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纠结的医患关系背后(二)

 

       再说一下医生的收入和工作环境

       按照经济学原理,既然资源稀缺,卖方市场,自然可以提高价格。医生对自己的收入和工作环境满意才对,事实如何呢?

       2011年,《生命时报》曾经进行过一次“医生职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超九成医生“对目前工作不满意”;“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成为他们不满意的主要原因;88.7%的人认为自己的待遇和收入不相匹配,这也是导致其对所从事职业不满的最主要原因,排在第一位!超过七成的医生明确表示“不愿再让自己的下一代从医”;而对于以后的职业道路,近五成的医生选择“有机会就会换工作。”

       医生们对自己的生存现状很不满意,医生对自己的执业环境感到不安,有的甚至觉得恐惧,医生普遍感到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让人看了非常痛心和悲哀!

       既然病人激增,医院和医生缺口大,医生对生存现状不满意,为什么不扩大医院规模,增加医护人员数量,改善就医环境,缓解医患矛盾呢?

       我国财政方面的怪现象是“投入少,结余多”,这并不是说我国医疗不需要加大投入,造成这种怪现象的原因是“总额控制”等原因在控制着医保基金的使用。2012年,人社部、财政部以及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明确我国医保在两年时间内全面推行付费总额控制,通过合理预算,控制医保费用支出。

       再说人员编制,既然投入少,自然要控制医院人员编制和规模,减少投入。由于医院不是自负盈亏的企业,是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掌握在政府手中。尽管医院医护人员缺乏,但医院无权,也不能根据就医需求调整人员规模,随时增加医护人员,医院的人事权,也就是每年决定进人多少掌握在卫生部门手里,由主管部门调配。

       这导致目前一种可怕的困境:一方面医院非常缺人,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另一方面医学院毕业生求职困难,无处可去。很多医院只好采用聘用制,从地方医护学校聘用护士,甚至一些部队医院也加入聘用大军。有的医学院学生抱怨说,没有博士学位想进地区医院基本不可能,没有硕士学位甚至连乡卫生院也进不去。

       由于要求医院“投入少,结余多”,卫生部门不仅控制医院医护人员的数量、经费,对于医保费用支出也进行严格管理,对医保费超支的医院要进行处罚。所以,每到年底,医院都严格控制医保费用使用,医院很多药都开不出来。

       看似荒唐,确是现实!

       事实上,目前的医药体制使医院只能以药养医,医院为了增加收入,只能增加病人费用。于是有些医院想方设法增加病人就医费用,不需要的药开一大堆,不需要的检查做好几次,医生收红包、进药开药吃回扣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深圳医院天价药费事件看似偶然,实有其必然。这样的事例通过媒体的大肆渲染,加剧了医患双方的不信任感,使医患关系愈加紧张。

       医生和患者都是替罪羊

       因为国家医疗制度、医疗体制不健全所产生的问题,把医生和病人这两个群体直接推到了前台,让这两个群体在前面“死掐”,使双方都成了制度和体制的受害者,以致整个社会蒙受损失。

       病人看医生排队,检查排队,住院排队,不交够费用不给治疗,到处求人,四处遭受白眼,颜面尽失。病人有病无法及时医治,不给医生塞红包不放心,搞得病人看病心力交瘁,充满了被剥夺感,还没见到医生已是满腔怒火。

       再说医生收入,美国的医生收入是其他职业平均收入的5.5倍,在中国,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走上医生岗位常常已过而立之年,收入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差不多,医生很有失落感。长久艰苦的付出却无法获得高额回报,难免不会影响医生心态,甚至很多医生反对孩子学医。

       医护人员对自己的职业缺少认同感

       对医护人员的考核不是来自病人,而是来自医院领导和主管部门,上级领导决定医生的职称晋升、课题申报、收入。

       一个获得医生齐声点赞的帖子说,“治好10000个病人还不如写一篇文章顶用”!

       这可能也是很多医护人员共同的处境。

       很多医院领导不关心医护人员,医护人员自感不受尊重,不受重视,所以很多医生眼睛朝上,对病人缺少关爱,个别人员甚至态度冷漠,对病人斥来喝去。如果病人情绪也处于爆发点,双方很容易冲突,导致很多简单的医患矛盾酿成群体性事件。

       我们经常去医院,几次遭受医护人员的呵斥。在病房抽血害怕闭上眼,她会数落你干嘛扭头闭眼。有时就诊、检查你多问几个问题,有的医护人员会很不耐烦,训斥你“早就给你说过,为什么还问?”

        最近一次去医院作超声检查,明明排队,轮到我爱人检查,这时一个医生带着一个病人来到检查室,做超声检查的医生马上对我爱人说:你出去,他先检查!我爱人问他,为什么他不排队就进来了,应该是我先做检查啊!检查的医生竟然说:你出去,他比你病重!可这时其他几个检查室都空无一人!既然病重为什么不可以安排别的检查室检查呢?因为发生争执,医生最后做检查时,只给做了一半检查,

       不可否认,个别医护人员不尊重病人,对病人缺少爱心、爱心,是导致医患冲突的一种重要原因。

      我一个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说的更是直接——在医生眼里,病人就是累赘!也许这样的情况只是极少数,但不排除有个别医生有这样的想法。

       这样的环境,病人和医生出现冲突是必然的,暴力伤医事件的出现也有其必然的逻辑。

       纠结的医患关系背后(二)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缺失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普遍人文教育薄弱。在选择学生时,往往注重考试成绩,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未予以重视。很多学生选择从医并非因为热爱医学,愿意救死扶伤,而是仅仅把医生视作一个饭碗,不关心病人,不研究病人的情绪、心理、精神状态。在很多医生眼里,病人就是器官的组合体。

       而社会上普遍的印象是,刚毕业的年轻医生被认为缺乏同情心,沟通能力差,对患者关怀少。对普通患者来说,医生人文素养一个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病人的同情心。

      来自网易的资料说:十年来,全国医疗诉讼案件十年间翻了一倍,由2004年的8854增长到2014年的19944件。有研究统计的3870例案例中,由30%属于医疗技术水平问题,这里面既有医生责任因素,也有医学发展水平局限问题。

       同时,还有13%归结为告知说明不充分,9%的医务人员态度有问题,这说明相当数量的纠纷事件是由于医患之间失败的沟通造成的。因此,责任是双方的,不能简单归结为某一方面的责任,也不是单纯提高某一方的素质可以彻底改善的。

       令人担忧的是,在3442件调解案件中,明确判定医院有责的比例超过50%,医院无责的比例接近30%,但在193件被认为医院无责的案件中,为安抚病人,医院依旧签署了赔偿协议。对于三甲医院来说,平均每年要发生30余起医疗纠纷事件,进入诉讼程序的只是个位数,多数都以调解方式解决。为尽早息事宁人,医院主动认赔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也是近些年“医闹”开始引起各方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知北医三院2011年赔偿杨某和张某45万元的事情是否属于这类。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多年前开了一家民营医院,有个病人看病住院,家人陪护,结果家人夜里打呼噜息肉窒息死亡。这事本来和医院没有任何关系,但病人家属在医院大闹,医院无法正常看病,无奈,为了息事宁人,医院只好赔偿病人几十万了事。

       欧美发达国家进过几百年的探索,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医疗保险制度,各个收入群体都能享受到普惠的医疗服务。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还在不断摸索,家庭贫困、身患大病时,面对天价的治疗费,往往只能选择放弃治疗,一些治疗花费巨大的病人遇到人文关怀精神缺失的医护人员时,往往会选择极端方式维权,这也是这些年暴力伤医事件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

       另外,患者和医院在信息方面的不对称,在专业知识方面的缺乏,医疗事故鉴定机构“老子鉴定儿子”等问题的存在,让患者一方对于事故能否得到公正解决缺乏信心。因此,当医患纠纷出现后,患者往往不是寻求第三方机构鉴定,而是拼命把事态闹大,寻求解决之道,从而使医患双方矛盾不断升级。

       近日,国家主管部门开始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社会慈善等衔接配合,努力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但医患双方关系的改善绝非一朝一夕,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目前来看,依然任重而道远。

0

 

所属主题
蒋效中 蒋唐说
蒋效中 蒋唐说
关注公义,追求自由,聚焦社会与文化领域的公共话题。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