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感恩,中国人最熟悉的一句话就是“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讲的是人要感恩父母,中国自古以来可以说是以孝为伦理,即“百善孝为先”。一个人不孝,很难去感恩他人与社会。中国人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并非父母不会犯错,而是不论父母如何?儿女都要孝顺父母。
父母在世的时候儿女要孝,即“父母在不远游”。即便父母离世,也要守孝三年,并且还要终身供奉父母的牌位,每年还要到父母的坟地供奉纪念。一个人去世后,坟地长满野草,儿女会被视为不孝。如果没有儿女,尤其是儿子,坟头一定会杂草丛生,最后就会变成孤魂野鬼,“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有这样的理由。
我们可以批评中国式的孝容易变成表演,但不可否认对孝的忠实。我们用西方的思维来理解一下爱孝,或者说使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美德都只有做到适度才叫美德,而要做到适度需要的是智慧。
亚里士多德不讲孝,孔子也不讲,孔子讲“仁”,或许他们都认为孝乃天经地义之事。但这种天经地义之事如果没有社会约束,人们就很难做到,就连中国人都讲“久病床前无孝子”。现在甚至还必须通过立法来强制执行,比如《赡养法》。这不能不说是文明一大退步,父母含辛茹苦,到头来还养老房儿。
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正是所有美德之首,不孝则就是最大的不公平者。因为他没有或很少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中国人如今还有一种错觉,认为父母的财产必须给自己,而且在所有的孩子中应该平分。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尽量公平,但孩子长大后,父母想怎样处理自己的财产这是父母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父母想给谁都可以,我们严重混淆了个人财产和自私的区别。
所谓适度,就是在对适当的人,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场合,方法适当等。我们讲孝,适当的人只能是父母,对其他人再好也不能称之为孝。适当的时候,就是父母需要的时候,比如父母有病;孝敬父母也有场合,有的人孝敬父母就是看场合,逢场作戏;方法也很重要,中国古代卧冰求鱼就是方法弄错了。无论什么情况下孝敬父母都是善事,但有时候却很愚蠢。
中国人实际上也特别看重人心,我们常说一个人有孝心。孝心不仅懂得父母,而且还让父母放心。很多人甚至年龄很大也整日让父母操心,甚至使父母提心吊胆,这都是不孝。
孝敬父母需要智慧,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孝敬父母的智慧,而最不缺的可能就是平日里的小聪明。什么是智慧?简单地说就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是知道事物的“始”,“知其所以然”是知道事物的“因”。
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不懂得感恩父母,就是忘其“始”,我们称之为“忘本”。不孝敬父母就是不懂的“因”,那就要结恶“果”。一个人千万别被父母咒诅,否则厄运降临。今天讲婚姻自由,有很多女孩很任性,不想听父母建议,甚至得不到父母的祝福,她的婚姻不可能幸福。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加上智慧就是幸福,孝无疑是最大的美德。犹太人认为十诫分为两类,前五诫和后五诫,前五诫告诉我们人做什么?后五诫告诉人们人不能做什么?第五条诫命就是孝敬父母,在犹太人看来孝敬父母和敬拜神具有同等地位。古代以色列律法规定“咒骂父母,必被治死。”
中国人讲人一生要多集德,就是多行善,而最大的德无疑就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好运。中国古代是以家族为单位,孝行具有榜样的力量,儿女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儿女的儿女也会效法他们的父母,将来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