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 自闭症家长/教育者学习、成长和分享、互助的心灵家园。欢迎给我们投稿并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附上我们的二维码。
作者:冯斌(以琳论坛总版主)
插图:美国插画师Julianna Swaney
很温馨治愈的漫画
本文借用了以琳论坛的一位老家长所发旧贴的标题。尽管这已是约十年前的事,而且现在和那位大姐也失却了联络,但是,这个标题却永远记在我心里,并成为激励我前行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不久前,平台推送了我的两篇文章:(点击阅读)
我并不想来散布夸大的悲观恐怖论调,这毕竟会是极少数的极端的例子,说自闭症谱系包括阿斯伯格征就很可能滋生极端思想,造成恶性杀人事件,这不是我的本意。但是,我非常在意将来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自己孩子的身上,而且确实也看到了我家星儿成长中,从刻板,到强迫,到偏激,到极端,是有迹可循的,作为家长的任务和心愿,是防患于未然。
自闭症谱系最核心的表现,大概就是刻板行为了。而当他们长大后,这些刻板行为大概会消退些,但是会发现他们的一些思维习惯会沿着刻板之路继续向前,融进了他们的生活里,也融进了他们的思想里,或多或少地会造成对他们自己生活的困扰,以及对别人和社会生活的困扰。这是我们需要知道的将来,也是用来鞭策我们自己继续前行的动力。
十几年养育自闭症孩子的生活,我自己对自闭症的认识理解和态度也有了很多的变化和进步,就刻板而言,现在我自己的体会肯定是与十年前大大不同的。
以下是我个人现在的看法
1、莫视刻板为敌。
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把自闭症谱系中的刻板行为,更多地描述成为一种内心的需求。一个自闭症谱系的孩子从出生起,因为其不能适应于世界,他从内心需要一个刻板单调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安全感。
从科研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用基因工程在老鼠和猴子身上复制出这样的刻板行为,来揭示出刻板行为和基因的关联。总的来说,刻板对于自闭症谱系来说,是一种内心的需要,也是他们用来努力适应世界的手段,所以一定有其原因和作用。我们不能去回避它,也不能否认它,更不能去杜绝它。
刻板,尽管它确实让我们困惑,也扰乱我们和孩子的生活,但是它不是来和我们作对的,是来告诉我们:眼前的这个自闭症谱系的孩子,他的行为是有着其特别的理由和方式的。
过去那种坚决要纠正刻板行为的机构和家长,应该是不合时宜了,也应该是到了反省和改变的时候了。
▼
2、莫畏刻板如虎。
对于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刻板不难。
可 是
怎么去面对?怎么去理解?
怎么去影响?怎么去改变?
这是个巨大的挑战。这里没有多少定规,没有多少捷径,只有投入进去,细心观察总结经验,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教训。
自闭症的刻板行为其实是有规律可循,也有策略可行的,只是需要结合实际。
我们都知道面对他们的刻板行为是一个多么艰难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不大可能一蹴而就,但是也是可以征服的。这关键就是要化整为零,从细微处,从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见缝插针、因地制宜、潜移默化地去引导、影响、帮助和转变。
▼
3、他们都是“刻板有理,行之有道”的。
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用心的自闭症谱系孩子的家长,其最直接的标准就是:你能说出你孩子有哪样的刻板行为吗?有些是以一定的几何数字为主导的,有些是根据先后左右排列的,有的是他的习惯,有些是学校社会上教给他的规矩…有的明显有的模糊,有的合理有的荒谬……
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很快会发现这些刻板都有其自身的“规律、道理、逻辑”,但是都是他们的方式,而很大程度上不是我们的方式。
所以,这对于家长而言,第一个障碍就是我们觉得他们不可理喻,非得去纠正、杜绝他们的刻板不可。
其实,这很像是“野火烧不尽“,“斩草而除不了根”。那些刻板这里纠正杜绝了,肯定又会从新的地方冒出来,并且还会因为会得到更多的、更激烈的行为对抗,而付出更多的代价。
▼
4、保持刻板是最基本的现实,促进变通能力是最高的目标。
本质上,自闭症谱系人士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像是契诃夫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有规律的、有程序的、可以预计的、结构化的生活是他们最适应最舒服也最能避免负面行为,而最大地发掘他们潜能的地方,所以容忍理解保持他们很多的“刻板性”,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怎么容得下他们的处处刻板,他们必须学会变通。如果说刻板是他们的安身之地,那么变通则是他们的处世之学。
他们可以为自己而刻板,但必须为了别人而变通,所以我们让他们学习变通是在保持和容忍他们刻板性的前提下而作的小小的努力,在他们接受的范围里、不以付出行为和情绪的代价下的灵活性的尝试。
“刻板,是他们的安身之本,而变通,是他们的处世之学”这两者间的关系,对绝大多数的谱系孩子和成年人来说,是一边倒的:刻板占的是绝大部分,变通只能是小小的尺度上的、反复长期的和灵活的尝试。这是我们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所需要清醒认识和掌握的客观事实。
▼
5、选择,是培养变通的最好办法。
我们就像是鼓励一切正面行为那样鼓励变通,跟行为问题一样可以用所有的强化物,包括食物、夸奖、拥抱、喝彩、福利等。但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和心智的成长,我发觉最好的让他们学习变通的方法,是给他们提供、甚至创造出让他们可以挑选的选择来,这是最直接也是能最长久的办法。
而且最关键的是:让他们从小学习看待事物的多样性以及可以采用的多种选择。这应该是直接触及自闭症谱系(包括阿斯柏格征)特质的——刻板行为和非黑即白的片面思维方式。
当一个自闭症孩子坚持只穿同一件衣服,走同一条上学的路线,吃同样的伙食天天不许变的时候,我们眼里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典型的行为问题和表现,还应该看到的是这孩子的意识里并没有其它选择,或者说他也知道其它选择但是不敢去尝试,他只能以躲进这刻板行为里来逃避变化、逃避自己不能预料的莫测和不确定性。
我们的所谓“变通”其实就是要给他们展示和证实,在他们那个“刻板安全岛”外的很多地方也是安全的、可以踏入无妨的。我们一点点地给他们扩展安全空间,他们也就愿意一步一步地走出或偏离自己的刻板,这不仅是行为上的介入,也是思想意识上的干预。
▼
6、预则立不预则废。
自闭症孩子可能根本不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人们为什么要做决定,又或者为什么日常的惯例有时候必须做出改变。尤其是当他们处于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可能会依赖于某种意义上的可预测性,而意想不到的改变可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压力。
预告,可以满足自闭症孩子寻求心理安全的需要。
比如我们用作时间管理的日程表、学校上课的课程表等,将未来的安排一一列明,可以使他们心中对将要发生的事有所准备。而遵照日程表等来实现自我管理,可以看作是良好的刻板行为,也是家长和老师希望孩子能够学会的。
其实,帮助自闭症孩子接受一些改变,也是从预告小小的可接受的“改变”开始的。
如:在日常的行事表中,加进一些小小的改变,同时,事先预告这些改变,甚至加以醒目的文字说明…,事后帮助他们总结,让他们逐渐接受安排是可以改变的事实。
可见,“预则立不预则废”是有道理的。预告,确实可以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使自闭症孩子不会因为突然的改变和安排而导致情绪崩溃。
▼
7、以愚公之心,移刻板之山。
大概很多家长都会同意“撼山易,撼刻板难”。
如果愚公今日在世,他或许也会用炸药、用推土机开山造路了。但是对我们来说,要移刻板这座“山”,最好的办法还是老办法——”一锹一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细微着手,从小处开始,让他们在最小的范围内、最小的阻力下慢慢地但是经常性地接受改变,最好不要是强制性地改变,也不光靠大量的物质奖励下的诱使和推动。
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有大量的机会可以帮助他们变通,改变刻板性。我们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尽可能地抓住机会,让他们看见事情可以有一些不同的发展可能性,走那一条稍微变化的路,也同样能安全地达到目的。
无论是走路多拐一个弯,还是炒饭多加了一些青豆,还是多一件衣服让他挑选 …做愚公就是这么一锹一锹地挖山不止的。
▼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现在,当我上高中的儿子对纳粹有刻板性的迷恋时,我们还能做些工作,以阻止他可能会朝偏激甚至极端的方向上去发展,我们还能够去引导他,他也愿意来接受,这样的局面不是天生而来的,而是过去我们不断地抓紧各种机会去培养他的变通能力,去引导他看事情的不同方面、不同的发展可能性,是我们努力,使得到现在,造就了这样的结果——我们还能和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开展有点深度但是非常重要的交流。
我回头找了几篇四五年前(儿子还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时)写的家里的一些生活故事,从这些生活故事中,可以看到他各方面表现出的刻板,以及我们潜移默化地做的一次次微小、细致的努力。这些就是我们过去给现在铺就的路,打下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小到大无数次让他变通,让他看到事情的不同方面的结果。
现在,当他处于一个危险的思想阶段的时期,我们不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用引导和教育的办法,而他之所以能够接受,是过去努力的结果。这也是我们感到万般庆幸之处:过去那些看起来像“愚公挖山”那样既劳累又看不到头的劳神与劳力,化作现在令我们额手相庆的喜悦:我们庆幸自己没走错路。
想对现在家有年幼星儿的家长们说,要相信你们现在做的任何努力,将来都会一朵一朵地开出花来奖励你们的。
作为一个跟自闭打了16年交道的家长,有一个想法一直像“孙悟空的紧箍咒”那样紧紧地套在我头上:
刻板行为➜强迫心理➜偏激思想?
我不是专家学者,他们可以做研究搞学问,而我只是一个担心自己的孩子,也担心很多我了解的孩子的家长。
“刻板行为、强迫心理、偏激思想”这三者间有必然联系吗?我并不想多说,可是我决不能让这个结果发生在我自己的孩子身上,也不想听到这个发生在我认识的孩子们身上。今天,我趁这个机会,把自己头上一直给默默念着的紧箍咒,念给大家听听而已。
一句话,若想消灾避难,唯有多看、多想、多了解、多学习、多努力!
注:
冯斌关于「如何利用在生活事件中找到机会,培养孩子变通思维」的文章,本平台将会陆续推送,敬请留意。
– END –
欢迎给我们投稿并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附上我们的二维码
欢迎在文末留言评论!^_^
您的心灵家园|学习 分享 交流
微信ID:yilin20150105
长按识别二维码
群名称 | 适应年龄 | 群号 |
大龄群 | 11岁以上,即05年前的孩子家长 | 283890653 |
小学群 | 11岁—9岁,即05年—-07年的孩子家长 | 429752654 |
幼小衔接群 | 8—5岁,即08年—–11年的孩子家长 | 399520778 |
低龄一群 | 5—2岁,即12年后的孩子家长 | 259333477 |
低龄二群 | 5—2岁,即12年后的孩子家长 | 276400783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以琳论坛,学习更多干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