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根基成长教育(Rootedu)
清明节与姥姥
中国的孩子们从小就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中成长,因此对清明节的解读,离不开“断魂”、哀痛与哭泣。笔者的先生常常讲起他从小到大,内心对清明的解读、对死亡的思考。
先生小时与姥姥感情甚深。每天晚上临睡前,姥姥总是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问:“乖,明天早上吃什么?”第二天一早,先生总会心满意足地吃上姥姥做的早饭,然后去上学。先生六岁的一天晚上,姥姥照例问他明天早上想吃什么,他也脱口而出:“吃炒鸡蛋!”姥姥一口答应:“好,一定给你做!”第二天早上天还没有亮,先生还在睡梦中,突然母亲摇醒了他。他看到母亲双眼哭得通红,泣不成声地告诉他:“你姥姥走了!”
“姥姥走了!”这句话定格在先生幼小的心灵里,成为他此后人生路上一个隐藏至深的重大问题。“姥姥去哪儿了?”“我以后还能不能见到她?”“人怎么会死呢?”先生一度认为是他说吃炒鸡蛋让姥姥走了,所以有一段时间他闭口不说要吃炒鸡蛋,因为他怕母亲也走了。很多年的清明,先生看着母亲在姥姥的遗像前点上一炷香、敬上一杯酒,脸上充满了哀伤,儿时的那些问题就一遍遍浮现在他心头。
复活节与撒切尔夫人
“人死后会去哪儿?”现在,当我的孩子问我这个问题时,我想起了2013年复活节前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葬礼的视频。这个葬礼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葬礼!
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举行。令东方人不可理解的是,当伦敦主教在葬礼上致辞提到他与撒切尔夫人交往的一段往事时,全场嘉宾多次大笑。整个葬礼,气氛庄重而不沉重,所有的嘉宾在进场时,盛装出席、神采奕奕、谈笑风生,现任首相卡梅伦的夫人进场的时候还笑逐颜开。
这是为什么?纪念一个人生命逝去还像是一场庆典吗?我注意到英国首相卡梅伦诵读的一段话:“你们的心里不要忧愁……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早就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这是《圣经》的一段经文。
卡梅伦诵读的经文乃是遵照撒切尔夫人的遗愿。这段经文所讲述的是生命的永恒性。虽然要走完现在的这一段人生旅程,但是撒切尔夫人和她的儿女们,朋友们却相信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走向下一个起点。撒切尔夫人深信自己要去到一个更美好的地方,所以她欢欣鼓舞地迎接这一段生命的终结,所有参加葬礼的人也在与她一同庆祝。
生命之后还有生命吗?对很多人来说,这实在是一个谜。如果说清明节给我们一个机会寄托哀思,缅怀过去的时光;复活节却给我们一个机会去展望未来,思考爱,盼望和永恒等生命的意义。(刘煜/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