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校园霸凌事件,再一次刷新了大家对恶的认知:某中学的八名学生,对同校的一名男生,不分缘由地拳打脚踢,朝他连续泼11盆开水,在他背上刻字,还威胁他不许告诉家长,否则“把他弄死”。
看到这条新闻,是几天前的早晨,我一边读,一边感到头皮发麻。我无法想象,什么样的孩子,能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很久之前,有记者曾专门采访过参与校园霸凌事件的霸凌者,据他们说,在欺凌同学的当下,自己会从对方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也完全体会不到对方的痛苦。
此外,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某方面“与众不同”的孩子(比如:性格懦弱、胆小、内向、体型肥胖、没有朋友、举止异样等),特别容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那一整天,想着校园霸凌事件,我的情绪陷在谷底,怎么也爬不上来。因为我身边就有一位特殊的孩子,我很担心他会不会某一天也成为被霸凌的对象。而且,我自己那单纯、乖巧,即将升入初中(据说,霸凌事件大多发生在中学阶段)的女儿,她会进入怎样的校园环境啊?
这件事好像被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还没等我的心情平复,紧接着,各种令人沮丧的消息便接踵而来。
没过两天,先生下班回家,冷冷地说了句:“我们公司可能要裁员,你要有心理准备。”我一点也不惊讶。从今年年初开始,类似的消息,我已经听到不少了。就在刚刚,我还收到好朋友发来的消息,他老公公司要裁员,请我为他们代祷。
大环境不好,大家就把期待放在孩子身上。毕竟,年过40岁在就业市场上已没有什么优势了。但孩子不一样,他们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积蓄“本钱”。只是,现在的教育也令人堪忧。AI时代的来临,让人隐隐感受到,孩子需要更灵活的教育方式,然而尽管教育一再改革,孩子们仍然处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考高分的孩子的家长,担心孩子能否应对未来的挑战;而无法融入课堂,整天发呆、考试不及格的孩子家长,更是不知道如何是好。孩子难,大人也难。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让人感到没有出路。在这样的处境下,怎么才能不被环境拖进绝望的深渊?怎样才能勇敢地走下去?我们的力量又从哪里来?
力量从哪里来
最近,我在读《民数记》。这卷书讲的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在旷野中几经艰难,历时38年,最终到达迦南美地旷野的故事,是一代人的史诗。
两百多万人,扶老携幼,浩浩荡荡走在旷野中。一开始,以色列人还走得很甘心,但旷野的路毕竟难行,居无定所的日子,也让他们开始想念从前在埃及的生活。那时虽然只能做奴隶,但每天的生活都很确定,饮食也更丰富,不仅有鱼吃,还有西瓜、黄瓜、韭菜等,不像现在,只能吃吗哪。
读到这里,我想到去年跟女儿一起去腾格里沙漠徒步的经历。一起去徒步的,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进入沙漠。走在沙漠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黄沙,湛蓝的天空笼罩在沙丘之上,天地之间一下子安静下来,让人心旷神怡。每个人都体力充足,不管是徒步、搭帐篷、看星星、野外就餐,每一件事都是新鲜的体验。但是,到了第三天,就开始有人感慨,希望早点回到酒店,好好地洗个热水澡。这种情绪,像接力一样,在队伍中传播开来,有的说,是啊,回去我要喝一杯珍珠奶茶;有的说,我要吃一顿大餐……
《民数记》形容以色列人中抱怨的人是“大起贪欲”,尽管有神每日的同在、摩西忠诚的带领、天天降下的吗哪,但是他们觉得还不够,他们想要更多。他们的眼睛被眼前的图景遮住了,他们只想到没有肉吃,却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又要到达哪里。
这样的情景,跟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相似!我们是天路客,但我们又何尝不是总被眼前的环境蒙住了眼睛,陷入到悲观、沮丧的情绪里,感觉前路一片昏暗,未来不再可期,我们因而两腿发软,没有力气再向前。我们忘记了,有一位爱我们的天父,每天与我们同在,他要领我们到达那美好的家园。
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从对天父的信心,和对未来的盼望而来!
软弱之道
几年前,牛津大学哲学博士、神学家巴刻曾写过一本薄薄的书,叫《软弱之道》。这本书讲到每一天我们都会不断感受到自己的软弱和不足,我们该从哪里获得力量,来战胜这种软弱感呢?
书中讲到保罗的例子。在我们的印象中,保罗是一个很有力量、目标导向的人,对于他所认定的事情,不管前面有多大的困难和阻拦,他都是勇往直前。而且,他身上总有一种乐观的精神,他自己也说,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
在这本书中,巴刻没有称赞保罗的勇敢,相反他却聚焦在保罗的软弱上。当时,哥林多教会对保罗的权柄和教导产生质疑,于是,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讲述了自己蒙召以后,所遇到的各种艰难,他特别提到,在他身上有一根刺,他曾三次求主拿去。但是,他得到的回应是:“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因此,保罗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因为“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因为“有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我也曾听过一个作家分享她的故事。有一次,她受邀做一场演讲。不巧的是,演讲当天,她生病了,家里又发生了很多事情,她心力交瘁,感到自己随时都可能会晕倒。马上就要到她上台了,她拼命地祷告,祈求主的能力覆庇她。她说,很奇妙,她刚走上讲台的时候,脑子还是昏昏沉沉的,但是很快,就感到思路越来越清晰,那晚的演讲十分精彩,台下的听众没有察觉到任何的异常。
当我们软弱的时候,我们下意识的反应是想要靠自己解决问题,可有时候,越靠自己越焦虑,因为我们深知自己是多么的有限。
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从对主的信靠而来,因为他要用能力覆庇我们,让我们在软弱中,依然可以刚强。
爱的力量
当我们碰到一个软弱胆小的人,我们很想鼓励他去突破自己的局限时,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鼓励。“相信自己,你没问题的!”“别担心,我会一直陪着你!”但是这样的打气加油往往收效甚微。
比如,我女儿很害怕她的语文老师,所以在语文课上,虽然老师提的问题她大多知道答案,但她从来不敢举手发言。我和先生劝了她很多次,“试试回答一次吧,别想太多,即使回答错了,也没关系。”她总是摇摇头,“算了,我不想回答。”
有一天放学,她激动地说,她在语文课上举手发言了。原来那天,老师问到一个历史问题,同学们七嘴八舌,没有一个说对的,她听着太着急了,就举手说出了正确答案。她依然害怕老师,但是因为她希望答案能早点浮出水面,这个小小的动机,让她暂时克服了原本的恐惧。
我们听过很多类似的故事。不善言辞的摩西,因为要肩负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使命,于是“暂时”克服了自己的弱点,成为一代伟大的领袖;李文斯顿,曾经木讷寡言,站在讲台上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但因为在一次演讲中听到非洲土著被贩卖的凄惨状况,深受感动,决定前往非洲宣教,最终成为伟大的探险家和宣教士。
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从一个更大的爱的动机而来,它会让我们克服软弱,勇往直前。
文章作者 | 桂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