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 自闭症家长/教育者学习、成长和分享、互助的心灵家园。欢迎给我们投稿并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附上我们的二维码。
破解学业难题
“小情人”真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孩子。说个搞笑片段:我和他做智力题,其中一道是要说说图上的物品在什么时候用。有一条围裙,他不知道这玩意叫围裙,他指着围裙说:这是做饭衣。我忍住笑问:这怎么就叫做饭衣呢?他说姥爷做饭都穿着这个,所以叫做饭衣。看我和他妈妈终于喷了,他来劲了:我小时候还穿吃饭衣吃饭。
我跟他的课好多次,也自己试着给他上了好几次个训。深度接触之后我还是想说:谱系特征还是明显,但是妈妈没有必要太悲观。
强调顺序和步骤的重要性
上周末,孩子妈妈问我:“‘>、<’号明明搞得清楚的,但是老师让他说他总是说错,可是把题发给他他又能做对,咋整?”
正好那天我去家访,我就跟他做这类题目。我先写了很多题,符号也已经填好,要他读出来。读之前我强调仔细看,再想一想然后读。他果真放慢了速度,然后全部做对。
我再出题,中间没有填写符号,让他看着左右两个数字把符号加上说出来。要求还是先仔细看再想一想然后说出来。
再次全部做对。
第三部分变成应用题形式,我解释:5和3,可以说5大于3,也可以说5比3 多。我要他完整答题。
比如:妈妈35岁,孩子5岁,你要回答的是:妈妈比孩子大。
比如:小敏有8支铅笔,小红有10支铅笔,你要回答:小敏的铅笔没小红多,或者小敏的铅笔比小红少。
我规定了顺序,必须从第一个数字开始去比较。大家也许会问:为什么不能说成孩子比妈妈小,小红铅笔比小敏多?当然可以,问题是你一开始不约束,或者一开始就这样教,他就会乱套。这就是步骤,一步一步的步骤。在学泛化教育的时候,COCO和JENNY老师教我们时强调步骤的重要性,从认到辨识,都是一步步来的,数量也是慢慢加上去的。
他一开始有些反应不过来,但是很快明白了,正确率很高。
然后我们就做逻辑狗数学部分,其实这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只要我讲解了题目的意思他就能做对。
有针对性地练习读写
这孩子九月一日就应该读一年级了。但是问题来了…
他不会读题
认识很多字的孩子,竟然不会读题……
既然读都不会,理解题意就更困难啦~~
如果不会读题,上普校的困难会加大很多。
从组词、造句、读儿歌、读简单的题、读简单的故事开始练习吧。
……
带他做题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写也不过关,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耐心,出手太快,下笔也太重。我是一个特别强调精细能力的妈妈和老师,石头小时候我花很多时间带他写字、画画、做各种手工。我希望孩子的妈妈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好在以琳的美术爱好班年后要开了,希望喜欢画画的他能被老师调教成美术爱好者。
大多数谱系孩子都是看的能力优于听的能力,这个孩子相对还是比较平衡,只要注意力在,他都能听对。可是如果我要他把听和说相联系,或者看和说相联系的时候,就有了困难。那天其实很简单,我在黑板上写上:先、然后、最后。当我做三步动作的时候让他用这三个连词连起来说,结果出错率奇高。此时他强大的记忆功能好像被关闭了。听的部分(听我分别敲了几下)更是无法过关。
🔹 🔹 🔹
是统合的问题吗?不想这么多了。在医学没有找到病因的情况下,我们能走的路只能是干预这条路。好在孩子可教,即使看上去令人懵懵懂懂的课题,耐心给他讲解并陪他做一些题后他就可以独立完成。
不要逼,要和他一起讨论
教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我理解妈妈发出的呐喊,我知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我们期望的,但是前提是量的积累。路径只能是坚持、坚守,做一枚坚果家长。
我怎么能让他想得和我们一样?
——这是妈妈的又一个呐喊,他怎么想得就是和我们不一样?我知道很多时候他确实和我们想得不一样,但是他到底怎么想的?我们好像不知道。
关键是我们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 🔹 🔹
我示范了很多课题,我自己做课题是一定加进去表达要求的,透过表达他要说出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需要改变他的想法么?比如:
8+9=17 这样的题,小子都能一口答。但是我要他说出8+2=10, 9可以分成2和7,所以8+9=17
在我和他做一些选择图案的题的时候,发现出错率很高,妈妈又捶胸顿足说小时候疏忽了压根没有练过拼图。
做的过程中,我和孩子都选图案,我先讲讲我为什么要选这个图案,我发现他开始思考,然后准确率大大提升,有一次是全部做对,而且非常流利非常精确地表述了他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图案。
🔹 🔹 🔹
很多时候我们不要太过逼孩子,我们和孩子完全可以像同学一起做作业一样,对做的题讨论一番,而不是指教一番,更不是训斥一番。
学业重要么?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在ASD的干预中,学业不会排在首位。大家都会说情绪更重要,可是情绪怎么训练,难道在教导学业的过程中不能结合管理情绪的训练?
在我干预石头的过程中,我通常不去排序什么最重要,在我眼中和孩子有关的事没有一样不是大事,也没有一样不是小事。哈哈。这就叫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教导学业真的拼家长的智力、耐力,不要觉得有个博士头衔就会教孩子学习。我们家的老博士曾经就无法教上小学的石头学会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我不得不说,如果一个家长没有学习过DTT,没有学习过泛化教育,没有学习过行为干预,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你会黔驴技穷。
夸一下自己,我是ABA高手,所以我总是游刃有余。呵呵。
确认孩子目前的水平,选择课题,分解目标,加上表达,了解想法。整个过程一定要及时辅助和强化。
– END –
群名称 | 适应年龄 | 群号 |
大龄群 | 11岁以上孩子的家长 |
283890653 |
小学群 | 9岁—11岁孩子的家长 |
429752654 |
幼小衔接一群 | 5–8岁孩子的家长 |
399520778 |
幼小衔接二群 | 5–8岁孩子的家长 | 469169527 |
低龄一群 | 2—5岁孩子的家长 | 259333477 |
低龄二群 | 2—5岁孩子的家长 | 276400783 |
|
2—5岁孩子的家长 | 468530949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以琳论坛学习更多干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