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8 1 月, 2025
spot_img

从上海女老师谈谈学校教育


这个话题有点复杂,不知从何开始,然而心里还是有些许负担,所以简单说一说个人的感受,仅供大家参考。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事件:上海第二中学的女老师和自己的16岁男学生产生了超越师生的感情,在网上聊天,并可能有一些亲密的行为,最后被自己丈夫发现并举报。


由此我也有一些衍生出来的感触。


1.乖乖女的外表,哪里才是自由和满足


女老师年龄和我差不多,28岁,估计也是刚结婚不久吧,某师范学校研究生毕业,在上海高中教化学。


看起来是很体面的人生经历了,然而以她为代表的乖乖女群体,其实是很容易踏入“危险区域”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和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有关,从小似乎学习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考上好学校,找个好工作等于任务完成了。


而那些美好的梦想,那些粉色泡泡的憧憬本来是压抑在心底的,这个时候也开始蠢蠢欲动,想要找个机会“叛逆”一把,过一过“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日子。


殊不知,这样的自由无异于飞蛾扑火,这样的满足等同于饮鸩止渴。


那这位女老师来说,她把爱情当成了自己的偶像,在上一届,这一届男学生中发现自己中意的对象,在被少年爱慕中觉得自己有价值,在不着边际的聊天和不道德的关系中逐渐沉沦。


在虚浮的爱情偶像面前,师生关系不重要,自己已经有了丈夫也不重要,道德感和良心被扔在一边,享受罪中的刺激。


看似是为了这个男生,其实是想要抓住什么,填满自己心中那个空虚不安的洞。


2.心动就会行动


这个是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我只是……才不会……


殊不知,自以为站立得稳的,必要跌倒。


以为只是聊聊天,可是情感不是你想收就能够收住;以为只是出来见个面,后面的事情却不是你能够控制的。


包括在xy 中,以为只是交个不信的对象,但是不聚会不祈祷也是很快就会发生的事情。


即或不然,生命也大概率会大打折扣,伤痕累累。


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多厉害。


所以,“不叫我们遇见试探”这句话才显得多么可贵。当我们知道这条路会有试探的时候,我们就不要选择去走,及早避开是最智慧的。


比如我有时候脑海里会冒出一些想法,想要去查一些东西,了解一些东西,可是想到这些东西不会带给我益处,只是满足我的好奇(八卦),基本是浪费时间,我就会顺服心里的声音,不去做。


当发现自己已经置身在试探中,一定要第一时间离开,就像约瑟一样把外衣挣脱赶紧逃。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试探就像泥沼,如果不趁着还有力气及时出来,及至越陷越深,就无力自救了。


当然,我们本来就是没办法自救的,面对罪,一定要紧紧依靠全副军装,祈祷非常重要。


3.不定你的罪,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这两句话一定要连起来一起看。


世人对待犯了错的人常常会极端:要不放纵,要不封杀。


而我们的好牧人却不是这样。


就像新闻事件的女老师,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成为她,因为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


网络的发达让一个人在暗中所做的可以昭然天下,网络用语称之为“社会性死亡”。


但其实就算没某网络,我们所行的一切,在好牧人面前也是历历在目,就算活着的时候别人不晓得,将来也必被揭露。


唯有在痛悔中祈求那一位有She 罪之 恩的遮盖我们,好让我们得以抬起头来。


4.题外话:谈谈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同,它的特点是整齐划一。


为了便于管理和实施,所有学生统一在同一时间学习同一课程,并且同一进度。


当然老师可以因材施教,然而作用有限。一来学生太多,时间精力不够,二来每个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有快慢的。


除此之外,国内偏重知识教育,虽然近年来劳动教育,体育锻炼,美育纷纷引进,但是因特殊原因你懂的,生命教育这一块是缺失的。


人何以为人,如何面对心中的罪恶,如何爱人,如何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什么是公平,自由,饶恕……


这些统统是缺失或者一定程度上教歪了。


此外,尽管班级人数众多,社交能力不一定得到发展(据我观察,一般就和一两个交往紧密),不好的影响却发挥得淋漓尽致(游戏,说脏话,霸凌等)。


孩子长时间在学校,一般进入小学后,课业压力就会增加,加上“卷”文化盛行,老师鼓励不多,很容易有沮丧的情绪。再加上人际交往的问题也会加添愁烦,长时间浸泡在红色宣传中,人也会不自觉被灌输红色观念。


倘若父母工作繁忙,陪伴帮忙不够,那么孩子眼里的光很快就会黯淡。最可怕的是,心里的光熄灭了。


所以,在这里,我佩服并且赞赏那些甘心在家里养育孩子的父母,以及那些下班后花大量时间牧养孩子的父母。


愿我,愿大家都能够忠心对待孩子——这份美好的产业。





所属主题
清芷95 细语微澜
清芷95 细语微澜
聊生活,更聊生命;聊文学,更聊信仰。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