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23, 2024
spot_img

西方哲学史(三十六):叔本华

黑格尔的哲学激起了巨大的反抗,唯心论、泛神论、先验哲学和理性主义通通受到攻击,甚至最极端的方式有人将一切形而上学都视为徒劳的事业加以拒斥。其实我们需要合理地看待理性,没有理性人犹如生活在漫漫黑夜之中,所以我们常称理性为光,但理性也有其界限。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一点,就不会陷入到愚蠢无知的地步,也不会狂妄自大到没有边界。
叔本华听过费希特的课,尽管他受到费希特的影响,但他认为包括费希特在内的谢林和黑格尔都属于“空谈哲学家”。在黑格尔声誉正隆的时候,叔本华凭借着《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竟故意选择和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结果被啪啪打脸,这也应证了他自己所说的“如果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真正智慧的人得不到赞赏。”
叔本华作为教师是不成功的,但作为哲学家尽管他的声誉姗姗来迟则是非常成功的。叔本华的父亲自杀身亡后,他母亲便开始追求自己眼中放荡的幸福,叔本华的母亲很有文学艺术细胞,叔本华虽然和他的母亲算不上仇视,但两人还是能做到彼此像陌生人一样彬彬有礼,和其母子关系类似的还有拜伦。在这种家庭环境下,他们注定悲观。
叔本华认为人的性格和意志遗传于父亲,而智慧则是遗传于母亲。读完大学之后的叔本华变得更忧郁多疑和愤世嫉俗,他常常幻想着种种不幸,他从不上理发店,他从不忘记将自己的烟斗牢牢锁好,而睡觉的时候他总是会在床边放上一把上好枪膛的手枪。叔本华忍受不了噪音,他认为一个人对噪音的忍受和他的智力成反比,他越来越妄想偏执。
叔本华没有母亲、没有妻子、没有孩子,甚至还没有自己的祖国。尽管当时国家主义非常盛行,但他却无动于衷。仅仅有一次他被费希特反对拿破仑的热情传染过,但很快他就改变看法回到乡下完成他的博士论文
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之前,他对出版商说:“这部书绝不是对旧有思想的重复,书里面都是独创的想法,全书结构紧凑,条理清楚,明白易懂,充满了活力和美感,而且将来会有一百本书因我的书而面世。”这本书直到四十年后,他才有幸看到它对哲学世界引起的轰动,而在此之前,他只能说:“这样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如果是一头蠢驴往里面看,你绝不能期望从镜子里面看到的是一位天使。”
叔本华大多数时间都是以“一个人越是属于后代,越是属于人类,他就越会和他同时代的人格格不入”而安慰自己。他说:“音乐家不会因为台下热烈的掌声而高兴,因为观众都是聋子。”
叔本华晚年成名后,他几乎每天都贪婪的阅读关于他的所有文章。他告诉自己的朋友,所有有关他的品论,无论大小,只要能找到都要寄给他,邮费全部由他支付。得不到名望的人总是用自负来填补自己的缺憾,而有名望的人则善于用自负壮大自己。
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叔本华直接开门见山毫不谦虚地说“世界是我的表象”。他认为所谓的谦虚只是虚伪的谦卑,在一个妒忌贤能的时代里,圣贤们不得不谦虚谨慎,请求那些庸人宽恕自己的杰出和贡献。叔本华的内心极其渴望被时代认可,故他选择从诋毁垄断德国地位的黑格尔哲学开始。
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认为人是一种知性理性的动物,但叔本华则认为其实潜藏在自觉理性之下的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意志。我们并不是因为发现欲求某个事物的种种理由才去想得到它,而是因为欲求某物才去寻找得到它的种种理由。
叔本华把人类称作是“形而上学的动物”,因为其它动物都不会有欲望时是不是来一番形而上学的空头理论。最令人生气的是当我们与一个所谓善于推理的人争辩时,最后竟然发现我们需要对付的恰恰是他的意志,因为这个人根本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逻辑毫无用处,从来没有人单纯利用逻辑来说服别人,逻辑只是生财之道。如果要说服一个人,必须诉诸于他的兴趣、他的欲望、他的意志。
叔本华认为理性既无法看透事物,又无法把握事物的真正本质。意志才是人心灵中唯一永恒不变得东西,意志是一个人思想绵延得源泉。性格在人的意志之中,而非理性之中。善良的意志比清醒的头脑更深刻更可靠,高智商的人或许会赢得别人的羡慕,但不会被别人爱慕。所有的宗教都奖励那些拥有卓越意志的人,而非头脑聪明或悟性强的人。
叔本华甚至认为人的肉体也是意志的产物,认识的意志形成大脑,抓握的意志形成双手,进食的意志形成人的消化管道等。理性会疲劳,但意志不会。理智需要休息睡眠,但意志即便在睡眠中仍然工作。既然如此,意志能征服死亡吗?
叔本华认为繁衍就是意志征服死亡,而且唯有繁衍,意志才能征服死亡。即便哲学家,也偶尔生孩子。叔本华说:“在一切两性的结合中,那些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时最令人沮丧的,因为婚姻的目的不是愉悦个人,而是延续物种。”因爱而结婚,悲叹度一生,而由父母包办的婚姻往往比基于爱情自主的婚姻更为幸福。唯有哲学家才能在婚姻中感到快乐,但哲学家是不结婚的。
如果世界一切都是是意志,那么这个世界必将痛苦。首先,意志本身意味着欲求,欲望是无限的,但欲望的满足是有限的,一个已经实现的愿望总是会伴随着歌没有实现的愿望。
其次,人生是不幸的,痛苦是人生最基本的实在,愉悦只是痛苦的片段。亚里士多德说:“智者不寻求愉悦,他们在忧虑和痛苦中寻找自由。”欲求和痛苦一旦允许人们休息,那么无聊便随之而来。人生就如同一个摆钟,总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左右摇摆。人生越成功就越无聊,欲求是普通大众无休止痛苦的源泉,无聊则是上流社会的痛苦之源。对于中产阶级,工作就是欲求,休息则是无聊。
不论婚前还是婚后,不论独处还是群居,我们都不幸福。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死亡这件事上为自己徒增更多的烦恼,人类因为想象死亡后所受的痛苦比死亡本省还要痛苦。叔本华认为但丁所描绘的天堂和地狱,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根本无法提供相应的素材。总之,人生就是一部悲剧,而乐观主义只是对人类灾难的嘲弄。
最后,死神就像一只玩弄绝望老鼠的猫。东方的君主总是在自己华丽的衣饰里面放一瓶昂贵的毒药,疯狂是逃避痛苦的避难所,而自身就成了人类最后的避难所。据说,第欧根尼就是因为拒绝呼吸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这样的胜利只属于他个人,因此个人的自身是愚蠢的,因为生命以及普遍的意志几乎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只要意志仍主宰着人类,个体的死亡就无法阻止悲惨和斗争的脚步。
如果一切都是悲剧,那么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叔本华认为不是财富而是智慧,叔本华的思想不能看成是反理性,他反对理性只是因为人类一切的问题理性也确实不可能完全能解决。他认为理性之于人类意志相当于马笼头和马嚼子难以驾驭的烈马,世界上所有的奇才中,最伟大的不是世界的征服者,而是自我的征服者。
哲学不是简单的读书或被动的学习,如果我们不断被输入别人的思想,自己的思想便会被束缚,被压抑,长此以往,我们的思想就会麻痹。故生活先于书籍,文本先于评论,一部天才之作胜过千部评论著作,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糟糕的脑袋里面。要摆脱无止境的痛苦,就要对人生进行理性的思考。
叔本华认为最低等的生命没有知识,完全由意志构成;对于普通人则是意志占大部分,知识知识一小部分;而天才正好相反,他们的大部分是知识,小部分是意志,他们对认知能力的提升远大于意志的需求。
叔本华认为天才需要拥有能够支配自己生殖能力的超常敏感性和感受力,这是成为天才的基本条件。正因为如此,天才和女人之间总是充满敌意,因为女人代表着生殖,代表着理性对生存意志和谋生意志的服从。他说:“女人中友人才,但没有天才,因为她们总是很主观。”而只有摆脱意志束缚的理性才能看到事物的真面目。
所谓天才就是能够清清楚楚不偏不倚地感知到一切客观、本质以及普遍的东西。正因为他们完全摒弃了个人的因素,所以他们总是抬头仰望星空,才以至于不小心掉入井中。叔本华认为,一般来说一个人喜爱社交的程度与其理性的贫乏程度以及总体庸俗程度不相上下。
天才不像那些长期依赖外物的人需要他人的陪伴,天才们不得不陷入与世隔绝的境地,甚至有时候神经错乱。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哲学家、诗人和艺术家似乎都有着忧郁的性情。”因此,天才会从所有美好的东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
叔本华认为艺术能将知识从意志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艺术能使人忘记自我和自己的物质利益,艺术提升人的理性,使理性在不受意志的影响下对真理进行思考。科学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而艺术的目的是创造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包含着普遍。科学的发展依靠人才,而艺术却需要天才。
我们通过品味诗歌、欣赏绘画获得愉悦感,这种愉悦在本质上来自于我们的思考,而且是一种不掺杂任何个人意志的思考。叔本华认为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更为强大,其它艺术知识处理事物的影子,而音乐则是处理事物本身。
叔本华从自己的艺术理论中发现,对意志的摆脱以及对永恒和普遍性的沉思也适用于宗教。以叔本华的性情,我们可以得出他看不起宗教,他认为宗教只是大众的形而上学。不过,晚年的叔本华发现宗教活动和宗教信条还是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叔本华认为基督教之所以能战胜犹太教和希腊罗马异教,是因为基督教的力量蕴藏在它的悲观主义里。基督教认为宗教能够劝阻人们对世俗幸福徒劳的追求,而希腊罗马异教则是通过贿赂诸神以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幸福。
在叔本华看来,基督就是完全克服个人意志的代表。因此他认为佛教比基督教更深奥,因为佛教把意志的寂寞看成是他们宗教的全部。佛教不从个人外在和理性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人的内心和直觉的角度来解释世界。理性只是细分一切,而直觉却是统筹一切。叔本华认为在东方基督教永远代替不了佛教,相反东方的哲学却如同涓涓细流渗透着欧洲。
叔本认为意志可以通过繁衍征服死亡,那么从根本上征服意志就只能是堵塞生命之源,即生殖意志。叔本华认为女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男人在年轻的时候还没有足够的才智,他们看不到女人美丽的短暂,而当男人理性成熟后,一切皆无可挽回。
叔本华认为尊重女性是基督教和德国伤感主义的产物,在东方人们却可以坦率地承认女人不如男人。叔本华认为赋予女性财产权是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因为购物时女性最主要的户外运动,几乎所有的女性都喜欢铺张浪费。因此,男人与女人接触越少越好,没有女人生活可以更加和谐安定,男人应该懂得女人的美丽是陷井。只有结束生殖这场闹剧,这场由意志主演的疯狂悲剧才会闭幕。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下一场悲剧而重新起航呢?美好的生活全部都是谎言,死亡才是最大的恩赐。
叔本华的哲学属于悲观主义,他看到了人生的反复无常,人生的悲剧不断上演,尤其人无法克服死亡的悲剧。既然如此,在他看来如果想要彻底地解决这个循环的死结,唯一的方法就是死亡,解决的渠道则是停止生生不息的繁衍。


所属主题
老魏讲历史
老魏讲历史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

诱敌深入后的大获全胜

人血之城,罪孽之都

永不失落的安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