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 自闭症家长/教育者学习、成长和分享、互助的心灵家园。欢迎给我们投稿并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附上我们的二维码
(影片《会计师》男主人公剧照)
▼
克里斯托夫沃夫是电影《会计师》的男主人公。所以——
这篇文章是影评?NO!
这篇文章是来宣传电影的?NO!
这是因一部电影而引发的一位从事自闭谱系特教工作者的思考。
滤去因电影商业化需要的噱头和刺激(甚至也有值得商榷的剧情设置),作者在本文中想呈现的是: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永远拥有自身特质的谱系人士、他们又当如何看待自己,成功的人生到底是如何定义……
文|曲智鑛
克里斯沃夫常面无表情,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去避免不必要的人际互动,对于无法完成正在进行(预期该完成)的工作会产生极大的焦虑。此外,仪式性的行为、规律的生活作息、服用精神科药物(乐复得)……
克里斯沃夫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会计师,工作时异常的专注,可以正确且迅速地找出数字间的规律,帮助客户处理复杂的帐务问题。不仅如此,他心地善良,愿意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克里斯沃夫的兴趣多半是独立性的活动,包含听音乐等。克里斯沃夫有自己的价值观与信念,他帮助黑道处理帐务的问题,赚取高额的佣金,同时把这些钱大部分捐助给自闭症研究机构。他生活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生活。克里斯沃夫因为父亲的关系,有着坚强的意志力,强悍的格斗技巧以及神准的射击能力。
克里斯沃夫知道清楚知道自己的自闭症特质,渴望与人交往,但同时担心自身特质造成他人的困扰。
看完电影后,旁人的谈话勾起我撰写这篇文章的念头。
有人说,Ben演得一点也不像自闭症……
也有人说,我觉得满像的啊,整部电影几乎面无表情,跟别人互动时感觉也很不自然……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当孩子具有自闭症特质时家长的心路历程,也唤起我与ASD孩子生活的记忆。这些经验再一次被这部影片冲击着,也带出一些不一样的反思。
01
我们看到的是“自闭症孩子“还是”孩子具有自闭症特质“?
影片的开头与结尾透过治疗师的口吻传递出很清楚的概念:我不要帮孩子贴标签,即使孩子有这些特质。
如果我们拿世俗的标准来看他,他可能会是一个低成就的人。但,我们应该看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而不是只看到这些他们跟所谓“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这是我一直以来认为重要的观点,也是为什么我在第一段特别清楚地从各个方面描述克里斯沃夫这个人。
如果你仔细看看会发现自闭症其实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提醒我们:与孩子相处时看到的应该是“孩子具有自闭症特质“,而非“自闭症孩子”。这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孩子具有自闭症特质”强调自闭症其实只是孩子的一部分。
02
能力可以后天培养,
先天特质不一定会造成后天生活的障碍!
影片中有几段让我印象深刻的桥段,可以看出来一个人即使先天在社交能力上有缺陷,但经过后天的训练后这不会成为生活当中的障碍。
举例来说:
当克里斯托夫沃夫与女主角交谈时,听不懂对方意思或是回话后让对方感到错愕,克里斯托夫沃夫就会说:「我是开玩笑的!」希望透过幽默的方式弥补刚才对话的尴尬;
而在监狱当中,他的启蒙恩师不但教导他如何帮黑道洗钱,更直接告诉他,你只有会计师的能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你要有能力辨识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才能和这帮人打交道!
幼年与成年的克里斯托夫沃夫在情绪管理与社交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这大部分是靠后天努力习得的。
我们可以把社交能力、情绪觉察能力当作像是游泳这一类的技能来看待,我想这会让我们对于具有ASD特质的孩子需要这些「技能」的学习不再那么讶异。当我们依据孩子的能力和特性,拟定合适的训练策略,这些技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03
诚实面对自己,
练习在公众前揭露自我特质是一辈子的功课!
电影中克里斯托夫沃夫在与女主角第一次见面时,就不断“拒绝“对方的善意,在很多人看来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他怎么可以这么淡定地拒绝一个美女的好意?甚至觉得这样的互动方式会让人感觉”难相处“。
但是在我看来,这样其实挺好的!因为这是克里斯托夫沃夫诚实面对自己感受的表现,他有礼貌地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会让自己感觉到舒服与平静,避免自己需要专心工作的同时被打扰。
这也是这几年工作下来,我努力向孩子们学习的。很多时候自己其实挺羡慕他们的,生活当中的事情,喜欢的就喜欢,不喜欢的就不喜欢。
我们很多时候迁就人情,明明心里想着不好嘴巴上却要说好,答应了却让自己心里不舒服,甚至因为考虑环境的氛围让自己不敢说真话,这些都是焦虑与压力的来源。
影片中的女主角其实就是一个强烈的对比。当她在批评自己父亲的一些习惯时,才发现很多她批评的事物克里斯托夫沃夫都有着相同的习惯。当下她解释半天,就是担心会让克里斯托夫沃夫沃夫不舒服,但到底哪些是“实话“?我们难道不能接受旁边的人对我们说真话吗?
我希望孩子们练习用爱心说真话。所谓的用爱心就是考虑说这些话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并且尽可能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后再说。我想让孩子知道,即使是对的事情,也不一定要立刻说,因为很多时候也需要看场合判断是否适合说。
04
教养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而是选择,
每个人必须承担选择后的结果
电影中有好几段克里斯托夫沃夫回忆自己过往童年的经验,当中对于父亲的教养态度有很清楚地描绘。
举例来说:
当治疗师表示我们应该依照孩子目前的状态与步调提供适当的训练计划,并希望孩子加入他的住宿性课程时,克里斯托夫沃夫的父亲直接拒绝,因为他认为:我们不可能一直让他待在“温室”,这个世界的刺激太多太强,孩子必须想办法去适应这个世界。
军官背景的父亲不但安排许多严格的武术训练课程给孩子,当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时,爸爸也直接教导孩子要去反击!
我想这些成长经验对克里斯托夫沃夫来说可能是残酷痛苦的,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克里斯托夫沃夫的爸爸深爱自己的孩子。从幼年时克里斯托夫沃夫情绪失控时,爸爸把他抱住,试着安抚并稳定他的情绪,和孩子一起念着可以让人安心的“咒语”,到最后爸爸甚至为了保护他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这让我知道,严格的要求背后其实很多时候蕴含着浓郁的情感,每个爸妈都在用自己觉得好的方式在爱孩子。我想教养没有所谓绝对的对与错,每个人都是当了父母亲之后才开始学习胜任这个角色。教养是一种选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家长们:当你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你会怎么做?你会如何教导他?
05
05
我们如何定义所谓成功的人生?
克里斯托夫沃夫对于“意外“的接受度很低,对于”不如预期事件发生时“需要时间调适,不然会让他的生活产生一连串的混乱。
即使他一个人,过着单调、规律甚至缺乏弹性的生活,但克里斯托夫沃夫衍生出一套自己觉得舒适的生活方式。他可以与人交往,有着自己的“事业“与简单的人际关系,同时保留了仪式性的行为,我们可以说这样人生不成功吗?
影片当中治疗师的女儿一辈子都待在父亲的机构当中,因为口语表达的困难,必须透过语音转换的沟通辅具与他人交流,透过网路认识与影响这个世界。我们可以说这样的人生不成功吗?
ASD群体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个性、习惯以及喜好,每个孩子不同的状态与条件未来会发展出各式各样不一样的生活型态,我们不需要去跟别人比较,不需要去羡慕别人,更不用去评价别人。生活型态本身就是多元的,我们应该去尊重每个人不同的可能以及选择,并专注在自我与孩子的道路上。
(本文完)
本文作者:曲智鑛
台湾知名特教专家,推动学校体制外的特殊教育服务。2016年被评为台湾未来十大人物。目前为台湾天下杂志论坛《特点》专栏作者,定期分享特殊教育相关专业知识。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学士&心理谘商与教育学(辅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公岭系,学生事务组 硕士;获得国小普通班/特教班/资优班教师证照,并任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辅仁大学、德明财经科技大学兼任辅导老师。所辅导的个案横跨学龄前、国小、国中、高中、大学甚至成人。
本文首发于微信号:特教老师曲智鑛 感谢授权!
10月22日,曲智鑛、窦一欣等海峡两岸特教专业人士正在以琳举办“为了不孤独的行走” 青岛站公益沙龙!
相关链接:
以琳自闭症家园(ID:yilin20150105)
学习 | 分享 | 交流
本公众号除注明出处的文章外,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我们的二维码,视为同意。
群名称 | 适应年龄 | 群号 |
大龄群 | 11岁以上,即05年前的孩子家长 | 283890653 |
小学群 | 11岁—9岁,即05年—-07年的孩子家长 | 429752654 |
幼小衔接群 | 8—5岁,即08年—–11年的孩子家长 | 399520778 |
低龄一群 | 5—2岁,即12年后的孩子家长 | 259333477 |
低龄二群 | 5—2岁,即12年后的孩子家长 | 276400783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以琳论坛,学习更多干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