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月 20, 2024
spot_img

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史(11) | 陈夏:在美国读法学院,我学到了“IRAC”思维

境外读者可在Amazon网站购买此书。


   【按】2017年至2020年,我采访了15位中国留美学生,于2020年11月在美国出版了《潮平两岸阔: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实录》。他们分享了在美国求学的经历、美国教育体系的特点、美国社会的丰富与复杂,以及他们在这个陌生国家的得失与挣扎。在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当下,这些留学生的分享无疑有助于增进国人对美国教育体系和美国社会的深度了解。(林世钰)



陈夏简历:1979年出生于四川宜宾市,1998年至2002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至2004年入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至2008年在北京中道律师事务所(现已并入另一律所)做执业律师。2009年考入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次年获法学硕士学位(LLM)。2010年至2011年在美国证监会实习。20123月至年底在北京国浩律师事务所工作,2013年返美,在美国纽约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2017年起开办个人律所Chen Law Group PLLC(纽约美通律师事务所),业务涉及移民,商业纠纷,公司业务等。

访谈时间:2019917

访谈地点:新泽西州爱迪生镇(Edison


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史(11) | 陈夏:在美国读法学院,我学到了“IRAC”思维

陈夏在美国证监会。

 

人物印象

在国内工作时,我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拿过一个法律硕士学位,但凭心而论,完全出于工作之需,并非内心真正喜欢法律。


但陈夏不一样。她在西南政法大学读本科时,就对民商法着了迷,后来如愿考进了人大法学院读研,师从中国著名的证券法专家郭锋教授。说起来,我们在不同的时间进出人大法学院所在的“明德楼”,吃过同一个食堂的饭,泡过同一个图书馆,应该算很亲的师姐和师妹了。


因为这一点,我在第一次参加新泽西人大校友活动时,选了与她对坐吃火锅,有种莫名的亲切。


那天的陈夏,穿着一件粉色的毛衣,披散着略显蓬乱的头发,不施粉黛。她说自己已经考了纽约州的律师证,目前主要做移民业务。我心想:这个师妹和我国内认识的女律师区别太大了吧。国内的女律师,个个妆容精致,时尚美丽,浑身上下散发着“律政俏佳人”的味道。这个师妹也忒朴素了吧?


后来才知道,师妹的先生上班很忙,她自己又要接送女儿,又要忙工作,而且在当地中文学校还管一摊事,在社区还当义工,忙得四脚朝天,哪有时间修饰自己呢?


让我感动的是,今年518日,我在新泽西Millburn图书馆举办了一场新书分享会,师妹全家都来了。她可爱的女儿Nina坐在台下,眼睛亮亮地望着我。我很感动——一家三口好不容易有个周末,却开了一个小时的车过来参加我的新书分享会。


我们约了采访。但双方的时间总是无法凑在一起,于是一直往后推,直到20199月。


那天,我一个人开车到她位于爱迪生的家。只见她家的客厅堆放着很多女儿参加跳舞比赛得来的奖杯,桌上散落着很多童书。她抱歉一笑:不好意思,家里太乱了。


在她家的饭桌上,我们从上午聊到下午,整整聊了五个多小时。作为一个好歹在法学院“混”过的人,对她描述的密歇根大学法学院上课时的种种趣事,还是有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情结。


中午时分,陈夏问我吃什么。我看到两锅并排的小米粥,正诧异呢。陈夏哈哈大笑,“我已经熬了一锅,但是没有告诉先生,他又熬了一锅。”我说,就吃它吧!陈夏有点不好意思:师姐,太简单了吧?“小米粥养胃,挺好的”。她听了释然,炒了一盘青菜,拌了两个皮蛋,端了两根油条上桌。


我们一边呼噜呼噜喝着小米粥,一边说着人大法学院共同认识的教授,似乎有种“白头宫女在,闲话说玄宗”的苍茫感。


我们进出过同一座大楼,吃过同一个食堂,去过同一个图书馆,在同一个城市工作,但是当年无缘见面。谁知道十几年后,我们会坐在美国新泽西南部的一张桌子前,一起喝着小米粥,吃着皮蛋和油条这么“中国”的食物。


在无缘与有缘之间,隔着一个叫做“命运”的东西。

(一)法学院的IRAC”思维

IIssue(问题)RRule(规则)AApplication(运用),CConclusion(结论)。意思就是,先了解事实,找出问题,再寻找相关法律和规则,然后把法律和规则适用到案子里,最后得出结论。”

 

前几天我突然心里有点慌,怎么自己一下子就到了40岁呢?小时候觉得40岁离自己好遥远呢。想想自己来美国都十年了,太可怕了,时间过得真快!(笑)


我最初萌发学习美国法律的念头应该是读本科的时候。


当时我在西南政法大学读书,特别喜欢民商法,比如民法、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什么的。世界法律体系大致分成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我当时发现,我们国家的民法体系基本源自大陆法系,而我喜欢的公司法、证券法法追本溯源,基本源自英美法系,于是我心里有了学习美国法律的念头,但还没想过去美国留学。当时我还发现,大部分民商法的教材都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写的。心想,为何不直接到人大读书呢?于是我考进了人大法学院读研,师从中国著名的证券法专家郭锋教授。


在郭老师的引导下,我系统学习了公司法、证券法等,还跟着他参与了很多具体案件的办理,比如当时很有名的“大庆联谊证券虚假陈述索赔案”。这个案件是新型案件,当时国内还没有证券民事赔偿案例,因为很难证明股民的损失与上市公司的虚假陈述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计算损失也很困难。在这个案例的推动下,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这一司法解释大量地借鉴了美国的证券侵权赔偿法律体系,并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当时影响很大。我从头到尾参与了整个案件,最后把赔偿款亲自送到受损的股民手里。


二十多岁就参与了中国法治史上这么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现在想起来还挺激动的!(笑)


毕业后,我到北京中道律师事务所(后来并入另一律所)工作。当时觉得,人大法学院毕业,有份稳定的工作,就这样过下去也挺好。但是命运出现了另外一个契机。


我老公当时在一家美国公司北京分公司上班,老板觉得他干得还不错,想让他到美国总部工作。我们当时已经结婚了,不想两地分居,以前本科时隐隐的想学美国法律的想法突然清晰起来了,我就说,那你去工作,我去读书吧。


2007年底,他开始办理工作签证,可是2008年的H-1B他没有抽中,只好又等了一段时间。我刚好在那个时期准备托福,2008年底给美国七八所大学法学院递交了申请。


2009年初,我收到了第一所大学的offer录取通知),后来又陆续来了几所大学的offer,最后我选了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Michigan)法学院。这是一个排名比较靠前的老牌法学院,最好的时候曾在全美法学院排名第三,但是国内知道它的人并不多,不过美国人很清楚。我后来在纽约的合作伙伴是一个犹太人律师,他向别的律师介绍我时,总是用一种很特别的口气说:她可是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喔!(笑)

所属主题
一苇杭之渡彼岸
一苇杭之渡彼岸
用媒体人的眼光观察美国社会,用妈妈的心肠分享教育心得,用旅行者的心情体验旅途趣味。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

将来的画面

你在向谁求雨?

牧人与羊怎能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