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9 11 月, 2024
spot_img

小万工|当孩子沉迷电子游戏,家长得把自己重新养一遍

【作者按】信系列用一本书来回答读者问题,每周六晨更,本文是第十五篇,与“爱才是”系列《课外班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是姐妹篇,欢迎对照阅读

【题图名】rebirth 重生,灵感来自艾略特的《荒原》,指精神上脱胎换骨
【创作年份】2023 【尺寸】60*60cm 【媒介】布面丙烯、油画 
【艺术家】黄君玲 湖北美院   东湖masion 191画廊 展出ing

理老师不是开了视频号讲教育么,有朋友问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亲爱的小万工,咨询一下关于孩子沉迷游戏,如何解决。此前有和孩子约定每周末可以打两局,但最近孩子见我上班早,他就违反约定每天在去学校前就会打一局,周末也是不止打两局,多的会是七局,已经上瘾了。我焦头烂额,不知道如何是好。还请给与建议。

之所以说棘手,一是因为这个问题很普遍,我们读书会青少年的父母也常哭诉:孩子一天到晚就是抱着个手机,说也不听,收手机就寻死觅活。二是因为没辙,积重难返,孩子都已经大了,改变几乎不可能。

怎么办呢?这周分享的书《屏幕时代的养育》,和上周文章《如何向上社交》写的《爱的五种语言》来自同一个作者。我觉得这本书启发我的点是:他不是针对孩子写的,而是写给父母的指导手册。

屏幕时代,当孩子沉迷手机时,最先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要求孩子玩电子游戏有节制的父母,自己玩手机有节制么?


我说的就是自己。

一年前,我跟孩子们玩过一个模仿游戏,规则是不说话只做动作,模仿家里的一个人,让其他人来猜她模仿的是谁。

大女儿说简单:立马半瘫在沙发上,举起手,做出刷手机的姿势。二宝和三宝一看,异口同声:妈妈,是妈妈!

哦,那时我意识到,原来我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是这样的。

疫情三年,很多工作都要线上完成,在家的时间多了,自然离不开手机。但不仅是工作,我确实在手机上无意识浪费了很多很多的时间。

后来我读到《屏幕时代的养育》中这样描述:

要是没有手机,我就好像失去了一半的大脑。

觉得太贴切了,作者说的不是青少年,说的就是我这个成年人。书中还有一个令我触目惊心的说法:

现在有一种新的,合法的毒品正在疯狂地公开销售,而且基本上被大多数人接受了,甚至是我们中间最脆弱的人,那就是电子游戏。科研人员用核磁共振来观察那些每周玩电子游戏超过20小时的孩子的大脑,发现他们的扫描图像与毒品或酒精上瘾的人是类似的。

手机上瘾堪比毒品,如同吸毒的人救不了自己一样,即便我意识到了我刷手机成瘾,我也发现自己完全无力改变,只能沉溺其中。


我是如何脱离这个捆绑的呢,“信系列”开始的两篇文章中记述过这个过程:

《年终总结,不躺平的半年》
《我是如何戒掉早起刷手机的,分享“原子习惯”这本书》

一年后的我可以说已经完全脱离对于对手机的依赖,不是说我有能力抵抗手机的诱惑,而是我对它失去了兴趣,就是单纯地觉得刷手机没意思,不能吸引我。

现在的我仍然使用手机和各种APP,只是当成工具。我的新日常是:每天早上背两句ESV版英文《传道书》,写晨更默想发在某红书上;接着读书,将有意思的摘抄发wb;周末整理读书心得发布在微信公众号;我也会刷B站,主要是学钢琴——屏幕成为我个人成长的工具,而非沉迷其中的枷锁。

这些改变都是突然发生的,不是我自己的能力。就像之前有个姐妹跟我分享戒烟的经历一样,她原来是个大烟鬼,可是就是有一天,她闻到烟味就恶心,从此再也没有抽过烟。

我的改变于我而言也不是自律的结果,而是奇迹。


既然如此,我们如何才能改变一个已经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呢?

《屏幕时代的养育》第一个部分讲的是屏幕的危害,第二个部分都是讲社交技能——如何在现实世界中重建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包括如何去爱、如何去赞赏、如何去道歉等等……

我的原则差不多,具体做法和作者不太一样:我是用魔法打败魔法,用游戏设计的成瘾机制来帮助孩子对现实世界恢复兴趣。

比如我们家老二最近很喜欢打小游戏“保卫罗卜”,我观察为什么游戏能吸引孩子:它目标明确(打大boss),上手简单(有新手福利),路径明确(由易到难的升级体系),反馈及时(打一拳就能马上获得正反馈),有随机奖励机制(时不时掉新奇小道具)。

二宝二年级,写作业拖拉,总是留到最后一刻哭着写。我参考了这个机制来帮助她养成到家就写作业的习惯:

【目标明确】养成到家就写完作业的习惯。
【新手福利】第一周,到家写十分钟作业就行,保证上手简单。
【升级路径】第二周,写二十分钟;第三周,写三十分钟,依次类推…… 
【反馈及时】我在一边读书陪她,过程中各种吹捧、彩虹屁。
【奖励机制】每天只要完成作业时间就可以打十分钟“保卫罗卜”,坚持满一周可以掉落道具——获得一张购物票,兑换必需的学习用具、衣物等。

这个方法实施到第五周了,现在她已经可以一回家就写五十分钟作业,二宝作业量不多,半小时就能写完,还能再读会书,最重要的是过程中情绪稳定,还挺开心,老母亲深表欣慰。

同样的方法对上初一的大宝就没有用,每个孩子特性不一样,原则相同,都需要很多的爱,方法却需要对每个孩子量身定做并实时改进,要父母的耐心和坚持,如果是一年前沉迷手机的我,根本无力管孩子。

不要低估这场战争,父母本质上是在和虚拟世界抢夺孩子的灵魂,你如果不比游戏架构师更努力,怎么可能夺回孩子的注意力?


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

心理学家吉恩特文奇在过去几十年内对7万多名大学生和高中生进行研究,发现这群人焦虑和抑郁发病率是1938年的6倍。然而,我们的生活其实比过去轻松容易多了。超市里存货充足,现代科技可以迅速解决任何问题。但我们比曾祖父母更容易焦虑和抑郁。我们已经从简单生活的时代转向了快速令人焦虑的科技时代。

回到文初的读者问题,面对屏幕,父母是无能的。

当母亲担忧孩子偷偷多玩几局游戏时,母亲自身能做到上班时不偷偷刷手机么?我们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行为,要关注他的心,没有人能靠自己抵挡诱惑,需要帮助的不止是孩子,还有父母自己。

之前读《父母之道》的文章《当我承认自己无能时,当母亲太快乐了》里,我讲过这个“无能”这个原则对我巨大的释放。

“无能”对应的另一个原则是“恩典”。“无能”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逃避做父母的责任,我们的责任只是尽力去给孩子传递恩典,做的同时知道结果不在我们手中,我们只管尽力而已。

言说:你要教养孩童,使它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离。

育儿不是给一个公式照章执行就万事大吉的考试,而是一个过程,而是父母每一日的修行。

但我们仍有盼望,因为我们不是独自一人。就像前文讲述的我的改变过程一样,孩子的改变也是突然的,父母无法决定时间和进度条,我们的责任是持续地引导他们,每一日不断地从虚假世界中抢夺他们的灵魂,把他们拉回到平安的路上,而这是“律法”不能行,唯有“恩典”能行的工作。

|全文完|


相关文章阅读:
《我是如何戒掉早起刷手机的,分享“原子习惯”这本书》
《如何向上社交,读爱的五种语言》
《当我承认自己无能时,当母亲太快乐了》



所属主题
小万工
小万工
有信有望有爱 公号名:小万工 (xwglovegod)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