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9月 7, 2024
spot_img

译文 | 重拾基督教教育的未来(序言)



当今世俗化的社会里,试图在老师和学生们中间建立一种另类的(判然有别)基督教意识,绝对不是开一次会议、一份备忘或瞬间的工作。我们的思想已被完全渗透了启蒙运动的概念。这是我们作为神的儿女在身处的环境中最易受污染的地方。曾经独树一帜的基督教思想,即便其属灵面向,在那些掌控公共媒体的人们看来显得愚不可及。然而,在上帝的子民中间,基督徒生活,就是基督徒精神的另一面,现如今只沦为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不再是一种可以切身经历的现实。

 

纠正此番情境可谓长路漫漫。很大程度上,它需要人们的耐心和坚忍不拔之志。在这项又大又难的工作面前,我们大可不必灰心丧气。我们也不必试图通过蛮横用力以求直接的果效而减损圣灵的运行做工。在这条漫漫长途上,如果我们肯忠心并顺服于主,我们或可期望上帝会透过我们教育上的努力而达成深远的变革。

 

本书所要讨论的,就是建立一种崭新的、具变革力的意识——一种基于圣经的意识——透过在基督教家庭、教会和学校中教导孩童。它植根于笔者在基督徒学校工作长达四十多年经历。如是而观之,某种程度上本书是一部自传性作品。这不过是我个人用生命所走过的路,而今想要成为其他同奔天路的旅人的真实帮助。弗里德里希.毕希纳认为,上帝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向我们说话,因此发现和挖掘祂的话语是可能的。如果我们那样做的话,写自传这种方式将会变成一种丰富多彩的祷告。一个人的生活所显现的故事,必会成为祷告的呼召。


因此,如果你能把这本书当作一份祷告的呼召和更深地理解基督教教育到底所言为何的话,就再好不过了。以下的章节当然不是对于基督教教育哲学的一份大功告成的文件,无论在基督教学校的内容还是在其实践的方法而论,尽管如此它们依然能够提供某些引导。

 

事实上,我从来没有打算要进入基督教学校工作。我原本想要在一间神学院里教希伯来语和旧约课程。但是上帝有祂自己的计划。我的妻子和我回应了一份呼召,位于中国上海郊区,名叫江湾的一间中国圣经神学院正寻求帮助。这间卓越的圣经女子学校需要大量的年轻人参与,因为中日战争的缘故,交通突然出现严重阻隔。所以,这所学校一直在寻求一位美国人能够帮助参与那里人们的工作。结果,在1940年晚些时候,我们在一场台风所致的暴风雨中登上了上海码头。

 

这距离珍珠港事件发生仅仅有14个月,在我们抵达之后的几个星期,我们收到了来自美国领事馆的一封信,信中,对方建议我们立刻回家,因为国际形势正在急剧恶化。然而,在经历了几周时间的祷告和寻求之后,我们以宣教士的身份,被借调到了内地会位于湖南省周家口的语言训练之家。随后,我们开始了一段为期五年的“奥德赛”之旅,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那五年当中,于我们而言,是一段集中受训的时间,正如我们随后将要遇到的那样。在那些年间,没有宣教机构在财力上支持我们,我们也没有来自美国家乡朋友任何万无一失的保证。然而同样数额的支持出自与我们同工的中国内地会的朋友们。我们有了一个孩子,也失去了第二个孩子。我们经历了极其严重的疾病和持续的轰炸。整个省份都遭遇了饥荒,许多乡村因此失去了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其余的都逃往别处寻找食物活命。两年半之后,我们被疏散到重庆——中国在遥远的西部设立的战时陪都。在距离四川省有200公里远的一个地方,我们在一间新神学院教导了一年,1945年暮春,因为回国休假的缘故,我们沿着印度的路线,离开了中国,在原子弹被投掷的前几日,我们终于抵达了纽约。

 

在一年的休假之后,期间,我完成了在神学院的旧约课程,毕业了,我们再次登船,在1946年9月,抵达上海。我们乘坐一艘丹麦的货轮从波特兰出发,这艘船是在圣诞节前夕最后一批离开西海岸的船只。因为西海岸工人罢工的缘故,港口事实上已经被关闭了4个月。我们随后在经过整修的江湾圣经神学院工作了两年零三个月。我们满心喜乐地在一群超过200人的年轻肢体中间服侍。他们是一个激励人心的群体,在抵达这所学校之前接受了信仰上的无数考验,甚至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里,必将经历更加残酷的考验。随后,1948年,GCD军队开始向南进发,直抵上海,显而易见,如果我们选择继续留下来,只会成为我们的中国朋友和诸位同工的负担,在除夕之夜,我们搭乘美国的运输船,离开了中国。

 

接下来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在经过了数月的犹豫不决之后,我接受了位于西雅图北部的一间小教会的牧职,就是我们所委身和受差派的地方。我的大哥,乔,正在西雅图以东的华盛顿湖居住生活。他们想要在东部成立一家基督教学校,并且我同意参与校董事会的服侍以提供帮助。可是,在学校开学的两周前,也就是1950年9月,那个答应教四年级以上学生的老师告诉我们说,他不会来了。这对我在呼召上的不确定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辞去了我的牧职然后成了三个高年级学生的老师——那时我们还没有6年级——以及学校的校长。这所学校从一间郊区的社区教会的地下室起步,没有电话,后院有两个厕所。一开始我们只有9个学生,其中有五个都是我们甘霖家的孩子。第一年,就是在1951年6月底,学生人数增长至17人,到了1979年我离开时,它已增长至接近800人(1998年,在校学生人数已经扩大至1400人。)

 

Bellevue Christian School,作者和兄长一手创办的基督教学校,现在仍然是北美排名前100名的私校,位于西雅图


在那25年时间里,我一直在试图探索,究竟什么叫基督化的教导。在20世纪的美国,一所基督教学校到底和世俗学校有何不同?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并不那么直接,也不会那么容易,直到今天,它们仍在不断改进。我无法一一点出都是哪些人的作品、讲论和思考促成了以下文字,但我衷心地盼望你能够将之作为一项祷告的呼召,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对你自身的基督教教育观点产生益处。

 


 孩子和他们的养育


 

教育和孩子是一对孪生概念。然而,耶稣对这个主题的看法迥异于我们的思考。祂不断地警戒祂的门徒们,如果想要进天国,就必须变成小孩子的样式。相反,我们成年人则把小孩子视为不成熟的,是我们需要把他培养成熟的一些肌肤柔软的小人儿,并且按照我们自己的样式塑造我们孩子。我们认为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我们的学生们变成我们的样式。到这种程度我们才能聆听耶稣在这个主题上的教导,就好像我们在教育孩子上的努力可以变得更加蒙福和成功一样。聆听祂对小孩子的话是教师培训的第一步,我们应该对此多加留意。

 

毫无疑问,孩子在耶稣的计划里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当门徒们命令那些前来要求耶稣给她们的孩子祝福的母亲们离开时,祂很生气并且直言不讳地让小孩子到祂面前来:

 

耶稣却叫他们过来,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属于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不像小孩子一样接受神国的,决不能进去”(路18:1617)。

 

祂的断言表明天国属于那些经常悔改的人。在马太福音第18章,主耶稣关于天国团契的讲道中,祂说我们要接纳每一个小孩就好像他/她就是耶稣自己。(许多的解经家认为这里的小孩子主要指年幼的基督徒而不是一般的小孩子。我当然同意这里包括年幼的基督徒,但是我认为这节经文并没有对他们加以限制。)


耶稣严厉地警告祂的众门徒,他们刚要争前恐后地争抢谁在天国里是第一位的,然而,在他们当中却没有一个像小孩子那样谦卑自己。祂在那段讲道中的高潮部分,在祂劝勉门徒不要轻看小孩子。祂强调此点的部分原因在于孩子们的天父,以及孩子们天使和祂自己是好牧者的缘故。很显然,按照耶稣的观点,孩子很自然地和穷人、受压迫的、寡妇、以及孤儿一样,应当受到我们深度的关切。他们都很重要。这当然不是说今天的基督徒父母不够关心他们的孩子。他们的确关心。然而,我们所关切的也应当在基督教世界观的光照之下加以修正。

 

一般而言,有四个机构——三个正式的,一个非正式的——曾牧养日渐长大的孩子们的思想和心灵。家庭、教会和学校是塑造孩童的三个正式管道。理想上,对基督徒而言,家庭是孩子们学习爱的地方,教会是学习从罪中获得拯救的地方,学校是学习关于他们周围世界的地方。曾经有一段时间,这三者互为补充并且在孩子身上产生了不断强化的塑造力量,并且从未有过如此频繁和可能产生的能力。但自从启蒙运动以降,尤其最近30年的趋势,学校的影响力急速增长并与家庭和教会产生明显的分野。今天,事实上大多数人,甚至是福音派教会似乎已经将世俗学校当作可接受的,因为他们的孩子仅仅受公立学校的影响。这种观点认同启蒙运动那种认为日常事务能够凭借人类的理性完全理解而无需和上帝有任何关联。这对教会和教会成员还没有构成多么严重的问题。对于非常保守的教会而言,当务之急在于父母们要更加关心孩子的全部教育是否是按照“主的教训和警戒”(弗6:4)。

 

同辈压力和文化的影响是第四种,也是非正式的培育孩子们的思想和心灵的代言人。孩子们总是彼此互相学习,无论好坏。然而,今天的家庭伴随着电视和网络这些技术力量的入侵,以及福音从公立学校被排斥,文化和同辈压力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已经发挥了旋风般的力量。报纸上有大量的受飓风破坏的照片显示屋顶被掀翻、建筑物被震碎、七零八碎的家具和其它财产物品四处散落。这样的画面让人联想到同辈压力和文化加诸于当今年轻人的身上的影响力。


颇令人惊讶的是,那些自称属于基督身体的人们似乎对如此严重的危机视若无睹。在家或在一所学校接受基督教教育已经不再是一项奢侈品,而是成为向下一代传递基督教信仰的不可替代的堡垒。

 


 圣经的智慧


 

哲学研究在本世纪已经声名狼藉。那些以哲学为业的人早已放弃了诠释世界本质和人类生活目的的努力。多少年前,弗朗西斯.薛华曾说,这种现象导致在人和词曲作者中间,比在哲学家中间更能找到哲学的立足之地。

 

需要知道的是,每位基督徒都可以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爱智慧”。圣经命令我们要爱智慧。

 

你们当受我的教训,不受白银,宁得知识,胜过黄金。因为智慧比珍珠更美,一切可喜爱的,都不足与比较(8:1011)。

 

因此,自从我们听见的日子,也就为你们不住地祷告祈求,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渐渐地多知道神(西1:9-10作者在此引用有误,已纠正)。

 

然而,奇怪的是,基督徒对待哲学的态度,如果不是厌恶就是带有不小的疑虑。这并不是照着圣经的意思:

 

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着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西2:8)。

 

这里的问题不在于反对哲学,而是反对缺乏神圣启示益处的希腊和异教哲学。有一种哲学是可以“照着基督”的。以下的章节代表着这样一种努力,就是呈现一种基督教哲学之简明大纲的尝试,并以一种天翻地覆的异象表达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异象,或者基督教意识,希望以那样一种方式来解释整个受造界,就是孩子们可以通过一种完全建立在创造界的课程来学习,认识、爱和服侍上帝的方式未免过于天真。

 

我们将会在本书第一部分,思考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些层面以及一些迫使我们的基督教启示,从而为我们的儿女建立一种判然有别的基督教学校。第二部分将会主要用于勾勒基督教哲学的主要要点。第三部分将会处理基督教学校的内容,从而认识到课程应该包括整个受造万物。第四部分会着手从一个基督徒心智“存在”的一面处理基督教学校的方法论问题。在结论部分,我会尝试将这些观念结合起来。



观点 | 新酒需要新皮袋,为何人们总说陈酒好?

合辑 | 不慌不忙的在家教育者(完整版)




行走教育 Walking Eduaction





探索新道路,

实践真教育!


所属主题
Wayfaring, 徒步客
Wayfaring, 徒步客
实践真教育,探索新道路!公号名: Walking Education 行走教育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