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儿子重度、丈夫离开、她走出抑郁也照亮了他人

☀ 自闭症家长/教育学习、成长分享互助心灵家园。欢迎给我们投稿并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附上我们的二维码。

儿子重度、丈夫离开、她走出抑郁也照亮了他人


儿子重度、丈夫离开、她走出抑郁也照亮了他人


灏灏妈妈和小编十几年前相识于以琳论坛,因为我们的孩子都是重度,年龄也相当,我们成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


灏灏是2001年出生,一岁半时突发癫痫,后来的多次癫痫发作,身体也变得瘫软如泥,三岁半时在经历了眼光失神,对呼唤毫无反应,各种发育指标严重滞后的退行变化之后,被诊断为重度自闭症,灏妈的人生进入无边的黑暗。


在经历了以琳两年的系统培训,一晃10年过去了,灏灏如今17岁了,长成了一米八的大小伙子,曾经情绪问题很严重的孩子越来越平和乖巧,虽然智力水平仍然低下,有着某些异常的举止,但是他最不缺乏的就是快乐。


灏灏妈妈在得知儿子患有自闭症的最初两年里,坚持做了两件事:一,跑了很多地方去了不同的机构,看望了解了很多大龄成年自闭症患者;二,在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旁听了两年专业课。


在以琳的苦水变甜群,灏灏妈妈是大家的知心姐姐,她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给了无数小龄家长们信心、方向和力量,这是我们整理了近四个月灏灏妈妈的发言,希望能帮到更多的家长。


儿子重度、丈夫离开、她走出抑郁也照亮了他人



文:灏灏妈妈|整理:大黄蜂



五月:


爱他,是我17年来唯一坚持的事



5月28日,见到了好友叶子和蔡慧,一聊就是几个小时,仿佛二十几年没有说的话,要在一下午说出来。聊到灏灏,我嘴角的笑意就自然流露了,最后我说:“我必须要走了,因为灏灏知道我是出来见朋友的,现在这么久不回家,他会生气的。”


回到家,给灏灏吃德巴金,让他好好刷牙,帮他洗完澡,把他腿上的两个新咬的蚊子块喷上花露水,教他说“蚊子坏”,灏灏笑眯眯地在厅里转了几个圈才去睡觉。我开始看以琳公众号之前没有时间看的文章,看到了家长的焦虑,也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下午叶子问我,当时是因为什么原因离开青岛。我告诉她,是因为我妈发现我当时已经不对劲儿了,回来后我就被诊断为重度焦虑和中度抑郁,所以只能回来了。于是又问,那你是怎么从焦虑和抑郁中走出来的?我顿了一顿说,因为我接受了生活本来的样子。现在想来,这句话说的容易,真正做到,是不容易的。


灏灏爸爸离开我们,是因为不能接受生活本来的样子。我和灏灏爸爸是和平分手的,对于灏灏,我选择了承担,他选择了把头埋在沙子里。十年之后,我获得了平静的幸福和快乐,他却不曾逃过“孩子是自闭症这一事实对他的折磨,把自己从上海,从老家,边缘化了。


我对叶子说,我和灏灏爸爸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所以只能分手。因为以我当时的情形,我只能保住灏灏—我自己生的孩子,我不能让自己被灏灏爸爸怨天尤人的负面情绪所拖累。而他也不是不爱我,只是他要舍弃这个孩子,是必须连孩子的妈妈一起舍弃的,仅此而已。如果当时我没有和他分开,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灏灏从小到大,在很多学校和自闭症教育机构上过学,接受过培训。但因为我自身的软弱,没有很好地教育他,让他发展出更多的能力。这件事,一直困扰了我很久。


儿子重度、丈夫离开、她走出抑郁也照亮了他人

灏灏当年在以琳和樊老师一起


但是今天,我突然发现自己17年来,一直坚持了一件事情,正是这件事情,让我对灏灏的将来充满了希望——我发现,这17年来,我一直在爱灏灏,不管他是什么样子,是病得瘫软如泥,还是智力倒退;不管他是狂躁发作,还是故意找茬;我不自觉地,一直在爱他。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任何一个微小的动静,不用回头,我都知道他在做什么;而他,哪怕隔着两个房间,听到我拧开德巴金瓶盖的声音,都会慢悠悠地晃过来,吃他从小吃到大的“糖水”。我们就像两个互相熟悉的自己,不用语言,就可以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我之前在以琳网分享过一个想法,一个孩子,无论智力如何低下,他们感受爱的能力都是很强的。家长是不是爱孩子,孩子自己是分辨得非常清楚的。我本来以为要安然度过灏灏狂躁频发的青春期,至少要到他20岁,就是我的50岁。当初我还担心,我50岁之后日渐降低的体力,是否能够很好的控制他的情绪。


今天,在灏灏17岁的时候,我和他内心的相知相通,突然让我发现,我们母子可能已经度过了他最狂躁的阶段。因为爱,因为相信,即使灏灏再有偶然的狂躁发作,我也不会再担心和焦虑。


从上次因为去了轩轩家之后(点击阅读看了翰翰和豆豆的报道,她有了这样的想法….,我更加坚信,随着灏灏今年从辅读学校毕业,我可以带着灏灏去更多的地方,更远的地方,让他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美好。


至于我百年之后他的生活,我想如果他能够稳定情绪,不成为一个让人讨厌的人,不养成不堪的习惯,总是有一个他可以落脚的地方。就像我今天和叶子说的一样,焦虑就是对将来不确定因素的一种恐慌。既然不知道将来是什么样,恐慌和不恐慌,又有什么区别呢?还不如,好好地过每一天,收拾起自己内心的软弱,好好地爱这个孩子。


无论如何,坚持爱他,让他感受到母亲内心深厚的爱。也许,我唯一可以和命运抗争的武器,就是我的爱和因爱而激发的对他的正确的教育方式。


我很庆幸,出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从小内心被父母家人的爱,注满了心田。当我内心的爱因为灏灏的疾病和他爸爸的逃避而枯竭的时候,我选择了离开灏灏爸爸,并幸运地收获了新的幸福。从人生低谷走出来的每一天,都比前一天过得更好,风景更美,心态更宽。


我又想起了那个小故事,一个养猪的少年,从猪宝宝开始抱起,逐渐力气大到可以抱起长大的大母猪。对待自闭症也是如此,家长从孩子出生起就背负的责任,因为日复一日的背负,早就习惯了。因为在日复一日的背负中,家长已经不再是当初没有缚鸡之力的少年,和这个责任一起成长的,还有家长的臂力和心胸。


当上帝把五倍十倍的责任交给家长的时候,他一定也赐予家长五倍十倍的能力。家长唯一要做的,就是当责任在肩上的时候,挺起胸扎稳步子,扛起担子坚定地往前走;当孩子的命运交付到家长的手上的时候,家长唯一要做的,就是真正地去爱孩子,无论怎样都要爱他,爱他本来的样子。  



六月:
接纳


完完全全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



冯版在以琳论坛的记录,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做父母的,爱的有多深厚,孩子就会以怎样的惊喜给父母回报。方老师、冯版主,都是证明。


我一直觉得,即使有自闭症的孩子,无论他们是哪种程度的,都比家长是自闭症要好,因为无论是痛苦还是悲哀,家长还可以倾诉。可是孩子们呢?他们中的一些,像我的灏灏,痛苦到极点,经常使用狂躁甚至自残的方式来宣泄。


所以,家长要做一个桥梁,一个通道,尽量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这就是我知道灏灏是自闭症之后的长期反应,也可能是灏灏现在平和快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我曾经非常软弱,后来也不知从哪天开始就越来越明白这个道理:孩子比家长更难,家长的焦虑会传染给孩子。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们都比较活跃,但孩子大了就没什么声音了,因为最能检验干预效果的就是时间,有多少不重视情绪控制的家长,孩子长大后都无法出门。方老师、冯版主们都是非常可贵的大孩子家长,他们详细记录了孩子成长的经历。我的孩子本身是重典低,恐怕对程度好的孩子能提供的参考有限,但我想如果能整合大龄孩子的家长,将会是个很好的资源库。


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和大了以后,家长的关注点真的太不一样了。如果忽视了关键的问题,等孩子越来越大家长就会发现,之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孩子年龄越小,家长希望孩子接近于普通孩子的愿望越强烈,所以通常会特别关注和技能相关的培训。但是仅仅重视学业的家长,永远不会在孩子小的时候知道,孩子青春期会出现怎样异常的情况。


我亲眼看过好多孩子,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小的时候被家长控制,有些自闭症的核心问题无法暴露,家长的全部精力都在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可一旦孩子长大,力气够大而之前又被压抑的太多,情绪就会爆发。如果在这之前还没有及时帮助他做好和这个社会沟通的桥梁,他就会爆发得更加激烈。


家长最需要了解的,是孩子本身怎么想的,但孩子通常都没有能力表达。就像我家灏灏,他不但程度差,而且还有癫痫。在他小的时候,特别不喜欢家里有正常孩子,因为他自卑——孩子本身比家长更艰难。


儿子重度、丈夫离开、她走出抑郁也照亮了他人


家长每个人都请扪心自问,是不是完完全全接受了孩子本来的样子?这个问题问得容易,回答起来却很难,难点在两处:

一是“本来”,也许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闭症本来是什么样;

二是不够“完全”。


我必须告诉大家,无论程度多么重的自闭症孩子,他们本身对这个问题的敏感度,是远远超过家长的。如果家长做不到完全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那家长对孩子就已经是在歧视了。


只有完全接受了孩子本来的样子,家长才不是俯视孩子,才会和孩子在一个高度,孩子也愿意接受家长的帮助。否则家长当孩子是白痴,孩子会怎么想家长?


灏灏在所有他待过的自闭症班级里都是重度,很少有比他还差的孩子。灏灏爸爸和我离婚后,一直不来看他,几乎完全消失了。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灏灏爸爸的堂妹从广东过来看我们,正巧灏灏爸爸打电话给堂妹,我接过来电话问灏灏爸爸打算多少年不看儿子。我当时在电话里和灏灏爸说了一句话:你儿子是自闭症,但他不是白痴,他是有情感的,你不要逃避了,来看看他,他很想你的。


后来,灏灏爸爸来了,陪了灏灏两个小时。灏灏在这两个小时里,用尽了他所有有限的语言和能力,把他两三岁的时候和爸爸玩的简单游戏,做了一遍。这就是一个重度自闭症的情感。


那么更高功能的孩子呢?他们面对自己和正常孩子的差异时,该怎么办?所以家长只有接受了孩子本来的样子,才能帮助孩子接受他自己本来的样子——这才是教孩子的核心。


通常家长们会陷入两个误区:一是不重视不规范行为问题,只要学业水平提高,对行为问题权当视而不见;还有一个是行为问题管的太严,恨不得把任何问题都当成了行为问题。


我后来总结,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走进孩子的世界,再牵着手把他们带出来,即便带不出来,至少在他被这个世界困扰的时候,不会那么孤独,因为他知道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


以琳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是一位外公记录的老师个训课(点击阅读:谁说个训课不是社会性教学?观摩了15节个训课,一位外公的心得)。那堂课的操作是大神级别的,如果没有对自闭症特点深厚的了解,根本做不到。老师能够牢牢抓住孩子的心理,如果情景再现,家长照葫芦画瓢复制,也达不到这种效果。为什么?因为孩子心里很清楚,老师知道自己的特点,而家长却不行。


孩子们看起来像慢吞吞的蜗牛,实际上鬼精鬼精的,他们和老师是真正的心灵相通,他们只是患了自闭症而已,在感知爱的能力上,不比任何人差。所以家长要科学地、理性地爱孩子,把自己内心的骄傲和幻想放空,陪着孩子们,好好地走他们自己的路,他们一定会给家长回报。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结果,不是人力可以决定的,家长尽了自己的本分,上帝会给家长应有的安排。自闭症的孩子就是上帝给家长出的考题,做多少分,看家长的本事。自闭症孩子的家长能被选中,挑战这样高难度的题目,是不是也应该骄傲一下?至少在上帝那里,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是合格的考生。




七月:
冲锋


我是一个一直向前冲锋的战士



七月四日,整整18个小时奔波在外,终于回到宾馆,本来今天想回到家,因为全身湿透,只能踩着一双拖鞋,所以决定住在如家。明天再回家。 


由于自告奋勇向方姐请愿,不再独善其身。即使疲劳之致,我也要写一篇今天群里对话的读后感。其实也只有一句话,“当你觉得活着没意思的时候,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你还活着。” 因为当一个人已经死去,或者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绝对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今天比较戏剧性,因为暴雨,在去和客户谈工作的路上特别不顺,我淋成了落汤鸡,厂里的货物也没能幸免,而对我来说每一天几乎都是这么度过的。因为生活的重担,让我只能往前,不能向后。每天挑战极限的结果就是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


吃饭的时候,我说了一句话,我其实是一个战士,一个一直向前冲锋的战士,哪怕撞得头破血流,我也要向前。我的性格中没有后退两个字,而且我也没有资本可以后退。我只是想说,所有历尽苦难的淡然,背后都是多于常人的坚忍和努力。这一点,方姐,是我最大的榜样。


我觉得在以琳群里的妈妈都是好样儿的,每个人一定会经历各种焦虑和痛苦,但是也一定会迈过这个过程,因为人生存的本能会驱使家长们透过苦难,看到希望!


这个世界上也许有很多可以抱怨的事情,但是家长们还是可以做一个不抱怨,不推诿的人。因为一个人,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打败。只要家长的心里充满阳光,阳光就会直射到孩子的心田,温暖而激励着他们。七月,加油!



八月:
坚持


坚持,是因为无路可退



我最近不太关注群里的动态。因为灏灏多了一个毛病,这个毛病以前也有,但是现在更严重了。这个行为就是在他吃完饭之后,把手指或者勺子深深地插进喉咙,然后吐的满地都是。他会趁我换衣服或者上厕所的时候表现这个行为,所以我要随时把他带在身边,随时盯着他。我必须及时制止,不能让他成瘾。


我想说,在这个群里,家长们除了寻求温暖,也要努力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成为他人的负担。不能只是索取同情,发泄负面情绪。很多重典低的大孩子家长,面临的困境是和我一样的,或者更艰难。但是家长们还是要努力平衡好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实孩子发作的时候,心里肯定是难受的。但是他们的精力有限,难受也没有方法疏解。最重要的是,家长不能被孩子的状态拖垮。因为能救孩子的,只有家长。这种时候,家长不能因为考虑孩子,而陷入绝望,一定要稳定自己的情绪,才能帮助孩子减少伤害,恢复平静。


我知道这样做很难,但是只有这样,家长才能真正积聚精力帮到孩子。孩子不会一辈子都这么狂躁。如果家长约束得当,一定会慢慢减少孩子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前两年灏灏因为狂躁严重,去精神卫生中心开了治狂躁的药物,吃到最大剂量也没有用。狂躁发作的时候,到处打,打自己的头,咬自己。最严重的一次,一巴掌把窗户打碎,手指掉了一块肉,溅得到处都是,就是不让人靠近。重度自闭症孩子在狂躁发作的时候,就是这样。我现在的手机上还留着灏灏以前各种狂躁发作的视频,因为当时需要给医生查看。


后来我总结了一个经验,就是灏灏稍微有点不对头,就尽快用约束带把他的两支手分开,如果还不能控制住,就用约束带把脚也约束住。约束的早,他狂躁发作的程度就会降低。但是他狂躁发作,从开始有苗头到严重发作,可能就是1-2分钟的事情。所以一定要非常迅速地完成约束带的工作,通常灏灏会在20分钟之后恢复平静。


约束带用了之后,有时他自己也知道要狂躁发作,当我刚拿出约束带,他会同时把手伸出来。因为控制了他的肢体,就降低了他狂躁发作的程度,他的大脑和身体受到的伤害就会减轻。这样过了两三年,今年就好了一些。 


看到群里的家长们分享自闭症三胞胎爸爸的报道,这篇文章我上个星期就已经看过了,心情非常沉重。三胞胎和灏灏一样大,看到他们的体态,我想如果灏灏不加约束,就是他们这样的。


如果三胞胎受到了适当、及时的教育,肯定不会出现如今的情况。我是一个同理心很强的人,得益于此,我不用语言也可以体会灏灏的情感。但是当我看到这篇报道,三个孩子因为被封闭,导致缺乏爱,出现种种退化的现象,那种因为同理心造成的内心的绞痛,不知如何自持。


儿子重度、丈夫离开、她走出抑郁也照亮了他人

灏灏所在班级的毕业照


上面这张照片,我是不敢给家里任何人看的,尤其是我妈。我甚至觉得发给以琳都是一种残忍。但是这就是重度自闭症孩子长大之后的现状。灏灏所在的班级是一个重度自闭症班。这是他们的毕业照。 


我看到不少圈内家长在报道下的留言“为什么老天要给我们这样的孩子?!”多年前我就发现一旦陷入“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思维怪圈,真的很容易抑郁,这道命题真的无解吗?其实有解,只要反问为什么不能是你,就解开了。


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孩子是不是自闭、为什么是我这个问题,都变得不那么重要。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场比赛,带自闭症的孩子就是一场耗费精力的马拉松,这场马拉松考验的就是人的意志力和冷静。


意志力磨练得越好,孩子的将来才会越长远。因为家长要尽量活得长,尽量强壮,尽量有能力给孩子安排周围的一切。好钢用在刀刃上,家长要积聚精力,努力克服内心的软弱,把精力放在问题的解决上。不管家长自己多难受,家长一定要记住孩子比家长更难受。将心比心,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们。 


因为家长确实是无路可退。 


再忙也要有自己的空间。我回顾自己只所以能够一贯保持冷静,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不用24小时天天带着灏灏,虽然我需要挣钱养活一家人,但是比起每天带着孩子这么沉重的负担,我也是没有完完全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和群里那么多每日陪伴孩子的奶奶、爸爸和妈妈相比,和方老师和以琳每天教育自闭症孩子的老师们相比,我应该是既幸运又惭愧。


早一天接纳自闭症的孩子,接受现实,家长努力的方向才能更明确。 


以后怎么样,不是家长能决定的。关键是现在要努力,要尽力。 


儿子重度、丈夫离开、她走出抑郁也照亮了他人



最后附上灏灏妈给一位从事特教工作的圈内家长的四条建议:


❶ 我认为,既然让你学习带重度自闭孩子的班,说明你的努力是被认可的。


❷ 自闭症是所有的儿童障碍里面,最严重的障碍。确实需要专业的学习,才能掌控孩子的情绪。无论你是否学习过特殊教育专业,但是通过实践教学你可以获得教育自闭症孩子的技能。我认为你如果有时间,可以留意以琳论坛或者以琳公众号的教学方法,必要的时候,观摩实际教学。我知道,自闭症的孩子绝对是看人下菜碟的,你治不住他,他一定治住你。


❸ 我在华师大学习的时候,了解到一个事实。自闭症的孩子就像一辆在山坡上没有动力的汽车,如果没有恰当的干预,他的后退是必然的。家长和老师的作用,首先是在倒退的车轮后面,顶上一个楔子,阻止孩子的后退,然后才是推动他前进。 你想象一下,推一辆斜在山坡上的没有动力的汽车,就知道难度之大。


❹ 要接受自己的软弱和无能。因为我们的体力和精力有限,我们真的没有更多的精力来自责,或者来觉得丢脸。我们必须节省自己所有的精力,用于真正积极的解决问题的地方。


家有自闭症,是一条历练之路。祝你闯关成功


儿子重度、丈夫离开、她走出抑郁也照亮了他人


以琳星网络服务正在火热报名中


详情点击图片



儿子重度、丈夫离开、她走出抑郁也照亮了他人




以琳自闭症家园

儿子重度、丈夫离开、她走出抑郁也照亮了他人



家长QQ群信息
群名称 适应年龄 群号
大龄群 11岁以上孩子家长
283890653
小学群 9岁—11岁孩子家长
429752654
幼小衔接一群 5–8岁孩子家长
399520778
幼小衔接二群 5–8岁孩子家长 469169527
低龄一群 2—5岁孩子的家长 259333477
低龄二群 2—5岁孩子的家长 276400783
低龄三群
2—5岁孩子的家长 468530949


儿子重度、丈夫离开、她走出抑郁也照亮了他人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以琳报名信息栏目 


所属主题
以琳星家园
以琳星家园
以琳,是青岛市自闭症研究会、青岛市以琳康教展能中心和宁海县以琳康教展能中心的简称。 如何面对自闭?如何干预、教育自闭的孩子?如何与自闭同行?陪伴星星成长,更是成长自我,请你来到这里——自闭症家长/教育者学习、成长和分享、互助的心灵家园。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