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我的结论:是的。
很多人问我类似的问题,于是记录一下和妻子的谈话,供大家参考。
【小万工】:你觉得牛娃都是天生的吗?
【理老师】:是的,就我十年的高中从教经验来看:顶尖牛娃的家长都说,自己没怎么管过孩子的学习,孩子就是自己很想学。反而是好多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家长,为孩子学习操碎了心,但是怎么都使不上劲。所以“天分”的差距,确实是后天的教育难以弥补的。
【小万工】:那你所说的“天分”是什么呢?或者说哪类孩子具有牛娃潜质。
【理老师】:天分有两个方面,一种是智商或者说悟性,有的小孩就是一点就通,甚至不怎们做作业就能成绩好。别人听好几遍才能懂得概念,他看一遍就懂。别人背20遍都背不下来的课文,他一两遍就背下来。话说我觉得你就是这种,“天赋一饼型”。另一个方面是天生“爱学习”,比如有的小孩,从很小上学起,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还不满足,会自己主动往后学,找题做——没有人督促他,他就是爱学习。这种小孩自带强大的内驱力,能走的更远,我小时候就是这种。当然最牛的是两种“天分”兼具,既天赋一饼,又非常勤奋爱学习,我的学生就是这类。
【小万工】:呃,那后天教育就没有任何作用吗?
【理老师】:当然不是,本身资质再好的运动员也需要专业的训练。比如我们物理竞赛组的孩子,他如果不经过物理竞赛的专门训练,可能也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但是肯定没有办法成为物理竞赛的顶尖选手,获得国际金牌。但是换句话说,如果孩子本身并不热爱物理,在理科方面也没有天分,再出色的金牌教练也没办法把他培养到顶尖水准。
【小万工】:那在牛娃教育上家长能做什么呢?
【理老师】:首要的其实是做好自己,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哪怕孩子是牛娃。其次就是带他尽可能尝试,如果发现孩子想学习有兴趣,就尽可能为他找更好的老师,寻求更好的学习条件,让孩子能事半功倍。
【小万工】:那我们家娃是牛娃么?
【理老师】:呃,就学习方面是个普娃,她好像完美避开了咱俩的牛娃基因。
【小万工】:普娃就没希望了么?
【理老师】:当然不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牛娃大半都是指学习成绩好,那是因为现代社会的进步需要科学技术人才,所以选拔标准侧重于数理能力。
但实际上儿童的智能分成八个方面: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如果生在古代,要科举考状元,那么语言智能是最重要的,七步成诗的孩子是牛娃。天天钻研自然科学,逻辑数学能力很强的孩子可能就是普娃,就会被家长说,你看看隔壁家的出口成章的谁谁谁。
如果在战争年代,肢体动觉智能是最重要的,能打架的孩子是牛娃,手无缚鸡之力只会读书的孩子是普娃。
现代社会主要的选拔路径是高考,所以相对来说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强的孩子容易成为牛娃。但是好在出路已经相对多元化了,比如我们家老大的音乐智能和内省智能不错,老二语言智能和人际智能很好,老三虽然很小,爬的很快,应该肢体动觉智能不错。总之她们不一定能在学术领域成为顶尖学霸,但是好好培养应该都能有好的发展。
【小万工】:刚才都说是天生的,那家长还能怎么培养?
【理老师】:首要的是培养习惯,比如好好完成学校的作业,认真的学习态度,好的书写习惯,好的思考习惯——这些都是要在低年级时形成的。好习惯受益终身,即使孩子逻辑数理天分普通,好习惯至少能保证他在学习中不掉队,同时有后劲。但这点说实话挺难,需要家长温柔坚定和一以贯之的努力,我自己也没做到。
然后是为孩子提供广泛尝试的机会,发掘他的优势智能,让他能保持兴趣的同时积攒成功经验。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可能踢足球很棒,那家长就应该在这个方面着重培养和训练他。不要给本身不想学习的孩子塞太多的补习类的培训班,恰恰会适得其反。反而要在课外着重培养孩子的优势智能,而且孩子在优势智能上获得自信后,通常其他智能的发展也会跟上来。
最后是品格培养,这个主要靠家长的言传身教。父母彼此相爱,同时和孩子有亲密关系,其实就是最好的教育。
不过话说回来,“牛娃”并不是教育的目标,概率太低了。大部分孩子都是普娃,我挺认同北京四中的教育目标:鼓励孩子“做个幸福的普通人”。
一个学习习惯好、优势智能被充分发展、同时品格优质的孩子未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容易获得幸福。
【小万工】:我也问过苏宝(注:苏宝是我们的大女儿,小学四年级),她觉得牛娃是天生的吗,你猜她怎么说?
【理老师】:咋说?
【小万工】:她说,当然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努力的结果。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努力,没有努力,咋能当天才。
【理老师】:哈哈,很有道理,不过没有1%,确实很努力也成不了天才啊,但是努力总是没错的。你有没有问她她觉得自己是不是天才。
【小万工】:有啊,她说不是,她说所以她既不是学霸也不是学渣,她是学民,就是学习中的平民。
【理老师】:哈哈哈哈哈,自我定位很准确。
|全文完|
推荐大家理老师的公众号:理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