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儿女的手,也是祝福儿女的手,父亲要让自己的膀臂成为爱的膀臂。透过祝福,我们送儿女走上自己生命的道路。然而,在教养儿女过程中,我们能给予的最大祝福是什么呢?
作者丨莫非
中国人有句话:“天生天养”。意思是说小孩生下来,只要给他吃,给他穿,他自己就会长大,不用太操心。
那么通常持家、管吃穿的是谁呢?多是母亲。所以父亲在外负责赚钱,提供衣食住行的生活费,哪怕一年到头不在家都没关系,他仍是位好爸爸。
然而,养孩子真有这么容易吗?吃得饱,有得穿就够了吗?过去,我们对心理学不了解,不知道什么会影响生命品格的形成。现在我们知道除了天生气质,还有后天环境。不只是物质条件,还有教养培育。而且教养还不单指作父亲的督促孩子功课,帮助孩子日后有一技之长,还必须有生命其他方面的供应和影响。
但这方面,也不能说中国父亲完全没有做到。外子便提到小时候,每到暑假结束,开学前一天,父亲就会把他及兄姊四人找去好好打一顿,名为“收心”,准备开学。“打”,好像成为中国人管教的主流方式。“不打不成器”“棒头出孝子”等,成为我们中国传统的管教经典方式。
然而,许多父亲并不清楚自己对儿女心理的影响为何。在一次教记忆书写的写作课程里,我出题:“童年中哪里让你觉得最危险?”居然有学生写是“父亲膀臂的范围内”;也有学生提到是“家中客厅”,父亲施家教的地方。怎么会这样?是出于传统爱的管教,还是恨铁不成钢的出气,在孩子眼光中要如何分辨?
有一点却很确定,父亲的“打”,击碎了孩子对生命的安全感,成为记忆中最危险的时刻。“哥哥爸爸真伟大”,有时成为“哥哥爸爸真危险”。
也许有人会说:父亲难为。
也许如此。但有没有不同的父亲形象和管教方式,可供现代父亲参考呢?二十一世纪所谓“新好男人”的形象,尚在成形中。我倒认为圣书旧约中有个父亲——迦勒,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父亲形象,一个为儿女祝福的父亲形象。
迦勒是以色列人中的一名领袖。圣书约书亚记15章中,提到他要嫁女儿押撒。当时女儿的婚嫁都是由父亲安排,迦勒便安排女儿嫁给那时的英雄俄陀聂,因他身先士卒攻下了基列西弗城。
这门婚事算是门当户对,迦勒是以色列人的家族领袖,俄陀聂后来证明,也成为以色人中挂帅的著名士师。
押撒是迦勒唯一的女儿,可以想见相当受宠。父亲已给了她嫁妆——南地,但是块干燥的沙漠地,她还想要一块田可以耕种。因为许多上帝带领以色列人的故事,都和土地有关。土地代表着未来。上帝是透过土地来祝福,给祂子民一个未来。
于是押撒过门的时候,一看到父亲便跳下驴子。迦勒问她说:“你要什么?”她说:“求你赐福给我!”然后又说:“你既将我安置在南地,求你也给我水泉。”迦勒马上答应,而且是加倍又慷慨地给了她“上泉加下泉”,这些便成为她一代传一代的遗产。
故事中可看出,迦勒这父亲的独特,在于他对女儿的婚姻安排和对女性的尊重。在那个时代,以色列人把女儿当财产对待,迦勒可以借女儿的婚姻安排,和邻国联盟扩张领土,或有其他任何增加家族利益的做法。但迦勒没有,他只尽心为女儿找一位最合适的对象,还送给她一块地作为嫁妆。
这已是反文化的做法了。更何况以色列人和中国人很像,中国人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对押撒这“泼出去的水”,迦勒却答应她婚后的请求,又再给女儿水泉的礼物。
水泉乍看属于物质条件,但在那时,却是很重要的属灵祝福。因为土地,被视为上帝赐福的方式。所以迦勒送给女儿的是加倍的属灵祝福。
读这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迦勒会主动地问女儿:“你要什么?”父亲的慈爱尽在其中。女儿也直截了当地回:“求你赐福给我!”显然这是一个无惧,在爱中敢于对父亲祈福的亲子关系。
因此,管教儿女的手,若同时也是祝福儿女的手,没有哪个儿女会无法分辨:父亲的膀臂就是爱的膀臂,父亲膀臂的范围就是爱的安全范围。
记得孩子小时开学前夕,外子会告诉两儿女,“来,让我用祷告来为你们收心!”多美的方式!用祷告祝福送儿女走上生命的道路!
然而父亲对儿女生命最大的祝福,怕是对儿女的肯定了。
这方面很多父亲不了解,他对儿女的褒贬,在儿女心中好比下了一道“紧箍咒”,不管儿女长得多大,飞得多远,往往很难逃离得了他的手掌心。
然而不自觉地,许多父亲教养常是“世袭制”,上一代的教养方式成为往下传递的主要参考。家庭风格若是沉闷严肃,自然也是一代传一代。因此我们可看到一些家庭照片中,若祖父、父亲都不苟言笑,一张嬉皮笑脸儿子的相片后,常承担着莫大的叛逆和伤害。
尤其中国父亲对儿女,多用训斥来改造,用剔除来磨塑,是用“减法”来把孩子压入社会模子;而非用肯定来建造儿女,用“加法”来鼓励儿女有健全的自我形像。《红楼梦》中贾政这父亲,每见贾宝玉便看不顺眼,觉得他欠骂——是典型的用喝斥,来剪掉、删除所恶的儿子特质。
但减减减,剪剪剪……到后来,只剩下头抬不起,腰杆儿挺不直的影子,在社会上飘来荡去。也可以这么说,当你看到一个无法顶天立地的儿女,常和他们不健全的父子关系有关。
如果说自我形象,是用爱和接纳来组合。那么对父亲来说,便必须先由抛弃社会标准规范,回归欣赏孩子的个人特质开始。
社会标准规范又是什么呢?“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般看到不论中外,父亲表达爱,常着重在孩子的成绩上。一开口便是“功课作了没有?”“考试考得怎么样?”“将来选择什么科系?”
难怪许多儿女会觉得,家里功课最好的小孩最得父亲宠爱,功课差劲的便常失宠。以此类推,如果职业选择上,照父亲期望的行业去发展,或子承父业,和父亲关系便最融洽。而选择工作若与父亲所望不同,或让父亲大失所望的,通常父子关系也最糟。
感觉上,儿女必须用奖状或成绩来“赢得”父亲的爱,而不是随便你是怎么样的人,做怎么样的事,父亲都会接纳、都会爱。
因此,若要主动接纳孩子本相,父亲便需要先经过“脱衣术”的学习。一层又一层地脱去社会眼光和世俗轨道,从头认识孩子的潜质和特长,肯定他或她。浪子回头的故事,说实在并非完全在启示“浪子回头”,更多的则是在着墨“父亲的等候”。对那安分守己的长子,和那叛逆离家的幼子,父亲一样地接纳和肯定。
就因为不容易,所以才要学习。也可说父亲不是生成,而是长成的,就和母亲一样。一切只看是否有心。
最后,父亲可以为儿女创造回忆,成为生命的祝福。
圣书约翰一书中有句话:“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门徒约翰在这里提到他和耶稣相处过三年,一起走过的日子和经历,在他心中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我们的孩子也一样,日后长大成人,也会记得他们看到父亲的言行,听过的话语,还有父亲是否抱过、背过、拍过他们。若问:他们记忆中的你,是不是你表现最好的时刻?是不是你想要他们记得的时候?你会怎么回答?
有一个学校要孩子造句,他们给孩子起个首,然后要孩子完成句子。比如说:我最喜欢和爸爸作什么?我最爱爸爸的什么?我最怕爸爸的什么?
你觉得你的孩子会填什么呢?
有些话是古往今来,普天下的孩子都喜欢记住的,包括我们自己:“孩子,我为你感到骄傲!”“我原谅你。”“我相信你。”“我会为你祷告。”“直到我死,我会一直守望你。”如果有父亲还没有机会和孩子说这些话,但愿一切还不太晚,还有机会说,还有机会创造孩子的回忆。
盼每一位父亲,都可以用行动、话语和生命,大大地祝福孩子。
【父亲节专刊】父女共舞丨莫非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上)丨莫非(附音频)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下)丨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