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 1 月, 2025
spot_img

中国早就该有这样的赞美诗

点击蓝字,答应我,不要再迷路了。


你眼中的赞美是什么样的?

 

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高大教堂、彩色玻璃、白衣唱诗班。


不,它还可以不在教堂,而在殿堂中——

是恢弘的、专业的、(一般人听不懂的)。


不,它也可以下了殿堂、走在乡间小道上——

是传统的、过时的、阿姨最爱。


不,它也可以登上舞台,魅力四射——

是现代的、潮流的、触动年轻人。


差不多了,是不是涵盖了大多数人对于赞美诗的印象?


可惜的是,以上列举的赞美诗风格,几乎都和“中国文化”格格不入。


这么一想想,难怪基督教一直被视为外来宗教。

 

在某些人眼中,信耶稣≈崇洋媚外


“是佛教不灵光吗,还是道教不玄妙吗,有那么多我们自己的宗教,为什么要去信劳什子外国人耶稣?”


「自古」便被视为西方宗教的基督教,其实真的有点冤。


为什么强调「自古」呢?

 

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基督教在中国并非新事物

它在唐朝(公元635年)就已经正式进入中国,当时被称为「景教」。


从那时起,历经唐、南北宋、元、明、清、民国……至今,从未彻底离开过华夏土地。


虽说中间几度起起伏伏,但基督教在中国也已经有惊人的1384年历史


如果这个信息刷新了你的认知,请你背诵上一段全文,并带上“震惊!基督教在华竟然已有1384年历史……”转发这篇文章,

蟹蟹。


这么长的时间,按理说就算是个外来客,也该和主人家混熟了吧?


毕竟佛教也只用了300年左右的时间,就顺利汉化(P.S. 据资料显示,有学说认为,汉化完成于宋代),

无缝衔接进中国本土,强势出现在著名建筑、绘画、瓷器等文物中,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但基督教没有能够成功复制佛教在中国的成功,原因很复杂。

也许是因为不肯轻易改动独一神教义,与佛释道一起活活稀泥,

也许是因为早期没能普遍打入群众,一直停留在上层阶级(直至新教马礼逊入华);


但至少,当时在中国的传教士努力过


(马礼逊)


唐朝时,传教士波斯人景净,为了学习中文,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甚至参与过佛经的翻译。


虽然最后“中国化”得有点过火,以致差不多成为异端,


但也是因此练就深厚中文功底,才有了中国国宝级文物《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上洋洋洒洒一千余字的碑文,如一篇精美的历史散文:


“粤若。

常然真寂,先先而旡元。

窅然灵虚,後後而妙有。

总玄抠而造化,妙众圣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欤。”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同样,明朝时期,传教士利玛窦为了敲开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向内陆传教,


有人对他说儒生在中国最受尊重,他便留须蓄发,穿儒衫。

没有教科书与中文老师,他就自学精通。


因为他全然中国化的生活习惯、对中国传统礼仪及文化的深度理解,

加上原本就学富五车、一肚子西方先进科学、文化与技术,

很快受到了士大夫阶级与知识分子的接纳与敬仰。


在华期间

他编撰了《葡汉词典》,成为汉语学习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翻译了《祖传天主十诫》等基督教及其他西方经典;

撰写《畸人十篇》与《交友论》等中文著作;


并且,帮助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的重臣徐光启,及其他士大夫受洗归入基督名下。


(利玛窦与徐光启)


在基督教传华史中,传教士竭力将“基督信仰本土化”的例子还有很多。

但可惜的是,到了我们这一代,几乎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努力——


坚持内在真理本质,但找到中国特色表达方式,消除隔阂,帮助国人理解福音。

 

很多基督徒不顾中西社会差异,竭力复制西方教会的传统与特色,

仿佛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信仰的“本色”,以便“分别为圣”。


 

但这么做,注定割裂了大多数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的内在情感

失去原本属于万国万民的福音的普适性。


守住的,是人眼中基督教与佛释道所不同的“洋气”及独特的“仪式感”,

却输在了内核。



和合本百年,为什么值得纪念?

不仅因为和合本头顶的一大串名号,身后跟的一大串功绩;

 

和合本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它之前,是一代又一代外来传教士在中国流血舍命的接力;

在它之后,这一棒终于交到中国人自己手中,开启新的篇章。

 

#千年薪火百年和合#这个系列,分为两个部分。


千年薪火,探寻基督教在中国一千余年中,薪火不绝、连绵不断的道路;

百年和合感恩上帝在中国奇妙的护理工作,叫不可能的成为可能。


因此,我们选择了《游云歌》,作为这个系列的主题曲。

这首《赞美诗》,有点不一样,我们希望它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是一次尝试,在华夏文明、中国文化中寻找这里的人心灵深处的福音需要。


(《游云歌》歌词)


《游云歌》歌词恢弘大气,引经据典,如同旅人在千帆过尽中,感慨万事虚空,无处安居,但至终找到出路——“我等故乡,岂在世上”。
编曲则苍茫中又有清新,孤独中又有盼望;不见一人,只见耶稣,闻之潸然。


可以说是一代一代至死忠心的仆人的生命写照,从千百年前,直到现在,未曾更改。


在赞美诗中独树一帜,别有韵味



我们真心希望,

这样的赞美诗,甚至这样的文化作品,可以再多一点。


附上沙龙弟兄的《游云歌》创作手记:
信主之后,有一天我读到经上说,“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彼得前书2:11a)我才恍然明白自己真正的归属并不在这个世界,即便在人生旅程中遗失了自己的归处,神在自己的国中都为自己的儿女预备了地方。




附:《游云歌》由来自芝加哥的华人乐「荆棘火敬拜团」创作及制作。

「荆棘火」的名称取自出埃及记3章2节,

为表达他们服事神的心如同摩⻄所见的荆棘异象,

为主燃烧却不焚毁,用生命去完成神所赋予的使命。




原载:AGAPASS阿卡贝丝 | 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案:李豆 | 图片来源:原创 / 网络 



WEIBO / AGAPASS阿卡贝丝

TAOBAO/ AGAPASS阿卡贝丝


所属主题
AGAPASS阿卡贝丝
AGAPASS阿卡贝丝
AGAPE(真理之爱)+PASS(传播)=AGAPASS阿卡贝丝。凝聚更多有温度、有态度的青年人,内心火热,竭力奔跑,如明光烈烈。AGAPASS,GO!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