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月 20, 2024
spot_img

林世钰 | 与女书(4):关心大地上的事情

神造的东西日渐减少、人造的东西日渐增多。(林世钰 摄)


亲爱的孩子

今天,妈妈又回到了曾经工作了一年的大院。在厚重的雾霾中,门口肃立的两个武警像两尊模糊的雕像。因为我只带了记者证,所以被告知不能直接进去,要到传达室登记。于是,妈妈乖乖地到传达室登记,然后像陌生人一样,进了这个我曾经无数次进出的大院。

一切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

几只鸟儿停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我经过时,它们扑棱着翅膀飞起来。曾经,它们总是于清晨时分降落在院子里的草坪上觅食。午后,我到屋顶徜徉时,总能见到它们停留在对面的屋顶上。当我不经意间从办公桌枯燥的文件中抬起头时,总能看见它们在天空自由地飞翔。

有时我在想,它们是否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名利纷争,和这个大院里的人一样。应该没有!否则翅膀载不动许多愁,肯定要坠落地面的。

在大院上班的那年春天,院外路边那排高大的白杨树背后,每个下班的傍晚,我总能看到一对背书包的男孩和女孩紧紧拥抱,他们闭着眼睛,陶醉在少男少女春心萌动的美好之中,一如那朦胧的初春。

高高的白杨树上,鸟儿欢欣雀着,精心搭建自己的小窝。一只小小的鸟儿从妈妈头顶掠过,那么轻盈、美丽。它停在一棵矮矮的树上,虽然人走近了,它还未飞走。它是雏鸟,还未领略人类的残忍,对人类没有戒心。

林世钰 | 与女书(4):关心大地上的事情

白杨树上的鸟窝。(图片来自网络)


我仰望树上的鸟窝,那么简朴而庄严,装着鸟儿一家人的梦想。鸟儿在里面吃虫子、呢喃、相亲相爱,多好啊。如果它们一早醒来,俯视树下奔忙的人类,会不会冷笑一声:你看,人类光顾着赶往名利场,都忘了大地上的事情了!

那些鸟窝,如今越来越少了。当首都沦为霾都时,鸟儿们选择了迁徙。它们不需要户口,也没有组织,所以比人类自由许多,这一点足以让人羡慕。     

大地上发生的事情,在农耕时代,曾经是人类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人类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本身就是一首大地谱写的优美歌: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那时,人类顺应天时,在天干地支的旋转和四季的变幻中,安然耕种,丰收,繁衍。人类劳作之余所吟唱的诗歌,沁出来的都是泥土、植物和花朵的味道。比如《诗经》,简直是一本远古时代的植物索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在古代,人类和大地紧紧依存,情随四时而动。春天有淡淡的春愁,“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两杯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秋天有浓浓的秋思,“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他们居住的房屋立于大地之上,因此农闲时可以“开轩面场圃,闲来话桑麻”,重阳节一到,邀请朋友“还来就菊花”,清风明月,对酒当歌。

那时的人们,喜欢用大地上浑然天成的事物表达情意。比如在长安城的灞桥送别时,折柳吟诗,一步三回头;江南的朋友寄一枝梅花给北方的朋友,还称“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延至近代的民国,虽然政治动荡,但人们的心灵依然保留着对大地上的事情的敏感和热爱。比如胡适在西湖的“烟霞洞”疗养时,还给徐志摩寄了一袋西湖边的桃花呢。

那样的时代,因为离大地还不算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张弛有度的,会做些无用但很美好的事情。而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人们更关心有用的事情,比如权力和金钱。很少有人关心大地上的事情,能在闲暇时停下来看看路边的柳芽是否冒尖了,檐下的燕子是否衔泥垒窝了。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不知道因何而忙,也不知道如何停下来,只是一味地忙,忙,忙。就像张艾嘉的歌唱的那样:所有的抽屉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我还算幸运,因为我是一个村庄养大的孩子。泥土、树木、河流、蚂蚁、飞鸟、远山,这些城市中的“奢侈品”,于童年的我却触目可见,伸手可及。

我老家的门前是一片辽阔的原野,春天一到,冰雪消融,田野里的野菜睁开惺忪的睡眼,等着我们的触摸。我和小伙伴挎着篮子去采野菜,毛茸茸的秋菊,墨绿的仙草……每一种野菜都像熟悉的朋友,至今我仍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

林世钰 | 与女书(4):关心大地上的事情家乡的古村落。(图片来自网络)


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让人想在田野里打个滚。我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奔跑,尖叫,料峭春风吹得我们脸蛋红扑扑的。如果手脚冻麻了,我们会堆起稻秸秆,生火烤手。有时候会偷点家里的黄豆,放几粒在“百雀羚”的空盒里,然后放到火上烤。不一会,香味扑鼻,我们迫不及待,你一个、我一个地享受着童年生活中难得的奢侈。望向远山,山上一团白,一团粉,山花欣欣然绽放,向我们传递着春天的消息。

一年四季,我最喜欢的就是秋天了。天高云淡,稻穗低垂,农妇们穿着鲜艳的衣服,穿梭其中,孩子们在原野上奔跑、雀跃。往昔夏日里茂盛的树木,这时浮华褪尽,露出了真实的面目,像一个个清瘦的哲学家伫立路边,思考着“ To be or not to be ”之类形而上的问题。傍晚,炊烟在黄墙黑瓦的房子上袅袅升起,母亲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此起彼伏,寂静的乡村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

那时的乡村,祥和,宁静,有序,一些美好的道德和情感容易产生,然后发酵,成为此后苍白的城市岁月中温暖的底色。每次我向你描述这些,你都羡慕不已:妈妈,你的童年比我幸福多了!

为了让你和大地更加亲近,你出生后,几乎每年夏天,我都把你送回福建老家。只为了让你清晨被鸡鸣,而非喧闹的市声催醒;白天,可以涉水过河摘野花,帮助外婆拔萝卜,摘青豆;傍晚时分,可以爬上山坡观察夕阳是如何一点点沉入远山;夜晚,能够看到闪烁的萤火虫和满天繁星,而不是城市刺眼的霓虹灯。

与大地亲近的你,皮肤晒得黝黑,但眼眸清亮,里面装满对世界的好奇。每次要回北京,你总是依依不舍,把稻田里捞到的小蝌蚪带回北京,期待它长出四肢后,将它带回青蛙妈妈的身边。

可是,宝贝,你不知道,在神造的东西日渐减少、人造的东西日渐增多的今天,蝌蚪与土地、植被、大气、水,有着同一莫测的命运。那些可爱的蝌蚪,很难找到悠游的池塘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科技发达、物质丰富,但是如梭罗在《瓦尔登湖》所言,“文明改善了房屋,却没有同时改善居住在房屋里的人。”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与大地渐行渐远的人类逐渐丧失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美好特质,而变成一个灵魂无处栖身的单向度的“人”。

所以,亲爱的女儿,只要有机会,一定要远离人群,去闻闻春天泥土的芬芳,去观察飞鸟飞过的痕迹,去倾听风儿掠过树梢的声音。记住,我们在大地上只过一生,因此不能错过大地的四季美景。这远比揣摩人类的心思有意思得多。

                  2014-01-17

(这个公号是我的新家,请朋友告诉朋友。祝家人们春安!)

林世钰 | 与女书(4):关心大地上的事情


—— End ——


作者简介林世钰,媒体人,作家。曾出版《美国岁月:华裔移民口述实录》《烟雨任平生:高耀洁晚年口述》《潮平两岸阔:15位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实录》《美丽与哀愁:一个中国媒体人眼中的美国日常》《新冠之殇:美国华人疫情口述史》等书籍。其中《烟雨任平生》被“亚洲周刊”评为2019年度十大好书(非虚构类)。目前旅居美国。

林世钰 | 与女书(4):关心大地上的事情


往期导读:

林世钰 | 再见,哈莉

林世钰 | 与女书(3):拥抱变化

林世钰 | 高奶奶:我今年96岁,活太久了

林世钰 | 与女书(2):只有爱才能抵御死亡

林世钰 | 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林世钰 | 与女书(1):终须一别

人到中年:宛在水中央

林世钰|母亲

林世钰 | 我还在这里等你,希望你从未离开

所属主题
一苇杭之渡彼岸
一苇杭之渡彼岸
用媒体人的眼光观察美国社会,用妈妈的心肠分享教育心得,用旅行者的心情体验旅途趣味。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

将来的画面

你在向谁求雨?

牧人与羊怎能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