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不重考试,重自学,教育“教什么”?——种子课的诠释

一、我们面对的问题

 最好的学习,是促进孩子生命进入永生或天国,所学的内容能长久为社会所用,许多人想,问题是怎么操作?基督徒除了《圣经》以外,哪些知识是长久耐用?

 最好的学习就是:慢慢的不需要我们教,学生能够自我探索。不幸的是孩子常常不知道如何自我探索,家长老师不知道如何帮忙?

 有些基督徒着急,没有合适教材。于是乎,许多人开始冲出江湖,刀枪剑戟,轮番上阵,好不热闹,然而都逃不出“公立学校教材教学模式”——这个八卦连环阵:一样的单元模式,一样的练习题目,一样的上课模式……不一样的只是将某些课文篇章,换成自己喜爱的课文(如自由主义的新语文,如基督教材料的新语文),我们如同在深山中寻找出路的城里游客,转了几圈,又回到原地叹气。

 好的教育从来不是照本宣科的。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那些喜欢读书,回头想想:

过往生活中,哪本书对您影响最大?是教科书吗?哪位老师对您影响最大,是他上课的知识,还是别的?

言归正传:

 

二、什么是种子课?

    

    1、指引方向的课

  面对浩如烟海的人文资料和各种社会资讯,孩子应该如何选择呢?

  有人会说,根据兴趣。不错,所谓兴趣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人堕落的兴趣。“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

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弗 2:2-3)

因为算数被外婆家的人夸奖,以为自己有数学天分,因为和物理老师关系好,物理老师看得起自己,于是选择了数学关联的专业,选择了物理关联的专业,一进入大学,却傻眼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大学里面的师生关系,和中学的师生关系是两码事,没有人夸自己,没有人捧自己,原来自己的天分根本不在数学或物理学,类似的情况,在今天,情况还少吗?

他们的兴趣,不过是今生骄傲的倒影,经受不了风吹雨打。还有眼目的情欲,和肉体的情欲,推动一个人学什么科目,有时因为异性老师漂亮,某异性同学热衷于某学科,反过来也可以压抑自己的天分,扭曲自己的生命。

真实的兴趣,是“想要得监督的职分,就是羡慕善工。这话是可信的”(提前 3:1 )。这才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考验。教师要为孩子们祷告,指点他们为基督的国而努力,去羡慕善工,将地球上能找到的善工,呈现给孩子,用鹰一样的眼睛审视孩子,注意他们罪性的败坏,将他们引导到基督里来,这样的兴趣才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免得他们走很多的弯路。

种子课,就是把学习的方向告诉孩子:无论是圣经课,还是一般文化课,还是自然科学课,还是文体课,都是如此。努力的方向,比努力本身更重要。南辕北辙,最有聪明和权势,也白搭。

 

2、传授方法的课

因为历史教学,我请教了一位资深的历史学教授关于“母系氏族社会”的问题,也请教了他关于如何在历史领域里治学的方法问题。

如果让我自己探索,也能找到这些资讯,几十年来,我基本是以自学为主,但是我要付出几多的努力呢?“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有点夸张,如果说“胜读十本书”,一点儿也不夸张。

……

在今天这个自主学习的时代,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提供学习方法,即治学方法,不是考试技巧,作文技巧,XX技巧之类的投机取巧,速成办法,这些只是快餐文化的手段。

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如何知行合一,内外一致,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矢志不渝,除了敬畏上帝以外,怀疑一切权威等治学的品格。也包含着:尊重知识产权,不用盗版、不阿谀权势、不迎合潮流、不论断他人等摩西十诫为中心的道德法则(参考《威敏斯特大教理问答》关于十诫的论述)

 

3、激发热情的课

 “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后 11:29 )

喜欢藐视别人,说大话的老师或父母,不妨反思一下:我们曾多少次立志早上起来运动,实现了多少?我们曾多少次许愿如何学习外语背诵单词,实现了多少?面对寒冷或炎热,面对麻烦和艰难,多少次我们才是勇往直前的呢?

将心比心,大人如此,何况孩子呢!

最伟大的使徒之一,保罗的灵与肉在争战:

这样看来,律法是圣洁的,诫命也是圣洁,公义,良善的。既然如此,那良善的是叫我死吗?断乎不是。叫我死的乃是罪。但罪借着那良善的叫我死,就显出真是罪。叫罪因着诫命更显出是恶极了。我们原晓得律法是属乎灵的,但我是属乎肉体的,是已经卖给罪了。因为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若我所作的,是我所不愿意的,我就应承律法是善的。既是这样,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作的。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若我去作所不愿意作的,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作的。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

 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原文作人)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

    我真是苦阿,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这样看来,我以内心顺服神的律。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罗7:12-25)。

使徒尚且如此,何况基督徒家庭的小孩呢?

我们怎么教孩子呢?

(1)爱自己所教的,即自己热爱自己所教的知识这点比有教学经验,比有学识更重要,如果最有学问的老师,对自己所教的内容,像一口冰冷的铁锅,那么,他(她)能把锅里的菜炒热吗?

(2)懂自己所教的,其次我们对自己所教的知识,在社会上如何运用,对上帝,对永生的天国,所存在的价值,有清醒的认识,自己都不知道所教的有什么用,有什么价值,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能有底气有热情劝勉孩子们学习吗?

(3)重自己所教的,最后我们对自己所具有的价值,对自己的呼召和生命的意义,特别是基督(圣经)赋予自己生命的价值,有充足的信心,无论是教会内外,都存在轻看老师的风气,作为老师能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了,怎么可能指望学生或他人看得起自己呢?

除此以外,大人的专业背景、男女性别、年龄都是次要的,甚至教学经验多少,我个人以为都是次要的。

 

冰,只会带给人冰冷。

火,才能燃烧木材!

钻石,才能切割钻石。

热情,只能靠热情去点燃。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的、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沈元的课,他给同学们讲了一道世界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 ‘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 简称(1+1)。他一生也没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圣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

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从而使它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

沈元老师用充满情画意的比喻说: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

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艰辛历程。

所以,孩子需要我们去激励,我们需要牧师去激励,牧师需要牧师的牧师去激励,最好的激励是来自基督的灵感动人:那才是长久,圣洁的,进入永生的。

 

三、兼谈教材和内容

 

教材是次要的,所谓教材是我们认为最首要的参考书,学生学习,我们上课决不能被教材所束缚,因为我们不是以考试为导向的。

孩子一堂课应该学习多少内容呢?我们应该教孩子多少东西呢?真不好说,所教的内容,是否如孩子心灵的渴求呢?不好说。

我自己也感到,所主张的经典学习,其实一个学期,也很难学完一本书,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我们能做的是:

指点孩子的学习方向,那也是我们自己曾努力的方向;

传授孩子的学习方法,那也是我们自己曾流汗的方法;

感染孩子的学习热情,那也是我们自己热血沸腾的生命。

每一个人最终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老师或父母,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充当上帝的角色,事无巨细的规划好,教导完毕:最终的路还是他们自己走。

  所以,这种课,名之曰:“种子课”;或曰:“加油课”!

所属主题
肖遥 文以载c道
肖遥 文以载c道
以道育人,以家事主,愿祂的国强大,愿祂的义广传! 公号:文以载c道 微信号:jiduhuajiaoyu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