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1 12 月, 2024
spot_img

陶然士|深入川西羌族地区的宣教士

小引:陶然士不仅是传教士、汉学家、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成员,还是华西边疆研究学会荣誉会员。是他首次把羌族的历史文化介绍给西方世界,也是第一位深入川西羌族地区的宣教,在四川宣教四十年。

1871312日,托马斯·陶然士(Torrance, Thomas)出生于苏格兰肖茨镇(Shotts)的一个农场在那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后在克里夫学院和利文斯通学院接受宣教事工的培训。

陶然士

1895年,24岁的陶然士被中国内地会差派抵达上海,学习语言之后,次年被派到四川成都,成为华西地区代表负责几个分站的事工。1906年,陶然士在双流县城南门外正街设基督教堂。

陶然士

1910年,在英国爱丁堡宣教大会上陶然士受美国圣经公会之托,接替冉崇真(Hugh C.Ramsay)为大美国圣经会驻成都分支机构代理人,他将美国圣经公会成都分站作为广传福音与培训信教者的中心。陶然士和他训练出的小贩共卖出数十万册《新约》,并发放数十万份基督教宣传册。当时的中国人对外国人很好奇,陶然士就常用幻灯片展示美国和英国的生活,同时传播福音。

陶然士和他的中国朋友

1911年,陶然士与内地会驻江西贵溪女传教士夏莲茹(Annie Elizabeth Sharp)结婚。此后他们的6个儿女陆续在成都出生。

在成都五世同堂街住宅前的合影

1915年,陶然士夫妇二人至四川理番(今理县)开拓,在龙溪东门口建造福音堂。据陶然士最小的儿子大卫回忆,父亲曾专门到美国印第安人那里请教小麦种植技术,将小麦优良品种引进羌族地区,还将羌民小麦收成的照片,作为他重要著作的封面,以作纪念;不仅如此,他还为羌族地区引进了苏格兰的土豆,在理县试点种植,并在绵虒建立了羌族奶牛、兔子和鸡的良种基地,当时引进的奶牛每头每天可产奶5公升。

龙溪东门口的福音堂

1916年,陶然士转至四川汶川开拓,相继在绵虒、威州设福音堂,从此与松理茂汶这片神秘之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每年夏天均来此游行布道、考察、搜集文物、摄影、研究,并为当地羌民引进良种小麦、土豆、奶牛和鸡、兔。

背着小麦的羌民

1918年,陶然士进入岷江上游的羌族地区进行传教和田野调查。据《汶川县志》载:“民国九年(1920年),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托伦士(即陶然士),群众称为陶牧师,在县城绵虒建立福音堂传教。”每年七八月,陶然士就会在羌族地区开展传教旅行,由此就揭开了羌族的神秘面纱。

理番县桃坪

1919年,陶然士与叶长青协助戴但理(戴谦和)创建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先后为博物馆捐赠、采购五千余件藏品,陶然士对于博物馆收藏羌族文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展览馆

1920年,陶然士出版专著《羌族的历史、习俗和宗教》The History, Customs and Religion of Ch’iang)(美国圣公会,1920,原件保存在今阿坝州汶川县档案馆)较为系统地阐述他对羌族历史、习俗和宗教的研究这是第一本西方人描述羌族的著作。同时,陶然士也是第一位主张“羌族西来说”的西方人。

《羌族的历史、习俗和宗教》

1927年,陶然士携带家眷返回苏格兰。第二年,把家人安顿好后,陶然士独自返回成都,在川西一带,尤其是羌族人中广泛宣教并开展教育。陶然士带着极大的热情去了解羌族人的风俗及其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建筑形态他还将大批羌族人带到成都,教他们读《圣经》。

笔者在四川博物院寻访

1930年陶然士出版的《工作在羌人部落》一书中再次提到,羌族与犹太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他们可能是被称为‘失落的十部落’的那一种……他们在宗教的各个方面都是犹太人,除了名字以外。”进而,陶然士推论出“羌人不是蒙古族起源……他们是来自小亚细亚的早期移民。”

陶然士

1934年,陶然士在《羌族宗教的原始灵性概念》中进一步确认羌族源自犹太人的观点:“在我在四川西北羌族部落的调查工作中,我早就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羌族原本来自小亚细亚的某个地方,二是他们‘旧约’形式的宗教代表早期的族长制类型。”1935年,陶然士退休携眷离开成都回国,有些羌民朋友赶路一周来成都与他告别。

陶然士与羌民合影

1936年陶然士出版的《中国的第一批传教士——古代以色列人》一书中就认为非偶像崇拜的信奉唯一天神阿巴白构的羌族人,与信奉唯一神的以色列人存在着历史性联系。1939年,陶然士发表《犹太人的移民:以色列人在中国》一文,将羌族乃犹太人后裔的看法予以阐释。2016年3月1日,开封有五名犹太人后裔移民以色列

5人在以色列哭墙

1959年3月11日,陶然士在爱丁堡安息主怀,享年88岁。夫人陶夏莲茹1980年辞世,享寿96岁。陶然士其它著作还有《中国的第一批西方传教士》(China’s First Missionaries(1937),在《华西教会月报》、《教务杂志》、《亚洲文会会刊》和《苏格兰地理学杂志》等刊物上发表有不少关于四川人类学的文章,并留有许多摄影作品,伦敦大英博物馆和苏格兰国家博物馆也有他捐赠的藏品。

陶然士与妻子墓地

2013年,同样潜心羌文化研究的吴达民,在博物馆偶然翻到一篇讲述陶然士的文章,当即对这个一百年前走进川西的英国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那以后,他便踏上了“寻访”陶然士的川西之旅。五年间,他走遍了川西地区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多次赴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及汶川羌民聚集区调查访问,经历过汶川余震后墙垣崩塌的劫后余生,辗转过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以色列等地,靠着仅会的一句“Excuse Me”拜访陶然士在苏格兰的家,收集与陶然士有关的历史照片逾千张。

2016年吴达民与陶然士家族合影

2016年5月17日,“陶然士在中国”专题展暨《陶然士作品选译》举行新闻发布会四川大学博物馆专门邀请了陶然士的孙女格蕾丝(Elizabeth Grace)女士观礼。

格蕾丝致辞

2017年12月,陶然士编著,吴达民、谌海霞翻译的《陶然士作品选译》,由巴蜀书社出版发行。精选了陶然士1910年到1937年间的八部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的是十分严肃的学术性论文,如对川西崖墓和古墓葬的概述,以及对由此反映出的四川丧葬习俗的记录,都可视为早期的考古学调查报告。

《陶然士作品选译》

–谢谢打赏转发–

不做传教士、可做传教事

寻访者手机、微信:139 688 32737

所属主题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寻找过去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各地建造的教堂、创办的医院、开设的学校以及安葬在中国的坟墓。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