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9月 20, 2024
spot_img

行走阅读 |重读《阅读的力量》,再思阅读有何力量可言?

让我们思考一下,关于阅读,你主要的问题是什么?阅读需要教吗?需要专业人士来教吗?如何定位专业人士的角色?
市面上铺天盖地的阅读训练营,大多数都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为核心,这些阅读理论了解到,成熟的读者会呈现出丰富的阅读素质和行为(特指意识深处)。比如他会寻找书中的关键词,他会主动归纳全书的大纲,然后深入细节,他会自觉地以思维导图等形式将知识图像化,概念图示化,他会进行有效的提问和自我监控。
坦白说,以上这些阅读策略构成了多数阅读课的主干知识。也就是说,我们的阅读课,如果不是那种以考试为导向的,就会是以技能为导向。我们先入为主地认为,只要授之以渔,徒弟必然就会心甘情愿地去钓鱼。
功利主义和技能导向的阅读观,说到底都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它们错把阅读的手段当成了阅读的目标,或者说把阅读的短期目标当作了终身学习的目标。这样的阅读学习必然是短视的。
《阅读的力量》所要追问的,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这个普遍现象。难道我们当前的教育,文化氛围,真的就容不下以追求真理和意义为目标的阅读了吗?有的人会把这种阅读观称之为深度阅读,或者用我们基督徒的术语,我们希望学生的中文课,不仅能够实现语言的沟通交流目标,同时,我们首先强调的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不只是交流,而是道的载体,生死都在舌头的权下。
作者富里迪虽然是从社会学的视野观察阅读文化在当代社会光谱中的位置,但他以非常简洁有力的笔触和资料,带我们到古典时代的历史现场。让我们首先放下唯当下马首是瞻的那种自负心态。
我们以为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导致了阅读的空前绝后的灾难,但其实互联网引发的信息超载、知识鱼龙混杂的问题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被柏拉图等一众哲学家预言了。作者特别选择了——古典时代、中世纪、启蒙运动、当代——四个历史阶段。能够以如此宏大的视野来把握阅读观念的变与不变,是需要不少硬功夫的,当然,不少观点作者只能是一掠而过,缺乏严谨的分析,而且在本书的结构安排上也略显凌乱,是读者在阅读时需要稍加注意的。
当代媒体社会的发达,给不少研究者和公众一种印象,就是印刷文化正在式微,现在是媒体时代,是短视频时代,是口语时代,根本没有书面文化反驳的余地。因此,一些保守的文化知识分子开始为这种现状忧心不已。他们反对媒体文化的原因是这种阅读方式导致了读者对于深度的排斥,也很难让人沉下心来做深入的分析型阅读。富里迪不站在这两种立场的任何一边,在考察完整个人类社会的阅读文化变迁以后,他得出结论说,这两种看似相互对立的观点背后其实都如出一辙。
原因在于,当代阅读文化已经缺失了真理和意义的基础,人们关心教育,关心阅读,无非是关心自己的钱袋子,关心自身快乐与否,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或者国际竞争力。这些阅读目的当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
通过富里迪的认真梳理,我们看到阅读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各种人士的热捧与非议。那些对阅读,对新技术持保留意见的人,往往是阅读文化的受益者,包括柏拉图在内,我们看到整个阅读文化随着阅读群体的变化和宗教文本的衰微变得非常世俗化,没有了神圣的根基。
换句话说,文化思潮的变化,必然带来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技术变革的背后,依然是宇宙图景的变化,当代社会的所有技术突破都离不开量子物理等理论知识领域的重大突破,我想这一点不需要多讲。
我自己也曾经写过一本论述阅读观的小书。所以,拿到这本书之后,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作者的知识关切可以放在哪个范畴中:
A.阅读目的(阅读观念、神学、哲学)?
B.读者(受众的心态、态度、价值观、信念体系、知识储备、背景关联)?
C.文类知识(读写基本素养、例如:文学知识、小说歌、戏剧、散文的文化常识,牵涉到圣经的时候,就要谈具体的文学类型)?
D.阅读技巧(包括以道观之、慢阅读、深阅读、分析阅读、古典三段式阅读)?
E.阅读史(藏书、读书会、阅读文化)?
从以上的阅读四范畴来看,这本书明显是在D范畴。阅读史同样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作者想要搞清楚的是,为什么当代的阅读文化会这么令人感到神经质?虽然我的用词采取了医疗化的隐喻。但我依然要说,作者尽管是从美国的阅读文化现状讲的,但我们的阅读文化其糟糕程度不亚于对方。
而这种种的乱象,比如网络上随处可见的阅读技巧授课,学校里面重点打造的整本书阅读,阅读策略教学,看似热闹,其实毫无实质性东西,为什么?因为缺乏稳固的根基和深入的思考,只是一套时髦的理论和方法,过不了多久就会被人遗忘。
那为什么我们现在都这么热衷于策略、技巧,避而不谈价值观、阅读的目的等重大的议题?如果我们这边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多少的自由,那么美国的情况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如果有一天可以放心的说话,按照自己心所愿的教人阅读时,我们能够说得清楚自己的阅读立场吗?这恐怕是这本《阅读的力量》所能够提醒我们的。
我以前不太明白媒介学家麦克卢汉的观点,直到作者把他当作重点批判对象,我才晃过神来。原来被国内媒介学、传媒领域奉为大神的人物,竟然如此贬斥印刷文化,他的一套理论,说白了就是在鼓吹反理性的、反基督教的学说。和我们社会大众比较接近的就是读书无用论,或者人文学科无用论等的蔓延,都暴露了人文学科一旦只剩下陈旧的传授一些过时的知识,而不去关注意义和真理时,所遭遇的严重问题。
作者虽未明言,通读之后仍然可以清晰感觉到作者对于以奥古斯丁-弥尔顿为代表的追寻意义和真理的阅读观的喜爱。我们可以简单地称之为奥秘(弥)阅读观。
奥古斯丁是第一个在西方文化史上完整地提供一套阅读理论的人,他作为恩典认识论的典范,一直维护信仰和正典在阅读文化中的位置。阅读不是单纯的消遣,阅读也不是谋求个人的自我认知。阅读是神圣的,因为通过阅读,你要和绝对神圣的他者进行对话。奥古斯丁对阅读文化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而在本书的作者看来,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为出版自由所做的辩护,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弥尔顿把信任一般读者的良知和判断力,无论社会反对的声音有多强烈,出版自由,选择自由,依然是生而为人最重要的部分。
这种阅读观不是人本主义的,从知识的来源看,这种奥秘阅读观首先所排斥的,就是把阅读降格为技术的观念,这种拉低真理价值,轻视意义的路径,看似是一种宽容的解决之道,但后果不堪设想。奥秘阅读观承认知识的来源不是人的理性,而是来自启示。人的记忆和理性是无法自足的,柏拉图不承认这一点,所以他比较担心书面文字会造成理想国的统治受到威胁。但是上帝恩典的国度不是这样。这首先是因为语言的能力,思考的能力,阅读的能力,书写的能力本身就是上帝所赐的,上帝乐意人发挥这些恩赐,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相互交流在爱中不断契合的存在。因此,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化之间,是互动的,是有机的,你很难排除情感、信念,然后只去讲所谓的技巧。
奥秘阅读观不相信世间一切文本在价值序列上,存在等值关系——文本面前无公平。这个世界就是存在好的书籍,坏的书籍,有的书就是可以传承千年,而有的刚出版两个月就被人遗忘。经典绝对不是权力的产物,那是上帝的心意,并且我们相信,作为一种启示的宗教,一群被异教徒称之为“圣书子民“的人,他们理应引领整个阅读文化。基督徒个人,基督徒家庭应当大力推动阅读文化的复兴。当然,这不必成为一种口号,而是要切实地身体力行。
以前我的阅读主要局限在文学领域,可是慢慢地我发现,有关商业、经管、人际关系方面的书籍同样是重要的,它们所提供的不仅仅是资讯,而是观念的颠覆。要我们能够突破”书呆子“的刻板形象。
在这样一个短视频称王的时代,读者当然会深受其影响,但是,如果你认真阅读《阅读的力量》,你就会发现,我们对真正的阅读还知之甚少,或者,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什么时候我们对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的重视和对技巧和效率的重视等量齐观时,我们的阅读文化才能够出现质的变化。
我相信,在这样讲究宽容的时代,我们理应给恩典认识论一条出路,如果我们不允许真理发声,那么石头都要起来。放在读者面前的责任,不仅仅是如何地按照当代的阅读文化的逻辑,去一门心思地打磨阅读技巧,而是要重拾阅读的神圣光环,要能够对经典抱持前辈谦卑聆听的态度。
是的, 我们不能影响整个时代的文化思潮,但我们可以在小范围内重建一种对阅读的高度信任。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形式,传播必要的知识。瞧!多亏了本书的译者花费一年多的心血为我们奉献这么流畅的译本,有书的世界,就是一个有希望的世界。


所属主题
Wayfaring, 徒步客
Wayfaring, 徒步客
实践真教育,探索新道路!公号名: Walking Education 行走教育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