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戳中了谁的痛点
前几天,百度副总裁璩静的“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话题登上热搜。事情的起因是,今年5月以来,百度副总裁璩静抖音账号发布的短视频内容,言辞犀利,引发公众讨论。
这段视频中“和员工只是雇佣关系,为什么要考虑员工的家庭”“男朋友打电话跟你要不要分手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我又没有违反劳动法”“我需要考虑的是她能不能在岗位上及时给我交付结果。”等话语瞬间击中了无数人的痛点。
但理智的想一想,她的话错了吗?如果有错,错在哪里?
观点1.没有错。企业和员工确实是雇佣关系,雇佣是平等的契约关系,你提供劳动,老板提供薪水。员工家里的家长里短确实不应该公司来买单。
观点2.有错。企业就像一个家庭,应该是人性化管理,充分考虑员工的具体情况。国外大企业都是人性化的管理。这一点,笔者可以证明,我表哥刚被辉瑞(中国分部)解散回家,临走时给了他60万遣散费,远高于我国法律规定的数额,在这一点上,国内的企业很多想方设法规避赔偿。
如果说国和家都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也就是说,在永恒里有国,有家,比如天国,天家),但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属性,在永恒里,没有企业。所以,企业就是一种地上临时的存在,它兼具“国”的属性和“家”的属性。
企业要交税,为国家财政做贡献,对外为市场服务,对内管理员工,这是“国”的属性。
企业又有自己的文化,重视员工之间的情感连接,强调家的归属感。这是“家”的属性。
一般来说,小型的,初创的公司,“家”的属性更大。而大型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公司,“国”的属性明显强于“家”的属性。比如:微软,苹果,光刻机生产商,重要芯片公司,马斯克的公司,华为、字节跳动等公司已经成了所在国的国家战略组成部分。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会对TIKTOK非卖即禁的法令就可以看出,大型的或重要的公司已深刻嵌入到政府决策里。
因此,欧美日韩和中国都有很多小而美的公司,它们很多就是家族手艺传承,或者小型公司,雇员和老板就像家人一样,管理偏于感性。
但公司一大,它国的,理性的成分就会彰显出来,对市场的责任和对员工的管理都会更加理性。
由此可以看出,百度副总裁璩静之论,在理性上没错,在情感上错了。璩静其实也不容易,她作为公司高管,如果既要对公司业绩负责(理性),又要对员工家庭(感情)负责,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她就会成为献祭者(难以应付)。璩静事后在舆论压力下,发出了如此道歉声明:“发短视频的初心是想把工作做好,但心太急了,方法不当,给大家带来了不适和困扰,我诚恳接受各种批评。我会认真改进个人的沟通方式和管理方式,纠正错误,更关心同事,在实践中虚心听取大家的宝贵建议,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从中可以看出,作为公司高管的她,在情与理之间的纠结与彷徨。
这种情与理的矛盾,我把它称之为“璩静之困”,关键是:这起简单的公司内部矛盾为何引起舆情汹涌?
现在经济下行,很多企业降薪裁员,所以这个话激起了那些认真工作,但还是面临发展瓶颈的打工者。你说这是老板黑心吗?显然不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就不是为善心人设置的,而是假设人性本恶,你要得到更多就必须为市场创造更多。在市场下行时,老板压力也许更大。市场压力迫使企业不得不开源节流,对市场有更多付出,对员工更严的管控。这看上去就显得温情脉脉的一面减少。
在机会收紧时,老板和员工一样“卷”得不容易。每个公司都在面临“璩静之困”。
让国内外市场有更多机会,是破解“璩静之困”的根本之道。我在缅甸很多地方看到一个服务员一个月薪水大概人民币四五百,同样的劳动,要是在韩国,能高二十多倍。这就是韩国政府提供了持续的,高质量的市场机会,让企业和员工都进入上升通道。只是,缅甸人佛系,四五百他们也很踏实,但换做对财富充满渴求的国人,会想方设法搏出位,如同改革开放初期时那样。
另外,不管“国”的一面,还是“家”的一面,前提是要有平等的契约。这个平等的契约,将使得企业和员工有同样的话语权,大家都按“约”来履行职责,企业才会为了彰显其人性化管理,而强化对员工的各种福利(物质与情感),所以,在一个遵守“约”的国度,企业“国”的属性和“家”的属性才能得到平衡。
总结起来,提供更多市场机会(可持续发展经济)与强化契约精神,是破解劳资矛盾的两个根本方法。这正是政府的职责。
最后,关于此事,有两个相关的后续:
1.今天星期六,但要上班,以补上五一假期的调休。人们疑惑在消费不足,产能过剩的当下,为何不多放哪怕一天,刺激消费。而当我们还在争论要不要多放一天假时,新加坡刚宣布,一周工作四天,休息三天。
2,璩静被辞退。
END
欢迎转发本文给你关心的他/她
传递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