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月 20, 2024
spot_img

解决问题 & 改变生命



解决问题 & 改变生命



我年轻时比较喜欢看心理学的书籍,尤其在大学时,会在休闲时光猫进图书馆找点这方面的资料,一晃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多年前又考了咨询师证,多少涉猎了一些。


人在面对各种境况,尤其是困惑、迷茫、挫折时,总是渴望寻找到豁然开朗的答案,然后让自己继续走下去,并且,走到更开阔之地,可以脱离困境,避绕险滩,一帆风顺。


所以,人们各种求,各种寻找,各种尝试,想要寻找到坦途。


青春年华时我有过一段极迷茫的时刻,内心汹涌澎湃,关于自己、关于爱情、关于职业、关于世界和他人、关于个人成长的课题在那些年集中爆发,我又是喜欢找到逻辑脉络、寻找问题根源的人,所以,好多东西必然要亲自捋一遍。


就拿很久以前的一件事来说吧。大学时一门选修课,有关演讲的,这门功课经常会有一些台前演讲。有一次是一个5分钟的演讲。主题记不住了,只记得那天,我们在学校最大的、有时用来进行表演活动的阶梯教室进行。


和一般阶梯教室不同的是,它的前台特别高出许多,需要从一边的楼梯爬上去。作报告时,演讲者在上面很有俯视下方的感觉,而下方坐立者需要抬头仰视着上面的人在那侃侃而谈、挥洒自如。


我不知道平时站在上面的人是什么感觉,但对我来说,一想到要在如此空旷的地方当众演讲,哪怕同学说就5分钟,一晃就过去了,我还是早早地想象着那种恐怖的画面,暗自紧张。


那天,我不知道怎么走上去的,站在偌大的演讲台上,我瞟了一眼下方,心脏都要漏半拍,呼吸都要停滞了。


空旷的教室左前方(我视角)密集坐着一小群听课的同学,齐刷刷的看着我。空气是如此的安静,我没带针,要不然说不定就能体验一把针掉下来的声音。但我能听得见自己的呼吸,以及,他们为什么一动不动的盯着我看?那种眩晕感,让我大脑一片空白。


我的两条腿抖得像筛糠一样,我差点以为自己站立不住,只有将双腿稍微拉开一点距离,且一条腿要倾斜一些,这样才能勉强支撑,否则估计更狼狈。


我到今天都记不得我到底有没有完成那场5分钟的演讲,我也记不得我是怎么走下台的。我只记得,那天,我的内心一直在做一些与演讲毫无关系的事情,恐慌、紧张、尴尬,注意力一直在他人如何看待我身上。


现在想起来我自己都被自己逗乐了,再提往事,早已云淡风轻,拿来自我调侃也不在话下,素不知,年轻那会,可真是挣扎的要命啊。


几年后,我的一位同事看着培训室里的讲台对我说,那是属于你的,我居然没有丝毫诧异。后来我信主了,又遇到一些人,他们觉得我很自信。我就想说,天啊,你们被蒙蔽了,因为你们从没看到过我曾经惴惴不安的名场面。


我的内心曾有数不清的兵荒马乱,也有无数次的落荒而逃。这样的事情数之不尽,所以,我就走向了努力自强、自我实现的道路。


我记得在学校的寝室里,常常对着镜子一遍遍的练习演讲,从举止到神态。同时还看了很多书籍,从理论到实践,从心理原理到应用技巧,反正,我全方面的倒腾自己。


我的青春光影用了很多心思提升自己。所以,对于现在流行的实现自我价值、活出自我、个人成长等课题,我轻车熟路。对于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也不陌生。对于身处迷茫困顿,又不得不赶路的人来说,那的确是及时雨。



事实上,现在的我看问题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


当一个人亲自品尝过永远不渴的活水后,再去喝那还会渴的水,虽然一时可能也会解渴,总还是觉得干渴。


也因此,我对于“我”的看法有了很大的不同。我很清晰且彻底的知道我来自于哪里,又将去往哪里,我知道我是谁,我的价值来自于哪里,我为什么存活于世。这些深奥的哲学话题造物主早已讲明。


我们的一生都渴望重新回归到曾经失落的伊甸园里,从罪的泥潭里,一直在寻求远离卑贱的生命,恢复那荣美的形象。虽然知易行难,也知道生命的破碎、医治、重建工作是非常缓慢的一生功课,但我们知道我们要去往哪里,我们的故乡在哪里。


我曾经渴求“解决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让自己变得更好。这种心愿并没有错,不过现在有了一个更新的课题是“改变生命。”  解决问题很重要,但关注生命是根本。前者很好,但后者是上好的。


如何看待生命问题,其实影响了我们用什么方式去面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社会心理学家David G. Myers曾在讨论基督教信仰与心理学研究时说到,各家各流派的心理治疗理论都有其“隐藏的价值观”。


不同的流派或者心理学理论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标准,都反映了他们自己的主观价值和信念。


比如,什么是“实现自我?”、什么是“活出自我?”这些标准到底是什么?


我们拿婚姻为例子,不同价值观和信仰的人看待离婚、出轨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可能不尽相同。现在很流行、很被倡导的一个理念是,姐姐们独自美丽专心搞事业,实现自我才是王道。


这种价值观很容易导致婚姻遇到问题时,大家用“自我实现、各自美丽”来填补一切,包括婚姻的解体。


我们无法否定这些价值理念背后的某些深层次诉求,然而,这种“自我实现”的标准只是一部分人心中的“标准”,并且也带有时代的烙印。


也就是说:这些不同的理论,是由人制定出来的,却不是绝对客观的真理。一切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在“人”的知识/经验层面上寻求突破。但人的“标准”何其多,又何其容易变化。


所以,才需要一个环节:用一个绝对的标准随时检验。


我们每个人都带有自己的信念/信仰和价值理念,而这些也影响着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种种问题。


还是以自我实现为例。在造物主看来,人要真正实现自我,就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地爱祂,在凡事上追求荣耀祂。


我们和其他一些心理学理论在功用方面或有部分共通之处,在形而上方面的不同是,我们相信人是因为爱而被 造的,要依靠祂而生存,又要为荣耀祂而活。我们即是渺小如尘埃,但同时在祂里面又是如此的尊贵,被视为祂的儿女。


我们在这破损世界中的擦痕与创伤

那真正有医治能力的

一切荣耀归于祂


这世上有暂时止渴的

但内心的废墟,那片干旱的沙漠

唯有活水的泉源可以浇灌

源源不断,直到永远




宣灵苏人在江湖,手不持剑。


下方是本平台二维码,点击即可关注。文章为原创,除标明,音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所属主题
宣灵苏
宣灵苏
人在江湖,手不持剑!这里是宣灵苏有关生活、信仰、个人成长的分享和感悟。 —————— 公号:宣灵苏 微信号: Xlingsu777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

将来的画面

你在向谁求雨?

牧人与羊怎能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