小镇。从公寓的阳台望出去,蓝色外墙的世贸中心在夕阳下闪着幽蓝的光,像两柄插在大地上的寒剑。每天傍晚,我坐在阳台上看书,累了就遥望世贸中心,遥望一段久远的往事。

后来,我在楼里健身房认识了美国老太太Rose。曾在纽约一家财经媒体做编辑的她告诉我,911那天,她刚好在家里工作。起身去倒咖啡的刹那,不经意往曼哈顿的方向瞥了一眼,立刻惊呆了——世贸中心火光冲天,黑烟滚滚。她赶紧打开电视,才明白发生了什么。

就在两天前,她还去世贸中心采访了一个证券公司的朋友。采访结束后,两人一起在北楼顶层的“世界之窗”餐厅用餐。“我记得,那天我点了三文鱼沙拉,他点了七分熟的牛排。”

她立刻跪在地上,流着泪,为那些还困在楼里的和死去的人祷告。

“那一刻,我感到美国被改变了,整个世界都被改变了。”

Rose说,那个朋友走了,没有留下遗物和遗骸,就像一颗水滴蒸发于空气之中。每年这一天,她都会买一束鲜花放在阳台上,朝着曼哈顿的方向,默默纪念他。


林世钰 | 911过去二十二年了,这个世界变好了吗伤逝。(林世钰 摄)


3.


911之后,美国有了什么变化?

在纽约华文记者荣筱青的记忆中,2000年秋天她从中国来到纽约读书时,“身穿穆斯林长袍不会惹人侧目;地铁站里被随意丢弃的黑色塑料袋不会吓得乘客落荒而逃;暑假去加拿大旅游返程不用签证;进机场安检不用脱鞋。”

911之后,一切都被改变了。美国从一个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男孩成长为一个忧心忡忡、充满警惕的男人了。2014年我回国时,发现美国机场安检也需要脱鞋、掏空口袋,从随身行李中取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和其它电子设备,和中国一样严格,这让我大吃一惊。

后来得知,911之前,美国机场安检是由私人承包商执行的,通常由航空公司雇用,几乎没有联邦标准,非常松懈。乘客甚至可以在最后一刻登机,不会被问任何问题,而且不需要出示身份证明和登机牌。甚至,乘客被允许携带长达4英寸的刀具上飞机。911劫机者就是利用了这一漏洞,在袭击中使用了刀具或剃须刀片。

911改变了美国太多,这是国家安全层面。而在个人生活层面,它成为许多人共同的伤痛记忆。平时,他们把记忆存放在生命最深处的一个格子里,若无其事地生活,可是一到夜晚,内心无法填补的空洞吞没了他们。

和Rose一样,飞机撞向世贸大厦的时候,斯特恩女士正在离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家不远的Super Fresh市场买鸡蛋,打算给丈夫做巧克力曲奇——“我做的曲奇是世界上最棒的”。她听到有人喊:“世贸中心被撞了!”她的心一惊——丈夫吉姆在北塔96层上班。

吉姆再也没有回来。六个月后她被告知,吉姆的一块25美分硬币大小的遗骸得到了确认。她每天晚上都在悲痛中写、写、写,写下了超过15万字。她前后一共写了两本纪实类书籍和四本小说

在过去20年里,斯特恩一直试图让她所说的“那种独特的痛苦”成为过去,并努力建设一些积极的东西。她参与了和平建设非营利组织“寻找共同点”(Search for Common Ground),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记忆。(斯特恩的故事来自《纽约时报》)

这些关于911的“独特痛苦”,平时沉潜在日常生活的最深处,可是一到这天,记忆依然会把它们钩沉上来。它属于“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部分天然记忆。

两年前的911上午,我所在的新泽西埃克斯郡在一个纪念911的主题公园里举办纪念活动。山崖边绵延的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逝者的名字、年龄、居住地。在初秋微凉的晨风中,两朵鲜艳的玫瑰被沾在大理石上,摇曳的花瓣,注视着曼哈顿的方向。远处的曼哈顿,笼罩在一层薄雾中,世贸中心隐约可见。

一个中年女人用手抚摩着大理石上的一个名字,默默流泪。我和朋友走过去,对她的“永失我爱”表示同情。她流着泪说:“这是我前老板的儿子,我认得他。”


林世钰 | 911过去二十二年了,这个世界变好了吗永不忘记。(林世钰 摄)


一个逝者的家属一上台就哭了。她说,原谅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她说她在911那天永远失去了丈夫,20年了,她一直在想念他。台下许多人在流泪。

22年过去了,在911那天消逝的3000条生命沉到了时间冰河的河底。我们所处的乏味的当下,正是他们曾经热爱过、期盼过的未来。我相信,在那个曙光普照的新世纪初首,他们一定和我们一样,渴望一个美丽和平的新世界的到来。可是,这个世界如他们之前所愿吗?

很抱歉,答案是否定的。

22年来,我们经历了什么?中东战争,印度洋海啸,卡特里娜飓风,全球金融危机,鸡权统治数据化,疫情肆虐,中美关系危机,美国社会撕裂、俄乌战争、世界滑向冷战……

2021年8月31日,美军结束了阿富汗撤军,其狼狈相让世人咋舌。美国在阿富汗花了20年时间、近千亿美元推行自己的价值观,搞基础建设,对付塔利班,可是20年过去,塔利班又呼啸着回来了,而且比以前更强大,整个国家重新陷于水火之中。

二十多年过去了,本.拉登死了,阿富汗战争也结束了,可是,这场旷日持久、代价巨大的战争,究竟孰败孰胜?它真的给美国人带来安全感了吗?

未必。

2003年,美国一项调查显示,67%美国人认为美国比911之前更安全,27%认为更不安全,到了2021年,只有49%的人认为美国更安全,41%认为更不安全。就阿富汗撤军来说,只有8%美国人表示这会让美国更安全地远离恐怖主义,而44%的美国人表示这会让他们更不安全。

我无法预测美国未来会发生什么,我只是觉得,美国已然不是二十多年前的那个美国了。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凝聚起来的团结和爱心,已经慢慢被后来的政治纷争消弭了,整个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撕裂,2020年大选期间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我的英语老师Jim忧伤地说,他活到八十多岁,从来不敢想象美国社会有一天会撕裂至此,政客会如此不体面。“以前的政客也玩政治,但至少会保持基本的体面。选民之间政见不一样,但不会反目成仇。”

政治上的纷争让人渐渐丧失了共情的能力和作为人应有的温度。二十多年前,美国为911事件中失去的3000条生命悲痛不已,并且把那句“We will never forget(永不忘记)”挂在嘴边,刻在心上,每年都举办悼念活动。可是疫情期间,面对疫情夺走的100多万条同胞的生命,多数人却表现冷漠,仿佛那只是一个空洞的数字,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些人甚至把科学问题政治化,喧嚷不休。政客把国家利益党派化,使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两党互相攻击,让人感到失望。


林世钰 | 911过去二十二年了,这个世界变好了吗911事件中离开的华裔。(林世钰 摄)


22年前,911事件发生次日,总统小布什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自信满满地说,我们只会变得更坚强,让灯塔继续闪耀。22年过去了,灯塔已然蒙尘。特别是2021年1月6日暴徒攻击国会大厦的骇人之举,让整个世界产生怀疑:灯塔旧矣,尚能亮否?

逝者已矣,对逝者最好的悼念就是,每个人都尽量活出美善,并且对人性之恶保持警惕。国与国之间尽量保持克制和理性,凡事以和平为基点。不要再让悲剧重演了,人类已经禁不起折腾了。


林世钰 | 911过去二十二年了,这个世界变好了吗

—— End ——


作者简介林世钰,媒体人,作家。曾出版《美国岁月:华裔移民口述实录》《烟雨任平生:高耀洁晚年口述》《潮平两岸阔:15位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实录》《美丽与哀愁:一个中国媒体人眼中的美国日常》《新冠之殇:美国华人疫情口述史》等书籍。其中《烟雨任平生》被“亚洲周刊”评为2019年度十大好书(非虚构类)。


林世钰 | 911过去二十二年了,这个世界变好了吗


往期导读:

林世钰 | 活下去,不要把世界拱手让给马户又鸟们

失去双脚的女孩,一样拥有“美丽”人生

林世钰 | 与女书(9):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林世钰 | 故乡的陌生人

林世钰 | 别来无恙

林世钰 | 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

林世钰 | 道路即生活本身

林世钰 | 憋  死

林世钰 |女儿来信:妈妈,我一直都很爱你

林世钰 | 母亲,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林世钰 | 高耀洁:我很孤独寂寞,希望有人来看我

林世钰 | 与女书(8):用你的幸运帮助别人的不幸

林世钰 | 清明节:死是众人的结局

林世钰 | 与女书(7):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林世钰 | 高耀洁:我已经96岁了,死则死矣

林世钰 | 无偿帮助我的美国越战老兵,人生目标是做个好人

林世钰 | 与女书(6):每个人都站在时代的峭壁上

林世钰 | 与女书(5):上帝为每只鸟儿都预备了树枝

春晓 | 美国大学申请: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林世钰 | 我的“佛系”闺女,最终选择了文理学院(上)

林世钰 | 与女书(4):关心大地上的事情

林世钰 | 再见,哈莉

林世钰 | 与女书(3):拥抱变化

林世钰 | 高奶奶:我今年96岁,活太久了

林世钰 | 与女书(2):只有爱才能抵御死亡

林世钰 | 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林世钰 | 与女书(1):终须一别

人到中年:宛在水中央

林世钰|母亲

林世钰 | 我还在这里等你,希望你从未离

所属主题
一苇杭之渡彼岸
一苇杭之渡彼岸
用媒体人的眼光观察美国社会,用妈妈的心肠分享教育心得,用旅行者的心情体验旅途趣味。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