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7年至2020年,我采访了15位中国留美学生,于今年11月在美国出版了《潮平两岸阔:15位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实录》。他们分享了在美国读书的感受、美国教育的特点、美国社会的丰富与复杂,以及在这个陌生国家的挣扎与得失。本公号将节选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林世钰)
境外读者购书:: https://www.blurb.com/b/10427581
王安琪简历:2000年7月出生于中国上海,2006年进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读小学和初中,2015年进入深圳外国语学校读高中,2016年起在美国新泽西州Millburn高中读书。2018年被纽约大学商学院录取。
访谈地点:美国新泽西州Secaucus Harmon Cove Towers
安琪是我先生同事的女儿。她最早是以功课全A的学霸形象为我所知的。要知道,她转到美国读书时已经11年级了,而且她就读的Millburn高中是新泽西排名第四的公立学校,遍地都是学霸。她能在短时间内胜出,实非易事。
安琪是那种“不用扬鞭奋蹄”的姑娘。听安琪的妈妈说,安琪对自己要求很高,经常学习到深夜,周末也舍不得出门。妈妈怕她累坏了身体,建议她放松一下,但安琪自己却不以为然,一心扑在学习上。
偶尔去安琪家,只见她从屋里出来,和我们打声招呼,匆匆吃一点饭,又躲到房间学习去了。经常有国内家长问我:美国读书是不是很轻松?当我告诉她类似安琪这样求上进的美国高中生的学习节奏时,他们“喔”了一声:原来也不轻松啊。
当然不轻松。比如安琪,她保证功课全A的同时,还要组织自己的社团、参加学校击剑队、到社区做义工等,每晚最早十一点睡觉。由于长期熬夜,她起了一脸青春痘。
安琪接受我的采访,也是挤了周末大半天宝贵时间的。那天我赶紧备足了问题,紧着问她,否则再约下次的机会实在困难。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安琪说她想读商学院,将来走一条“商业+公益”的道路,用自己挣到的钱帮助社会。“我不想活得很平凡,想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2018年,安琪如愿考上了纽约大学商学院,与华尔街的金融大鳄成为校友,离梦想近了一步。听安琪妈妈说,安琪在大学功课依然很好,想毕业后读法学院。
我想起2017年夏天访谈安琪的情景——17岁的安琪端坐在我家里的桌前,用沉着自信的口气说:“未来,我想做商业的同时,回到中国农村普及教育。我希望那些还生活在山沟沟里的孩子能出来走走,长长见识,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我挣到钱了,会去农村办小学,把美国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回去。”
(一)融入美国,几乎没有任何障碍
“在美国,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美式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的好处在于,不会扼杀你的想法。”
2016年,由于父亲被派驻美国工作,所以我就自然而然跟着到美国读书了。
因为出国之前一路都是外国语学校,加上深圳的教学比较前沿,用的都是香港教材,牛津或者朗文,而且我从小就上美国人开办的语言培训班,看英文视频,看美剧,所以来美国后几乎没有语言障碍,就和本土的孩子一起上课了。
上了一段时间后,对比两国的教育情况,我发现国内的英语教学有不少缺陷,比如词汇量不够,日常俚语教得很少,而且因为许多外国网站被block(屏蔽)了,所以没法接触外国的网络文化,见识比较少。此外,国内英文课语法教太多,缺少实践方面的训练,学生没有学会如何真正用英语研究问题。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国内的阅读和写作训练远远不够,写作只要求100个单词,永远是三段式,开头,例子,结尾,把事情说清楚就好了。可是100个单词实在是太少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国内的老师普遍觉得越简单越好,教育求稳求安全,这对想出国的孩子是很不利的。还好,想出国的孩子一般会到外面找托福或者雅思培训班,托福要求有很大的词汇量,学会各种句型,加上不断的写作训练,对他们很有帮助。到美国后,我发现美国老师要求写作内容越复杂越好,词汇越不寻常越好,因为申请大学时可以吸引眼球。
虽然语言关过了,但刚来时还是能感受到文化冲击的。比如老师上课方式不一样,老师会鼓励学生主动提问题,或抛出问题,安排很多时间让学生讨论。在这里,老师不是解决问题的,而是带你解决问题。而国内的老师一般是抛出问题,然后迅速给出答案。
在美国学校上课,老师喜欢让我们辩论,我非常喜欢这种方式,因为它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和捍卫立场的能力,以后在工作中也能用得上这些辩论技巧,因为你和同事合作,或者要说服领导,都需要讲道理,以理服人。我观察到,因为从小接受这样的训练,美国学生表达能力都很强,出口成章,他们长大后在职场里都能用得着这些技巧。可惜的是,大多数国内学校没有这种训练,完成的作业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不高,是定式的。而美国是变式的,一切皆有可能,没有固定答案,你可以给出任何答案,只要说明“why”。
最近,我们就在辩论一个题目:大麻是否合法?这在美国是个长久、宽泛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大麻分药用和娱乐用途,辩论主要针对娱乐性大麻。我个人的观点是不应该合法,但我同学说这个话题很难辩论,因为很多美国人倾向合法化。我找了很多资料作为论据,从医学角度论证吸食大麻后会产生精神不集中、失眠、呕吐、头痛等负作用,由此导致工伤、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比率上升;从环保角度,论证因为砍伐过多树木种大麻,从而破坏环境,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减少;从经济方面,论证由于大麻在黑市流通,导致暴力犯罪增多……
学校的辩论挺多,这锻炼了我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收集资料的能力,安排资料的能力,以及辩论的技巧。特别是辩论的技巧,辩论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资料用完了,没词了,但对方还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怎么办?我的经验是,沉着应对,重新组合现有资料,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或者直接反驳对方的观点。这总比干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好吧。(笑)
在美国上学,我比较深的体会是,在美国学校,人人都可以展示自己,都有机会。比如开会,演讲,每个学生都可以上去,机会均等。但是国内一定是优秀的学生才有更多机会,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变得更优秀了,而不够优秀或者胆小的学生越来越没有机会,能力得不到提高。这将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
很多人都以为美国的课堂自由无边。确实,美国的课堂很自由,但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没有边界。上课不能吃东西,不能玩手机,不能打断别人谈话,但是要上洗手间可以随便去,讨论时想说什么可以完全放开说,不需要顾忌什么。(笑)我听经济课老师说过,美国有的学校实验性比较强,学生来不来无所谓,来了可以随便坐,只要完成作业便可。我上的是传统的公立学校,要求还是比较严的,有一定规矩。
就作业来说,美国和中国有很多不同。国内主要布置练习册作业,有标准答案。但美国的作业是综合性的,要求你对问题研究到一定程度,除了数学、物理有标准答案外,其他学科没有标准答案。我选的经济、英国文学两门课,根本没有标准答案,要求上网查资料,完成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真的是思前想后,绞尽脑汁。特别是项目研究,要占据很多时间。比如物理课作业要求用木棍搭桥,看能跑多远,我用胶水粘起来,搭成一座桥,费半天劲。我每天做完作业,都是夜里十一点多,一点也不是国内家长和学生所想象的那么轻松。
说句实话,如果从舒服的角度来说,我更喜欢国内的作业方式,只要完成练习册就可以了,多省事!但如果想发展自己,当然国外的作业方式更好。(笑)
就学校老师来说,美国老师特别会鼓励学生,给每个人锻炼的机会。比如大家一起做项目,要求每个人都要上去演讲。我这学期上统计学AP(大学提前课程),年末要选个题目进行研究。我的主题是,研究睡觉时间与成绩好坏的关系。我们选了目标人群,发问卷,看考试成绩与头天晚上睡觉时间是否有关系。我们选了96人作为样本,结论有点奇怪:学习时间越长,成绩越不好;睡觉时间越短,学习成绩反而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反思了一下,觉得可能是问卷设计不够具体引起的,我们选项的成绩部分只分ABCD,其实应该给出具体分数,这样做图形时就不会重叠了。当然,还有其它因素影响了结论,比如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把内容消化了,不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复习。
这个项目我们花了一个月时间,但因为问卷设计不够严谨,所以得出奇怪的结论。但无论如何,它锻炼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完全是放手,没有指点,出了问题我们要自己寻找解决之道。
在国内,开放式的、前沿性很强的国际学校也许有这方面的训练,但一般的学校没有。即便我当时所在的深圳外国语学校是当地顶尖学校,也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在这点上,美国确实给学生提供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对于很多人所说的文化冲击,除了课堂上老师上课方式有所不同以外,别的倒没有特别明显的感觉。因为我一直觉得,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别人的看法,然后再发展自己的看法。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你感觉到冲击,只能说明你了解不够,或者包容不够。
在国内,大多数人比较习惯用一套标准去衡量事物,但是在美国,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美式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的好处在于,不会扼杀你的想法。在国内,有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但写出来只能是一个标准答案。比如我们学历史时说到抗日战争,会涉及一个问题:国民党和共产党谁贡献更大?有的人可能有不同看法,但是考试时还是会写老师给的标准答案。我个人觉得,如果教育发展到只能有一个标准答案,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了。
爱国主义是每个国家教育应该有的内容,美国也一样。我们每天到学校,都要对着国旗宣誓,每周一要升旗。但前提是,必须实事求是地面对历史。中国的政治教育太传统了,有点落后于这个时代,应该加入一些新内容,比如美国在“二战”中的贡献,等等。
今年,美国马里兰大学毕业生杨舒萍发表毕业演讲,遭到一些“爱国”网民的攻击。她的演讲,单从文学角度看,稿子很不错,演讲仪态也不错,虽然英文发音不是太标准。(笑)但她把自己放在了自我贬低的地位,说美国如何如何好,中国如何如何有问题。现在一些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爱说美国的奉承话。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平视美国,没必要仰望,因为美国也有自己的问题,也不是那么完美的。
(二)美高阅读量很大
“美国学生的阅读量很大,低年级就开始读美国现当代文学,比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他们日积月累,高中毕业时已经看了很多书.美国老师要求读完后写读后感。这个读后感不是国内那种简单的读后感,谈谈感想就可以了,而是一篇论文,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引用各种资料进行佐证,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
国内的小伙伴可能会对我所学的课程感兴趣,我大概介绍一下。
学校的课程分四大类:英语、数学、科学和社会学,下面分小科目,比如英语有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数学有微积分、几何、统计等;科学分物理、化学、生物、环境工程等;社会学包括历史、经济等。这四个类别分两个模块,选修和必修。
美国学生的阅读量很大,低年级就开始读美国现当代文学,比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他们日积月累,高中毕业时已经看了很多书,这点国内的学生和他们有一定差距。国内的学校没有硬性要求,老师只是建议你多读书,没有更多要求。但美国老师要求读完后写读后感。这个读后感不是国内那种简单的读后感,谈谈感想就可以了,而是一篇论文,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引用各种资料进行佐证,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
我选的英国文学这门课,一般是一个学期精读一本书,再选择性地读一些其他书籍的篇章。第一学期精读《Beowulf》,这本书是神话故事,挺有意思的。我们还读了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以及《坎特伯雷神话》等经典书籍,阅读量很大。第二学期精读《Erewhon》。这本小说讲的是乌托邦的故事,其实又有点反乌托邦的味道。它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文化底蕴很深,通过小说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文化习俗,可以说是一本浮世绘。
读完《Erewhon》后,老师要求我们写读后感。我提出,这部小说是反乌托邦小说。之前有学者认为是乌托邦小说,因为作者厌世,批判社会,描绘了一个乌托邦社会,所以它是乌托邦小说。但我个人觉得更像是反乌托邦小说,因为它影射了人性的黑暗,比如犯罪的人不受惩罚,反而送到医院救治,生病的人非但不能送到医院,还要被惩罚,因为社会对美和健康有很高要求;不可以使用表,拥有表的人要受惩罚,所有的表都要送到博物馆,这些是反科学的表现。我引用了其他学者的研究资料,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论证。
上经济课,主要学习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凯恩斯、亚当斯密的经济观点。亚当斯密是偏资本主义的,马克思是偏社会主义的,凯恩斯是比较中立的,你知道,在国内我们只学马克思主义,他的观点和其他两个人不一样,综合学习可以让我学会更客观看问题。除了基本理论,我们还学习经济知识,比如供求关系、货币、股票、债券等知识,以及美联储的基本职责,内容非常丰富。我很喜欢这门课,计划下学期继续学。
我的个人特点是,不偏向什么,特别专注什么,涉猎比较广,对天文地理历史都很感兴趣,而商科刚好可以把各方面的知识都完美融合在一起。它对数学、社交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这个暑期,我准备去耶鲁大学夏校,我的目标是耶鲁大学商学院。我去过耶鲁,觉得那里的文化氛围很好,学生有种很特别的气质,而且他们在学习之外还有一些很有趣的活动,比如排话剧。耶鲁大学的戏剧学院很有名,很多奥斯卡得奖者从这里毕业。我即使不学戏剧,和他们在同一个校园也能沾点他们的艺术气质。(笑)
除了正常的课程外,我选了几门AP课。选课前要考试,老师给一些材料,对你进行摸底,通过考试才可以读AP。其难度大于高中课程小于大学课程,有的大学可以算学分,有的不行。AP课比较难,我很多时间都花在应付它了。
我选了几门AP课:物理、微积分、统计,还修了一门中文,因为这肯定会得高分,可以把GPA拉高些。第一学期,我选了经济课程,第二学期选了“英雄主义与领导力”。这门课很有意思,我们研究了美国英雄主义几种固定的模式以及不同阶段:经历各种磨难—有人帮助—自己选择继续做平凡人—跨出舒适区,决定做英雄,经历死亡,拯救世界,成为两个世界的连接者。我们通过研究发现,美国的英雄主义与世界的英雄主义有很多不同,美国强调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比如蜘蛛侠、钢铁侠,他们平时只是普通人,需要时站出来,就成为英雄。英雄一般分三种:使命型英雄,如超人,是家族传承式的英雄;愤怒型英雄,比如蝙蝠侠,有仇必报;赎罪型英雄,因为内疚成为英雄,比如蜘蛛侠。我们还研究了英雄故事随着时代变化,出现了非主流英雄,以前主要是白人,现在也出现黑人、亚裔等。
有的英雄本身就是领导者,我们研究美国历史、经济、政治等领域的男性领导以及非男性领导,研究领导力必须具备的因素,那就是沟通能力、决策能力等。
这门课很有意思,让我学习了美国的领导文化、英雄主义文化,明白各国不同的领导模式是由该国的文化决定的。这些知识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知道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王安琪就读的Millburn High School。
(三)我不想做个平凡的人
“如果只想做个平凡的人,找个老公,生个孩子,过完平凡一生,倒也不需要参与这么激烈的竞争,差不多就可以了。但我不想成为这样普通的人,我希望自己的人生不一样。我爸妈经常告诉我,一定要开阔眼界,为人类做贡献。我觉得,来到这个世界不容易,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一遭,就要焕发光芒,留下自己活过的痕迹,而不是庸庸碌碌,做个平凡的人。”
美国的师生关系,不能说完全亲密,还是有师尊和学生之分的,但比较自由,可以随时找老师,他们会提供你需要的帮助。甚至,有时你对他们给的分不满意,也可以找他们论理。如果他们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会接受你的意见。
与我关系最好的是经济老师。他上课很有激情,课上得很好,我很喜欢。去耶鲁大学夏校就是找他写的推荐信。我与数学、物理老师的关系也挺好,当然,我数学学得最好,因为这是中国孩子的特长,不单是我一个人。我经济课成绩也不错,全年是A以上。
美国老师打分很严格,不存在通融。学术上的问题可以找他探讨,但是如果你以为自己和他关系不错,成绩可以通融,那就错了!如果你想通过作弊等手段获取高分数,那就大错特错了!在美国,作弊是件很严重的事情,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可能上升到刑罚的层面。
老师对学生都是一视同仁,至少表面看不出来他特别偏爱哪个学生。我经济课成绩好,老师对我不错,但表现出来顶多就是在课堂上多让我回答问题。我在课堂上比较活跃,喜欢回答问题。但是美国优秀的学生更活跃,他们思维灵活,喜欢提问。美国学生很有意思,他们一有问题,就不假思索地提问,根本不管问题是否幼稚。我作为中国学生,一般会在心里想一会儿再提问,如果是一般的问题就自己努力解决。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的一个学姐,她超爱提问,每天上课问各种问题,而且她还喜欢与人吵架,所以课堂上几乎都是她的声音。(笑)我上的是AP课,班里的学生都爱学习,没有什么怪人。他们特别有个性,有爱说冷笑话的,说完大家都不笑。有特别爱迟到的,每天总要迟到几分钟。老师一般会记下迟到的学生,放学后要求他们留下来,他们往往拿不到年末的奖学金。
课堂气氛活跃与否,与老师的个人风格有很大关系。比如微积分老师要求很严格,不能打手机,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有色饮料,上厕所要登记。他的课堂就比较严肃。说到手机,学校允许带手机,但课堂上不可以用于非学习用途上。
我所在学校的总体学习氛围挺紧张的,因为它在新泽西州排第四,大家普遍看重成绩,所以竞争很激烈。但再怎么激烈还是不如国内激烈,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方向,比如有的同学音乐特长明显,有的艺术天赋好,有的体育运动好,大家都往自己喜欢并擅长的方向努力。但是仅从成绩来说,大家还是希望有比较体面的成绩。
当然,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我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从小在中国长大,形成习惯了。因为社会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如果要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自身很优秀。如果只想做个平凡的人,找个老公,生个孩子,过完平凡一生,倒也不需要参与这么激烈的竞争中,差不多就可以了。但我不想成为这样普通的人,我希望自己的人生不一样。我爸妈经常告诉我,一定要开阔眼界,为人类做贡献。我觉得,来到这个世界不容易,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一遭,就要焕发光芒,留下自己活过的痕迹,而不是庸庸碌碌,做个平凡的人。
我爸爸是从湖南农村出来的,小时候生活很艰辛,但他却凭着自己的努力,野鸡变凤凰,工作干得很好。他这一代人,能从农村出来就很不容易了,我们这代人起点比他高很多,应该要比他做得更好才对。
美国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是比较科学、客观、全面的。平时的作业是很重要的,占一定比重,特别是project,占很大比重,大概30%左右。考试占20%比重,课堂活跃程度占10%。这样对学生有个全面的考察,比较客观。不像国内,一考定终身,没有把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考量进去。
美国学生之间也有圈子,而且很明显。大家按照个人喜好、家庭关系的远近等,分成不同的圈子。我所在的这个镇,最大的特点是白人与白人玩,亚裔与亚裔玩,也有人在不同的种族之间穿梭,那一般是会讲中文的与会讲中文的一起玩,会讲韩文的与会讲韩文的一起玩。我有个好朋友是美国人,她是混血儿,有阿拉伯和欧洲血统,反正挺复杂的。我们两个人互相鼓励,一方有困难,另一方就帮助她,反正属于很有正能量的那种朋友关系。但是与国内相比,我与国内朋友说话更随意些,与她就没那么随意了,交往也不会那么深。在一起经常是解决问题,或者一起做作业,出去吃东西、游泳等。她想考到英国读大学,学药学专业。她最近想出一本书,关于药学方面的,好厉害!
我们学校亚裔占20%,犹太人也挺多,社区挺好的。美国同学之间挺友好的,充满爱。以前,在做小组作业时,我担心自己是中国人,别人是否会觉得我是外来的。但美国同学说,不要担心,不要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要对自己有信心。我现在感觉好多了,觉得自己和他们没什么区别,除了肤色。但是,美国同学对你确实很友好,但不容易深交,我最好的朋友还是中国人。这可能是文化差异的缘故,或者是没有共同成长的经历。不过没有关系,大家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就可以了。
美国同学很透明,很可爱,如果他们不喜欢你什么,会直接说出来,不会背地里使绊子。如果你做得比他好,他们会开玩笑:I am jealous of you(我妒忌你),但实际上不会妒忌。
在美国学校,成立社团是件很普遍的事情,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成立不同的社团,开展活动或者进行研究。我一到美国,就在学校成立了一个叫“商业创新”(Business Renovation)的社团。我们主要的活动是开发和运营网站,把本地学生拍摄的视频和老师的教学视频挂到上面,适当收点钱,比如老师的教学视频一个系列收几百快钱。我们拿到钱后,一半留下维护网站运营,一半捐给学校或慈善机构。目前我们收入有几千元,只是一个开始,还需要不断运营。我觉得光维护和运营网站太平淡,想搞商业大赛和网络课程,提供留学服务,让网站更具有商业价值。我们目前在研究计划。
之所以成立与商业有关的社团,是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以前在国内上学时有过挣钱的经历,觉得蛮有意思的。那时,我发现学校很多学生喜欢叫外卖,但是不想自己去取,所以就组织十几个同学帮他们取外卖,每送一个外卖,就收商品价格20%的提成。一段时间下来,挣了上千块钱。可惜提供这项服务没多久,我就出国了,不然可以多挣点钱。虽然钱挣得不多,但是从中我知道了一个规律:有需求就有市场。(笑)
在国内的时候,我还尝试导演了一部微电影《海峡的另一头》。电影讲的是一个香港学生到大陆学习,认识了一个女生,两人在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后来两人一起考进了香港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男孩向女孩表白了感情。当导演挺有意思的,要自己找灯光师、摄像师等,学会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挺锻炼人的。我们拍了两个月,但剪出来只有十分钟。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美国学校的社团很多,谁想创建都可以。只要写一份社团基本描述交给校长,找到一个咨询老师,他会给你很多建议,然后填表格,签字,找校长批准后,学校秘书处就把你的社团挂在学校网站上,大家都可以来参加。目前,我们学校有好几十个社团,涉及艺术、文学、科学、数学、竞赛、法律等,内容很丰富。
在成立自己的社团之前,我去过一个传播亚洲文化的社团,只是看看视频,聊聊天,活动时间又短,没啥意思,所以干脆自己成立一个社团。我们每周聚一次,探讨网站的发展,很有意思!
说到美国校园恋爱文化,我的体会是,周围的校园情侣挺多的,但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他们会当众牵手,一起放学,但不会接吻。和国内学校不一样的是,美国学校没有明令禁止恋爱,但我个人觉得恋爱太浪费时间,每天要考虑给对方什么礼物,还要关注对方情绪,多累人!我在深圳上学时,学校谈恋爱的不太多,一个年级有三四对。我个人倒不反对上中学时间谈恋爱,恋爱就是恋爱,没有早晚,但是恋爱会放大对方行为,很容易影响自己的个人情绪。我一个朋友,和男友分手后很伤心,情绪大受影响,自然也影响到生活。如果恋爱双方能把握好,不要花费太多精力,不影响情绪,那就0k了。
美国学校对学生着装要求比较宽松,有的要求穿校服,有的不需要。就我们这个学校来说,平时没有校服,学校规定不能穿紧身背心,不能穿太暴露,不能文身,但是对染发、戴首饰没有什么要求。我身边有女同学夏天穿热裤、吊带,很清凉,老师也没说什么。总体看,美国学校比国内学校自由多了。
到美国这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在一些方面有了提高。尝试了很多事情,从中学会如何科学、合理安排时间,辩证地看问题,不再像国内时那样角度单一,不够客观。而且提高了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但是也有一些遗憾。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所以对社区了解不够,参与社区活动比较少。目前我只参加一个义工组织“绿洲”,它关注贫困人群,经常给他们免费发放食物,每月一次。如果时间许可,我想参加更多社区活动,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就我在美国学习一年多的经验,我想告诉那些想来留学的学生,多读书,多了解美国的文化,扩大英文词汇量;主动结交新朋友,不要等着别人来认识你,美国是个喜欢主动性格的国家;不要惧怕老师,有困难尽管找老师帮忙;花钱不要大手大脚,父母钱再多,那也不是你的,你自己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按时运动,健康饮食,异国他乡,强健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在学习上,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尽量在课堂上消化知识,因为课后还有别的事情要做。积极参加体育文艺等活动,不要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我的时间基本是这样安排的:7点多上学,两点半放学,练击剑等体育活动,4点左右回家,做作业两个小时,7点多完成课后活动,包括准备社团活动等,最早11点睡觉。周末两天基本都是写作业,参加社区活动,反正挺忙的,一点都不比国内轻松。
我参加了学校的击剑队,冬天训练,每天要花两个小时。如果要打比赛,则需要更多时间,回到家通常是9点。高兴的是,我们团体拿过新泽西州第三名。为什么学击剑?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我看了击剑比赛,觉得很酷,就开始学,坚持至今。除了击剑,我还学钢琴,目前已经拿到英国皇家学院的证书,达到演奏表演水平。现在没空练琴了,但只要去同学家,一摸到琴键,就可以弹下去。我最喜欢的曲子是《黄河大合唱》,它特别雄壮、激情,很有感染力。小时候练钢琴很苦,有一段时间,练着练着就睡着了。长大了才知道,音乐对生活有调剂作用,国内中考前,我累了就弹一会儿钢琴。
第二个收获是,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容易产生观点分歧的历史、政治领域,我们这个年龄尚未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不能先入为主,而应该多听新闻,多看报纸,然后从中得出自己的观点,不能只看单方面的观点,不能只看与自己容易产生共鸣的观点,而要多看反对意见,看其是否有道理。比较各方观点后,再得出自己的意见。
就拿川普当选美国总统这件事来说吧,大家对其评价五花八门,倾向负面,但是他真的一无是处吗?他既然能当总统,必定有过人之处。首先,他从宾大沃顿商学院毕业后,在商业方面有自己的建树;其次,他有自己的说话风格和做事风格,你可以不喜欢他,但是他的支持率高过人们普遍看好的希拉里,说明他是得到很多人支持的。美国人又不是傻子,他们肯定会选一个可能给国家带来变化的总统。川普上台后,媒体一会儿揭露他报税有问题,一会儿说他与俄罗斯有扯不明白的关系,但我觉得评价一个总统,看他是否可以把国家带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否可以保证国家安全、人民幸福,以及保持国家在世界的地位。应该观察一段时间,不要短时间内妄下结论。我不喜欢他,但也谈不上讨厌。有时我反而觉得,他上台后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没准是营销策略呢,别忘了他是沃顿商学院毕业的!(笑)
(四)未来设想:金融+公益
“美国学生之所以比中国学生有思想有立场,是因为接受的信息更有广度,更有深度。如果只是一味输送,不可能产生自己的观点。而美国只提供事实,不提供观点,让每个人都去寻找自己的结论,只要说理性足够,就能被接受,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美国不是完美的国家,社会也存在很多问题,大麻、枪支、种族歧视、政治阴谋和商业阴谋无处不在。但总体而言,它发展得比中国好。我爸20年前被派驻美国工作,20年后重返,觉得美国基本没变,因为它早就很完善了。
在美国,同样的一个问题,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这是开放式教育的结果。在美国,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鼓励大家有不同观点,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我的感受是,美国是个讲理的社会,只要你言之成理,都允许存在。你在美国随便拦住一个路人,问他一个政治问题,他都有自己的看法。可以说,每个人的肚子里都有东西,所接受的知识的广度和中国人很不一样。美国学生之所以比中国学生有思想有立场,是因为接受的信息更有广度,更有深度。如果只是一味输送,不可能产生自己的观点。而美国只提供事实,不提供观点,让每个人都去寻找自己的结论,只要说理性足够,就能被接受,因为一切皆有可能。我听过班上两个同学谈同样一个政治问题,观点完全不一样,但双方都一样口若悬河,而且尊重对方观点。
我也关注中国的发展,经常看有关中国的新闻,还下载了腾讯新闻,经常看。中国现在弘扬中国梦,这是正能量。但是不允许其他不同声音的存在,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我出生在中国小康家庭,对中国底层很多状况都不了解,更何况那些高官的孩子?他们是利益既得者,不会替底层老百姓呼吁,不希望进行社会改革,而希望维护现状。古代的商鞅变法就是因为触动了权贵的利益,所以才失败。现在的社会阶层已经固化,和那时类似,所以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出国一年多来,由于学习繁忙,我没有时间回国。但从媒体上看到,中国确实发展得很快,国内同学的生活都挺丰富。但他们得到的消息是封闭的,很多时候不知道周围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也不知道曾经发生的事情。因为“墙”的存在,用不了Google、YouTube,无法知道更多信息。如果天天听新闻联播,可能信息对接会有些问题。我现在下载了纽约时报、CNN的App,每天浏览新闻,了解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国内的同学不知道这些墙外的消息,不知道自己缺了什么,所以看上去也挺幸福的。想出国的同学,要多了解一些国外的信息,不然到了国外会一脸懵圈。(笑)
未来,我想做商业的同时,回到中国农村普及教育。我父亲从农村出来,一路折腾过来,能做到今天这个地步,非常不容易。我希望那些还生活在山沟沟里的孩子能出来走走,长长见识,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我挣到钱了,会去农村办小学,把美国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回去。虽然我现在没有钱,但选定念商学院后,就要想一件事情:万一我有钱了,应该怎么花。(笑)如果捐给红十字会,不知道他们会花在哪里,我不放心,干脆自己做慈善好了。虽然我父亲出生在农村,但我小时候因为不习惯农村的环境,所以几乎没去过。但从电视上看到,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实在太破了,多数老师都是本地的农民,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很多是支教老师来支援他们。我想让孩子们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让他们接触新鲜的东西,打开自己的思维。
中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分布太不对等了,北上广的孩子容易接触到好的教育资源,他们知道学习可以改变未来,所以很努力。北京好的大学录取分数线为什么低,因为他们的资源是优质的。我感受到北京的孩子就是厉害,综合素质都很高。但是农村的孩子因为教育资源太差,他们觉得努力也没用,所以干脆不努力了,这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优者更优,劣者更劣,造成教育两级分化。
对于那些计划过来留学的同学,我想说的是,高中过来最好,如果在中国出生,有必要了解中国文化,听说没问题,读写也得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不丢掉自己的文化。如果中文学得不错,再把英语学好,就是双语了,无论在美国还是回中国发展都很有优势。高中是形成发展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应该打开自己,多接触信息,这样对自己的成长很有益处,而且这个年龄学语言也不算晚,还能学得不错。如果来读大学就有点晚了,学语言费劲,而且思维固化,接受新事物比较慢,不容易融入美国社会。
我的朋友圈里,大部分人都出国留学,出国已经成了我们这代年轻人的常态了。但也有人觉得国内高考适合自己,所以留下来参加高考。我个人觉得,人这一辈子至少要出来一次,了解一下外面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我初中老师也说过,不一定要出国留学,但至少要出国旅游。
长大后,我个人的梦想是,去华尔街上班。美国人对华尔街评价很负面,认为它是伪善的。但我好奇的是,华尔街如何支撑美国经济。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为什么华尔街很重要》,这本书就是廓清美国人对华尔街的认识误区。虽然华尔街存在很多问题,但它确实让美国经济更有活力,是保持经济活力的中枢。
这个暑假,我要去耶鲁上一个月夏校,早上八点上课,一直到晚上9点。我选了两门课:统计学和好莱坞商业,可能要做作业,估计学习挺紧张的。我去那里,主要是想提前感受一个耶鲁的氛围,看耶鲁的学生是如何学习和生活的。读耶鲁夏校要在网上申请,需要老师的推荐信,而且还有名额限制,学费挺贵的,所以我很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
如果将来我赚足够多的钱,就自己开公司,体验奋斗和收获的感觉。这个时代的青年要做的,就是打开自己的眼界,不管是报效祖国,还是个人发展,都应该出来看一下。通过比较,你会更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这对你的成长很有好处。我在国内时不够成熟,不主动了解墙外的信息,Facebook、Twitter是到美国后才注册账户的。之前在国内时,没觉得自己缺什么,那些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现在有所改变,觉得应该要关心自身以外的宏观世界。
我是适应性比较强的那种人,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都可以很快适应。不像一些留学生,出来接触一些资讯就觉得中国不可接受,我会接受新东西,同时结合自己原有的看法,得出新的结论。
我觉得,不管在哪里,中国还是美国,我都会成为这样的人。(笑)
新泽西密尔本高中(Millburn High School)位于美国新泽西州埃塞克斯郡密尔本镇,是一所四年制公立高中,为九至十二年级的学生提供服务。该校在2007-2008学年获得美国“国家蓝丝带学校卓越奖”,并在2008年9月和2010年《新泽西州月刊》中被评为全州排名最高的中学。《新闻周刊》在2015年有关“美国顶级中学”的报告中,将该校评为全美排名第一的公开招生学校和排名第四有吸引力的学校。
该校目前设有30多种高级选修课程(AP)和广泛的学术选修课。学生可以广泛参与课外活动。大约50%的学生参加了体育项目。此外,学生参加各种声乐和乐器团体,60多个学校俱乐部和组织,以及正在进行的社区外展和公共服务活动。
——End——
【作者简介】:林世钰,媒体人,作家。曾出版《美国岁月:华裔移民口述实录》《烟雨任平生:高耀洁晚年口述》《美丽与哀愁:一个中国媒体人眼中的美国日常》《潮平两岸阔:15位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实录》等书籍。其中《烟雨任平生》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19年度十大中文好书(非虚构类)”。喜欢旅行、摄影、收集民间手工艺品。目前旅居美国新泽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