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2 11 月, 2024
spot_img

记实 ∣ 方静老师以琳QQ群语音讲座(2015.02.13)

记实 ∣ 方静老师以琳QQ群语音讲座(2015.02.13)

作者简介

虎妈,以琳ID:wonder1979800。新西兰BCBA朱璟老师的弟子老七,以琳论坛志愿者,南开大学教师,医学行为中心自闭症干预方向。

以琳微信订阅号(yilin20150105)正式推出的前一天,以琳——苦水变甜QQ群(25933477)作为先行者,率先诞生。全国星星家长奔走相告,群用户不断飙升,短短四天已经逼近上限二千人。家长们求助心切,关于行为问题的提问层出不穷。在大家的热切期盼和呼求中,方静老师决定2月13日晚在Q群内做第一场公益讲座。


讲座的内容为应用行为分析(ABA)中行为干预的基本理论,涉及到行为的ABC分析,行为的功能,正负强化和正负惩罚等。讲座结束后,方静老师选取了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广大星星家长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以下为本次讲座的纪实。


记实 ∣ 方静老师以琳QQ群语音讲座(2015.02.13)


1
问题行为的重要性评估
确定干预目标

方静老师将常见的问题行为分为四类:反抗哭闹行为、攻击自伤行为、无反应和逃走。

在这些行为中,我们的干预次序依次是:严重干扰其他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或正常生活的高频率行为(如打人,随便拿别人东西,课堂上大喊大叫等)、严重影响其自身发展或正常生活的高频率行为(如上课分心、坐不住),让他人觉得奇怪的行为(如晃手等自我刺激行为)。如果只是偶尔出现的无伤大雅的行为,不建议作为重点干预,以免丢西瓜捡芝麻。


2
行为ABC
对其进行分析

在确定了待干预的目标行为问题后,就要对行为进行ABC分析,这是干预行为问题的第一步。在这个环节的讲解中,方静老师首先带大家回顾了预习作业的内容,即有关行为干预的基本理论。


正确的行为ABC分析是准确判断行为功能的前提。A,指行为发生的导火索,B指行为本身,C指行为发生后产生的后果。


例如:由于昨晚没睡好,老师布置比较困难的作业时,孩子大喊大叫,老师罚孩子离开教室。在这里,A是老师布置比较困难的作业,B是孩子大喊大叫,C是老师罚孩子离开教室。而前一晚没睡好是行为的前环境E。前环境也是我们干预问题行为时要考虑的一大因素。


对于家长来说,进行精准的ABC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新家长提问大篇幅讲故事,无关紧要的细节一大堆,而对行为干预至关重要的ABC三个环节则容易忽略。把自己陷在细节的泥潭里,就很难抽离出来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思考,更别提制定和实施干预方案了。


3
行为的功能
对其进行评估

完成前二步之后,就进入行为的功能评估(F)。ABA将行为的功能分为四种,分别是实物强化、注意力强化、逃避和自我刺激。不同功能的行为,干预的方法有相似之处,也有截然相反的情况。所以功能分析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行为干预方案的制定有效与否。


以下举例说明:


功能1:实物强化行为


实物强化行为通常发生在孩子所提的要求被拒绝时。当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哭闹而满足孩子所提的要求时,孩子的问题行为就会被强化,也就是说在将来会更多地发生。


例如:在超市收银台,孩子说“妈妈,我要吃雪糕”;妈妈说“今天不吃雪糕”;孩子开始闹,并且行为慢慢升级,直到妈妈不能忍受;妈妈对孩子说“你不哭,我就给你买”;孩子停止哭闹,妈妈给买雪糕。

这里的“实物”,并不仅限于我们看得到的东西,也可以是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例如:我想要出去玩;我想要妈妈给我讲故事(不是爸爸);我想要妈妈坐在我边上,弟弟坐在桌子的另一边;我想要坐公车去学校(不要爸爸开车送)。

很多时候,家长抱怨孩子强烈的控制欲望,希望事情以他所期望的方式发生,这也归于“我想要”范畴内。


2:注意力强化行为


孩子想要表达:请关注我!


(重要:注意力可以是正面的:表扬孩子,陪孩子玩;也可以是负面的:批评孩子。当孩子需要家长的注意力的时候,他并不在意他所获得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注意力,只需要是注意力就好了。)


行为通常发生在家长忙于其它的事情,一段时间没有给孩子注意力。孩子开始做一些家长通常会制止他们的事,家长马上阻止孩子,孩子得到家长的注意力;以后在孩子想获得家长注意力的时候,就会更多地做类似的事情。


例如:妈妈忙着做晚饭,孩子自己玩玩具。过了一会儿,孩子开始玩电灯开关;妈妈告诉孩子不要玩,孩子继续;妈妈不得不走过去阻止孩子,责骂,然后叫孩子做其它的事情(孩子成功获得妈妈的注意力)。


不要觉得自己在几分钟前刚给过孩子注意力,孩子的问题行为就不是以获取注意力为目的的。有一些孩子,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他们需要家长持续的注意力,他们独处的能力很弱,有时甚至少于
1分钟。


功能3:逃避强化行为

孩子想要表达:我不想要做这个!

逃避行为通常发生在家长给指令并且坚持执行该指令时。当行为不断升级,家长疲于应付孩子的哭闹而忘了之前给孩子的指令,孩子的行为帮助他们成功出逃了该项他不想做的任务;在下次孩子不想服从某项指令时,行为就会再次发生。 有的时候,孩子最终还是做了家长要求的事。但因为问题行为而延迟了执行任务的时间,对行为也是一种强化。

例如:妈妈让孩子做功课,孩子开始闹,想要逃,把纸揉成一团,把笔扔掉;妈妈一再坚持,孩子开始哭闹;妈妈受够了,让孩子去自己的房间冷静一下。孩子离开。(最终孩子不需要再做作业,或者晚一点再做。)

功能4:自我刺激行为


这一类行为与前三类不同:前三类行为的强化物都来自于第三者,而自我刺激类的行为,强化物产生于自身体内。

确认是否自我刺激行为:当该行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无论是否有旁人在一边都会发生时,通常可以确认是自我刺激行为。


由于自我刺激行为的强化物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所以,当自我刺激行为发生时,行为就自然得到强化,之后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就会慢慢提高。


内容综述:遇到一个行为问题,我们首先要对该行为问题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要进行干预。然后要对行为进行(E)-A-B-C-(F)分析。这些都是制定行为干预方案的基础。


除了以上关于行为的ABC分析及行为功能的讲解,方静老师还对ABA中最容易混淆的四个基本概念(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和负惩罚)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和总结。简单地说,强化的作用是使行为增加,惩罚的作用是使行为减少。正是给一个刺激,负是去除一个刺激。也就是说,正强化是给一个喜欢的刺激,行为增加;负强化是拿走一个厌恶的刺激,行为增加。正惩罚是给一个厌恶刺激,行为减少;负惩罚是拿走一个喜欢的刺激,行为减少。方老师强调ABA的理念是尽量不用和慎用惩罚。


本次讲座,方老师不仅将ABA行为干预的基本原理传遍大江南北,而且还传递到了世界的多个角落(群里有美国,新西兰,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华人家长和专家),为2000多家长和孩子免费送去正确的干预方法。方静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列举大量的具体案例,使广大新家长对行为干预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清晰的整体的认识,而且也使已学过一次甚至多次的老家长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

今后,方静老师和以琳志愿者团队还将在以琳——苦水变甜Q群的平台上陆续推出一系列专业的公益讲座,讲座的实况和精华内容都将会随后整理发布“以琳自闭症家园”订阅号中,欢迎广大星爸星妈和特教老师持续关注。



讲座之后,为使家长们的思路更清晰方老师又连夜结合实例绘制了表格,发到以琳论坛和以琳订阅号的微社区,家长如有不明白之处,随时可以在论坛和微社区发贴提问,并且可以获得下次方老师讲座的优先提问权喽

记实 ∣ 方静老师以琳QQ群语音讲座(2015.02.13)
记实 ∣ 方静老师以琳QQ群语音讲座(2015.02.13)




















再次推荐阅读以琳自闭症论坛的行为管理专栏内容(http://new.elimautism.org/a/a.asp?B=11&ID=722227


行为问题提问指南:
http://new.elimautism.org/a/a.asp?B=11&ID=667639
行为干预第一步:学会夸孩子 [5]
行为干预第二步:学会不对孩子说“不” [2]
行为干预第三步:明白行为的功能(理解孩子想通过行为告诉我们什么)… [2]
行为干预第四步:当行为发生时应该怎么应对(避免强化不正确的行为)… [3]
行为干预第五步:利用环境变化来降低问题行为发… [2]
ABC行为功能分析方法 [2]

以琳自闭症家园 公众号yilin20150105

感谢关注以琳自闭症家园。以琳翻译或原创文章,如果想转载,请注明来源“以琳自闭症家园”(微信号:yilin20150105),并注明作者名,以示尊重知识产权和作者的劳动成果。

点击阅读原文,您会链接至以琳论坛。欢迎阅览论坛更多信息并参与交流。
如果您有疑问或建议,也欢迎您发消息给公众平台,或者加群“以琳——苦水变甜”,QQ号:259333477,以琳资深老师和家长及志愿者会为您答疑解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论坛内容


所属主题
以琳星家园
以琳星家园
以琳,是青岛市自闭症研究会、青岛市以琳康教展能中心和宁海县以琳康教展能中心的简称。 如何面对自闭?如何干预、教育自闭的孩子?如何与自闭同行?陪伴星星成长,更是成长自我,请你来到这里——自闭症家长/教育者学习、成长和分享、互助的心灵家园。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