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愿性侵不再丨从《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反思人性之恶

愿性侵不再丨从《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反思人性之恶

作者:乐道


最近性侵性骚扰频频曝光,我们的三观不断受到挑战,公益圈的雷闯,公知圈的熊培云都无一例外的中招,这些我们平时认为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让人很难将那样的事联系起来。我们越来越迷茫,如同采访视频里的那个纠结、充满矛盾的林奕含。我们不禁要问: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我想其实是我们的认知错了。人的学识、乐善好施、品德高尚,跟他是否会被欲望控制没有本质的关系,我们对人性之恶的认识还过于肤浅。人所有外在的身份和光环都无法遏制他身上本能的恶,所谓欲壑难填。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原罪。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就是林奕含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她或许并没有答案却如同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消失在天边……这本小说是林奕含的自传,也是她力图以写小说来摆脱那个缠绕她十年的梦魇的尝试。故事主人公房思琪在她还是13岁的年纪却被自己尊敬的师长、饱读书风度翩翩的李国华性侵长达五年时间,她一直强迫自己爱上这个老师来摆脱这种羞辱感。并且看着李国华不断更换性伴侣诱奸强暴学生,最后她疯了。


看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我们很容易觉得这部小说不过讲了一个性侵的故事,然后对李国华之流大加谴责,以此彰显自己的道德优势。这很容易落入法利赛人的自以为义,通俗的说就是通过批评他人来标榜自己。但我们是否拷问过自己的内心和身体,我们身体里是否也潜藏着一个李国华,内心深处是否也想干那样的事只是因为没有那个贼胆也不具备那种条件。其实不是你不做而是没有机会或者诱惑还不够大,只要满足了条件没有人能做到坐怀不乱。人变坏是不用教的,学好真如逆水行舟,学坏则如是顺流而下,如果人完全顺着自己本能必定自私自利、穷奢极欲。


人性恶的观点和基督教对人的原罪的认识都看到了这些。而这一点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特别儒释道三家都忽略的,倒是我们经常批判的法家对人的认识更深刻。但他们却是利用这样的人性为君王服务。


故事的主人公房思琪就是林奕含的化身,我们看到房思琪的痛苦,你就能深切感受到林内心的伤痛。林奕含从16岁开始就看精神科医生,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让她无法过正常的生活。她虽然才貌双全以测试满分通过升大学考试,被誉为“最漂亮的满分宝贝”,却连一个大学文凭都无法拿到。她考上难进的医学系本来应该让她未来一片坦途,但仅两周就因无法适应而退学。后来考上政大中文系,喜欢文学的她算是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可还是因为内心始终无法释怀,心理阴影一直重压着她,最终没有读完。


听着她上吊前8天的那段视频采访,我内心也是颇为沉重。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来认识这位美女作家,接触这样一个哀怨而有才情的灵魂。她多次哽咽语言缓慢,很多时候欲言又止,一度都无法谈下去只能暂停节目录制,可见她当时内心世界是何等纠结。她的内心一定是充满矛盾和不解,感觉她有很多东西想表达,但想要借助的语言却是那样苍白,虽然她是一个那么迷恋中文且颇有文字功底的才女。


她反复在追问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有才情的男人会辜负这种沉淀了五千年的文化,也疑惑那种孔夫子身上的斯文元气会跑到这些道貌岸然的人身上,孟子的浩然正气《诗经》中的典雅文辞无法浇灌出一个正人君子。文化为何会选择他们……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是她内心的困惑,如同那个捆绑她的梦魇一般在纠缠着她。或许就是这种一直无法释怀的纠结终于把她推向了深渊。


愿性侵不再丨从《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反思人性之恶


她是个理想主义者,她在采访中引用了孔子《论语》中那句颇为经典的“明知不可而为之”,感觉她也是很欣赏那种为理想而九死而不悔的精神。她的审美观是“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所以她很难理解胡兰成包括她小说里创造的李国华——用她自己话来说是个缩水又缩水的赝品胡兰成,为什么会是那样的人。在衣冠楚楚的表象下面却藏着那样一个只不过是“食色性也”的灵魂,那不是唐诗宋词熏陶下该有的东西。但她也坦言胡兰成在《今生今世》对民国女子中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胡兰成确实是民国时代真正懂张爱玲的人。当她第一次听到奈波尔家暴妻子的时候她感到痛苦,她无法相信一个能写出那么优美语言的人会殴打自己妻子会进行家暴,而批评奈波尔东方主义的萨一德自己也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


所有这些都让她看到这种内容和形式的不一致,她无可奈何地说出了“艺术不过是一种巧言令色”,当说到这里时她又哽咽了,只能通过喝水才能缓解她的内心波澜,我感到了她的心似乎在流血。因为她一直以来相信的文字、艺术此刻居然被她看成只是一种巧言令色。某种程度上感觉她是把文字和艺术当成了自己的上帝(她自己都说“我是一个迷信语言的人”),可这时候却要亲手来摧毁,她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为何说到此处她会哽咽得说不出话?我觉得她反思的方向如果不是去否定自己相信的文化,而是反思人性,结果或许不会那么糟。不是因为艺术是巧言令色,而是因为这些人本身的问题,他们身上就带着原罪带着本能的恶,不会因为他们学了文化而改变,文化也无法制止他们作恶,或者净化他们的心灵。


她不解,她是一个对文学,特别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唯美意境华丽辞藻所折服的美丽灵魂。她无法理解为何读着《诗经》长大的人会是那个样子,夫子不是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我注意她在说这句的时候,几乎都是一字一顿,可见这些话语在她内心的分量。


难得的是她还有出众的外貌,她自身就是一种完美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种统一本就是万里挑一的。但可惜的是她却遭遇了那样的人和事,几乎打破了她所有对美好事物向往。对于她这样一个迷恋古典文学的人,这无异于精神世界的坍塌。那种虚无感可想而知,死亡似乎一直都在召唤她。精神疾病也一直在困扰她,虽然她有看精神科医生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精神科医生不断告诉她你是经过集中营的人,你是经过越战的人,你是经过核爆的人,但她在接受采访中的却说出一句很震撼人心的话,“人类最大规模的屠杀不是在集中营,不是核爆炸,而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看着一个如此有才情的美女就这么香消玉殒,我想任何人内心都不是滋味。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事物毁灭给人看”,像她这样的有才的女孩子本来应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当然你可以指责她个人过于脆弱,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而且我们不该苛责具体的人,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我只是想说这样一个美丽的生灵就这么走了,就因为中学时期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特别是被自己信任而崇拜的长辈来摧毁的,我实在无法想象对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子如何能承受这种对于一个成年人都难以接受的事情。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还原当时情况,只能通过这部作品了解一些,但可以肯定那种损害是致命的。除了肉体上的,更多的是对她精神上的冲击,是一辈子的。


我一直认为人是一种有灵性的生物,越有才情的人灵性越强,但遇到这种事情冲击也愈加强烈。让自己爱上那个对自己造成严重伤害的人,或许是一个没有社会经验被家里当成小公主的林奕含所能想到最好的办法。但她却不知道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还是没有走出这段经历的阴影,在26岁的花样年华就这么离开了。


性侵性骚扰其实人的肉体欲望的一种反应,每个人都会有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不管男女,女人同样喜欢小鲜肉。只是女性遭遇性侵的概率会更多,因为女性的柔弱,更容易成为性侵或性骚扰的对象。


最后,我想从宗教意义上谈一些看法,这也是中国和西方对人性论方面重大的分歧。中国文化由于受到儒家思想“人性本善”、“圣王政治”影响,我们会天然相信人就是善良的。特别是那些德高望重者,那些从外面看上去道貌岸然者,风度翩翩、谦谦君子、学富五车者,那些位高权重者,这些外在的标签会让我们很自然的放松警惕。我们会相信他们都是好人,都是品德高尚内心纯洁的人,很容易对他们不设防。可是古典文学再唯美,承载她们的毕竟只是血肉之躯,是有七情六欲的凡人。人是复杂的,诗词歌赋再唯美都无法化解他们内心的欲望。


西方国家由于受到基督教影响,他们会天然的不相信人,认为人就是带着原罪来到世间。不管你多么高尚,外表多么光鲜亮丽,你都只是人,只是不完全的人,只有上帝才是完全的。所以他们会在教育、制度的设计方面想方设法限制人的权力,至少会对人提高警惕。虽然他们也会发生性侵性骚扰事件。但我想说的是,这种相似的表象之下,两者的思想文化背景完全不同。我们所要反思的内容也有很多不同。


不管你是否相信上帝,但不容置疑的是西方世界对人的预设前提,确实更有利于保护弱势人群。对人性的恶的认识让他们在制度上有更全面的设置。就是个人,因着这种认识,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也不会放弃防守,哪怕对方是自己敬仰的人。


圣经上说“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马书3:9),就连《创世记》中犹太人的先祖亚伯拉罕也会在危难中选择用妻子来保护自己。人都是软弱的,都是有限的不完全的,我们却喜欢把人想的那么完美,而且以外面的财富、地位、学识来作为美化一个人的标准。我们其实是在神化人,在把人当成上帝来膜拜。这个前提预设的错误,将导致后面的所有问题。


愿这个美丽的灵魂在那片永远的净土中安息!愿性侵事件能因着我们认识的提高、制度的不断完善、个人理性的设防而逐渐减少。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支持拿细耳      祝福更多人

愿性侵不再丨从《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反思人性之恶

小编声明:

1.拿细耳拒绝心灵鸡汤,旨在提供有营养的属灵干粮。

2.请为拿细耳祷告,多谢大家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支持,愿主赐福每位读者。

3.拿细耳不愿开通赞赏功能,为了保持平台清洁也谢绝一切广告植入。

4.拿细耳以原创为主,希望有感动的肢体奉献稿费,鼓励创作。 (长按二维码,点识别二维码后即可输入金额转账)

所属主题
拿细耳
拿细耳
让真光驱散黑暗,让信仰点亮生活~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