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 12 月, 2024
spot_img

二鱼:《逆行人生》没有说出的悲剧



人的全然败坏,不是不做好事,而是做的所有好事,最后都会变成坏事。每个人都被无形的力量推着前进,最后却让每个人成为悲剧。这样的结局更有一种古希腊悲剧的美。我们无法逃脱命运这个无形力量的操控。


假期看了《逆行人生》,这部影片遭遇了票房滑铁卢,网上差评如潮。

一看这个影片名字和海报,就浓浓的鸡汤味,还是那种外卖预制鸡汤。基本上能猜到故事情节,无非是讲述底层外卖人的艰辛,最后苦尽甘来。网上的差评也主要围绕这部影片苦尽甘来里的“甘来”太假。现实中的外卖员没有盼望,徐峥作为亿万富翁来演下岗人员太假等等。

网上差评大多是情绪宣泄。演员有钱和他演的角色没钱有矛盾吗?影片的光明结局也是为了审查通过。不过,最后的结尾处,导演设了一个伏笔,大多数人没看懂。

在经济下行的今天,感觉人们都憋着一股气,网上替大家发泄解气的流量就多,而像《逆行人生》这样的正面鸡汤,就像在观众伤口上,轻柔地涂上海盐芝士。让观众看了后不仅没有励志的快感,反而让憋闷的情绪无法释放。

凭心而论,影片水平至少及格以上,不像网上打分得那么低。影片结构非常好莱坞,人物变化曲线,觉醒时刻,高光时刻,剧情转折设计得挺符合商业片生产流程。

比如:主角高志垒从中产失业后,被迫做了外卖员,尝尽了各自人生酸楚。最后终于明白自己对于家庭的责任,踏实做了位优秀的外卖员。家里的房子虽然没保住,但家人和谐起来了。这是典型的商业片逻辑,也符合生活的逻辑。

我看视频时间线到正中时,高志垒出现了觉醒时刻,他爸病重住院需要钱,他留下了酸楚的眼泪,从此彻底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主动拥抱外卖员的生活。在通往单王的道路上,屡遭车祸等挫折,最终拿到单王。最后留了个小彩蛋:他还利用自己程序员的技术功底,开发了“路路通”APP,为同行提供了便利。所以,影片是按照经典好莱坞的结构模板印出来的。

有些构思还挺深刻,只是它可以做得更好。

影片故意设定为程序员下岗有深意:外卖员的工作是被算法设定好的,算法是程序员设计的,这叫作茧自缚,充满着隐喻电影最后一个镜头,一个冷酷的高管看着高志垒新开发的APP,它可能是想表达,人物的命运早在管理层和算法手里决定了。

在人物刻画上,主角从优越的中产骨干到中年失业,最后实现逆袭。主角妻子从把供房供孩子读名校看成底线,到最后把家庭看成是底线。父母从认为主角下岗是给家丢脸,到最后实现了理解与和解。至少做到了中规中矩。

主角的觉醒时刻是因为以前是为自己的前程理想,中产阶级的成就感,社会地位而活。但父亲重症,女儿要读好学校,让他蜕变成为这个家而活。从此,开始笑对生活,生活也笑对他。王牧以前说,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只为自己活,是非常可怜的主角的蜕变为这句话做了注脚。

其他角色,电影尽量避免了脸谱化,勾勒出了几个主要外卖员生活的不容易,家庭的困难。其中外卖员骑车时的惊险,车祸来临时连身体都顾不上的艰难,这就是生活真实,并没有将苦难美化。也没有把底层圣化,影片里外卖员打假的情节,好不遮掩的描述了人性的嫉妒纷争。

可见,这些设定,细节等,创作团队都注意到了。

不过,网上的质疑也并非全无道理:首先高志垒月薪几万的IT精英,45岁,他年轻时早该买房了,居然45岁还要还贷款,这不合常理。这几年被房子套住的应该是95后这个年龄段的城市白领。他们买房时的房价属于高位。45岁的高志垒是高房价的受益者好吧。

其次,我刚看开头时并不喜欢这部影片,因为一看就有生硬的商业片套路。可以按商业片的模子来做,但生搬硬套就会流入虚假。公司开除人绝对不像影片里演的那么不近人情,同事一个个都像穷凶极恶之徒。这是动画片的表现方法:好坏对立,上帝,王子,魔鬼,棱角分明。现实是:公司会极力抚慰被开除者,就算克扣赔偿金,也会好言恳求,绝不会像电影里演的那么露骨。

面对失业的儿子,父亲肯定会表现出安慰,哪怕背地里忧心忡忡。也不会像电影里演的还在失业儿子伤口上撒盐。

影片为了展现算系统算法与人情冷暖之间的张力,故意在影片开头对主角说,这个开除你后算赔偿金的算法就是当初你设计的。这也是一种露骨,为了表达一种观念和意向,让角色说出导演想说的话。

影片为了表现外卖的不容易,把绝大多数顾客都刻画成高高在上的势利小人,但我曾经采访过外卖员,绝大多数顾客对他们都非常客气,我遇到迟到的外卖员反而会安慰他,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影片里的一段,一个自己写错地址的顾客,反而捉弄高志垒,让他道歉,这个就属于煽情了。煽情都是PUA,也是用一套算法控制你的情绪,让你随着它的操弄来喜怒哀乐。好的艺术不是控制,而是共情,去击中人类共有的真实感情。

因此,影片用想当然的意淫来表现人性的败坏,显然是观念先行,既不是生活的真实,也不是艺术的真实,反而虚假。假的就是丑的。

人是全然败坏的。但全然败坏的意思,不是不做好事,而是做的所有好事,最后都会变成坏事。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演就会更贴近人性。

公司也不想裁员,但市场压力,不得不裁员。父母由于恐惧担心儿子前途,表面安慰,背地里不得不忧心忡忡。虽然顾客原谅他的迟到,但系统的记录却是硬性的,他不得不业绩垫底。系统有错吗?当初高志垒们开发系统程序就是为了效率最优。

好像每个人都是“不得不”,最后却让高志垒从失业走向失败。

沿着这条线继续走下去,如果最后高潮部分,和高志垒对决单王的,是那个女儿要做手术的外卖员父亲,戏剧张力就拉满了。两个人都需要钱,高志垒最后赢得了单王,拿到了奖金,但那位外卖员父亲却因为凑不齐医药费,让女儿无法做手术。谁都没有错,却都陷入良心的责备。

这条命运的叙事线到了最后,高志垒设计的APP会让外卖同行们获得便利吗?没有,由于市场高度竞争,新的外卖员不断涌入,哪怕应用了高志垒这套系统,每个人每单的金额却降低了,要想获得同样收入,必须多跑单,工作量没变。

高志垒被调去开发程序后,不得不按公司规定设计更严的管控程序,让外卖骑手继续疲于奔命。而公司在市场竞争下,也不得不这么做,你不做其他平台也会这么做。

在这个故事中,个人都不是坏人,都被无形的力量推着前进,最后却让每个人成为悲剧。这样的结局更有一种古希腊悲剧的美。我们无法逃脱命运这个无形力量的操控。

不过,这么结局,过电影局的审查就悬了。


END




欢迎转发本文给你关心的他/她

传递真光⭐


所属主题
二鱼剧场
二鱼剧场
讲述每个微小个体心底最真实的声音,那里有我们的伤痛、眼泪、温暖、喜乐和盼望。“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圣经·诗篇》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