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3 12 月, 2024
spot_img

《悲惨世界》没有救赎,耶稣是悲惨世界的救赎主

作者:张嵚

 

言: 

此文初稿写于2013年3月初,喜欢联想的我,那时常常想“小偷偷东西被人饶恕”与“耶稣饶恕以及救赎罪人”之间的异同点。无巧不成书,当时恰逢电影《悲惨世界》在中国热映,我认为电影中主教对冉·阿让的饶恕不是救赎之举,于是,我写了初稿。


2017年6月中下旬以来,国内外发生多起天灾人祸,有水灾、车祸、山体滑破以及恐怖事件等,世界各地每天都有悲剧发生,每天都有苦和泪,实在是悲惨世界。由此我想到了《悲惨世界》这部小说和电影,想到了四年前写的初稿。

闲暇之余,就对初稿作了修改补充,但观点仍然和四年前一样:主教对冉·阿让的饶恕不是救赎之举,甚至也不是真正的饶恕。

—————————————————————

 

正   文

 

一、主教对冉·阿让的饶恕不是救赎

 

最近(2013年3月),全国热映汤姆·霍伯执导的电影《悲惨世界》,身边有的弟兄姐妹组团观看此电影,但我当时没时间观赏这部佳片(很久之后才看了这部电影)。一次聊天,看过此片的桂姐妹向我简短地分享观后感,她说这部电影涉及到救赎,男主角冉·阿让被主教饶恕的那一段尤为凸显救赎之意。

对于桂姐妹描述的主教饶恕冉·阿让的那段情节,我不认同其中含有救赎之意。依据圣经,我认为主教对冉·阿让的饶恕不是救赎,而且主教撒谎了,这种饶恕也是不符合圣经原则的。


为了证明这点,我再次看了《悲惨世界》小说的部分内容,小说白纸黑字地写到:冉阿让确实偷了主教的银器,主教也知道是冉·阿让偷的,但是主教对警察撒谎了,为的是让警察放过冉·阿让,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电影和小说的情节一致,主教动了恻隐之心,否认冉·阿让的偷盗行为,主教撒谎说银器是他送给冉·阿让的,主教在此做了假见证,最后主教还当警察的面把银器送给了冉·阿让。虽然主教的本意是想挽救冉·阿让,但是他说谎欺骗了警察,这一带有欺骗性的善举不是救赎,主教对冉·阿让的饶恕有着很大的瑕疵,况且主教撒谎,自己也犯罪了。


主教为了饶恕冉·阿让而失去了宝贵的银器,付出了代价,但这仍不算真正的救赎。因着主教的撒谎,冉·阿让逃避了本该由他自己承担的的处罚,主教做了假见证,这就破坏了法律的惩恶扬善正义原则和社会的公平秩序,冉·阿让的犯罪行为因着主教的撒谎而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虽然主教失去了自己的宝贝银器,但是主教的善举远没有达到救赎的层面。


圣经告诉我们,救赎是要付出昂贵代价的,甚至流血。罪的工价乃是死,罪导致的结局就是死,无论“大罪”还是“小罪”,本质都是一样的罪,无论犯什么样的罪,都要付出代价,接受神的审判和惩罚。


当然,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法律对公民犯罪行为的处罚标准和程度不会像圣经那样严格和完全,但是人犯罪就要接受处罚是人类社会的共识,人如果以破坏社会和法律公平的方式饶恕罪犯,让罪犯逃避法律的处罚,这种饶恕本身就是一种不公义之举。


主教如果真的想要救赎冉·阿让,他就不该对警察撒谎。他应该这样说:我确认这些银器是他偷的,偷东西是要受法律处罚的,我愿意无条件替他承受处罚,但是请你们释放他,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然而,主教没有这样做,他反而使冉·阿让逃避了刑罚,他自己也没有为冉·阿让承担刑罚。主教欺骗警察,他撒谎、做假见证,他犯罪了。虽然主教失去了他的宝贝银器,但这不是真的救赎,《悲惨世界》中没有救赎。

 

二、主教对冉·阿让的饶恕其实是一种歧视和侮辱

 

斯托得在《当代基督十架》一书中说:“圣经对罪的看重,是因为对人的尊重,基督徒不否认在某些情况下,(犯罪)责任可减轻的事实,但是我们强调,责任的减轻总是伴随着人性的贬抑,若说某人“不必为他的(犯罪)行为负责”,就是视他不够资格去作为人(就是比人低一级的动物)。人性荣耀的一部分,就是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尤其犯罪)负责。”

 

同样,在《人文主义的刑罚理论》这本书中, C·S路易斯为现代社会放弃公平报应的观念,却以人文关怀来对待犯人(改造)及社会整体(制止)的做法,感到十分可惜可叹。


路易斯说:“这种作法意味着每一个犯法的人都被剥夺了人的基本权利。理由是这样的:人文主义理论把罪有应得的观念从刑罚中除去,但是罪有应得的观念是刑罚与公正之间唯一的联系。断案的公正与否,端视犯人是否应得如此的刑罚。”


路易斯又说:“如果我们不再思想犯人应得何种惩罚,只思想如何治疗他,或制止其他人给犯人惩罚,就等于不动声色地将犯人完全从公平的范围中挪去;现在我们处理的,不是一个人,不是有权利的主体,乃是纯粹的客体,一位病人(不正常的人),一件个案。”


路易斯简洁地说:“将一个人治好(我们所理解的好),却违反他的意志(甚至他的状况不一定是人人皆认为的病态),就等于将他列为理智未开的野人,或永远无法开化的人;视他与婴孩、低能者、家畜同类。若处罚一个人,不论多严重,只要是他当受的,因为他“知而不行”(明知故犯),就是视他为按照神的形像所造的、有位格的人。”


斯托得和C·S路易斯都认为:圣经对罪的看重,是因为对人的尊重,人都有神的形像,都有位格,人有责任、权利和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他人的这种权利,包括犯罪后接受法律处罚的权利。人性荣耀的一部分,就是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尤其犯罪)负责。


由此看出,主教潜意识里没有把冉·阿让当正常人看,因为主教剥夺了冉·阿让为自己的罪行受罚的责任和权利,主教错误的认为使他逃避刑罚,给他机会悔过,这就行了。但是,冉·阿让的罪行没有得到任何处罚,主教也没有为冉·阿让承担刑罚,罪行仍在,没有受到应有的审判和处罚。主教潜意识认为冉·阿让承担不了自己该受的刑罚,所以自作主张地使冉·阿让逃避了刑罚。


主教不仅没有救赎冉·阿让,而且把冉·阿让当做劣等人种,主教想当然地把冉·阿让看成一个不能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理智未开的野人,或永远无法开化的人,主教一厢情愿地认为冉·阿让没有能力和资格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主教对冉·阿让所动的恻隐之心和所做的饶恕之举确实出于怜悯,但是这种怜悯附带着很大的自私、傲慢甚至歧视,主教自己没有觉察到。主教剥夺了冉·阿让为自己的罪行受罚的权利和责任,也是无形中剥夺了冉·阿让作为人所具有的荣耀,这对冉·阿让是一种很大的歧视和侮辱。

 

三、耶稣为了救赎罪人而成为“罪人”,耶稣是真正的救主

 

“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赦免罪孽和过犯,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民数记14:18

 

与主教相反,上帝非常尊重我们罪人,他放下荣耀、谦卑地成为我们人的样式,道成肉身为的是承担神对我们的忿怒和审判;耶稣没有撒谎说我们没有犯罪,他反而严厉地指出世人都犯了罪,没有一个义人,我们都是罪人,都该受到律法的刑罚。


耶稣知道,按照我们的本相,我们承受不了这样的刑罚,但是耶稣没有让我们逃避刑罚(或者撤销刑罚),而是因着他的怜悯和恩慈,他替我们接受刑罚;耶稣没有删减律法对罪的要求,没有破坏律法的公正,耶稣完全地满足了神对公义的要求,耶稣自己承担了世界上的不公正、不公义,耶稣是无罪的,却为了我们成为罪人。


耶稣为了救赎我们付出了极昂贵的代价,他舍了自己的生命(这比主教的银器昂贵多了),为的是让我们得着新生命,这是真正的救赎。


耶稣没有像主教那样撒谎,耶稣没有说:亚当没有偷吃禁果。耶稣实实在在地指证亚当偷吃禁果、违背神的命令这个犯罪事实,犯罪之人要承受刑罚,耶稣却愿意承担本该由罪人承担的刑罚,耶稣成为了末后的亚当,在十字架上,耶稣将赎价全数付给天父上帝,满足了上帝对罪的忿怒和对公义的要求,从而将我们这些罪人从罪恶里救赎出来。耶稣成全了律法,守住了神所立的约,应验了神给以色列的应许,这些都反映出上帝的信实和公义属性,上帝不是撒谎的神,不是不守信用、不守约的神。


耶稣是无罪的,他为我们成为罪人的样式,从而使我们不再做罪人。他亲自担当我们本应受的刑罚,实际上耶稣完全地代替了我们罪人的身份,耶稣成为了“罪犯”。

耶稣指出我们的罪,并且甘愿为我们受死,而不像撒谎的主教,使冉·阿让逃避刑罚。

      

四、福音让我们成为新人,而不是好人

 

“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以弗所书4:23-24

 

电影中冉·阿让因着主教对他的饶恕而良心发现、洗心革面,从此奋发有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好人。


因着自己的改变和努力,冉·阿让由一个无恶不作的坏人成为一个好人,这样的故事情节很常见,尤其在许多民间宗教故事中,许多人靠着自己的善行,靠着道德层面的修炼,从而成为一个有着卓越道德和高尚行为的好人。


但这还是不够的,原因是主教对冉·阿让的饶恕不是救赎,只能使人成为“好人”。C·S路易斯在《返璞归真》中说:“单纯的改进不等于救赎,虽然救赎总能够(甚至此时此地就能够)使人改进,最终使人改进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上帝降世为人是要将造物变成儿子,不只是改良旧人,而是要创造新人。这不同于驯马──教马跳得越来越高,这就像要(而是)将马变成有翼能飞的受造物。”


福音向我们表明真正的救赎,福音不是把罪人变成好人,而是把罪人变成新人,由此我们得以在基督里称义,成为神的儿女。福音也可以使冉·阿让成为新人,而不是像主教那样使冉·阿让成为“好人”,新人超越“好人”。冉·阿让的问题不是从坏人成为“好人”就可以解决了,罪的问题只能由福音解决,罪人不是成为好人,而是要成为新人。


福音除去了我们在基督之外的一切事情上寻求满足的努力。活出一个美好的生活或作一个好人并不是我们人生的终极追求,所有人都需要面对背叛创造他们的神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当我们将其他的东西作为我们的偶像来取代神时,我们并非要来改变我们自己的本性,而只是需求一种自我安慰,使得我们更加“有资格”来保持悖逆神的状态。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我们行动方式的改变,而是我们身份的改变。


福音的能力可以改变任何人的悲惨结局,将我们从与神的敌对状态进入与他和好的状态,从面对审判和刑罚的地位带入满有盼望和平安的身份中。这就是福音对于我们身份的奇妙更新。


耶稣带给我们福音:我们蒙受的不是撒谎主教那样的廉价饶恕,而是从神而来的真正的昂贵救赎,以至于耶稣基督舍命,这代价远胜过主教的几只银器。福音是神的大能,给我们带来了更新,不是把我们变成好人,而是把我们变成新人。

 

五、耶稣是这个悲惨世界的救主

 

 “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示录21:4

 

《悲惨世界》这部小说以小人物的命运为线索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国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期间,法国近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宏伟画面。小说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饱含了雨果对于人类苦难命运的关心和对末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世间的一切不幸,雨果统称为苦难。


我想到了我们所在的世界充满了悲惨和苦难,实在是悲惨世界,而这些都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咎由自取。亚当犯罪离弃了乐园,也因着我们的罪,使神所造的世界成为了悲惨世界。       

 

我们离弃上帝,在受造物中丧失自我,我们本是儿子,却远离父家,在这个悲惨的世界上流浪,以放猪为生,以豆荚充饥;我们离弃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


我们犯罪,作恶多端,遍体内外带着罪恶和死亡的证据。我们远离父神,离家出走,在这个悲惨的世界上争竞、忘恩、骄傲、嫉妒、残杀、、、;我们在这个悲惨的世界上漂泊流浪,迷失了自我,我们不认识上帝,我们服侍偶像,纵情地享受罪中之乐;我们在这个悲惨的世界上积攒财宝,以世上的小学代替福音,我们尽力拼搏,我们的心灵得不到安息。


我们流泪,没有人能擦干我们的眼泪;我们伤心,没有人能安慰我们;我们死亡,没有人纪念我们。


我们在这个悲惨的世界上营生,建造自己的城,宣扬我们的名,我们虚荣心下面隐藏着不安,我们没有平安,找不到避难所;我们以这个悲惨的世界为家,忘记了真正的家,忘记了父亲,有时我们的心累了,想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在这个悲惨的世界上,悲惨万分!

 

耶稣,我们满有怜悯和慈爱的长兄,他没有放弃我们,没有任凭我们放荡不羁、恣意妄为。他亲自降到这个悲惨的世界上,他寻找我们,擦去我们的眼泪,为此他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他为了我们流血受死,他付出极昂贵的生命代价,带我们回家;我们离弃了起初的乐园,耶稣赐给我们一座从天而来的新城;我们在悲惨的世界上流浪,耶稣救拔我们,带我们回到天上荣美的家乡。

  

耶稣甘愿舍去自己的生命去救赎世界上的罪人,最终耶稣也会更新这个悲惨世界,他实在是悲惨世界的救赎主。最后以彼得·格林(Canon Peter Green)说的一句话来结束,他说:“唯有愿意承认把基督钉在十字架这件犯罪之事上有份的人,才能宣称自己在神的恩典中有份。”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支持拿细耳      祝福更多人

《悲惨世界》没有救赎,耶稣是悲惨世界的救赎主

小编声明:

1.拿细耳拒绝心灵鸡汤,旨在提供有营养的属灵干粮。

2.请为拿细耳祷告,多谢大家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支持,愿主赐福每位读者。

3.拿细耳不愿开通赞赏功能,为了保持平台清洁也谢绝一切广告植入。

4.拿细耳以原创为主,希望有感动的肢体奉献稿费,鼓励创作。 (长按二维码,点识别二维码后即可输入金额转账)

所属主题
拿细耳
拿细耳
让真光驱散黑暗,让信仰点亮生活~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