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 12 月, 2024
spot_img

风随他的意思吹

阅读本文需要7分钟。今晚亦即930日晚八点分享与标题及正文内容相关的书籍,此乃“如何读书群”的第91本书zoom会议号: 861 3295 6390,密码575050欢迎有兴趣者转发周知。



二十多年前读过一本书《西风吹书读哪页》,是一本《纽约时报书评》一百年的精选集子,我还为此专门写过一篇书评。现在那书里的内容,连同我写的东西,都了无记忆,唯独这标题让我铭记不忘。因为这标题能匹配那种无功利的阅读所带来的自由状态,更重要的是让我突然感受到风有一种无处不在、具有大能,却又无从捉摸的表现样态,让我从此着迷。



于是大气压力、大气环流、大气湍流、地形风乃至气流动力学的科普,都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比如说,我们一般只知道风特别是飓风,对森林树木有极大的毁坏作用,但我们很少思量风与树木之成长与样态的关系——如树木应对强风的旗帜态、树木应对风所滋生出的适应性发育和生长等。至于风的走向,它为何要如此吹,科学家们给出的解释是地球自转、摩擦力以及大气高低压差形成的梯度变化等。



但这就是对风的终级解释吗?显然这并不完全满足我的好奇心。如果说太阳辐射在地区差异、纬度差异、冷热不均产生了风,那么太阳又是如何要辐射,乃至太阳为如何出现,终至宇宙何以出现,到这里就成了人类科学直至如今为止,还不可解的死局。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才慢慢感受到了风的终极来源。但“神的灵”又是如何运行的呢?一直困扰着我的好奇心,最终我得到的答案是:“风随着意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意思是说,我们人类看上去科学发达,认识世界的能力似乎强大,但就我们所知,其实依旧一无所知。或者说得更让你心服口服一点,所知甚少。



在对风有些科普性的了解后,我比较好想怪问题的习性又发作了,曾经想过,要是整个宇宙没有风,这个世界将会怎么样?看了一些这方面的说法,普遍的看法是,这个世界将会了无生气,甚至生命都无法存留。像你在屋里,酷热夏天的穿堂风,你就无法想象;至于王羲之的“惠风和畅”,杜甫的“岁云暮矣多北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等美妙的句,当然就无从出笼。而“风驰电掣”、“风花雪月”、“月黑风高”、“风雨无阻”之类的成语,也就不会竟相奔来,更无从“争风吃醋”——人类的争竟与妒嫉之心,就像罪性一样是拿不掉的——只是得另换词汇了。



风对物质世界的形塑威力,几乎成了一个稍有文化之人都能了解的、不说自明的常识。同理,风的冷热与强弱,给人的身体感受,也无分智愚,同能感受。可是风(灵)对人灵魂的形塑,却是很多人一生都不曾思想过的。良人在教训尼哥底母属灵的道理时,用风与灵在某种意义上的相关性,来做了一个非常恰当的比拟。一个人的重生完全是圣灵的工作,如同风随祂的意思吹,这是“风”(灵)的绝对主权,这是任何人都指挥不了的。圣灵做工时你是看不到的,如同风你看不到它的形状,但你却能听到它的响声。风无形无状,遇着万物如花草水面,却能形塑它们的形状。同理,圣灵之塑造,使人重生,我们也不能了解祂的发生机制,因为我们不知晓祂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却能像万物被风形塑一样,人也能在生命中经历祂的实际,使我们这些“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被判了“死刑”的人类得着真实的生命改变。



依据如上内容所展现出来的逻辑,我们应该可以得出一个水道渠成的结论,我们不能想像离开了风——虽然这个有形的世界的万物亦在劳苦叹息之中——这个世界能有如此的生机与活力,人类能活在这个有形世界里。同理,我们不能想像不活在圣灵里的生活,是何等样地顺着肉体活,何等样地像一个活死人一样在这世界走来走去,如同在诈尸。因此活在圣灵中,如像活在风里一样自然,应该成为我们不证自明的生活方式。



所分享书目及内容的提纲(略),来参加时即可获得。




2024930日匆匆草于成都


所属主题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