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3 11 月, 2024
spot_img

聊聊我家孩子的音乐启迪

——题图摄于2016年12月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我记得怀孕的时候有人叫我多给孩子听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据说这样孩子会聪明。我觉得这样的讲法有一个BUG(漏洞):如果妈妈自己不喜欢贝多芬和莫扎特,那硬是强迫自己听他们的音乐岂不是很受罪,这样孩子在肚子里感受到妈妈的那种昏昏欲睡,生出来以后真的就会喜欢这些“高雅音乐”吗?

 

我们这代人里还有一些觉得听英文歌曲就是高雅,中文歌曲就是庸俗,其实说到底也都是通俗歌曲,真是相煎何太急。


我不认为音乐需要用能够欣赏的人群多少来区分高雅和低俗。孔子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他觉得豫剧是靡靡之音,但是现在郑声也已经快高雅地没几个人听得懂了。

 

我也觉得广场大妈跳舞的洗脑歌不太好听,可也不见得我喜欢的歌曲或者音乐就高雅到哪里去。不论是这种类型的音乐,或是那种类型的音乐,会传开就说明有人喜欢嘛。


所以对于我的孩子,我就是单纯地把我自己喜欢的东西介绍给他们,把我自己觉得美好的地方指给他们看——至于高雅还是通俗,那就由他们自己来判断吧。

 



我自己的经历里面,音乐欣赏是需要一些启迪的。

 

我记得我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听了一场音乐会,听到第三首的时候忍不住睡着了,实在是太长太无聊了。那时候我已经会弹钢琴了,但是不见得我对交响乐就能欣赏(关于我对小孩子学钢琴的看法请见《聊聊小朋友学钢琴的那些事》一文)。

 

一直到高中谈了个吹圆号的男朋友,我借机混入了学校的管乐队,和大家一起排练,在那个过程里,我开始对这些音乐有了新的认识。

 

因为大家排练的时候,会分门别类地练习,我会清晰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部,然后它们组合在一起,又出现了很不同的效果,这种胜似化学反应的混合让我觉得很奇妙。还有发现了指挥真的不是瞎指挥的,这也让我感受到了指挥之妙。

 

最后,大家在一起排练的时候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记得某首曲子里有一个小号的SOLO(独奏),那个男生总是吹不好,老师简直要跳脚了,然后等到他SOLO的时候大家就会忍不住偷偷笑。

 

我们高中演出那次,学校竟然租了高大上的上海音乐厅,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站在台上演出也是很奇妙的经历,但是年轻的我那时候竟还不以为然。

 

从此以后,我就开始会喜欢听一些交响乐之类的。比起听CD,现场听的感觉更奇妙,因为面对面的人在表演,总是更有感染力一些。

 


 

还有京剧也是。

 

我在上海,周围没人听京剧,我小时候受过的唯一京剧启迪就是看央视春晚时候的京剧串烧了,每次一听到那个我就很郁闷,大年夜又没有其他电台可以转,赶紧回到饭桌旁吃几个蹄髈压压惊。

 

但是后来在英国的时候,偶尔在某个网站听到了一段西皮快板的《坐宫》,当时就惊为天人,反复听了100遍,然后开始在网上看各种京剧。开始只是喜欢这些特别脍炙人口的段子,后来就觉得不过瘾,开始整部整部地看戏。


可是身边大部分朋友还是无法欣赏,以至于有次我买了上海天蟾大舞台的两张票,简直是求爷爷告奶奶地贴钱也找不到人陪我去看。所以关于欣赏京剧,有机会我一定要另外写一篇文章,今天暂表不提。

 

总之一句话,我自己感觉,音乐这玩意,听不懂的时候很无聊,一开窍,就美妙得不得了。

 


 

我们平时出门在车上会听一些歌曲,几年下来他们都能倒背如流,但是我觉得这也谈不上是启迪吧。


做父母的嘛,总是希望给孩子更丰富的视听体验。于是我们家差不多一个月一次,会带孩子去看一些演出。

 

这些演出大部分是舞台剧,看到现在我觉得最值回票价的是上海迪士尼的《狮子王》,不管从场地、舞台、剧情、唱功都可圈可点,让我们的淡季打折票值回票价(现在仍然在淡季)。

 

姐姐囡直到昨天还会想起看过《狮子王》的一些感受,问我一些问题。所以相比之下,有一些舞台剧以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卖点的,剧情就有点弱智。姐姐囡看的时候挺欢乐,可是事后也从来没听她和我再提及。

 

但是偶尔也会有一些“3D多媒体”的音乐剧会在舞台布景上有一些惊喜。虽然剧情还是弱,但是想着就当开阔孩子眼界吧,也算是值回票价。

 

特别烂的演出也看得不少,现在得出的经验就是:在上海看演出,要选比较好的音乐厅或者剧场——地方不行,通常演出也不行。

 


 

因为我觉得演出是很直观的,很有效的音乐启迪,所以我心里一直想着带孩子们去看一场真正的单纯的音乐会。


因为不知道杨先生会不会喜欢。所以在此之前,我和杨先生两个人还单独去了一场“视听音乐会”。

 

这貌似是杨先生第一次听音乐会没睡着。那个音乐会有一个很大的屏幕,上面是各种自然界的花鸟鱼虫山河湖海,这些画面有快有慢,配合着音乐的节奏,让音乐给人的感受更为直观,也让人更能够理解音乐在表达的内容。

 

我觉得缺点是有一些画面的表达还不是最贴切,放了画面以后反而让人缺少了很多想象的空间,但是杨先生觉得很好。所以后来我打算带孩子去听音乐会的时候,他一听说还是这个音乐厅,就没有提啥反对意见。

 

那个音乐会的名号是“亲子音乐会”,时间也不是通常的晚上1930开始,而是下午开始,所以我当时觉得应该挺合适孩子,至少孩子闹腾我也不会不好意思,因为肯定不止我家孩子闹腾。

 


 

然后我们就去听啦,那天安排小朋友们早点午睡,刚好音乐会前才睡醒,两个人都是状态最佳的时候。

 

一进门的时候,宝宝们惊叹这个音乐厅真是高大上啊。就坐完毕,听各种注意事项,顺便教教宝宝听音乐会的礼仪也蛮好。

 

正式开始,音乐家们哗啦啦地入场,然后首席小提琴手先入场,最后是指挥。这个过程很有范儿,拍手。

 

终于等到开始演出了,听了若干首,宝宝们开始坐不住了。我和杨先生也有点郁闷,因为这次没有大屏幕可以看画面,虽然这个演出有主持人和卡通人物坐镇,但是宝宝们还是觉得很无聊。

 

后来我把宝宝们抱在腿上,让他们把目光关注在右边后面的打击乐部分,有一个阿姨一会会打小鼓,一会会打大鼓,一会会拿起三角铁敲几下。那个声音是最容易辨别的,而且很有节奏感,我就拿着他们的两个小手跟着阿姨敲。矮油,我忽然发现姐姐和弟弟的节奏感好像都挺好的。

 

有几首曲子挺有意思,比如海顿的《告别》,就是一边演出着一边大家就都一个个走了,场面有趣。还有施特劳斯的《拨弦波尔卡》,大家都不拉琴了,全部拨弦,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觉得很有意思。

 

就这样又听完了几首曲子,一个小时过去了,竟然还没有中场休息,我也是醉了……姐姐弟弟异口同声地说,忍无可忍了。我觉得音乐嘛,听不下去也不必强忍,于是我们就带着他们悄悄地走了。

 


 

出来以后杨先生和我相视大笑。杨先生说:“这个演出深坑啊,这点钱我们可以出去住一晚上豪华套房了。”我也大笑,一方面感谢杨先生没有怪我乱花钱;一方面就知道,哦,现在带孩子去听音乐会还是太早了。




杨先生的读后感


杨先生:“我觉得两个人在生活里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挺有意思的。”


我:“不是还有小朋友吗?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一家人’一起尝试……挺有意思?”


杨先生:“不是。我说的就是我们两个人。对我来说有没有小朋友在不重要,如果小朋友们在,那就尝试一点适合他们的。”




后记


我写完文章在考虑要不要配一段的时候,想到了篇150篇。


忽然发现,虽然我们平时也教他们唱赞美诗,这段时间也有很多美好的古典圣诞歌曲,但是这些和我平时所理解的音乐好像就完全是两回事。


其实我给小朋友音乐启迪就是为了让他们可以理解更多种类的音乐,倒没有想过要他们将来用音乐赞美耶和华。但是让我为这件事认罪么,我现在也还没有觉得这是罪。


可能会有很多好心的弟兄姐妹想要来教导我……我真的也只好抱歉,请接纳我的生命暂时也就是这样子……如果愿意,也请为我祷告。




 杨太太

基督徒,结婚七年,家有二宝,在职妈妈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抱歉大家发的消息我常错过回复时间,

如有要事请按右下“写留言”,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所属主题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基督徒,四宝妈妈,刑事律师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