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周清华校友群里在讨论海淀区的教育,大家纷纷说现在的基础教育太畸形了,罄竹难书,本文是朋友匿名投稿的海淀鸡娃现状,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图名:I never saw the moor(我从未见过荒原)来自黄君玲 湖北美院
作为一对清北父母、海淀妈妈,回想鸡娃的历程,真是比当年自己考上清华要难一万倍!
清华校友会官方数据:清二代还能考上清华的比例只有3%,小范围统计清华老师的孩子也大概是这个比例。孩子的智商就像买彩票,能连着两代中大奖的几率微乎其微。
当年自己靠点儿小聪明,混上清北,现在已经基本不可能。即便孩子有点儿小聪明,但在海淀畸形的基础教育,全员抢跑、课内低区分度的环境下,有些聪明的孩子还没到需要显露小聪明的时候,就已经被刷掉了。
现在都是考二代之间的竞争,孩子有一天回来跟我们说,统计了一下班里同学的父母,有一个是博士的占2/3,我赶紧给孩子道歉:对不起!爸爸妈妈拖了你的后腿!
孩子上幼儿园,就发现身边的孩子都在学英语,妈妈们最基本的理论是,英语早学孩子轻松,越大学着越费劲。不信这邪的,小学没什么,大家语数英都是98、99的,没啥区分度;等上了初中,发现海淀初中英语根本不跟小学接轨,一点儿课外班没上过的,估计就在及格线晃荡了。
小学重点就是奥数了,一切为了小升初,海淀小升初基本只认奥数。虽说明面上小升初取消考试,早就摇号、派位,但实际上好点儿的学校都有各种路数变相掐尖。小学校内的考试区分度太低,所以只能依据课外奥数来筛孩子。
某大附有合法的早培录取考试,四五年级都可以报名,录取的孩子提前进入某大附初中早培班直通高中,提前掐尖;没被录取的如果成绩不错,这个成绩就会被作为参考,在未来小升初绕开派位被某大附直接录取,进入普通班。
没有合法考试路径的某华附就比较奇葩了,只能偷鸡摸狗来进行选拔,去年某华附的考试,因为教委嗅到风声赶来检查,只能紧急收卷,疏散学生。学校自己不方便出手,会跟一些社会机构合作,帮他们来提供学生信息,来筛学生,某华附对应的是高思和优才两个教培机构,需要上他们的高价课外班,才有可能被通知考试。当年能够线下的时候,上课座位不固定,基本得是一个家长先去占座,另一个家长把孩子从学校接过来才能赶趟。考试通知都是陌生电话,让你哪天晚上把孩子送到某街头公园,然后交给不明身份的陌生人。。。你也没法区分是不是人贩子。
另外,就是一些类似迎春杯大师赛的奥数竞赛,教委查得很严,前些年得把孩子送到河北去考试,去年已经转战香港澳门出境考试了,当然报名费也便宜不了,竞赛分数会后台直接提供给需要的中学。
因为明文禁止语数英课外班,线下教培机构的教室全都安装了摄像头,连到海淀教委,有点儿类似海淀按摩店的包间,全都安装了摄像头连接派出所。所以,现在只能线上开课,对孩子们的视力是一大挑战,遏制近视的离焦镜、OK镜,又是一笔不菲的投资。当然,跟课外班每年六位数的开销相比,也不算什么了。
对课外班的另一大挑战,就是过于简单的校内课程占用了太多孩子的时间,很多小学到了高年级,下午班里都是大面积请假,去上课外班。疫情网课不用到校,倒是方便了不少孩子和家长。
按说教育学的最基本规律,学龄前就是应该啥也不学,主要follow孩子自发的兴趣。孩子的逻辑思维主要依靠母语来完成,过早引进外语会影响逻辑思维的质量。奥数跟中学数学没啥关联,几何代数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缜密、体系化的思维,小学奥数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解题套路,清华附王校长在网上就有坚决不让自己闺女学奥数的言论。当然,为了挤进好初中,顾不了那么多了,不能让孩子的前途在初中前就阵亡。
双减搞得中考区分度特低,差一分就能差一操场学生,海淀高中都会在中考前跟本校初中成绩好的孩子直接签约,避免中考录取的随机性。所以,挤进好初中就尤为重要,所以,孩子一小就要开始就这么卷!
其实最后考上清北的还是那些孩子,只不过整个社会的成本翻了好几番。
小万工的读后感:还好我在孩子上小学前及时离开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