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 自闭症家长/教育者学习、成长和分享、互助的心灵家园。欢迎给我们投稿并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附上我们的二维码。
上篇 「文艺女」吐糟「理工男」,
点击阅读:
感谢方静老师的点评并无私分享 「ABA 驯夫术」。
▼
比如:
把“老公你爱我么?”改成 “老公你真是很爱我哦。是不是嘛?是不是嘛?”让他骨头酥掉。
“老公,母亲节快到了,给婆婆大人买点什么礼物呢?” 他能不顺带给你这个他儿子的母亲买礼物?
…
诸如此类,都是辅助手段。
吃完饭,老公到厨房转了三转也没下决心洗碗,等第四转的时候你假装没看见前三转:“老公,你要去洗碗啊,真的太感谢老公了,你真是好老公。”
把奖金交给你的时候,“哇塞,又拿奖金了,你真是印钞机啊。”
…
这样的强化,你是不是能及时给老公?
方老师悟性确实高, 善于运用强化物,辅助、各种心理暗示也很给力, 是位天生做ABA的好手!对于悟性差些的,基础能力比较弱的,比如我,想一下子达到这个水平,不太可能。
不会有话好好说,好话也说不好听的人,确实会让别人头疼,也让自己沮丧。我一直觉得自己表达能力挺强,但其实很长时间都没明白,表达并不等于沟通,更不等于有效沟通。因为表达是单向的,而沟通永远是双向的。
尤其是在表达负面情绪的时候,如果太过直抒胸臆,杀伤力是很大的。记得有人形容不会讲话的人“一张开嘴,嗓子眼儿里窜出一条狗”,很夸张。但是,当你让负面情绪呼啸而出的时候,真的就是这个样子。你可能舒服了,但是对方不是立刻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浑身的毛发都像刺猬一样竖起来,就是干脆掉头跑掉,直接造成沟通渠道的严重堵塞甚至完全关闭。这种表达,充其量是对着大喇叭广播的单向释放。
比如电影《有话好好说》中,姜文想追回前女友,但是自己口才欠佳,还结巴,就雇了个大嗓门的民工,站在女朋友家楼下用喇叭替他喊话。这就是典型的单向表达。结果呢,好像是女朋友从楼上泼下一盆水。
单向表达确实爆弱了!如何提高自己,塑造有效的沟通能力?还是要从任务分解入手,从基础能力抓起。可以试着用ABA中“行为塑造”的方法来提高讲话的技巧。
(回顾一下ABA中行为塑造的两个要点:)
-
区别性强化
-
渐进目标 Makoto 演示 ABA 入门 – 行为塑造 。
1、从表达开始,先打个草稿
一下子达不到方老师的段位,我们可以一步步来。第一步,先把脑子里的东西倒出来,也就是真正开始沟通之前,把要说的话一股脑倾泻出来,把生气、失望、委屈等情绪都罗列出来,打个草稿。这个草稿是原版,也就是你的基线水平。
捂住了,先别发出去!
举例: 周末本来男友跟你约好了一起吃饭看电影,临时有个朋友从外地来,他于是决定去陪朋友,把跟你的约会给闪了。
原版:“说好周末要一起看电影,结果去陪哥们了,这么不靠谱,气死我了!我再也不理你这个没头脑了!”
2、重新措辞,尤其针对负面情绪部分。负面情绪很正常,但是你怎么表达,效果会不同
原版:“说好周末要一起看电影,结果去陪哥们了,这么不靠谱,气死我了!我再也不理你这个没头脑了!”
下划线部分:你在暗示,别人是你负面情绪的来源。
修改版:“我觉得很难过,因为好像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对你并不重要。下次我们计划一起出去,我希望你能尊重我们的计划。。。”(请注意方老师后面提到的强化物的使用,区别性强化在塑造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修改版把负面情绪表达出来,但没有指责,没把别人当成你负面情绪的来源,最后提出了你合理的期望值。你同样表达了难过的心情,但别人听起来要容易接受。
3、停顿一下,试想听你讲话的人会有什么反应
考虑别人的心思和想法,你的话可能触发他什么样的感觉,引起什么反应?你有没有过于偏激,触到别人的底线?有没有顾到全局?
4、从共情的角度看问题,让你的想法更好地被对方接受
这一步强调共情和同理心。不是指你需要同意对方所有的观点,甚至没原则地退让,取悦别人。而是指认真地倾听,理解别人所想,并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想。在明白别人的基础上,不失去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充分理解别人,才能对当前的局面做出尽量合理的判断。
再次改版:“我知道你和XX很久没见了,你可能很纠结是去见他还是跟我看电影……没一起去看电影让我很难过,我希望你知道我很期待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下周末……”(注意再次参考方老师提到的强化物的使用)
5、检查
发出去,说出去之前,检查一下你手里的版本,问自己几个问题:你是否明确表明了你要表达的想法?是否倾听了对方的解释并理解了对方的处境?是否提出了彼此都容易接受的解决方法?
从单向表达,到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从别人角度看问题,重新措辞,再到共情与同理心。我们通过对“草稿”的不断审视、修改、再修改,循序渐进地塑造良好的沟通技能,逐步增加自己的“情绪容量”和对情绪的掌控能力。
我给文科女的建议是:“老公的正向行为要靠你去塑造。”
无论是相夫,还是教子,都是“技术活”。
请方老师分享几个如何跟孩子有效沟通
同时教孩子好好说话的例子
☟
1、对孩子也要“有话好好说”
元宝(方老师的侄孙)很会纠缠人,经常把他妈妈惹得大声吼叫。我观察下来,孩子的问题和家里的大人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有很大的关系,孩子已经尝到可以通过纠缠达到目的的甜头,所以遇上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活动的时候,如果和大人的意愿有冲突,小子就用不断纠缠来达到目的。
今天早上去上课前,他不想脱下他的蓝背心(我也发现这件蓝背心也确实是他的最爱),但妈妈认为这是睡衣,然后拉锯战开始了。
“把衣服换掉。”
“我想穿这件去上课。”
“这是睡衣。”
“谁规定这是睡衣?再说睡衣也可以穿出去,不都是背心么?”
“你要我说几遍?”
“为什么就要听你们大人的?”
“你换不换?” (原版 – 燃起战火)
我看要着火了,赶紧灭火。
“元宝,我们要去上乐高课了,那边空调开得很足,穿背心会冻到肩膀,同时穿背心上课不是很礼貌。”
“为什么穿背心上课不是很礼貌?”
“你有没有注意带你上课的两位男老师都是穿T恤?背心一般都是在家或者去海边,或者打球才穿。”(修改版 – 心平气和,不带负面情绪)
“哦。”
“我知道你很喜欢这件背心,这个蓝色确实很特别,我也喜欢。你下课回家就穿这件。” (再次改版 – 共情,同理心,提出合理期待)
“哦。”
“快速哦,我数到十,你就换好,然后就是 “Let’s go!”
小伙子乖乖去换了。
2、有关强化物,细节的改变可以扭转局面
叫孩子起床也是技术活,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这是普遍现象。元宝也在此列,每天早上都会听到元宝妈这头母狮子的吼叫声。首先我跟元宝事先约定早上叫你起床你应该如何做:
1、答应“嗯,或者哎。”
2、努力睁开一只眼睛。
3、再努力睁开一只眼。
4、伸个懒腰。
5、坐起来。
6、下床喝水,换衣服,洗漱。
但是孩子就是孩子,睡得太沉让他起来也确实不舒服。
通常我会用一些好笑的事情激他。比如昨晚我要在备忘录上登记他的代币?
84元钱+4个代币(5个代币换一元)。
他昨晚提醒我:“如果你记错了,写成844元,你就要自己承担后果的哦。”
早上我对他说:“完了,完了,我怎么写成8440元了,我要破产了。”
小子立马睁开眼睛:“哈哈,我发财啦。”
孩子表现好,说好给指定的强化物。到给的时候,孩子会讨价还价要两样或者多要点,通常这也是起冲突的原因。
妈妈通常会说:“你怎么说话不算数?不给。”
老师通常会说:“可以,下一次就可以得到,努力哦。”
“你过来写字好不好?”
“你过来洗澡好不好?”
“不好!”
“不好,我不要上课?”
“来,你想先写字还是先涂色?”
“刷牙、上床听故事、洗澡,你帮它们排个序,要用上先、然后、最后。”
3、干预不干预,就是不一样(小石头嘴巴甜,是方老师一直用区别性强化的方法塑造出来的)
方:“你们怎么只洗碗不擦台面,也不洗锅?”
大石头:“你快知足吧,我们都帮你洗了碗了。”
小石头:“对不起,下次我一定四周都搞干净。”
方:“我不想开暖气,去报停吧,我一个人开暖气太费钱了。”
大石头:“我早就这么觉得,不光浪费钱,还不生态。”
小石头:“妈妈,不开暖气怎么行?太冷了,这个钱我给你。万一因为冷引发心脏的问题才费钱呢。
方:“等我学会开车,你们给我买辆迷你车吧。”
大石头:“买,只要你拿到本本,我立马给你买辆二手的迷你。”
方:“为什么是二手?”
大石头:“新手,开二手不怕撞。”
小石头:“买,迷你和你很配,也好停车,到时选个新版的。”
4、善用辅助。对于这方面不足的谱系上的孩子,家长不断给提词,并继续采用区别性强化
给苹果班上课,让孩子们描述一下方妈妈:
“方妈妈个子很高,很漂亮。”—-“说得真好,方妈妈好开心。”
“方妈妈很凶。”—-“宝贝,你是想说方妈妈对小朋友的要求很严,是么?重新说一遍吧。”
“方妈妈对我们要求很严。”
“方妈妈有点老。”——“宝贝,你可以说方妈妈看上去很年轻。”
“方妈妈皮肤很黑。”——“你说方妈妈的肤色很健康。”
“方妈妈的牙不齐。”——“方妈妈一笑就露牙。”
“方妈妈的头发像哈巴狗,卷卷的。”——“方妈妈的头发像浪花一样,卷卷的。”
“方妈妈很漂亮,但是没我妈妈漂亮。”——“方妈妈和我妈妈都很漂亮。”
“减肥” “瘦身”“纤体”“塑形”
当你要劝人减肥的时候,你选择哪个词?
上周培训前,老师告诉我:“家长说石老师是方老师什么人?真的是老公?石老师这么年轻是方老师老公?” 肺都气炸了。
我当场让大家表决谁年轻,结果全场都说我年轻。否则我不讲课了。微信上附了照片发上这段话。马上有很多人评论:“都年轻。”“郎才女貌,很般配。”“方老师略胜。”“当然是方老师年轻。”“她们眼力太差。”“石老师好福气,儿女双全,并青出于蓝胜于蓝。”
会不会说话一目了然。
小情人很会说话:
“方妈妈,我告诉你,我最愿意给你陪睡,因为我爱你。”
信誓旦旦到了家门口。
“方妈妈,我今天身体不好,不能去陪睡了,88.”
过了几天又来这招。到了门口,使劲咳几声:“方妈妈,你听听我咳得这么厉害,今晚是真的真的不能陪睡了。”
(可爱的苹果班,美好的回忆!)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我们的分析问题方式,表达方法与沟通风格无时不在影响着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积极的,有建设意义的沟通习惯。
再次感谢方老师的分享!
文章来源:马凌冬老师的微信公众号
(美国ABA特教咨询: lingworkshop)
马凌冬老师
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师 (BCBA),洛杉矶自闭症儿童协会副理事长,是LACare 认定的美国医疗健康服务提供者,从事自闭症儿童教育工作多年,在美国洛杉矶地区长期为亚裔家长和儿童提供帮助,同时也为国内自闭症机构和家长提供咨询和培训。
您的心灵家园|学习 分享 交流
微信ID:yilin20150105
长按识别二维码
群名称 | 适应年龄 | 群号 |
大龄群 | 11岁以上,即05年前的孩子家长 | 283890653 |
小学群 | 11岁—9岁,即05年—-07年的孩子家长 | 429752654 |
幼小衔接群 | 8—5岁,即08年—–11年的孩子家长 | 399520778 |
低龄一群 | 5—2岁,即12年后的孩子家长 | 259333477 |
低龄二群 | 5—2岁,即12年后的孩子家长 | 276400783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以琳论坛,学习更多干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