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闭症家长/教育者学习、成长和分享、互助的心灵家园。欢迎给我们投稿并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前言
羽衣飞飞
天生情商高,人际关系以及家庭关系极为和谐的,没有必要学习这些。但如果觉得需要学习的,请千万不要因为这章很难懂跳过去。情感智慧这一章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写,表面看起来好像不能立刻解决眼下问题,其实它才是情商真正的精华。掌握了方法和角度,我们最后才可以不被生活琐事所困,最终让情感智慧得到升华。
我写了三本情绪分析日记,取名系列为“成蝶”,我希望自己摆脱情绪的困扰,可以自由自在地飞。
这也是我笔名的由来。
第一次做情绪分析是被迫的。老公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让我很不高兴,一般来说,不高兴我会找他说道说道,或者吵闹一顿算数。但那次老公外出不在家,我没有发泄口,事情又很细琐很难跟朋友讲清楚,我郁闷到了极点只好自己写情绪日记。
整整做了一个星期。每天都转着圈问自己,到底你怎么了?从最开始的极度郁闷,都后来一点点挖到后面的思想。等到我找到一个合适的语言图像,已经是一个星期之后了。
找到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水库开了闸,所有的负面东西哗地一下冲了出去,我根本不用去想什么建设性的思想和行动,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足以让我欢呼雀跃了。
至于那件让我难过的事,到现在我死也想不起来细节和原因了。
既然是想不起来的事,肯定不会是伤人至深的大事,应该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就是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夫妻双方经常为此争执口角,也是很伤感情的。
一般来说,遇到问题,女人喜欢找朋友倾诉,找一个不够,还要找两个,三个,多诉说几次之后才会觉得情绪有所缓解。
而男人遇到处理不了的难题,不是选择当机逃避,就是大发雷霆,处于这两种极端之间的事都是能压住尽量压住,你很少见到一个男人老找人诉说心事的。后果就是男人的心理健康更不好维护,所以现在因为抑郁症自杀的男人多。
还有,我发现我们遇到问题时习惯性会找一些“水平”高的人,想借着别人的智慧指点自己一二。事实上,每个人因为自身经历的不同,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差别是非常大的。那些你认为是大问题难题的,在别人那里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你的盲点,不是他的盲点,所以天底下真的很少有什么高人可以处处当你的军师,不是人家不高,而是就算人家指点了你,你也照样做不到。
人与人之间,即使遇到同样的事情,感受也会完全不同的。不信你跟几个朋友试试一起做下面几个练习:
1)当我去卫生间时,不小心把手机掉马桶里去了。
2)我坐在车里,上班快晚了,可是又在堵车。
3)孩子今天早上怎么也不肯吃早饭,我又着急去上班。
可以把上面几个框框里的字写下来,做成小纸片,踩在纸片上按着顺序一步步做,感受,思想,需求和行动之间有时需要反复来回做。
象不象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
如果是在群体里,你做这个练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实。
比如第一条,那些手机里没有多少信息,手里拿的不过就是一个电话的人会觉得掉马桶里就掉马桶里嘛,急是急了些,但换一个就好了。可是对于一个非常依赖手机,手机里有他所有信息,或者甚至手机里面有重要文件的人来说,可能会急哭了。
再比如第二条,对于呆在北京等等大城市的人,因为常年遭遇堵车,见到堵车情形说不定就很淡定,找来音乐听听就好。但如果当时那个人正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可能会急到恨不得下来自己走路去。
第三条,对于一个担心孩子太过肥胖的家长,会觉得孩子吃不吃都无所谓,而对于一个担心孩子过瘦的家长,会气急败坏,恨不得把东西硬塞到孩子嘴里。
每个人,在遇到类似的情形,因为自己本身状况的不同,反应是完全不同的。
没有人可以否认另外一个人的真实感受。
情绪无好坏。我们遇到问题时不能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别人的感受,那些让我们不高兴的事,在别人那里未必算什么。
这里面有一个情绪的ABC理论,就是同样一件事情,因为大脑里面的连线不同,人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
比如同样是按喇叭,在中国可能就是打招呼,到了美国就会被人理解为侮辱了。
很多时候,情绪的产生跟原生家庭的背景,跟过去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有关联。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找到情绪,因为情绪里面有我们最原始的资料,那里面就是我们的源代码。
情绪后面隐藏着我们的潜意识。什么叫潜意识?潜意识不在我们意识之内,我们不能抓住别人问:“你说说你的潜意识里是不是这样的?”既然是潜意识,就是他自己不知道,你也无法随意做出思想判断给人扣帽子。
最好的方法,不是抓住别人研究别人的潜意识(研究了也极可能是错误的),而是问问自己,我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我会在原本不该生气的事情上生那么大的气?
这是为什么我们要把思想跟情绪分开,这个分开的过程,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思维像零件那样重新组装的过程。
由情绪入手,走到思想里面去。
那么,情绪跟思想到底有什么不同?
比如说,{我觉得他很自私,很差劲,根本不尊重人},你觉得这句话是思想还是情绪?
答案是,这个是思想,不是情绪。
中国字有些地方让人困惑,虽然用的是“觉得”,好像在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这是思想,是判断。
因为“自私自立”是我们依据自己的价值体系做的判断,很多时候很可能是错误的论断,所以如果配偶冲口而出说你就是自私只考虑自己,对方立刻会反抗,会回击,因为他觉得你误会了他,羞辱了他。
那么什么是情绪呢?情绪是指你是否伤心,沮丧,难过,失望,消沉,等等不带着判断别人高下的字眼儿。
男人特别抗拒情绪,很怕女人的情绪。很多先生听到太太说了这些字眼,会立刻反弹,因为他会认为你的失望和难过是他造成的,他有责任。
女人一哭二闹三上吊,男人要么跑掉,或者屈服。前者是为了跑到安全的地方,后者是为了维持和平。就算和平维持住了,但那个男人的心也是远了。
女人哭闹上吊是为了让男人爱她,结果却恰恰相反,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婚姻里面的寂寞,是因为心的距离遥远造成的。
对于女人来说,不断学习摆脱情绪困扰,把自己情绪调整好,让理性的头脑做主,这是个挑战。
对于男人来说,学习理解对方的情绪(理解对方的情绪绝对不等于接受对方的思想),不要觉得对方情绪自己负有责任,而是努力帮助对方成功走向理智,这个也是挑战。
大家都努力学习让左右脑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是成长的需要。
一般来说,男人比较不太爱学这些东西。这个跟男人的ego(自我意识)有关,男人都觉得自己才是智囊,自己的事不要别人管,更不屑于跟别人学。
那么遇到这种丈夫的女人是不是就要停止学习呢?当然不是,学了就是自己的本事。当一个女人明白自己每说一句话会引起对方什么感受,那么有些话就不会贸然出口,这不仅会改善夫妻之间的关系,而且会改善自己与周围所有人的人际关系。
另外,男人的自小成长环境与脑部结构也与女人不同。一个男孩子自小就被告知“男孩子不可以哭";长大之后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流血不流泪“,所以男人天生对情绪就有抵触和否定的倾向。另外,男人脑部胼胝体相比女人来说比较薄,找到情绪字眼很难,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还没等抓住呢,就溜走了。
让一个情绪的脑不太发达,在情绪方面很稳定的男人去理解女人复杂的情绪是很不容易的。这时候,男人需要女人的慈悲和理解更多一些。我一直以为,在一个家庭里,女人才是真正的经理人,家里男人呢可以是头,但女人其实起到脖子的作用,家的气氛,很大程度来说,要靠女人来调节。
女人是上帝造来填补男人缺陷和做伴的。
所以,即使男人不肯做情商训练,女人自己照样可以去学,当好家里的经理人。一般来说,领导都是要具备超强学习能力的。当然,如果丈夫愿意带着妻子一起学习,那就是男人之中的至宝了。
这个情商训练有一个规律,叫 6 – 5 – 4 – 3 – 2 – 1 – 1/2。
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最开始,可能需要6年的时间学会疏导情绪找到解决方法,然后是5个月,4个星期,3天,2小时,1分钟,半秒。
到最后可以在事发之后半秒钟内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就等于由潜意识做主变为由意识做主了,把伤害与破坏减到最低,让夫妻之间的冲突成为帮助夫妻关系默契的机会。
上帝说我祝福你的婚姻,不是说直接赐给你一个天使伴侣让你天天呆在天堂里。他其实是赐给我们各种机会,让我们借着这些机会努力学习,找到婚姻的真谛。天上从来不随便掉馅饼白白砸人脑袋。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写一点关于基督徒的观点。有些基督徒认为这些方法什么的都是无用的,读经祷告就好了,上帝会帮助我们的。
读经祷告确实很好,但如果读完经后,拿着《圣经》里的话去要求配偶批评配偶,祷告的内容也还是“上帝啊你是爱我的,求你改变我的配偶,让他/她更合我的心意”,那么那些读经祷告真的合神心意吗?上帝不是我们的魔术师,我们要什么他就变什么。
如果祷告不合神心意,他会永远沉默的。
他祝福我们婚姻,但他绝不减少我们在婚姻里面该做的努力和改变。上帝是不会把一个处处合你心意的配偶白白送给你让你光享受不付出的。况且这世上也根本没有让人处处合意的天使。
最厉害的那个天使都堕落了,更何况我们这些人类。
那么亲密之旅是不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唯一工具?当然不是。这不过是他送给我们的工具之一,让我们跨过情绪的种种困扰,拨开迷雾之后,看到他的笑脸。
不管用什么工具,有一点是确定的,我们必须收回主动权,把自己理顺,而不是回到家里,对着与自己最亲的人说:谁让你跟我是家人呢,我就找你发泄。
“我就找你发泄”是一种儿童心理,所以才说爱情关系是亲情关系的一种延续,“因为你跟我亲,因为你爱我,所以你得让着我。你就是我再生的父母,后来的爹娘”—-这个想法,会在无意之中把对方推开。
如果,对方也觉得你该是那个处处体贴照顾他的人呢?两个儿童在一起是一定会打架的。
这个训练,会让我们学习走出儿童的心理模式,学习成长,重新组装自己,把自己破碎的地方补齐。补好之后,受益的自己。
情商有天生的成分吗?当然有。
但后天培养会不会让人后来居上?那是一定的。
那些愿意学习的,一定是得到祝福的。
GOD IS LOVE
– Good days & Happy Weekend –
群名称 | 适用 | 群号 |
---|---|---|
以琳家园(低龄一群) | 6岁以下儿童家长 | 259333477 (已满员) |
以琳家园(低龄二群) | 6岁以下儿童家长 | 276400783 (推荐) |
以琳家园(学龄群) | 适合6-12岁儿童家长 | 429752654 |
以琳家园(大龄群)帮助 | 适合12岁以上孩子家长 | 283890653 |
请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进入他的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