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 自闭症家长/教育者学习、成长和分享、互助的心灵家园。欢迎给我们投稿并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附上我们的二维码。
强化物系列链接:
强化物系列之一:强化物的拓展和撤销(“强化物,你撤下来了吗?”)
在这一节开始之前,我想讲一个故事。这其实也是促使我用三天看了近五百份作业,用整个感恩节假期的投入给家长讲解,用之后几个星期的所有空余时间整理,写出这个系列的全部动力:我想把食物尽可能的还给可怜的孩子们,我想让疲惫的家长们在孩子的成长中有尽可能少的遗憾。
有一天,一个和我很熟悉的妈妈向我回忆她曾经训练孩子时候的过往,自己成天疲惫焦虑,孩子一天到晚,为了得到一点吃的而努力在家长面前表现。
这让我猛然想起一段往事,那时候,我刚开始学习ABA,训练的是一个刚过了三岁生日的孩子。孩子虽然只接受了两个月的训练,但已经很听话。有一天的任务是带他出去泛化,家长一起随行。我们正要走的时候,孩子爸爸突然收到一个重要电话,大家不得不等待。孩子妈妈当时也是小白,看孩子也乖乖耐心等着,心一软,拿了一块点心给孩子吃,这是孩子的最爱,平常做桌面项目才有的强化物。出乎妈妈意料的是,孩子没有拿她手里的点心,而是飞快地跑到小椅子上坐好,一边嘴里急切地说:“I earn, I earn!” (我挣!我挣!)孩子妈妈惊呆了,反应过来之后,她一时接受不了,紧紧抱住孩子撕心裂肺地痛哭起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拿过点心,暗下决心要早一天废了它,因为我永远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令人心碎的一刻……
五个月之后,在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取得了飞速的进步,食物被从他的强化物中永久撤销了。
作者 | 小忘老师
由于食物强化物相对别的强化物容易找,容易使用,容易控制,在训练中,常常看到家长过度依赖食物强化物,甚至把食物和强化物画等号,说起强化物,就只会讨论切多大,给多快,以什么速度往嘴里塞。
孩子刚刚进入训练机构,由于对孩子的了解不深,孩子一对一的课时有限,需要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完成教学任务,训练人员高频使用食物强化物无法避免。即便如此,曾经看过以琳张春华老师的教学视频,对于她比较熟悉的孩子,全程没有用任何食物强化,把项目进行得行云流水。还有方静老师讲故事的教学,绘声绘色地讲解,和孩子充满乐趣的互动,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见不到食物强化。
孩子的能力和认知水平决定了孩子能接受什么强化物,能使用多少强化物和强化手段,如何利用项目本身和训练人员本身去强化孩子,是一个训练人员水平的体现。
张春华老师(BCaBA,以琳研究部总监):关于强化物,我很大的感触是,作为教学者,你最需要做到的是将自己配对成强化物。孩子在和你一起上课之初需要靠食物、玩具或者活动这些强化物来维持他和你的配合,你就是那个大量提供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强化物、给他发工资的人,顺理成章的你就把自己和强化物捆绑在一起了。建立关系非常重要,最初的教学,一定要从这里起步。行为学上有一个原理,那就是:谁掌控了强化物,谁就能掌控行为。孩子和教学者建立了信任之后,训练者本身就是孩子最大的强化物。
实际上,除了训练孩子的进食问题,任何时候,食物作为强化物都应该排在最后。因为食物作为强化物,是最不自然的,离教学目标最远的东西。对于年龄小认知差的孩子,重度低功能的孩子以及在机构进行一对一训练,老师和孩子之间不熟悉又需要充分利用时间的情况下,实在找不出其它的强化物,用食物作为强化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家长,如果你的孩子不是低重典,你必须了解孩子,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教孩子,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撤的就是食物强化物。
张春华老师:有人会问,我的孩子只喜欢吃东西,怎么撤呀?不妨尝试先选出两个家长希望孩子玩的玩具,比如选了发条玩具小青蛙或响声玩具皮球,训练中当孩子的目标行为发生时,马上给他小青蛙并说:你先玩着小青蛙,妈妈给你拿薯片(假如之前薯片是他的食物强化物),这时尽快拿出薯片给他。或者给孩子吃薯片同时给他小青蛙。在孩子享受薯片的时刻,家长要做的是:(1)准备好下一轮教具;(2)就小青蛙开展一个简单话题或者演示一下玩法,要保证这一时刻是轻松而愉悦的。这样持续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多久视不同孩子而定),家长会发现即使只给了小青蛙而不给薯片,孩子也会继续做得很好,这就意味着家长提供的小青蛙玩具成功地成为强化物。这样,家长就为孩子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上课不仅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家长成功开发了小青蛙这个玩具作为强化物,就能开发更多的玩具强化物,也可以开发这个玩具的不同玩法作为不同的强化物,甚至更多更多。
强化物撤销的先后排序如下:食物->玩具->游戏->表扬鼓励。也就是说,能够把吃的强化物撤下就撤下,换成玩具作为强化物,如果能够把玩具撤下,换成游戏作为强化物,这是更好的,如果能把游戏撤下来,换成表扬这种社会性的强化,就更进了一步,最后换成孩子的内在动力,表扬也不需要了, 这就达到了我们的最终目的。
张春华老师:就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吃和玩处于较基础的层次,而自信和成就感则是较高的层次。如果家长带孩子轻松地学习到很多东西,而他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自信和成就感,进而更加配合,以至于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往往是一些基础的强化物不能比的。但是达到这样理想的状态并不容易,因为教学是教和学双方的关系,即便是教者段位较高、经验丰富,能够达到这样的状态也是要视孩子的能力,需要时间,不是想有就有的。
可以看到,按照这个顺序,强化物的撤销和使用,是随着孩子能力提高的一个动态过程。随着孩子认知和技能的提高,强化物也随之变化,从孩子自身而言,强化物是这样的:食物->玩具->游戏->表扬鼓励->内在动力,也是逐渐由单纯满足食欲,加入了操作,加入了配合,加入了自尊,到最后成为内在动力的过程。从孩子和环境而言,强化物是逐渐由从家长手里获得一点食物,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外界因素,到越来越融入环境的过程。
打个比方,一个断了腿的人,最开始伤得最厉害的时候是必须用担架的,但是担架是离他行走这个目标最远的支持,随着逐渐康复变成:让人搀扶着走->用助行器->用拐杖->自己走。一个康复师能把整个康复过程进行下来,让病人一步一步恢复健康。但一个扛担架的只会扛担架的技巧问题,如果担架扛得熟练就认为扛担架就是康复训练,这就麻烦了。在孩子的生活中,食物强化物就好比担架,是离目标最远的支持,无视孩子的能力去讨论食物强化物的使用,就好比把本来可以用拐杖的康复病人硬按在担架上一样。如果食物强化物在生活中始终撤不下来,或者不愿意撤,这也麻烦了。
长期在生活中使用食物作为强化物会产生以下影响:
-
恶化亲子关系。孩子会为了一口吃的和家长拼抢,家长和孩子之间永远都在为仨瓜俩枣做着交易。虽然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用食物控制,但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这种用食物维持的关系会越来越难以为继。
-
外出会有更多的行为问题。比如看见别人吃东西会去抢;进了超市带不出来;孩子由不熟悉的成人带领出门,容易丢失;在外面如果失去食物强化,孩子不服管。
-
孩子上学适应困难。因为食物作为强化物,和学校格格不入。
-
阻碍孩子的进步,因为给了食物之后,就是给一个行为设了终点和目标。作为终点,以后孩子就会做到家长奖励他为止,然后就忙着吃去了。作为目标,哪怕这个行为的目标并不是食物,也被奖励成做完后期待的食物就会出现。
还有的家长把社会性的语言的鼓励,肢体语言的鼓励统统都跟上食物强化物。夸奖“你真棒!”同时给颗糖;做得好,击掌,同时给颗糖。
语言和肢体语言要想起到鼓励作用,孩子必须能听得懂什么是鼓励语言,理解肢体语言的意义。如果孩子的能力达不到,光靠给糖不但教不会,还会后患无穷。
如果每次“你真棒!”击掌都能掉颗糖,孩子自然高兴,但激励他的是糖,不是“你真棒”击掌。这样一来,“你真棒!”击掌就变成了自动贩卖机,拍一下出个糖,拍一下出个糖,要是哪天拍不出糖来,家长能怪孩子对着自动贩卖机拳打脚踢吗?而实际上,“你真棒!”击掌,没有糖才是正常的,而家长们全教反了。
张春华老师:在教孩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常见问题是,人为地把孩子教刻板了。大家可能见过有的孩子在别人向他说谢谢的时候,他一定要说“没关系”。反过来,当他需要向别人说谢谢的时候,他一定要别人补上“没关系”,如果别人不说,他要替对方说出来方可罢休。有人喜欢在发指令之前获得孩子的注意力,为此使用声效的方法(比如打个口哨或响舌之类的),偶尔一用是可以的,但问题是,有的人发指令之前必用声效,这就麻烦了。时间久了,不使用声效,孩子可能就不会看过来。所以,不要总是人为地将两个东西硬生生地捆绑在一起,该换花样就要换,该独当一面就去单角色呈现,自闭症的孩子更应该考虑接近自然环境的因素。
综上所述,食物强化物应该是ABA训练中最先考虑撤销的强化物,让孩子学会在自然环境中得到强化,是孩子发展社会空间的基础。
小忘老师微信:xiaowangus
除了食物强化物,怎样在自然环境中强化孩子?怎样表扬孩子又防止孩子玻璃心?怎样批评孩子又避免和孩子产生对立?请留意下期强化物系列之四:“自然环境中的强化物“
喜欢我们,就设置为星标吧
在订阅号列表一眼就能找到我们
就能及时收到我们的精彩推送了
(方法见下图)
以琳自闭症家园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以琳报名信息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