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7 1 月, 2025
spot_img

我反对“孩子们有矛盾,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姐姐和弟弟渐渐长大,他们的关系还是很好,有时候晚上姐姐还会给弟弟讲个故事,但是和以前的要好不一样了(见旧文《唠唠姐弟俩特别要好这件事》),现在他们偶尔也有矛盾的时候。

 

据我自己观察,孩子们最典型的矛盾是这样:


姐姐跑过来和我说:“妈妈我在看书,弟弟一把就把我的书抢过去了,而且也不肯还给我。”然后看到弟弟果然不愿意还给姐姐。 

 

我们和其他人聊起这件事,感觉大家的解决方法不外乎这几种:

  1. 有个爸爸说:“我家姐弟俩也总这样,我就给他们所有东西一人一份,每个人管好每个人自己的。”听起来好像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矛盾,但是事实上,他家的姐弟俩还是天天吵,而且是越吵越凶。

  2. 大部分家长的本能反应是训斥弟弟:为啥要这样,把书还给接姐姐。这种做法虽然最常见,但是大家好像都觉得哪里有写不对,于是下面第3种做法就很受推崇。

  3. 哎呀,孩子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嘛,大人不要插手,他们自己可以解决的。

 


 

我有时候在想,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散养”吧,但是这恰恰就是我不同意的一个观点。我反对“孩子们有矛盾,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孩子的纠纷让孩子自己去解决的前提是,他们明确知道这件事要怎么解决。不然两个茫然无知的孩子,“自己解决”无非是找到了某种相处的平衡,不但事情并没有真正解决,关系没有恢复,他们也不会从这件事上学习到本应该学习的品格。

 


  

我的原则是:“谁先找我,我先和谁说。”因为不管对方对错,既然你来找我,那你总要在这件事上学到一些什么。

 

所以这样的事,我会先和姐姐说几点:

  1. 家里的书,都是大家一起分享的。

  2. 你先拿到的书,你可以自己看完再给弟弟看,那你就告诉他,一会你看完了再给他。

  3. 但是你也可以选择,因着他的益处,因为他特别想看,那你就让他先看完,然后再拿回来。

  4. 弟弟虽然行为有点粗暴,但是他并不是故意要让你不舒服。他是太想看书了,以至于忘记思想你的感受,你也可以想想,你平时有没有这样。

  5. 即使做错事的人,也需要别人理解他,帮助他,为他说话——你知道吗,妈妈的工作就是这个。

 

然后就是弟弟了,弟弟现在能听懂话了,但是理解能力没有那么强,通常都是要用问句来启发他:

  • 弟弟,姐姐在看书,你把姐姐的书一下子拿走了,她会喜欢吗?

    不会~

  • 你希望姐姐开心还是希望姐姐不开心呢?

    开心。

  • 如果你想要看这本书,可以好好和姐姐商量吗?

    嗯。

  • 如果姐姐等一下再给你看书,你可以同意吗?

    不要。

  • 是因为你觉得书好看,所以你想要马上看对吗?

    嗯。这里有恐龙。

  • 那姐姐是不是也是这样觉得。

    嗯。

  • 你喜欢姐姐吗?

    喜欢

通常到这个时候,要么就是弟弟把书拿出来,要么就是姐姐说:弟弟,你先看,我看那一本。 

 

其实在这件事里,姐姐和弟弟是功课是一样的:

  1. 学习体恤对方的感受。

  2. 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可以选择的:

    我可以选择自己先;

    但是实际上,我也是可以选择让对方先的。

 

我觉得孩子之间有矛盾,实际上是看到了两个孩子都有个缺乏,我是相信孩子是要“随时管教”的,所以我不会任由他们就这样继续吵下去。

 


 

有一次,姐姐晚上睡前祷告又想起这件事,她祷告说:“希望上帝爸爸让弟弟快点学会分享,不要老是让他抢我的书。”

 

我当时觉得挺有意思的,于是和她就着这件事,解释了一下,她一直背诵的主祷文里“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是什么意思。

 

随后,我也和她分享了我自己祷告的经历:

  • “你为弟弟祷告是很好的,因为最能改变弟弟的,就是上帝爸爸,所以你和上帝爸爸去求这件事,是很聪明的做法。但是呢,通常让上帝爸爸改变别人呢,上帝爸爸不一定答应,但是你如果让上帝爸爸改变你自己,上帝爸爸是一定会帮你的。”

  • 姐姐很高兴:“那我让上帝爸爸改变我什么呢?”

  • 我说:“也许你可以让上帝爸爸帮助你,就算弟弟抢你的书,你也不会像今天那么难过,因为你是愿意给他看的。”

  

其实我也很得建造,因为看到姐姐最后都把事情放在祷告里解决的。我觉得我有被提醒到。




杨先生的读后感


  • 杨先生:“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听到他们吵起来的第一反应还是就希望他们可以停下,其他我并没有多想。我觉得最终给孩子最大影响的,还是父母自己是怎样。”

  • 我:“对于你来说,他们吵的时候可能你不一定说很多,但是我是会咕噜咕噜说很多;但是在其他一些时候,可能我说得少,你说得就多——我们就是这样互相搭配教育孩子啰。但是孩子最终其实也是看父母自己是怎么做的,而不是怎么说的。”

  • 杨先生:“嗯,差不多吧,有一点是,我觉得对孩子最有影响的还是父母的生命,孩子是能分辨出父母所说的和他们真实的认识是否一致的。如果不一致,他们其实不会听的。”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将有三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抱歉大家发的消息我常错过回复时间,

如有要事请按右下“写留言”,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所属主题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基督徒,四宝妈妈,刑事律师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