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9月 7, 2024
spot_img

小万工|如何求长生,《西游记》没写完?

【作者按】信系列用一本书来思考读者问题,每周六晨更,本文为第二十九篇。

题图名:悟空 来自《黑神话|悟空》剧照
每一个80后的暑假都是和《西游记》一起度过的,但我读《西游记》原著,最大的感受是总觉得这本书没写完,取经看似功成圆满,却没有解决主人公人生的核心问题。最近《黑神话|悟空》游戏出圈,我看了剧情,游戏的新意是,它并不重复讲述大家耳熟能详的“大闹天宫”或者“取经故事”,而是讲孙悟空成佛之后的叙事。
这很有趣——原来不止是我一个人觉得《西游记》没写完。所以这周,咱扯个闲篇,来聊聊《西游记》。

按照”叙事“逻辑,每个故事的主人公都会从一个”核心呼召“开启“冒险之旅”。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猴生”的核心追求是什么呢?
并不是“取经”,而是“求长生”。
事实上孙悟空和其他猴子最大的区别,不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天生天养”,而是他意识到“死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人生问题,书中这么写:
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
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色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
美猴王的烦恼:如果逃不出死亡的权势,眼前的快乐都是过眼云烟,终会过去。
根据书中的设定,老猴子告诉他:
“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同寿”。
于是美猴王马上抛下眼前已经获得的一切快乐,去求一个长生。
“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长生不老,躲过阎王之难”。
这在文中叫“道心开发”,人开始“求长生”,是“觉悟”的起点。
 二 
猴子找到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菩提”一词是梵文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
菩提祖师,在我看来确实是书中最接近“智慧的源头”的存在。
猴子花了十年的时间飘扬过海,又历时七年之久在菩提祖师座下听道,菩提给他取名“孙悟空”,愿意教他。
菩提祖师问他,想要学什么?
这里原文有一段精彩的对话,菩提祖师似乎洞晓这世间一切知识,他问了悟空四次,我教你“术”、“流”、“静”、“动”字门中道可好?将这修行之法一一列举。
而孙悟空只有一个回应:“似这般可得长生么?”
祖师道:“不能!不能!”
悟空道:“不学!不学!”
菩提祖师佯装发怒,暗里却欣喜,三记戒尺拍头,暗示孙悟空半夜来开小灶,传授他“得长生”的心法。
菩提祖师座下弟子那么多,为何独爱这猴子?
因为“世人都是为名为利,更无一个为身命者。”而猴子一心想“觅个长生不老之方”。
菩提祖师肯定知道:最高的智慧就是“长生之道”。
可惜好景不长,一日菩提祖师发现悟空在其他弟子面前炫耀能力,便将他逐出师门。
那此时,孙悟空修得长生了么?
没有,因为阎王仍按时来拿他,只是悟空暴力抗法,直接将生死簿涂抹了。不止如此,他大闹天宫,或吃或毁,糟践了天庭能使人得长生的食物——蟠桃和金丹。
孙悟空似乎确实是不死之身了,但是也被压在五行山下,失去了自由——这样“带罪”的长生,显然不是悟空想要的。
为了得自由,悟空被体制内分配了第二个师父:律法之师——“唐僧”。
新师傅给了他一个新名字“孙行者”–不止是悟道了,更要靠行为。金箍就是“律法”的具象化表达,目的是让孙悟空“知罪”,约束自己的行为。
事实上,整个取经之路,貌似“取经”,实为“赎罪”。
孙悟空为赎“逆天”之罪,猪悟能为赎“奸淫”之罪,沙悟净为赎“失职”之罪,小白龙为赎“忤逆父母”之罪,就连金蝉子,也是为了赎”不敬“之罪。
有意思的是,一路上妖怪给他们制造障碍的目标也是“求长生”– 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但我觉得这事大概率是个谎言–自身罪未赎清的肉身怎么可能让他人得长生?
有罪之身不配“得长生”,只有解决了罪,才能配得长生。
                                    四
那取得经,就能靠着这经书,渡人赎罪得长生么?
显然也不能,因为经不完全。
最后一难师徒和经书一起落入通天河,晒经时以至经尾沾破,导致经书不全,此时三藏懊悔道:是我们怠慢了,不曾看顾得!
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不全之奥妙也,岂是人力所能与耶?
此时的悟空历经八十一难,受金箍约束,阅尽道家、佛家种种黑暗面(打的妖怪都上头有人),已经从初学道时的不可一世,变得通达世情,知道人力之有限,天地本不全。
《西游记》中的仙道与佛道虽时空不同,但本质仍和人间无异,人力有限,赎罪也不完全。脱去金箍的悟空怎么会甘心归于体制呢?律法的师父如何能印引向得救呢?
遗憾的是,孙猴真正的师父菩提祖师再也没有出现,点化悟空。这就是我一直觉得西游记没写完的原因。
但也可能正是这遗憾成就了作品的伟大,红楼梦也是续貂,反而能启发读者去思考属于自己的结局。
                                     五
那么,哪里有永生之道呢?
《西游记》的成书年代是16世纪,对应着西方的宗教改革,律法和恩典之争。两相对比,我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相似性。
宗教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如何求长生”: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 说:“夫子!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
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
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 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答案明确,但靠人行不出来。
如悟空一样他们也有两位师父,一位是律法之师摩西,他如唐僧一样是个“江流子”,颁下十诫,使人知罪,但是事实是无人能守全律法脱下金箍;另一位是恩典之师耶稣,他圣洁无过,真能以身入局以血赎罪,起死回生。
那么,悟空,你选哪位师父呢?
欢迎评论讨论:)
|全文完|————————————————————————

所属主题
前一篇文章
小万工
小万工
有信有望有爱 公号名:小万工 (xwglovegod)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