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 自闭症家长/教育者学习、成长和分享、互助的心灵家园。欢迎给我们投稿并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附上我们的二维码。
周三我们发的冯斌版主的文章:想让谱系孩子学会表达和处理情绪,不!容!易!那怎么办?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不管高功能低功能,情绪问题都让家长大伤脑筋,今天这篇是我们的编辑小吴妈写下的读后感,到底该怎样做才能当好“灭火器”呢?
☟
作者/小吴妈
“所有的行为都源于某种原因,而且所有的行为都是一种交流。”
看上去谱系孩子经常被沉迷、发怒、固执等问题缠身,这些“另类行为”看上去不过是结果,如果不用双筒望远镜,我们甚至都看不到它们出现的原因。
冯版家的闻森接到必须期限内完成接种疫苗的通知,如果冯版认为已完成的疫苗对孩子身体一定没有大的影响,或者认为距离期限还近半年、接种时间尽量靠后安排,那么可能会发生什么?
我们不难推断,对一个重视“防病保命”疫苗总是按时接种,连爸爸小时候的疫苗、九十多岁外婆会不会因没注射疫苗患流感都格外上心的孩子,至少也会有数十天的担心、焦虑;而这支不打就得停学的疫苗,到底会让这个处心积虑都不想毕业的孩子有多少的纷扰不堪,由此会引发哪些“另类行为”,我们却无法想象。
“特殊孩子必然会有特殊的心理”,他们的感官重负、直来直去的思考方式以及不能充分的表达等特点,会让他们有很多的怕和怒。害怕在花洒下冲洗、打针时尖叫想逃、听到“心头小鹿乱撞”就坚决地理解为在自己胸前一定可以找出一只小鹿……
▾
“常常以异常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心理和情绪”,星儿家庭都少不了这样的困扰。因为绝大多数孩子们不具备可以描述出“花洒里的水冲在我身上像虫子爬那样不舒服”、“针头一贴上皮肤我就感觉已经要出血的疼”的表达能力;而且他们在一句话中能捕捉到的信息往往也不够全面,比如在接到学校电话通知时,闻森可能只在意“不补疫苗就得停学”,最后期限根本不曾听见;非但如此,他们还普遍“延迟满足能力”有限、“心理外化现象”突出,所以我们经常感觉他们“急脾气”,要什么就马上想拿到、“爱叨叨”心心念念地就一件事反复说个不停,心里一点装不住事儿。
半夜醒来、第二天“疯癫”一天曾是我家小吴同学的特色之一。蚊子一哼哼就睡不踏实、一叮就能痒到必须抓挠不停这点,我很早意识到了,所以家里常年挂着蚊帐。但后来偶然发现的一个原因却让我自责:因为学钢琴后发现他的听觉敏锐,能清楚地听出和弦里音符的细小变化。这才意识到他在三楼家里坐着,就能判断出那个刚打开单元门上楼梯的人是不是他爸的事儿,真不是蒙的。而我们住了多年的房子处在航线旁,半夜时分隐隐传来的飞机声,对小吴可能就是巨大的轰鸣,这极可能是导致他半夜醒来的重大原因。
试想,在炮弹爆炸样的响声里被吵醒、周围又漆黑的瞬间该有多恐惧烦躁,睡不着来找爸妈又得挨批评,还无口可辨,满心委屈需要被安慰被理解,第二天却被催着赶着抱怨着做这个做那个,困顿、烦躁、窝囊、担心,这样的负性体验和情绪叠加,不崩溃才怪。
这项功课的要求是“做孩子肚里的蛔虫”;目标是“把自己变成孩子情绪行为的双筒望远镜”。实现目标两步走:预防和介入。
预防——发现火种
几乎所有问题行为都指向情绪,找到可能触发情绪崩溃的原因是关键。发现“火种”比“灭火”要好得多的道理大家都懂。出现情绪崩溃、行为异常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感官上带来的重负
我们的孩子在触觉、听觉、嗅觉方面敏感者居多,看起来是各种“矫情”,其实是同样的刺激给他们的感受是放大很多倍的,很容易带给他们压力和困扰。家长们要“火眼金睛”还得“明察秋毫”,多观察记录思考孩子的行为表现,千万不要像我那么糙。
身体或生理诱因
包括食物过敏(奶、麦、豆、蛋、海鲜、柑橘与添加剂防腐剂等)、睡眠紊乱、肠胃问题、营养不良、生化功能失衡(比如胃酸不足、矿物质缺乏或酵母细菌失调等)或其他疾病伤害(比如不容易被发现的耳道感染)等。
情感诱因
比如挫折感、失望、受虐待和感觉到不公平。
我们的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有很多不足,但感受情感的能力却很强。他们努力却无法得到你或者他自己的期望和目标时,沮丧和挫败感会随之而来;希望不能实现就会带来失望,NT的小孩可以适应事情的改变,但ASD的小孩常依赖于常规和熟悉感,不能适应突然变化的能力,很久才能从失望带来的抑郁中恢复过来;遭受攻击或嘲笑时不会进行语言辩解带来的愤怒焦虑和痛苦;有些孩子因为能力问题在大环境里被“另眼相看”让孩子感觉“低人一等”。
负面榜样
比如家长或其他熟悉的人们推卸责任、嘲笑指责、通过打骂孩子发泄愤怒等因素。
介入——稳准狠地灭火
感官上的重负需要感统训练和日常系统脱敏,做好各种“防范”结合进行。比如触觉敏感这个问题,记的方静老师说石头小时候对衣服的材质特别敏感,造成穿衣困难。方老师做的就是通过按摩、让他从接触不同材质的东西做起,慢慢地引导、脱敏的。在这里有一点要强调下:抓主要矛盾,趋利避害,该妥协的时候家长要妥协。
食物过敏可以找专业医院做检测,但引发孩子问题的食物可能是数不完的,这需要我们日常的观察、记录和检测。比如在一周内坚持记录孩子所吃的食物观察反应,发现摄入某种食物后出现反应就将其去除两周,再观察评估,重新少量加入后检测反常行为是否回归。
其他身体或生理诱因,也是需要家长们仔细观察、尽快做出判断的。
情感诱因在根本上体现的是我们孩子的“技能不足”。
减少挫败感的方法
就是设定和孩子能力匹配的、短期的、合理的、可操作的目标,如果孩子有能力就可以和孩子共同讨论设定。
减少失望的方法
通过社交故事、事先排练、找替代品“安慰”等方法,比如孩子特别想要某个卡通玩具,可得到足够代币后玩具却断货,那么我们可以让他看网站上的图片或者视频等方法进行安抚;了解到孩子出游时喜欢的小朋友不能如约而来,就尽量提前给他介绍、帮他结识小伙伴;教会孩子合理表达对“不良事件”比如校园欺负的反抗,先坚决说“停!我不喜欢这样”或离开,然后找可信赖的大人告状。
关于感到不公平
对于小龄孩子,多半是我们家长“演绎”的,能真正意识到和表达出不公平的孩子,他们也往往明白是他们自己没有在一定规则下完成需求,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家规、校规、队规、交规对每个成员都平等使用,但平等不意味着每件事都绝对公道。
▾
成人们那些负面榜样的影响,不用多说:常打骂儿子的爸爸背后多半站着一个打骂爸爸的爷爷。愤怒焦虑等负性情绪和指责挖苦打骂孩子等行为问题都会传染,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我们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真正的接纳、理解并不容易,
学习做孩子情绪行为的“双筒望远镜”,
不要让孩子含忧到日落,
也不要让我们自己含忧到日落。
群名称 | 适应年龄 | 群号 |
大龄群 | 11岁以上孩子的家长 |
283890653 |
小学群 | 9岁—11岁孩子的家长 |
429752654 |
幼小衔接一群 | 5–8岁孩子的家长 |
399520778 |
幼小衔接二群 | 5–8岁孩子的家长 | 469169527 |
低龄一群 | 2—5岁孩子的家长 | 259333477 |
低龄二群 | 2—5岁孩子的家长 | 276400783 |
|
2—5岁孩子的家长 | 468530949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以琳论坛学习更多干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