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快六岁了,他从小就挺爱哭的。
杨先生让我不要特别在意,因为他小时候也是一个感情很充沛的人。我看到杨先生现在对人充满了同情心和同理心——这种同理心使他的情商达到了某个超高的程度——我觉得好像也挺好的,所以我之前也一直没有很在意。
直到最近因为疫情没法出门,我们每天在家一起学习,我才发现我儿子爱哭的程度,是和我过去所看到的,所想象的,完全不同的。
我过去觉得我蛮了解我儿子的,因为我们也没有和老人一起住,家里也没有住家阿姨,他一手一脚,几乎都是我们自己拉扯大的。
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24小时的相处,包括陪他学习,看他打游戏,我觉我好像生了一个新的儿子一样,我对他有很多新的认识,包括他很爱哭这件事。
我儿子他都哭一些什么事情呢。
早上姐姐带他读英语,姐姐很温柔,一点也没凶他,但是姐姐努力纠正他的菲律宾口音。一个单词纠正了3次以后,他就哭了。
我给他上的数学课,每个单元有小测验,他有一次考试没有考100分,他又哭了。
姐姐和妹妹一起玩游戏,他过去求加入,遭到了拒绝,他就哭了。
因为外出,错过了好玩的节目,回到家他又哭了。
还有一次,我给他的口算题设置了时间。看着那个倒计时的数字不停闪,他算不出来,一着急,他又哭了。
……
我这才发现,他和我们都不一样,原来他挺追求卓越,不太能接纳自己的错误,和很多应试型选手不同,他在压力下的表现反而更糟糕。
但同时,我又看到他很多美好的一面。
比如他非常爱学习。
每天早晨吃完早饭,他就坐在沙发上,按照他的话说:“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上英语课了!”那种欢快的神情,常常让我和杨先生震惊。
毕竟我们两个学渣从来都没有热爱过学习。
他也充满了同理心。
他对妹妹非常好,今天妹妹贴了一些彩画,妹妹贴完就不要了,但是他把这些彩画一张张剪下来,又贴起来,帮妹妹贴了一本COLLECTION BOOK(收藏书),然后一页页给妹妹重新来讲。
他喜欢给妹妹讲故事,甚至陪妹妹玩过家家。
妹妹玩过家家基本是破坏性的,所到之处如龙卷风袭击。但是他会帮妹妹把小动物模型一个个收拾好,把小兔子的家的家具全部摆好,甚至把妹妹搞得极其混乱的小厨房也重新摆放整齐。
摆放整齐以后,他又端端正正坐回了沙发。我问他:“你呆呆坐在那里干嘛?”
他眨眨他的大眼睛,特别无辜地说:“啊,不是还要上课的嘛?我在等你给我上课啊!哦,你等一等,我还要先上个厕所。”
因为他是老二,在我过去一贯的印象里,他好像比姐姐同龄的时候要幼稚很多。
比如姐姐画画,好像都是信手拈来。但是老二画画,喜欢找一本名叫《How to Draw Almost Everything》的书——这本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怎么画的教程。他喜欢看着那个来画画。虽然画得也是一言难尽,但是他很喜欢。
但是这几天,随着和他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多,我发现,他的数学比姐姐同龄的时候强很多,而且我一直觉得英语很差的他,居然还能用英语来写作。
这几天姐姐和他一起在读英语,那个软件里还有几年前姐姐大班时候的录音——我发现姐姐和他现在的水平也就差不多。
所以说他不如姐姐,很可能是我的错觉。
我最近每天都和他在一起,也常常努力引导他看到他自己的一些问题。
我们也一起祷告,祷告求神能够帮助他来处理自己的受挫感,对自己更接纳,也更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发现我没有被他特别爱哭这件事所困扰了。
相反,我考虑的问题是另外一个:他之前每天在学校,他也是这样常常哭吗?如果不是,他又是如何处理那些负面情绪的呢?
而我对他的情况其实并不熟悉,因为他一直在学校里嘛……那我可能会一直基于一个错误的认识,从而产生错误的判断,我又如何能够真正地帮助他,以及教导他来接纳他自己呢?
坦率说,我自己蛮内疚的。自己的儿子,弄到了今天,自己都谈不上很了解他。
我还想到了一些其他事。他的老师不信主,他们对他一直谈论上帝的事觉得很滑稽。我儿子之前还很难过地和我说,他的哪个同学还不信主,也笑他所信的上帝并不真实。
——想到他在家里那么小的事情就会哭,在学校遇见这样的事恐怕也是强忍着泪水。
我们把孩子送去学校是图个省事。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比我们想象得可能要复杂得多;他们所经历的,可能也比我们想象得要更困难。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人,若不是花很多很多时间去陪伴去交谈,即便是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很可能也谈不上了解。
若是上帝愿意,愿这样陪他的日子可以再多一点,再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