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9月 18, 2024
spot_img

杨太太 | 聊聊孩子的音乐体育兴趣班

——本地动物园里的大乌龟
写在开头:
大家看这篇文章前,请不要抱有很高的期待。
杨先生也说,关于兴趣班这些事,我们只能和大家分享我们的经历,但大家读完以后,从文章里获得的益处可能也极其有限。因为每家人的情况,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所以大家看看就好。
但如果看完觉得有帮助有启发,请在文后告诉我,给我一点写文的动力。谢谢。



我们家老大和老二,一个12岁,一个10岁。我发现他们两个人单单坚持这一门乐器,一门体育,就已经不容易了。而且我还发现,孩子能把这些事情坚持下来,并不是靠我们的选择,而是靠很多“机缘巧合”,换言之,也就是靠着恩典。

老大玩的是攀岩和钢琴。她的钢琴老师从上海到米国,始终都是在小区内找的(关于我们搬来米国的经历见《我们在星露谷小城的生活之一》一文)。她每次都自己走路去老师家里弹琴,让我们省很多心。她有一度也觉得懒得再弹了,我们就让她停了一段时间。但是后来有一天她忽然好像开窍了一样,她和我们说:“钢琴我还是要学的。”于是就又开始学起来,直到今天。
攀岩原来是上海学校里的攀岩队练习。我觉得她手长脚长,很适合攀岩。她在攀岩队里并不是特别出挑,但是也就跟得上训练进度。到了这里以后,离家40分钟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很豪华的攀岩馆,现在她也是跟着攀岩馆里的俱乐部,每周攀岩两次,和水平相近的小伙伴一起进步。今天晚上我和她一起去,她向我炫了一把最近新学的技巧,看到她的进步,实在是太感恩了。
老二玩的是大提琴和棒球。大提琴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在学校选的,在这里也找到了很好的大提琴老师,就也一直在继续进步。他之前也有一段时间一度想要放弃,但我觉得他只是因为暂时失去了目标,学习都有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鼓励他考个级,证明一下自己。我鼓励姐姐和他合奏他的考级曲目,结果他们两个人在这个合奏的过程里都找到了很多乐趣。
棒球就更是恩典了。原来在上海的时候,他加入了学校棒球队。打棒球有一点很好,不需要个人实力多么强,哪怕不是明星球手,只要跟上队伍的节奏,场上就总有一个位置适合你。到了这里以后,我到处问哪里有棒球队,感恩赶上了今年赛季的新队员招募,他就加入了本地棒球队,打了整整一个暑假的棒球联赛。这里的棒球联赛比赛密集到爆炸,多的时候一周要打三四场,他加入的这个队伍实力很是一般,比赛输的比赢的多,但是在这个过程里,他和小伙伴结下了战友般的友谊


看起来好像都不错,但是实际上走到今天,我们走了很多弯路。
老大老二小时候,我们也给他们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那时候给孩子上兴趣班,主要就是希望可以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做。每个兴趣班看起来都不贵,但是实际上零零碎碎也花不少钱。
现在老大老二长大了,过去他们玩过的跆拳道啊,足球啊,画画啊,手工啊……长大了以后就统统都放弃了。
所以现在我看待问题的角度就变了。从老三开始,我几乎没有给孩子报任何兴趣班了。孩子还小嘛,急什么呢?我就期待着某个“时刻”或者“机遇”的出现,可以发现她们对某样东西特别有兴趣或者特别有天赋。
老三的“时刻”是这样出现的。
老三跟着姐姐一起去老师那里学钢琴,之所以学钢琴,是因为老师就住同一个小区,姐姐会带她一起去学,我们省了接送的麻烦。后来,又因为每次都带她去送哥哥学大提琴,她都在那里无所事事,几乎把人家乐器店的乐器都给摸遍了,我就和店里说,要么同一个时段有什么可以让她学的,给她也找点事情做做吧。就这样,她又学起了长笛。她的长笛明显比钢琴有天赋,小半年时间,就直接把第一本书给吹完了。她现在两样还在一起学,但是等她再长大一点以后,我打算就让她盯着长笛学习,大家都轻松一点嘛(哈哈哈哈)。
她因为一直跟着姐姐去练攀岩,每次就在旁边随便玩一玩。但玩着玩着,原来非常恐高的她,竟然就喜欢上了这个运动。所以她现在加入了这个攀岩馆的一个幼龄俱乐部,算是正式开始了她的攀岩训练。他们攀岩馆时不时会搞一点户外登山活动,她就跟着她姐姐一起去。昨天聊天的时候,她和我说,上次去爬山的时候,还在山上看到了岩羊跳来跳去——想想那个场面,一定是很让人欣喜。
写到这里,大家应该会发现了,我们小朋友学习的内容多有交叉,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图一个接送省力(又见多宝家庭如何兼顾几个孩子的学业和兴趣班?》一文)。但是我觉得这样没毛病,乐器也好,体育也罢,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坚持,所以找个大家都舒服的姿势,慢慢进步就好。


其实懂行的如果看了上面的视频就知道,他们的这些技能,和上海的同龄孩子相比,水平都很一般。
(但是哦,上海的同龄孩子水平真的很高的。想起我自己的同学,以前练跨栏的,有一次浦东新区比赛,他是第三名,成绩也相当可以了。但是他看到了第一名,觉得天呐,这差距也太大了,根本不可能超越啊,就决定放弃运动员生涯,转行学了开飞机。至于那个第一名,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他叫刘翔……所以我可以感受我同学的比赛时的绝望了。)
老大老二原来在校队,很多同学除了校队训练以外还有其他额外的训练,他们大概都属于中下游水平。他们的乐器水平比起同龄人也一般,英皇考级,老大现在五级,老二是三级——就都属于学得很慢的那种。
但是我没有很担心。我觉得乐器和体育,都是贵在坚持,并且自己能获得乐趣。我有时候也和他们打趣说,不要和人家去比,你看现在很厉害的人,到了初二初三就没时间学了,到那时候你们的水平就反超他们了。
有人问我,怎么看孩子是不是有天赋,一件事是不是值得坚持呢?我觉得孩子如果可以连续几年坚持一件事,那就已经是一种天赋了。不要去和周围人的水平比,毕竟奥运冠军每四年也就那几个。
还有一个常见问题是,如何判断孩子要放弃的时候,是真的要放弃,还是会所可以“逼逼”他。我觉得首先孩子的兴趣要小心保护,不要因为拔苗助长反而灭失了孩子的兴趣。其次我们的心态挺放松,如果看到上面的过程,就会发现他们练烦的时候,我们也会让他们休息几个月。感恩他们最终也仍然愿意坚持学习,我也更认识到,这份坚持并不是靠我们做什么,而是单单是祂给孩子的恩典。
这里的孩子时不时也有个汇报演出什么,很多孩子的水平真的是一言难尽,几乎所有的孩子的演出,全部都有瑕疵——这在上海几乎是难以想象。但是看到每个孩子都很松弛,他们的父母家人在下面拼命鼓掌,就觉得很棒啊!
我们身边也有孩子,钢琴考到满级以后就再也不愿意碰钢琴了——这简直是本末倒置,完全违背了学习的初衷。我们还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从音乐中享受艺术的乐趣,他们最近很喜欢同一首管弦乐的曲子,我们常常在车上播放。一家人安安静静地一起在车上听管弦乐,是我们家庭生活里比较和谐快乐的时刻。
这里插一句,我们住的城市是一个有很多音乐世家的小城。我们家隔壁邻居曾是美国达人秀的前十名选手。这里三四代音乐人的家庭有好几个,比如孩子们的钢琴老师,她爸爸妈妈也是音乐人,她兄弟姐妹六个,每个都是音乐多面手。有一次和她爸爸妈妈聊天,我向他们请教,他们有六个孩子,三男三女,各个都举止得体,气质高雅,他们是如何教养的。他们和我分享了他们给他们在家教育的过程,以及上帝在他们的孩子身上的工作。
感恩有这样好的邻居,也感恩上帝给孩子们都安排了很好的老师。


原来在上海的时候,兴趣班都很贵——再一次感慨,上海真的是哪哪都花钱,生活成本超高。小朋友参加的校队,虽然已经比外面单独学习便宜,但是每年仍然要有上万元的费用(昨天写的《脱离高能耗式育儿模式》一文评论区也有读者朋友聊到这个)。
我们这里的兴趣班一般在100-120刀一个月(每周一次课)。棒球队训练一整年的费用是350刀。所以昨天算了一下三个孩子的兴趣班加课后班,一年差不多在人民币5万以内——这当然也不是小数目,但是对于我们家庭收入来说,这个数字还是属于我们可以负担的,相对健康的一个开支数目。(怎么找到这么便宜的地方请见《选择适合自己的星露谷小城》)
我也鼓励他们要回家多练习,自己练习并不花钱,却是水平积累不可缺乏的重要过程——毕竟老师也都只能点拨。
再一次,学习这样东西,抵不住兴趣和坚持。只要有兴趣,能坚持,花钱多少,什么老师,都不是关键。我也希望孩子们在学习艺术和体育的过程里,能够领悟这个“每天一小步”的学习真谛。虽然在过程里的时候,有时候完全看不到自己的进步,但当我们坚持了几年,再回头看,就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找到一个疫情时代放风时练习的视频)。


我最近也决定和他们一起开始学习。我在老二老三学乐器的时间段,自己选了一门尤克里里,我打算把我的尤克里里水平再提高一下。
我也在送老大老三攀岩的时候,和她们一起玩攀岩。我恐高,每次跳下来都吓得要死,但是出汗的感觉是很好,而且可以经历孩子们所经历的,我觉得这个过程也很珍贵。(又见《凌晨3:40,我发现12岁的女儿在打游戏》一文)
我也试着和老二一起练投球——他实在是太厉害了,他看我投球那个眼神,好像我是幼儿园小朋友,哈哈哈。但是我看到他的耐心和稳重,他也并没有因为我水平不行就嘲笑我,反而一直和我传授他自己的经验。
其实每次送他们去上课的时间,如果我在等他们的时候就刷刷手机,也是时间过得飞快。但是我会觉得,如果我们让孩子练这个练那个——但我自己什么也不练,这是不是有一点成年人的虚伪?
所以我决定放下手机,更多去体验孩子们的生活,和他们一起编织我们共同的经历。是啊,我也常常懒懒散散,我也经常有这样那样的做不到,我承认我自己不是一个完美妈妈,孩子们也都知道。但是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看到我自己的努力,和对待他们的真诚。

所属主题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基督徒,四宝妈妈,刑事律师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