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7 1 月, 2025
spot_img

去往中国 | 从马礼逊到钟爱华


本期为大家推荐几种宣教士的传记。有时候我们想起这些人来,好像只有抽象空洞的印象,然而实际上,他们怀着深沉之爱远离家园来到中国,许多人在这片大地上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这是一章不该忽略的历史,这是一群不能忘记的人。


[点击封面 即可购买]


0
1


《马礼逊回忆录(上下)》

艾莉莎·马礼逊 编 大象出版社 2019.12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是西方派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他在华25年,在许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他在中国境内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成为以后汉英字典编撰之圭臬;他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第一份中文月刊,在中国报刊发展史上位居首尊;他开办“英华书院”,开创办教会学校之先河;他又和东印度公司医生在澳门开设眼科医馆,继承医药传教的方式。他所开创的译经、编字典、办刊物、设学校、开医馆、印刷出版等事业,使其成为开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


《马礼逊回忆录》汇集了马礼逊的日记、书信和文件等手稿编纂而成的。书中描述了马礼逊从出生到成长为一名传教士这一过程,以及他所作出的贡献。


0
2


《寻找·苏慧廉(修订版)》

沈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05



苏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1861-1935),英国人,传教士,著名的教育家,欧洲一流的汉学家。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都在中国度过,他的故事,却少有人知。在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这三个字与许多历史大事件、历史名人关联密切。


二十岁出头的他,漂洋过海从英国来到中国,在温州定居二十余载,设立禁烟所,修医院建学堂。学习温州方言,编撰便于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四千常用汉字学生袖珍字典》,向西方介绍中文典籍。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才能,被聘为山西大学堂的总教习。


苏慧廉经历中国最动荡的时期,而他的历程,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理雅各、李提摩太、赫德、严复、王国维、蔡元培、吴佩孚、胡适、顾颉刚、费正清,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与苏慧廉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


作者沈迦凭一己之力,历时六年,走访苏慧廉生活过的地方,找遍英美各大图书馆,利用口述和各种现存的档案文献资料,完整地书写了作为传教士、学者的苏慧廉精彩纷呈起伏跌宕的一生,还原了近代基督教在华的曲折传布、接受、互动生长的过程,也以苏慧廉一家这个个体的经历牵引出当时的一些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折射出动荡时代教会、士绅、民间等不同权力的颉颃,社会思想的裂变,以及纷繁复杂的中西关系谜局。


0
3


《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

阿信 大象出版社 2009.01



柏格理(Samuel Pollard,1864-1915),英国卫理公会传教士,滇东北老苗文的创建者之一。他出生于英国康沃尔的一个牧者家庭。1887年,他抵达中国云南,1892年,他在昭通负责当地的传教事宜。1905年,他应苗族一个分支大花苗的邀请,前往石门坎传教。1915年,石门坎地区流行伤寒,柏格理在照顾病人时不幸染病身亡。柏格理著有《在未知的中国》、《苗族的故事》(与他人合著),另有日记《大地之眼》传世。


《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用10章的篇幅,从柏格理1864年出生一直写到1915年他在中国逝世,为柏格理在中国28年激动澎湃、感人肺腑的事迹做了一个客观、公正、翔实的纪录。读完本书,一个生动、形象、丰满以及具有虔诚信仰和献身精神的柏格理,便由远而近,由平凡而深刻地赫然屹立在读者心中。


0
4


《邵武四十年》

小爱德华·布里斯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11



1892年,来自美国麻省的26岁青年爱德华·布里斯(Edward Bliss,1865-1960),即后来人们熟知的福益华医生,漂洋过海,开始了他前往中国的奇异之旅。在偏远贫困的山城邵武,他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与疟疾、牛瘟、洪水战斗,开创了各种工作。


在那艰难动荡的岁月,他一个人就是一支和平队。他以一人之力,为该地200万人口提供医疗服务。他学习方言,抢救难产孕妇;创办学校,建造诊所;从美国引进名种家畜,建立奶牛场,与瘟疫斗争,成为“牛瘟免疫的一位先驱”……他是邵武人口中的“福先生”——福益华。


在《邵武四十年:美国传教士医生福益华在华之旅(1892-1932)》这本书中,优秀的记者小爱德华·布里斯,也就是本书主人公的儿子,讲述了他的父亲冒着生命的危险,无私地为他人服务的故事。书中的各种传奇和轶事,为我们勾画出一位美国传教士的完整画像。


0
5


《客旅:瑞典宣教士在中国西部的生死传奇》

路得·安士普·奥德兰德 团结出版社 2013.11



20世纪20年代,一群年轻的瑞典人,带着爱和怜悯,不远万里来到荒凉的中国西南边城。他们办医院,建学校。战火纷飞时,他们与当地民众一同经历深重磨难,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作者路得是其中一对夫妇的女儿。她10岁前跟随父母在腾冲度过,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50多年后,路得重返幼时的天堂……


本书是为纪念那段充满传奇经历的时光,融入了作者心中无尽的怀念与感恩。并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体悟到,因着上帝的爱,她幼年时代所经历的种种磨难,都已变成她生命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她所经历的一切完全值得。


作者详细描述了早期宣教士的日常事工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其艰难惊险的过程、热忱迫切的**告和无比坚定的信心,无不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和感动;书中包含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06


《山雨:富能仁传》

艾琳·克蕾斯曼 团结出版社 2014.10



富能仁(James Outram Fraser,1886-1938)离开英国时,把心爱的钢琴和工程师的美好前途撇在一旁。那年他22岁。当他走进中国云南边陲那片崇山峻岭,在集市上初遇傈僳族人时,立刻就被他们吸引了。他从此将生命摆上,在少数民族特别是傈僳族中尽心尽力,谦卑服侍。直到30年后,因患脑疟疾客死保山,并埋骨在那里。


这位年轻的英国宣教士,只身走进云南边陲,创立教会,发明傈僳族拼音文字,翻译圣经,书写民族历史……他奉献一生,为傈僳族全然摆上。


由富能仁之女艾琳·克蕾斯曼执笔完成的《山雨》,收录富能仁30年宣教生涯所写的日记和书信,真实展现其面临的种种严酷争战及内外交困中的更新突破。富能仁经历的沮丧与喜乐、挣扎与得胜,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特别是他对信心**告的领悟,彻底顺服的操练,必能带领我们拓宽自己的属灵境界


0
7


钟爱华传:洋医生的中国心

约翰·波洛克 团结出版社 2014.04



钟爱华医生(Dr. Nelson Bell,1894-1973)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一位在华宣教士,也是著名布*道家葛*培理的岳父和导师。他与他的家人在中国生活、医病和宣教长达25年,这些鲜为人知的感人经历将通过本书呈现在读者面前。本书流畅、生动、详实,富有故事性,是一部感人的传记作品。


宣教士的故事,是与当地人民一起写就的故事,是关于爱的故事,是“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的现实版。他们曾在我们的家园上默默生活、奉献,今天我们所获得、所享有的,有他们的一分血泪和欢喜。这是一章不该忘记的历史,这是一片不能忘怀的深情。




点击阅读原文,进店购书——


所属主题
我们的安魂曲
我们的安魂曲
胡言乱语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