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9 12 月, 2024
spot_img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 自闭症家长/教育学习、成长分享互助心灵家园。欢迎给我们投稿并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附上我们的二维码。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2017年11月28日下午,青岛市市南区教育局邀请首席教育专家于明东老师,来到基隆路小学,以“相信、理解、沟通”为主题,给一年级的家长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家庭教育课。

 

于老师来之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注意力(走神不集中)、学习习惯(拖拉、磨蹭)、情绪(小脾气、爱哭闹)、主动性差等方面。在课程中就家校之间可能发生冲突的成因和应对方式、最容易引发家长焦虑情绪的常见问题和常见状况,与家长们进行了较详细的引导、讨论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小编大黄蜂记录的专家建议,并总结了自己的心得。



– Q1-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他可以把哭当作对大人的

“控制手段”


孩子哭是正常的一种情绪释放,爱哭的孩子很多,三岁之前的哭泣一般都是带着现实需求的,比如小baby用哭来表示吃喝拉撒,一两岁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的孩子透过哭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肚子疼、头晕、恶心等)。但三岁之后的哭泣很多是带有社会性需求或者心理原因的,多半就是通过哭来引起大人的注意、逃避大人的批评或者获取想要的东西。

 

为什么?  因为孩子发现,他可以把哭当作对大人的控制手段。

 

当然,不排除哭是由于肌体原因有生理性疾病的,比如泪腺超常分泌等,但哭这个“病”如果在医学方面已经被排查过了,那原因必定是人和哭的关系,确切说,是家长和哭的关系。孩子一哭 ,家长担心哭坏、不再责备、赶快满足……总之,家长肯定让哭的计谋得逞过不止一次。

 

那么当孩子再以哭闹通过示威沟通时,家长要狠下心来,一要坚持原则不放弃,二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害怕孩子哭?有几个孩子哭坏了。

 

这个狠心并非对孩子狠,而是对自己狠。为什么这么说?家长要扛得住自己的焦虑担心,而且要明白通过哭来达到目的的孩子,当他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时,他必须认识到只有正确的表达方式和不懈地努力才能得到心中所欲。不是有这样一句话,要想你的孩子长大后没有幸福感,从小你就对他百依百顺吧。






-Q2-

子在听写、考试前坐立不安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明天要考试了,考不好怎么办?我听写写不对怎么办?第二天要考试了,头天晚上总有一些同学会出现“考试前焦虑”的症状。如果类似情况出现了,情况只有一种,就是孩子把担心和紧张感无限放大了。


如果你的孩子太焦虑,原因可能有二个,一是与生俱来的焦虑特质,这是他的气质特点,遗传来的,就像有些人天生无辣不欢,有些人见辣就瘫一个道理;二是可能来自后天的环境,家长你太重视考试这件事了,天天耳提面命一百分有赏,少于一百有伤,孩子自然会紧张不安。



– Q3-

子在家同学和老师的家校出现冲突时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学校是大集体,家庭是小单位,小单位的娇儿到了大集体里肯定再也当不上小皇帝,这就是社会化的必经阶段。

 

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目标、信念一定是一致的——为了孩子好。但大集体和小单位之间势必会有冲突的时候,这些冲突的产生绝不是因为目标不一致。这是因为发生冲突的原因不同:首先,双方的理解或看法不同;其次,双方在沟通上出现了问题。


这时,家长怎么办?四个相信来帮您:


相信孩子

相信老师

相信学校

相信自己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并不是对孩子毫不犹豫地言听计从,并不意味着毫不迟疑地相信孩子说的每一句话,而是相信孩子的本能和成长动机是向上的、是想优秀的、是渴望有美好未来的、是时刻准备着进步的。







相信

孩子



孩子说出来的真实不一定是真正的真实,他并不一定刻意说谎,但趋利避害的本性,会让他们只说出对他们有利、不一定是全部的事实这是人性,谁都有他们有时候会分不清理想和现实,有时候会夸大,有时候会断章取义,有时候会真的被“逼”着变相编织谎言。

 

比如一个女孩的妈妈怀了二宝,女孩笃定地说每天回去都跟小弟弟玩捉迷藏,煞有介事。问她小弟弟多大了还说的有模有样,细细推断才知道她把跟妈妈肚子里小朋友互动当真,非常希望有个弟弟。

 

而且,所有人犯错后被求证或追责的第一反应通常就是“不是我”,为自己找理由找借口搪塞,扛不过去就编织谎言,无论善意的还是非善意的,都相当普遍。谁敢说自己从来没说过谎?没推卸过责任?

 

所以,家长们要学会分辨孩子在哪些时候说真话,哪些时候夸大其词,哪些时候无中生有,哪些时候不明确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界限。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家长之间对老师不宜做比较,尤其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个班的班主任怎样,那个班的班主任如何。




家长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很容易比较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其实,学校选拔的班主任都是做过集体调研的,同学校同年级的班主任水平相差无几,但是他们之间有差别吗?有。年龄、经历、学科、沟通方式、教育方式都可能不一样,一定各有各的特点。

 

家长之间对老师不宜做比较,尤其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个班的班主任怎样,那个班的班主任如何。因为对这个年龄的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安全感的建立,安全感对孩子今后的自信心、自尊心的发展太重要了。上小学之前,父母是给孩子安全感的人,爸爸是天,妈妈是地。上了小学,尤其低年级,能带给孩子安全感的就是班主任。

 

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评判一个人,孩子们不会辩证更不会全面看问题,他们就像海绵一样,好的坏的有的没的,真实的包括臆想的一定都会被照单全收。这样会导致孩子对老师、学校的印象和认知变得矛盾、凌乱、纠结,这对他们的长期发展弊大于利。


小学一二年级阶段的关系模型就是:同伴朋友关系不重要,因为一块糖、闺蜜一句话翻脸很正常,但和老师关系好是让一个孩子踏实安全的保障。


这个时候,要以班主任为核心。班上每个孩子都能跟班主任老师建立信任和友谊是最好的。怎样让孩子尊重、信任老师?常常跟老师多渠道沟通、跟老师搞好配合,让双方都能成为“权威”,比如经常在孩子面前夸夸他的班主任:你的班主任是最年轻的,最优秀的,最有活力的,最有经验的……让老师在孩子面前有绝对权威,孩子以老师为荣,老师怎能对孩子更尽心尽力?这就是期望教育,与其相对应的心理学故事和效应——皮格玛利翁效应或者罗森塔尔效应。

 

于老师在此处举了一个孩子写字不认真的例子,家长劝说无效后微信联系老师,跟班主任唱了出“双簧”达到了预期效果。家长和老师的理念是一致的,听妈妈的话会被老师肯定,听老师的话同样会被家长赞赏,如此下去这个孩子的写字态度以后一定会特别端正。

 

老师的期望教育会促进孩子巨大的成长和进步,家长的期望教育,也会促进老师的能力、态度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学校教育就是专业的人在做专业的事。






有句话是“我们会教会别人怎么对待我们”。如果你当真对孩子在校情况有太多的担心,请先反思自己,做个自我审视:你上学时对老师、学校的态度和感观是什么样的?


不排除很多家长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受过“伤”,也不可否认现在网络上对于老师、学校的负面报道会让家长“怀有疑忌”,被害者心态会让一部分家长把小时候受到过的伤害或听来的、看来的伤害投射到孩子身上,甚至处处“收集”证据,来证明“你看,谁谁就是我(其他人)说的那样”。


所有的不良互动和缺少信任,都会导致关系问题。

 

对学校来说,没有学校不想让孩子成材的。虽然学校的每一项政策不是对每一个孩子都适用,但整个学校的价值观,整个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平一定处于社会的中上水平。毕竟教育是专业,学校教育就是专业的人在做专业的事。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家长对自己的人品自信,你真诚善良,你积极工作,你乐观向上……那你的孩子肯定没问题。






很多家长在带孩子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困惑:我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有类似的疑惑?因为这个时代信息来源太多、渠道太杂、信息量大而混乱,朋友圈、各种网络新闻渠道、博客……社交平台林立导致了信息的杂乱无章,也让我们成了随波逐流的浮萍,失去了判断力和自信。知道的越多反而越不会养孩子了。

 

“不打不骂顺当长大”和“三天一打,孩子好样”哪一句更正确呢?家长们都是迷糊的,为什么?因为这个时代,现有家庭教育缺乏严谨的因果关系研究,很多专家的某一本畅销书都是从一个例子得出的N多有效方法,不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有效性,别人的种田方法能硕果累累,可能在我们的地里颗粒无收。

 

过日子要看得开,做好自己,孩子长大一定错不了。我们家长对自己的人品自信,你真诚善良,你积极工作,你乐观向上……那你的孩子肯定没问题。最终没问题不代表成长过程中没磕绊、没困难。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成长中的困境一定存在,只要在你身边长大,你一定会发现。成长过程中也处处有坑,道理很简单哪个孩子学走路没摔过跤?我们要做的,就是培育、浇灌、静待花开。用爱孩子当底色,无论是用严格涂抹还是民主描绘,孩子都会有不错的人生。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 Q4-

子尤其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注意力跟大脑发育有直接关系。大脑发育跟年龄、性别都有关系。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发育在25周岁左右才能基本完成。在六七岁这个年龄段,同月龄的男孩和女孩,女孩大脑的整体发育水平要超出男孩6-12个月。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年龄从刚满6岁到7岁多的都有,发育水平差异最大会达到两岁。相差两岁的成年人或者老年人,根本是难以分辨的,但孩子之间差别就太明显了,无论外表还是内心,从个头到心眼(心智发育水平),个体差异非常大。所以,无时无刻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应该是个比较明智的选择。而且,孩子思维的发展也是积累式爆发的,“顿悟”频频发生,昨天千方百计教都教不会的,今天突然就全明白了的情况经常发生。我们要耐心等待。


注意力不好是普遍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发育不到,可能是感统失调,也可能是存在发育障碍比如ADHD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国内研究表明目前发病率在5%-7%,患者基本为男孩)。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注意力持久异常,也一定不要讳疾忌医抓紧带孩子去做检查,确诊注意力障碍要遵医嘱用药,因为越早治疗效果越明显,日后越少影响到正常生活。多动症的药物有短期副作用,比如食欲不好、长得慢,但副作用绝不会大于抗生素,不会影响到孩子的长期发展。

 

还有一个可能影响到孩子注意力的问题是睡眠。饮食营养、孩子睡得多不多家长通常都能关注到,但容易忽视的是睡得够不够。睡觉打呼噜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会影响到孩子睡眠质量的,睡不饱的孩子集中精力会有困难,家长们基本都熬过夜,多少都能体会。一种很难发现的儿童疾病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腺体和扁桃体发育不良等因素会导致孩子睡眠中短暂性呼吸暂停,患这个病的孩子会出现非常类似的多动症表现。家长们要多加注意。

 



– Q5-

一二年级的小孩子写家庭作业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这里还有个隐形问题,你的孩子有家庭作业吗?很多学校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是没有任何家庭作业的。


“一二年级应该留些家庭作业的”,于老师的提议可能跟当前提倡减负的教育方针有点冲突。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积学。作业的意义不在于为了成绩,形式的意义大于内容的意义。布置家庭作业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每天都该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来学习。

 

一二年级是培养学习习惯和建立学习兴趣的阶段。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经典的心理人格发展八大周期理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人格发展任务,6-12岁童年期(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要获得能力品质。通过学习能够发展和发现自己的能力,因此学习是这个阶段最重要任务。

 

小学阶段要掌握的知识,是长久的教育经验筛选并总结的,这个阶段的目标不是一百分、第一名,而是“我能学会”,因为学会了就会让孩子自信。

 

学习的内容包括老师讲述的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也有来自生活的直接经验,从而让孩子们重视学习。当孩子遇到困难,给他切实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一年级的孩子确实需要陪读。陪读不是为了当监工,而是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更快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是快乐的教育模式,玩为主,基本什么都不教。上学后,学习成了不得不面对的任务,可以说学习就是学生的工作。你喜欢工作吗?为什么而工作?学习这项工作对孩子来说,其实多少会抹杀天性,毕竟以学习为乐并享受的孩子,太稀缺了。所以培养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负担。

 

兴趣需要怎样培养呢?有先天性的成份在,主要是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家长们可以回忆下,小时候自己最喜欢的学科,为什么会对这一学科有兴趣,而且越学兴趣越浓厚?


肯定是家长在学科或者学科的老师那里,得到足够的肯定和强化,有了自信自然就有更大的动力,深入学习后不断体会到掌握知识的美好,让自己乐此不疲。

 

孩子也一样,就像游戏通关,起初都是非常简单、短暂的任务。在他弯腰就能得到成就的位置让他收获良多,有了信心,看到跳一跳才能够到的地方他会努力去尝试,一旦战胜困难摘下高处的成果,就更有信念来学习。而家长要做的,就是让他不断尝到甜头,偶尔吃点苦头。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家校一致性。独立完成作业、管理时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先天的,而是靠后天培养。陪读过程就是为了帮助孩子养成习惯。

 

按要求书写认真、作业分段完成、使用定时器、题目难易不同的处理……这些都是自我管理能力,这种技能刚上一年级的孩子需要学习和巩固。


所以提倡陪读,陪是为了不陪。如果孩子到了高年级家长还盯着、感觉孩子的作业就是给家长做的,那么家长前期的工作就是没做到位,或者是帮过了。

 

还有,陪读不是拿着橡皮檫盯着孩子做“现场监督”,原因不再解释,想想自己工作时监工给你的感觉吧。




– Q6-

要不要给孩报兴趣班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如果孩子求着你上的兴趣班,报。如果你威逼利诱推着孩子去的,一段时间后孩子还是丝毫没有兴趣,尽快结束吧,晚结束不如早结束。


现在家长在报兴趣班这件事情上,往往都是把事情做反了。兴趣班是孩子感兴趣的,不是家长觉得孩子应该(必须)产生兴趣的班,有多少孩子被“绑”在特长班,就有多少孩子今后对“特长”没有好回忆甚至深恶痛绝。


如果不给孩子报几个兴趣班,家长会出现心理问题,那就先以运动为主。带孩子出去玩、爬山、游泳、篮球,别以为运动是浪费精力时间,越运动越聪明是早被科学实证过的,多运动只会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兴奋性越高,大脑皮层越活跃,工作效率会越高。


在这里有个误区,认为孩子运动多了导致神经兴奋,不利于学习,其实恰恰相反。多动症的孩子用药原理是什么?就是提高神经兴奋性。因为不够兴奋,大脑皮层的工作才散漫,注意力、情绪状态都偏低。


所以,提倡运动,运动。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孩子做不好?  请理解他


孩子不愿写作业,不一定是因为懒。题目会不会?会了量是不是过大?孩子能否轻松应付作业?手眼协调能力和小肌肉力量的发育差距会不会导致写字有困难?不写作业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以“每天就那么点作业”为理由评判孩子,他们的视听发育和手部力量特征,使得他们能把字写进方格都可能是难题,想知道孩子写字姿势保持地多辛苦,就请在手腕上绑块砖头试试。

 

孩子拖拉,不是习惯养成的细节问题,肯定有长期的影响因素在其中:可能是性格原因,可能先天就是慢性子,偏偏遇上一个急脾气的妈;可能是注意力原因导致的,注意力不好就很容易走神、分心,并非孩子故意;可能本来是一个有好习惯的孩子,被大人培养出来了“三心二意”,比如孩子看书写作业时,被家长端奶送水果给打断;可能是家长直接导致的问题,写完老师布置的还得完成妈妈布置的,写得快了累的更惨,干脆磨叽到最后。

 

究其根本,很多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有些家长处处管孩子,觉得孩子很烦人,却从不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是怎样示范的……

 

总之一句话,认为孩子不好的家长,你还没学会当父母。为什么老师的话那么管用?因为老师专业,还有其他专职人员,比如教练、法官等,孩子对他们言听计从,完全是因为他们是在用专业的身份跟孩子说话。

 

父母是一份没有试用期的工作,我们要学当专业的父母,找好界限,树立权威;

父母之间千万别相互拆台,要相互帮衬、相互尊重,孩子自然也能学会尊重。


有句话是“爸爸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爱他的妈妈”,反之亦然。家庭会伤人也会造就人,送给所有家长一句话:别让你的教育方式坑了娃,引导孩子成长与进步的同时,适时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教育方式上的不足,这才是做家长的艺术。

 

学校和家庭、老师和父母,共同做孩子的好朋友和领路人,相信为基、沟通为梁、理解为墙——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充满温馨的成长环境,静待花开。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近期以琳培训正在火热报名中…(点击查看)



以琳自闭症家园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家长QQ群信息
群名称 适应年龄 群号
大龄群 11岁以上孩子家长
283890653
小学群 9岁—11岁孩子家长
429752654
幼小衔接一群 5–8岁孩子家长
399520778
幼小衔接二群 5–8岁孩子家长 469169527
低龄一群 2—5岁孩子的家长 259333477
低龄二群 2—5岁孩子的家长 276400783
低龄三群
2—5岁孩子的家长 468530949


心理专家:关注一年级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到这三点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以琳论坛学习更多干预知

所属主题
以琳星家园
以琳星家园
以琳,是青岛市自闭症研究会、青岛市以琳康教展能中心和宁海县以琳康教展能中心的简称。 如何面对自闭?如何干预、教育自闭的孩子?如何与自闭同行?陪伴星星成长,更是成长自我,请你来到这里——自闭症家长/教育者学习、成长和分享、互助的心灵家园。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